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宸宫 >

第42部分

宸宫-第42部分

小说: 宸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后心下冷笑,面上却极是委屈地嗔道:“母后真是冤死我了……”

  说着,眼圈就红了,再也说不下去。

  太后一见,知道事有蹊跷,见皇后目视云贵人,于是笑道:“云萝这孩子有孝心,这几日都来陪我解闷,也生受她了。”

  云贵人是何等的人精,察言观色之下,立即起身告辞。

  太后让贴身女官包裹了几件首饰,笑着赐给云贵人,道:“几件小玩意,我这个老太婆也用不上了,你不嫌弃就好!”

  云贵人很是惊喜,拜谢后,起身离去。   “又出了什么事?!”

  太后有些不耐烦地问道。

  皇后拿起锦帕,哽咽着,说不下去——   “有件事情,母后你千万别恼……”   “怎么了?”   “梅贵嫔……她,又有了!”

  宸宫 第四卷 第六十一章 绸缪

  满是龙涎香氤氢的殿中,太后正在把玩七层百宝盒,刚刚赐给云贵人的不过是最上一层的凡俗饰物,看来是金玉璀璨,不过也是凡品而已。

  她正在端详第七层中的百鸟朝凤额珠,闻听此言,不禁手下一凝

  原以为,皇后又来哭诉夫妻间的口角嫌隙,却不料竟是这等大事!

  她感觉有些棘手,青黛柳眉微微皱起,眼角几道细微的纹路,显得异常清晰。

  毕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

  皇后心中不无恶意的想着,面上却仍是哽咽着,正襟危坐,以期盼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姑母。

  太后略一思索,掐算了下时日,面上便冷笑不止——

  “你今日今时才想到来找我?!这显是你那日下了药,却让这丫头拣了个便宜?!”

  她扫视着皇后泛红发肿的眼睛,从唇中迸出一句:“自作孽,不可活!”

  皇后心中在为光火,却只得俯身称是,半点也不敢反驳。

  “皇帝的反应如何,定是欣喜若狂了吧!”

  太后的声音平静却透出淡淡森然诡谲。

  皇后垂下头,不去看她眼中的惊涛骇浪——

  “皇上很是欢欣……”

  她心下飞快思索着,咬了咬唇,拼尽全身气力,抬起头来,正视着自己的姑母,这辉煌天朝,执政多年的太后。

  “儿臣听了这消息,难受得了不得……夜里辗转翻覆,都在思量这事。”

  皇后擦拭着自己的泪水,平空生出一种勇气,语句也流畅了好些——

  “儿臣反复想来,倒是有一个绝境逢生的办法,母后若是不嫌儿臣愚昧,能否听我一言?”

  太后微微“嗯”了一声,示意她继续说,神色之间却明显不把这当一回事。

  皇后心中暗恨,口中却越发轻快:“儿臣思量着,皇上到如今也没有任何子嗣……若是”

  她偷看了一眼太后的脸色,继续道:“若是……圣驾有个万一,却是致天朝亿兆子民于何地?”

  太后听得这关键一句,猛的抬起头来,用犀利莹灿的目光,全新打量了皇后直到她冒出冷汗,浑身酸软,才淡淡赞许道:“多日不见,你思虑周全了许多……”

  皇后听着这句,也不知她是真心还是反语,挺了挺背脊,又道:“若是梅贵嫔生出皇子,则天下人心大定,即使皇上有个万一,母后也能以太上之尊,继续教育这孩子,再造一任圣君——这是天下之福,也是我林家之福,所以儿臣斗胆,请问母后,是否能考虑把这孩子留下?”

  太后静静听着,听出了皇后的言下之意,深深震撼于她言语中的隐晦暗示,她沉思着,也在考虑这可行性。

  皇后敛眉,恭敬的等待她的决定,却已经紧张得手心微湿。

  “这可不象你的性子啊,淑菁……”太后缓缓唤着她的闺名。

  犀利的目光,让人无所遁形。

  “你平日里,对这些妃嫔和她们的胎儿,可没这么慈悲啊,今日怎会如此言语呢?”

  皇后早有准备,闻言,眼中又氤氢生出雾气:“母后明鉴,我心中已是恨得麻木,这般心灰意冷之下,也犯不着去争什么宠爱,这余下半生,只管照拂我林家千秋万代,也就罢了。”

  她目光哀绝沉痛,却是无比清澈,朝着太后盈盈下拜:“母后,皇上倒行逆施,难免不生意外,若有这一日,请母后以天下为重,再次临朝——您立这幼儿为帝,则天下再无非议!”

  太后深深叹息着,也不回答她的请求,只是踌躇道:“你让我想想……”

  皇后试探道:“那这胎儿?”

  太后无力的挥挥手:“先留着,是男是女还不知道呢!”

  皇后见目的达到,心中一阵轻松,又服侍了太后一阵,在慈宁宫中用过膳,才告退而去。

  她没有发觉太后正倚在锦榻之上,静静望着她离去的背影。

  午后的阳光,将皇后身上的七彩鸾凤照得烨烨生辉,有如神物,她苗条青春的身躯包裹在其中,仿佛蓬勃的生命,正在源源不断的流淌着。

  太后眯着眼睛,脸上露出一丝微妙的表情——

  那是不甘、妒忌,混合冷笑的表情。

  “年轻真是好啊,象这样愚昧暗弱的孩子,也百炼成钢了!”

  她的语气,似褒似贬,感慨万千。

  “不过也罢,棋子,总是越多越好……”

  阳光照在另一端的乾清宫里,却毫无慈宁宫那种,安静流淌的晦暗,皇帝与晨露,沐浴在金色朝阳之下,容貌气度皆是不凡,宛如天人降临。

  “梅贵嫔的有孕,真是棘手……皇后也不知在打什么主意,居然主动提出,替朕去太后那里斡旋!”

  元祈说来,觉得不可思议,却仍是松了口气:“虽然不能高枕无忧,不过母后那边,暂时是不会有什么举动了!”

  他顺口说着,突然明悟了,自己是在对谁说话,连忙止住了。

  他凝视着清冽有如寒玉的佳人,不再去提那些话题,关于中宫,关于怀孕的妃子,关于皇帝的职责,这一刻,他都不愿意去想、去谈。

  晨露却恍若无觉,她浓密纤长的眼睫,被阳光投下淡淡阴影,晶莹面容仿佛是半透明一般——

  “看着您如此安逸,微臣实在不想打断……不过,这是北疆之上,周大将军的紧急奏报……”

  她递上自己此行的目的物,轻轻说道:“看这封面,估计事情不小!”

  皇帝连忙接过,明黄的奏折封面上,粘了三道赤色标签,将他的眼眸都染红了。

  “竟是这般紧急吗?”

  他急急拆开,一目数行的扫过,脸色逐渐沉重,呼吸急促!

  “岂有此理!襄王竟敢如此作为……真是渎职妄上!”

  皇帝的眼中,森然怒火暴涨,殿中的光线,似乎都随之一暗。

  宸宫 第四卷 第六十二章 锋芒

  他将黄绫封面的加急奏折放下,心中已是怒极,声音却毫无波澜——

  “他将半壁江山都置于鞑靼铁骑之下,是让朕做亡国之君吗?”

  他晨露接过奏折,略略瞥了几眼,也不由心头剧震。

  奏折之上,但见周浚浓墨淋漓,将襄王林邝肆意纵敌,以致敌寇流窜千里的事实,满满道出,语气之中,皆是辛辣调侃。

  她亦是知兵之人,微一沉吟,便明白了其中诀窍。

  皇帝不紧不慢地来回踱步,声音淡淡传来:“你且看看,襄王的大捷折子,马上就会呈上来,朕还得给他加赏褒奖。”

  他轩眉冷笑:“老天怎会生出这等禽兽,他罔披了一张人皮!”

  原来前些时日,看从得知鞑靼正在进行‘弥突’会盟,兵力空虚,元祈便下了诏命给周浚,先是严词训诫,既而又温言勉励,言辞切切,最后在密诏中写道:“中原父老不下亿兆,一旦有失,即为飞灰,望卿善自珍重。”

  他对周浚也算是略有知悉,此人对朝廷,极是倨傲不屑,对庶民父老,却极是悲悯怜惜,大抵是他出身寒族,所以如此。

  皇帝责他知情不报,却是把中原江山,置身不测,一旦有个万一,却如画江山,都将灰飞烟灭,此间百姓父老,也难逃此劫。

  周浚接信后,立即上表称罪,他亦是老谋深算,只字不提鞑靼的‘弥突’会盟,只是反复强调,将会鞠躬尽瘁,听从朝廷号令。

  这些慷慨激昂的话,能有一二成兑现就已然不错!

  皇帝心中雪亮,但不管如何,周浚此次,总算能及时认错,又与朝中元老齐融关系缓和,反对他的声浪,也大大减小,于是在上月末时便正式下诏,授他“隆武大将军”之号,会同领有去燕二州的襄王,相机行事。

  天朝这等行为,却是敲在了鞑靼的软肋之上,镇北军和襄王府兵联手,虽不算和睦,却也很是灵活善战。巧取蚕食之下在鞑靼边陲骚扰不休,牵制了不少兵力,因都是小打小闹,没有引鞑靼上层的注意,他们仍是继续着旷日持久的会盟,把天朝军队,视如胆小鼠辈。

  前几日,天朝大军一举突进。意欲夺回有天堑之称的凉川,从此,彻底阻断鞑靼入内掠劫的通道。

  这番谋算,出自皇帝手笔,就连论人过苛的周大将军,也颔首称道,却不料,到了最后,竟是功败垂成。

  “据周浚的奏报,襄王的兵士在最后合围之时,不知为何,竟茫然散开,去追截鞑靼的散兵流勇,虽然剿首千余,却断送了最佳时机。鞑靼军如潮水突进,已然越过凉川,漫山遍野的深入西北内地……”

  皇帝冷冷说着,已是怒不可遏,一掌击于案上,发出巨大的声响。

  “朕这个舅舅,狼子野心,却是比外人更甚!”

  少女掩下唇边地冷笑;一双眸子中;染上了几分悲凉深邃。

  “微臣对山川地理也略有涉猎,凉川乃是北疆与鞑靼的唯一分界,皇上原本是想将它纳入天朝管辖,却不料功亏一篑,反让襄王坏了大事。”

  她凝眉说道,不知不觉间,言辞中透出怒意,如雪亮剑锋,锐不可当——

  这万里中原,锦绣山河,竟是被这些小人一一败坏……

  她微微咬牙,想起前世军旅的几重艰辛,心中也是杀意勃发,冰雪瞳仁之中,竟隐隐透出幽蓝。

  皇帝踱着步,越来越快,终于,他止住了步,望着西面无限山峦,遥遥出神。

  “西北若是失陷,中原便是门户大开……先帝传下的江山,比例关系到朕手里就要剩下半幅!”

  他声音阴郁莫测,却没有丝毫惊慌,却是一种破釜沉舟的锐气。

  阳光照在他辉煌冕袍之上,金碧璀璨,竟是让人无法正视。

  “朕意已决……舅舅,你莫要高兴得太早!”

  清晨,西华门大开,今日并不是大朝,皇帝却在例行朝会之后,将几个心腹得力的臣子留下,在侧殿之中接见了他们。

  侧殿颇是阴暗,皇帝侧坐榻上,静静看着他们。

  “今日朕接到了消息。”

  众人屏息细听,下一刻,却惊得面色惨白——

  “突袭凉川的计划,功亏一篑,不仅如此,鞑靼骑兵还侵入了西北内地。”

  皇帝缓缓说道,声音平淡,却让人惊出一身冷汗。

  在座几人都是他手下得用的,亦是朝中菁英,深谙时局,听了这话,却是如晴天霹雳一般。

  他们面面相觑,半晌,才有老臣齐融壮着胆子道:“这真是骇人听闻……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