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大唐小郎中 >

第453部分

大唐小郎中-第453部分

小说: 大唐小郎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只有等待效果。刚仁布切距离大唐太远了,消息要反馈回来,最快也是半年之后的事情。左少阳不知道皇帝李世民会不会答应自己这个近乎荒唐的要求。因为那时候的李世民,并没有什么兴趣统一遥远而贫瘠的西域,不知道他对妻子的爱,能否让他改变想法。
  第二天象雄国大相得知大唐使臣不辞而别,嘟哝了几句,也就带着护卫告辞回琼隆银城了。
  接下来,左少阳继续建设自己的小王国。派出去的长老和护法陆续买回了大量的牛羊,左少阳全部赊销给了坛城穷苦百姓,从最穷的赊销起。开春暖和之后,工程队也在大规模修建房舍。在左少阳大把银子注入下,坛城可谓一天一个样。附近的村民还有各地的客商知道了,纷纷迁徙来到这里安家落户。坛城人口大幅增加。
  半年之后,坛城人口已经达到了三万人了城区规模也比以前大了十数倍。繁华热闹场面可以跟琼隆银城相比了。
  这时,不好的消息又传来了吐蕃攻克波窝国再次重创多弥援军。并陈兵多弥边境
  而大唐那边,却迟迟没有出兵的动静
  左少阳苦笑,说不定,李世民已经看穿了自己的把戏。
  左少阳没有冷酷到拿病人的病来当交易的地步,他开的那方子其实是可以根治长孙皇后的风疾的,他之所以说不能根治,还会复发,目的就是想用这个逼迫皇帝李世民出兵统一西域。但是,长孙皇后吃了这药,病完全痊愈之后,那帮子太医也不是吃素的,说不定已经发现长孙皇后已经完全康复,李世民也就不会出兵西域了。
  看来,自己还是心慈手软了。左少阳有些后悔当初没有拿长孙皇后的命来要挟李世民出兵。但是,真要让他重新选择,他还是不会这样做的。
  这时,他也收到了家里的来信,是飞阳公主萧芸飞通过官方驿站送到象雄琼隆银城,又转送到刚仁布切的。一个大大的信封,里面有全家人写给他的信,其中还包括刚刚学会写字的儿子和女儿写的。说了家里一切平安,大家都很牵挂他们。看得左少阳和二女眼泪汪汪的。
  转眼又到了秋天,左少阳终于迎来了大唐使臣。
  这位使臣便是上次来的那位,还是在象雄大相的陪同下到了刚仁布切坛城。上次是眉头紧锁,这次却是满面春风。
  使臣带来了皇帝李世民大量的赏赐,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不计其数。同时,还带来了李世民的一封御笔密信。
  第606章 烽烟四起
  信中写到,长孙皇后吃了左少阳开方的药之后,一个月时间就已经完全康复了,皇帝龙颜大悦,厚加赏赐,还从太子藏书阁中精选若干医学典籍送来给左少阳。至于出兵西域之事,需要做好完全准备才行。
  左少阳看罢,不知道该高兴还是沮丧,现在联合多弥等灭掉吐蕃,正是良好时机,可是要再磨蹭下去,等吐蕃势力强大了,统一了西域,那时候再跟吐蕃斗,就很难了。
  左少阳写了一封回信,详细说了对吐蕃发展势头的分析,警告唐太宗李世民,如果不趁吐蕃现在羽翼未丰,将其灭掉,必然会成为大塘心腹之患。
  左少阳自然不指望这样说能让李世民出兵到荒无人烟的西域来跟吐蕃作战,所以,为了刚仁布切,他硬着头皮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一旦吐蕃将东部诸小国攻占,兵临大唐边境,请李世民看在自己救了长孙皇后的份上,立即出兵吐蕃,否则,吐蕃回过头来就会攻打象雄和刚仁布切。自己这法王也就当不成了。自己帮了皇帝,也希望皇帝能帮这个忙,甚至还说了,山不转水转,说不定以后还要求到自己的。
  写了这封不伦不类的信密封好给了大唐使臣之后,大唐使臣便启程返回大唐了。
  这一次皇帝赏赐给左少阳几大箱医书,他根本没时间看。现在他已经无暇顾及医术提高问题了,他得想着如何保住坛城。
  皇帝赏赐的几大箱金银珠宝倒是派上了大用场,除了一部分用于坛城的建设,扶植有巨大生命力的手工业之外,其余的全部用于战备。
  他开始大量购买骏马。现在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李世民身上,必须留一手准备,吐蕃军也不是不可战胜的,随着刚仁布切坛城人口剧增,影响力扩大,左少阳开始看到了一线希望。他要把坛城百姓武装起来,最后关头或许能用得上。
  他制定了一个战备训练计划,每个月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作战训练。他不擅长这方面,所以从象雄聘请了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将领来帮助训练。
  有他大把银子的支持,大量的战马从四面八方被以优惠的价格购入送到了坛城,赊销给了牧民,只用了半年工夫,坛城的骏马已经达到了两万匹
  而得到法王恩惠的牧民更是惟左少阳马头是瞻,严格按照法王的要求参加训练。
  一年后,坛城能投入战斗的骑兵已经有两万人
  这些作战部队平时是牧民,武器都分发给个人,战时一声号令,便可投入作战。
  左少阳很满意,有了这支军队,至少可以稍稍放心一些了。
  李世民果然没有重视左少阳的规劝,即使在几年后,吐蕃已经将整个东部所有小国和部落全部征服,将战火烧到了大唐边境,李世民甚至没有调动军队做好应对准备。
  终于,两只老虎碰面了。
  贞观十二年吐蕃跟大唐第一战打响了,虽然最终大唐军取得了胜利,却也让李世民感受到了这支来自西域高原军队的强劲军力。李世民这才开始后悔当初没有听从左少阳的话。他发现吐蕃军是一个强劲对手之后,更不愿意倾国之力与对方拼个你死我活,于是,和亲便顺理成章地进行了。
  在左少阳当了法王的第五年,也就是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当左少阳听到这个消息,他对李世民彻底失望了,他也知道,这段历史,自己没有能改写。来看,改变命运,只能靠自己了。
  左少阳立即写了一封信,说自己当法王的地方,百姓很苦,希望能得到大唐皇帝的恩赐资助。
  他知道,只要自己要钱,李世民是很慷慨的,而这个时候,大唐国力已经非常雄厚,拿得出钱给自己。
  李世民还是非常感激左少阳救了长孙皇后性命的,而且,他也猜到了左少阳这时候跟他要钱的目的,如果在吐蕃背后安插一把利刃,肯定能起到牵制吐蕃的巨大作用。所以,这次,李世民不仅大张旗鼓册封了左少阳这位刚仁布切的法王,给他送来了巨额金银珠宝,还派了一支一万人的精锐骑兵作为左少阳的护卫队,浩浩荡荡借道吐蕃,来到象雄。
  吐蕃刚娶了大唐皇帝的女儿,面对大唐军队过境要求,虽然知道不妥,却也不好拒绝。所以这一万骑兵顺利通过吐蕃,来到了象雄刚仁布切。
  这支骑兵的领军,竟然是当初围困合州的大将薛万砌
  左少阳很是意外,不过,他对薛万砌的将才还是很赞赏的,当初在合州,他对薛万砌麾下军队的进退有序,作战勇猛印象非常的深刻。有他来帮自己,那才当真是如虎添翼了。
  薛万砌显然得到了李世民的严旨,让他听从左少阳的指挥,所以对左少阳非常的恭敬。
  有了这支百战之师,又有一个大唐名将统领,还有一笔巨额财富,左少阳心中大定。
  薛万砌也明白皇帝把他安插在这里是什么目的。所以帮着左少阳出谋划策,迅速壮大队伍,并进一步发展经济。要壮大队伍,光靠刚仁布切坛城显然是不行的,象雄也不行,因为象雄人口本来就比较少,而且居住分散。于是,两人把目光放在了泥婆罗和天竺
  泥婆罗(尼泊尔)有一处山地部落,名叫廓尔喀。这就是后来闻名遐迩的尼泊尔雇佣军发祥地。这些山民惯于高原环境作战,能吃苦耐劳,而且有着天生的职业军人本份。骨子里有着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思想,是雇佣军中最讲职业道德的,拿了钱,就能为主人拼命。
  于是,左少阳大规模雇佣廓尔喀山民,几乎将整个成年廓尔喀男子都招募了,组建了一支约五千人的泥婆罗专职雇佣军。
  以手工业为龙头的刚仁布切经济继续得到快速发展。加上左少阳高超的医术,就像吸金石一般,将各地的人继续往坛城吸引。这些人主要来自贫穷的天竺和泥婆罗。
  在左少阳到西域的第四年和第五年,桑小妹和白芷寒先后分别给左少阳生了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
  前面左少阳虽然已经有了五个儿女,但是还没记事左少阳就离开来到了西域,所以那五个儿女其实没有在他身边多久,左少阳便将自己对子女的心血都浇筑在了这两个孩子身上。
  只可惜,桑小妹生的女儿有些野,跟男孩子一样,只喜欢舞枪弄棒,不喜欢学医,倒是白芷寒生的儿子很内向,自从识字开始,就喜欢静静地一个人呆在一边看书写字,尤其对医书感兴趣。所以左少阳对他给予了厚望。
  贞观十八年,也就是左少阳当法王第九年的时候,在每年大唐大笔大笔金银财宝注入下,刚仁布切坛城得到了发速发展,人口已经接近十万人而左少阳和薛万砌手中的军队,除了一万大唐正规军和五千廓尔喀雇佣军之外,平时为民,战时为军的可供作战的人员已经达到了六万多人总共已经有可供调遣的军队八万人
  面对刚仁布切的壮大,象雄国王多少是有些担忧的,但是左少阳这位法王得到了大唐的册封,有大唐皇帝的支持,虽然像一根毒刺一般安插在自己的心脏部位,象雄国王还是无可奈何。
  这些年,左少阳一方面发展经济,一方面快速发展军队,同时,他更是花巨资收买吐蕃的高官和赞普身边的人,安插自己的眼线。
  过去的九年,吐蕃已经征服了整个东部诸小国和部落,与大唐全线接壤。整个西域只剩羊同和象雄。李世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吐蕃的厉害,越是如此,就越不敢轻易起刀兵。于是,加大扶植左少阳在刚仁布切坛城的军事力量,成了牵制吐蕃的重要一着棋。原先还只是感激左少阳救了长孙皇后,所以赐给他大量金银,现在,成了有助于大唐安全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的存在而加以刻意扶植了,这一来,李世民在这上面投入的金银便成倍地增加了。
  在这些巨额资金注入下,左少阳用了九年的时候,将坛城建成了一座新城,而且是一座固若金汤的新城。
  他在薛万砌的帮助下,修建了高大的城墙,还有宽阔的护城河,引来雪山融雪注入。城里大量囤积粮食,足够全城军民吃好几年的。还挖掘了很多眼井,保证城里饮水自给自足。
  同时,薛万砌已经将刚仁布切四周地形查看了无数遍,一旦吐蕃大军前来攻打,如何应对,心中已经了然于胸。
  而此刻,吐蕃二十万大军,已经陈兵羊同边境了。
  羊同是象雄北面的一个大国,也是象雄抵御吐蕃最后的盟友。如果羊同灭亡,象雄就难以自保。
  但是,象雄国王还是坚信与吐蕃的盟约,甚至没有进行像样的战争准备。线报将消息传到左少阳哪里,他知道,不能在对象雄国君存在任何幻想。
  于是,就在吐蕃大军攻入羊同,兵临都城之下时。左少阳的大军也攻入了吐蕃,直逼逻些城
  这一招围魏救赵,效果明显,
  松赞干布只得紧急撤兵,回援逻些城。左少阳的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