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刘邦大传 >

第78部分

刘邦大传-第78部分

小说: 刘邦大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

他曾出任魏王咎之参谋,因意见不合,改投奔项羽,复因殷王事件,恐被诛杀,乃逃亡投奔刘邦。陈平聪明而重情义,但个性趋向开放、自由,私行较不检点,常成为同事的攻击目标。

不过陈平也的确经常能在紧要关头提出关键性的谋略,替刘邦解决了不少危机和疑难杂症。

特别是荥阳对峙时,刘邦便是运用陈平的计谋化解危机,使汉军逐渐取得优势。

平城之国,刘邦被匈奴军逼入死地,若非陈平智计,刘邦可能被俘或战死异乡。

《资治通鉴》中便特别记载,陈平跟随刘邦征伐,曾有六次以奇计解除刘邦急难,功劳甚伟。

在刘邦的参谋阵营中,张良智慧高,善于作正兵之规划,陈平奇计多,善于谋略应变。

但和张良胆大、富于冒险的精神不同,陈平软弱而较难坚持原则,在器重和独当一面的能力上均不若张良。

刘邦也认为陈平适合担任辅佐的副手,遗言中乃以之为左丞相辅佐个性强悍、正直却少变通的王陵。

在继任王陵出任右丞相后,陈平果然处处受到左丞相审食其的掣肘,任由吕氏一党扩充势力却毫无作为,也充分暴露他个性上的弱点。

周勃年轻时为乐师,常替别人举办丧事,人脉关系不错。他个性厚重,虽木讷寡言,却相当可靠,颇得多人信任。

追随刘邦沛县起义以来,周勃一直负责第一线作战。由于是平民出身,带兵经验不足,又不像樊哙般善于表现,因此在重用程度上远不及曹参,甚至落于较有领军经验的灌婴、王陵之后。

但周勃任劳任怨,从不计较,力求以实际表现争取重视。

由于他的组织能力颇强,终能“久熬成婆”,在实战中不断累积经验,成为刘邦晚年非常倚重的一名将领。

韩王信、陈豨等造反时,周勃军团成为征讨军的主力,对汉王朝的安定贡献颇多,也成了北方军团的实际领导人。

刘邦临死前,遗言以周勃为太尉,即认为他是安定刘氏政权最重要的军事将领。

吕后晚年,为了对付随时可能爆发的党争,原来没有什么交情的陈平和周勃,开始紧密来往,共谋对付吕氏一党权力的扩充。

齐王发难,刘氏党起义

虽然吕产和吕禄掌握禁卫军团,但关中地区或周围的驻守部队之将领,大多仍较听从周勃和灌婴之指挥,使吕氏党在太后死后,更不敢公然为乱。

朱虚侯刘章娶吕禄之女,因而得知太后嘱咐吕产等必要举兵自保的阴谋,乃急速派遣使者通知其兄齐王刘襄(刘肥长子),发兵西征勤皇。

朱虚侯及东牟侯兄弟也积极联系各大臣、将领,准备作为齐王之内应,并相约事成之后,拥立齐王为皇帝。

齐王刘襄乃与其舅父驷钧、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阴谋出兵西征,但却受到齐国丞相召平的反对(此召平非东陵侯召平,仅同名同姓者)。

由于依照汉王朝体制,诸侯丞相属中央朝廷直接派遣管辖,并统有地方军政大权,是以得不到丞相支持,诸侯王也很难正式发兵。

因此齐王刘襄有意诛杀召平。不料消息让召平知道了,立刻发动军队包围王宫。

中尉魏勃向召平表示:

“齐王欲发兵,但没有朝廷的虎符是不合法的,如今丞相以兵围王宫,这种作法是对的,魏勃自请愿为先锋,率军在第一线监督齐王的非法行动。”

召平信之,便将包围王宫的指挥权,交给了魏勃。想不到魏勃立刻阵前倒戈,回军包围丞相府。

召平自知受骗,便感叹道:“道家曾有警言:‘当制不制,反受其乱。’指的就是我这种错误了!”

于是自杀而死。

于是齐王刘襄便以驷钧为宰相,魏勃为将军,祝午为内史,集结国内所有的兵力,准备西向争取政权。

但在齐国的西方,有琅邪王刘泽的封国,刘泽在宗室中较亲附吕太后,因此刘襄非常担心他会出面阻碍。

刘襄先派祝午出使琅邪国,对刘泽表示:

“吕氏党人阴谋作乱,齐王欲发兵西征以确保刘氏王朝。但齐王到底年岁尚轻,又不熟悉兵革之事,愿意以全军听从君王指导,君王在高皇帝时便已是将领,富于经验,请速移驾临淄(齐国京城),共商大事。”

刘泽也自认他在刘氏党中的辈份、年纪、经验均较高,便信以为真,快速到临淄和刘襄见面,但却为刘襄软禁,并以之为人质,由祝午统领琅邪国军队,共同参加西征的行动。

刘泽发现受骗,也立刻改变态度,他故意讨好刘襄以求自保。

刘泽对刘襄说:

“君王是高皇帝真正的长孙(其父刘肥为刘邦之庶长子),的确应继立为皇帝,只是大臣将领对这件事意见分歧,我是刘氏宗室中最为年长者,由我出面协调最合适不过了。”

“君王将我留在这儿,其实也没什么用处,不如派我人关中,先为您打点,或许比较能统合刘氏宗族和功臣们的意见。”

刘襄认为有道理,便赠以车乘送刘泽先行进入关中,并立即下令出兵攻打吕产的封国济南,分发出兵檄文给其他的刘氏诸侯,陈诉吕氏党的罪行,希望各诸侯国为勤皇共襄盛举。

关键时刻,吕禄、吕产信心动摇

相国吕产在得知齐王已出兵的消息后,也迅速派遣驻军于颖川附近的颖阴侯灌婴军团,发兵和齐军对抗。

灌婴到荥阳和军团诸将领商议道:

“吕氏党在关中拥有兵权,势必不利于刘氏政权,如果我们击败了前来征纣的齐军,吕氏党的声势及实权不是更大了吗?”

于是他驻营荥阳不动,并暗中派遣使者告知齐王和各地诸侯,不要自相残杀,静待吕氏党有何行动,再作应变之道。

齐王刘襄接到灌婴通知,也停军驻营于齐国西界,等待进一步的消息。

吕产和吕禄虽掌握禁卫军指挥大权,但两人在军中人脉不多,全靠亲太后派的首席元老将领郦商的支持。但郦商此时正卧病在家,态度不明,因此吕产等也不敢任意发动兵变。

周勃虽为军事最高首长,但并未掌握实际兵权,不过他在军中人脉关系厚实,这时候也的确只有他可以发动夺权。

吕氏党最重要的军事元老将领郦商重病中,其子郦寄和吕禄交情颇佳。

周勃和宰相陈平乃共同策划,以少数侍卫部队劫持住郦商,并威胁郦寄前往游说吕禄。

于是郦寄对吕禄表示:

“高皇帝和吕太后共定天下,刘氏共有九位诸侯王,吕氏则有三位,这些都是经由大臣们共同商议,公告于天下的,所以一切都是合法的。”

“如今太后崩逝,皇帝年少,而足下受任为赵玉,不赶紧回国守潘,以为上将,却在关中独拥大军,所以才会受到诸侯、大臣的疑虑,演出齐王出兵西征之事。”

“我认为足下不妨将关中的军权回归太尉,也请梁王吕产放弃禁卫军指挥权,与大臣们同盟约后返回梁国,这样子才能彻底阻止齐国的军事行动。关中若获得安定,足下也可以放心地去作拥地千里的诸侯王了,这才是万世之利啊!”

吕禄一向缺乏胆识,如今外有齐军的威胁,内部的灌婴、周勃又是态度不明,朱虚侯刘章则明显成为倒吕的刘氏党领袖,吕禄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应付这种局面,便有心将兵权交还给太尉周勃。

不过为慎重计,吕禄还是派人将此计划报告吕产和吕氏众元老,他们有的认为可以,有的认为不可,意见分歧,无法决定。

但吕禄、吕产已因有这种心态,而放松了对禁卫军团的掌控。

吕禄听从郦寄的劝告,出外狩猎散心,中途经过吕嬃府,便将吕氏诸元老迟疑不决之事报告吕嬃。

吕嬃听了大怒,心里也清楚吕产、吕禄不足为谋,只得告诉吕禄:

“你身为将领,却弃军而去,吕氏一党大势去了!”

她更将珠宝全取出于堂上,嘱咐家人和亲信人员各自逃离,并表示:

“我们不必把这些留给敌人了!”

9月,情况更加紧急。

相国吕产召见御史大夫曹窋,共商因应大计。

正好郎中令贾寿出使齐国回来,他紧急向吕产报告,灌婴已联合齐、楚之大军,即将反攻长安。

吕产闻之大惊,立刻赶皇宫召见吕氏长老,以求解决的方法。

曹窋也迅速将这个消息告诉陈平和周勃。

周勃巧夺兵权,发动政变

周勃认为时机到了,立刻率直属侍卫部队,欲强行进入禁卫军团的北军驻营。

但由于吕氏党早有防范,周勃不得入。

襄平侯纪通(纪信子)负责管理军事信令的符节,乃持用假的符节,让周勃得以进入北军营寨。

周勃立刻下令郦寄和典客刘揭共同去游说吕禄道:

“皇帝已下令太尉守北军,请立刻归还将令印件,自动请辞北军司令官,否则必有祸灾。”

吕禄认为郦寄不会出卖自己,便将印件交予刘揭,让出兵权,交付周勃指挥。

“军中亲袒吕氏者卷起右边袖子,亲向刘氏者则卷起左边袖子。”

结果全军将士皆卷左袖,表示效忠刘氏政权。

周勃便正式掌握了禁卫军团北军的指挥权。

但南军的掌握尚在吕产的手中。

丞相陈平乃召见朱虚侯刘章,嘱咐其协助周勃行事。周勃令刘章监守军门,并遣御史大夫曹窋,火速通知宫殿宿卫部队'奇/书/网…整。理'…提=。供',勿让吕产进入宫中。

吕产这时候并不知道吕禄已弃军离去。

因此他打算进入未央宫,扶持皇帝由宫中发出命令,让南北禁卫军团发动政变。

但当他来至殿门口前,平阳侯曹窋已指挥宿卫部队紧闭大门,坚拒吕产和其部队入内。

吕产不得入,便暂时在宫殿门口等待时机。

双方在宫殿门口对峙,曹窋恐朱虚侯兵力有限,难以取胜,乃派人向周勃报告军情。

周勃亦没有把握能压得住南军,加上吕氏的部队大多在长安,如此地火并下去不见得对己方有利。他便命令朱虚侯刘章亲率部队入宫,以保护皇帝。

朱虚侯乃率十余士卒驰向皇宫,入未央宫前即遭逢吕产人马,时已近黄昏,朱虚侯下令攻击吕产,吕产在前后夹击下,不敌退走。

适逢天起大风,吕氏人马混乱成一团,刘章乘机追杀,吕产逃至郎中府吏厕中,被杀身亡。

皇帝刘弘闻知殿外发生火井,便派使者持节慰问刘章部队,刘章欲乘机夺其节,使者不肯,刘章乃强载之,以皇帝节信追捕吕氏余党。

负责长乐宫警卫的吕氏长老吕更始在混乱中被捕,当场遭斩杀,宫中吕氏的势力已被彻底驱逐。

朱虚侯刘章便率军回报周勃,周勃亲自接见,并向刘章表示恭贺之意。

刘章道:“吕氏一党最令人头痛的是吕产,现吕产已诛,我方已取得全胜,天下可复定矣。”

周勃乃下令收回南军指挥权,并分遣部队追捕吕氏党人,无论男女老少一律处斩。

吕禄遭捕杀。

吕嬃也遭到笞杀。

燕王中通被捕,判处斩刑。

亲吕后的鲁王张偃被废。

审食其虽是吕后派党人,但曾数度协调吕太后和功臣间的危机有功,仍恢复其左丞相职。

并以济川王刘太继吕产为梁王。

派遣朱虚侯刘章赴齐国报告诛吕情事,并请齐国撤兵。

郦商虽为吕氏党军头,但其子郦寄在诛吕事件中建有大功,仍维持其爵位,不过郦商在事件后不久便去世,其子郦寄继任为曲周侯。

功臣商议,共宜刘恒为皇帝

灌婴在荥阳时,听说魏勃怂恿齐王起兵叛乱,乃遣使召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