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大唐小郎中 >

第42部分

大唐小郎中-第42部分

小说: 大唐小郎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侯普见岳父听见去了,脸上笑容更欢了,道:“种药材我是不懂的,不过,我知道大郎人很实诚,他不是那种耍嘴皮子说大话的人,他既然说了知道怎么种,想必心中多少是有些把握的,他也说了,这秧苗可以从山上引种,那就花不了什么钱了,反正药铺里的事也不多,多想一条路就多一个奔头,这总也是好的,若不成,就当笑话,一笑了之,若是有些收入,岂不是多了一条财路?”
  左贵点着头,心里琢磨着女婿侯普这话,慢慢转头瞧向妻子梁氏,梁氏是没什么主意的人,自然只是讪讪笑着。
  左贵又望向茴香。茴香一直心疼弟弟,听刚才丈夫都支持了弟弟的想法,而且说得也有道理,现在又见老爹似乎有所松动,她自然不会唱反调,陪笑道:“爹,我也觉得,反正这也不会糟践钱米,也就是多累一点的事,弟弟年轻,这力气也是有的,就让他试试吧。”
  左贵捋着胡须又瞧向左少阳,皱着眉沉声道:“你打算种什么药材?怎么种?”
  第68章 种什么
  中药是讲究道地药材的,例如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子、四川的黄连、附子,吉林的人参、山西的黄芪、党参、云南的茯苓等等。产自这些地方的这些道地药材要比其他地方的质量高,而且,很多药材只有某一地出的药效才能达到要求,比如同样是贝母,产于浙江的浙贝母,能清肺祛痰,适用于痰热蕴肺的咳嗽,而产于四川的川贝母却是治疗燥热咳嗽、虚劳咳嗽的。所以,左少阳不可能在一个地方把唐初没有的后世常用药都种植出来,也只能种植合州府这个地方适宜的药材。他从千仞山采药的经历发现,千仞山是个药材大宝库,能产很多种药材,在这里种植应该能种出很多需要的药材来的。
  左少阳自然不能把这个想法直接告诉老爹左贵了,想了想,道:“爹,说实话,我还没想好要种些什么药材,不过,刚开始嘛,先易后难,先种一些容易活的,需求量大的药材好了,比如金银花、桔梗、板蓝根、栀子、虎杖、半夏、天麻啥的。”
  左贵瞧着他,捋着胡须道:“金银花跟板蓝根都是新近才开始使用的药材,能用的配方并不多,很多医者都不知道,恐怕种出来不好卖。”
  金银花和板蓝根都是最早记载于唐朝的《新修本草》,也叫《唐本草》,是成书于此后的二三十年之时,不过,左少阳推测,既然这两味药能进入官方本草书的药材,肯定是药效已经获得官方认可,并被广泛使用的。所以在唐初,这两种药应该已经被使用了,但使用范围还不广。
  左少阳是根据后事用方习惯来确定药材的,一般常用方剂中经常被使用的药物,而又能大量生产的,就划归需求量大的大宗药材。但那是后世的情况,唐初,这两味药刚刚作为药材使用时间不长,用到的方剂自然就不多。这却是左少阳没想到的。听老爹这么说了,有些不好意思,讪讪笑道:“那……那就不种这两种了。先种别的。”
  “哼!”左贵见状,知道左少阳其实压根就没想好要种什么,脸又阴了下来,端起酒杯咂了一口。左少阳忙夹了一夹肉放在他碗里。陪笑道:“爹,吃菜!”
  左贵拿筷子夹起碗里这块肉,道:“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种药材也是这样,贪多嚼不烂,这也想种,那也想种,到头来一事无成!”说罢,将那块肉送进嘴里,慢慢嚼着。
  侯普对左少阳笑道:“岳丈大人说得一点没错,贪多嚼不烂,而且,刚开始没什么人手,多了忙不过来。你还是先种一两种,好活的,好卖的,能赚钱的,等赚了钱了,再扩大种别的。这样才行。嘿嘿。”
  左少阳这个念头也就是今天才有的,所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此刻临时抱佛脚,想想只能选自己了解的品种种植了。他很庆幸自己在中医大学读书时,曾选修过《药用植物栽培学》,而且他读书从来都很认真,所以这课的一些内容还记得,仰着脑袋回忆,可是这样泛泛地想,哪里能想到什么,脑袋里空空如也。反倒是今天早上在千仞山上和苗佩兰两人采挖药材的情景浮现眼前,尽是苗佩兰挖到第一棵天麻时的喜悦。
  天麻?对了,种天麻!
  可是,天麻种植对温度、湿度要求都很高,人工栽培一般都是在室内或者温室里进行,要是在室外,为了避免阳光直射温度过高,还得搭棚遮阳。而且,天麻生长周期太长,得好几年,不能短期见效。还是别种天麻了,找个短期见效的好了。
  可是,他想遍了自己会种的,生长周期短见效快的,又适合在合州地区生长的药材,想来想去,只有种桔梗了,这玩意早在《神农本草经》就作为药材使用了,很多方剂都有,而且既可以当药,有可能当食物,是药食两用的药材,需求量很大。种植技术要求也不高,会种地就会种桔梗。还能跟农作物和其他适合的药材一起套种。唯一不太满意的,就是桔梗对土地要求稍高,要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而且还要向阳、背风,还最好是耕地。
  “耕地?呵呵,绝了户的无主耕地都是朝廷所有的,不过,这些耕地朝廷都是对外出售的,鼓励购买。”
  “那是上等良田,中等的才一两五钱,劣等耕地也就一两。”
  左少阳知道,这田地的价格听着便宜,但在唐初,物价普遍很低,钱难赚。这二两银子一亩地,价格也不算便宜了。特别是经过这些天赚钱的辛苦之后,他更是深有体会。
  左贵见左少阳又去问耕地的事情,摇头叹气,用筷子指着左少阳,对妻子梁氏道:“我说的没错吧,忠儿这孩子属螃蟹的,干事情不专心,你瞧,前面说着开荒种地的事,现在又跑到耕地上去了,下面说不定就想买地种田了!”
  梁氏赶紧对左少阳道:“你这孩子,你不是跟你爹说了要开荒种药材嘛,问耕地的事做什么?”
  左少阳刚才也是想到哪说到哪,他倒没想过买耕地来种药材,笑道:“我没想种田啊,这不是在想开荒了,种点啥子好,想到这了,随口问问,闲聊嘛。”
  “嗯,想好了。”
  “种什么?”梁氏有些紧张,生怕儿子说出不恰当的选择,被左贵老爹喝叱,忙又加了一句:“要想好了再说哟!”
  茴香也很紧张,凑了一句:“最好是一物多用的,又能作药,又能吃,又能看。比如牡丹花啊啥的。”
  “牡丹花?嘿嘿,那玩意太娇贵,在荒郊野外恐怕不太好种。我也不太会种。”
  “是吗?不过牡丹花很美的,花开富贵嘛!”
  “花开?”左少阳脑海里突然冒出一首歌——《栀子花开》!左少阳读书的时候,这首歌在校园里流行,左少阳也很喜欢,也就特别注意栀子这味药,还专门看过栀子的种植,这方面记得很清楚,马上有了主意,道:“栀子!就种栀子!”
  栀子也是《神农本草经》就有的药材,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是很多方剂常用的药。不仅可以药用,而且还能提取色素作为染料,也可以作为观赏植物栽种,所以需求量很大。种植技术也相对比较简单,尽管土层深厚的肥沃土地更适合,但在荒坡也能种植,不过最好先进行全垦。
  左贵道:“那好,那你说说这栀子怎么种的?”
  这自然难不倒左少阳,他咂了一口酒,如数家珍,掰着手指头侃侃而谈:“栀子不耐寒,喜欢温暖湿润的地方,但阳光又不能太过直射,通风要好,所以选向阳的山坡中下部土层比较厚比较肥沃、疏松的地方种植为宜。土质以排水好的砂质土最好,其他土也行。在立春之后一直到立秋之前都可以进行生枝条扦插,半个月就能生根。种植前挖坑,坑的宽和深大概一到两尺就行了,相隔四尺左右种一棵。栀子喜肥,挖坑后要在坑里施肥,用腐熟农家肥就很好。把土和肥拌匀。以后还要定时多施薄肥……”
  左贵听得眼睛都瞪大了,怔怔地望着儿子,喃喃道:“这些……这些你都是从哪里学来的?”
  第69章 有钱别买田
  茴香向着弟弟说话,陪笑道:“这茴香姑娘很能干的,庄稼人,只要是地里的活,多少都知道一些的。”
  左贵心想也对,便点点头,凝视着左少阳:“你当真想种栀子?”
  “是种药材,不一定都种栀子。而且栀子生长周期比较长,一两年之内是见不到成效的。我可能会加种别的药材。”
  左少阳这么说是为了打埋伏,他只是用栀子来开路,最终目的,是种植那些唐朝没有作为药材使用的常用药,为自己将来行医用药做准备。
  左贵手一摆,道:“我不管你种什么,现在既然你姐夫也帮你说话了,那好,就让你种,不过,我们丑话可说在前头,一切只能靠你自己!不许用家里一文钱!”
  左少阳喝了几杯酒,仗着酒劲胸脯一挺:“行!——那要是我自己挣的钱呢?”
  “你自己挣钱?”左贵愣了一下,笑了:“你要能自己挣到钱,你爱怎么花就怎么花!”
  “说定了!多谢父亲大人!”
  说罢,左少阳端起酒杯给左贵老爹敬了一杯。又敬了侯普一杯酒,多谢他帮自己说话。
  左少阳苦笑:“土质肥沃地当然比贫瘠的地更适合种药材,产量质量也好,但是,我没钱,只能因陋就简了。要是有钱,现在买些耕地,将来肯定很划算的。”
  “大郎,你还不知道吧?朝廷有规定,良田只能种庄稼,不准种别的东西,只不过,现在撂荒的良田很多,所以,这规矩也不如何执行,加上有姐夫在,大小也关点事,你真买良田种药材,也不会有人管你的。但是,嘿嘿,大郎,如果真的有一天你有钱了,姐夫劝你,还是不要买田的好。”
  “这是为何?”
  侯普眯着小眼睛打了个酒嗝,神秘兮兮干笑两声,瞅了众人一眼,压低了声音道:“你可知道,为什么现在良田价格这么低,上好的良田也才两千文一亩,怎么还是大片大片的空着没人买?”
  梁氏道:“那还用说,没钱呗,日子都苦成这样,哪还有余钱买田地啊。”
  “不对!岳母!你不知道,哪朝哪代都是这样,有穷人就有富人,穷得永远是我们穷人,那些个富人啊,兜里还是大把大把的金银财宝,可就是捂着钱袋不买田地,你可知道原因?”
  左贵叹了口气,道:“那有什么难猜的,现在田多人少,没人种,税还得照交,纯粹是贴本的买卖。再说了,这兵荒马乱的,买田地做什么?”
  侯普一拍大腿,大拇指一挑:“还是岳丈大人眼光毒!没错!就是这理!知道现在的田税是多少吗?五收一!五亩田收一亩田的税!现在又找不到人种地,大部分田地都撂荒着没人种,田税还得照交,所以你现在买田,那不是往里赔钱嘛!”
  (注:两税法其实是在唐朝后期才出现的。隋末唐初战乱之下,税收也很混乱,有史料记载按田收税的。故本书设定了唐初曾出现了田税。)
  左少阳咋舌道:“那么高啊?”
  “是啊!这还不算什么,最主要的还不是这个问题,你们想想,花银子买了田地,带不走也藏不了,种了庄稼,好不容易大半年过去了,该秋收了,结果,一把战火,抢的抢烧的烧,轮不到你收割就全没了!所以啊,费那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