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细说清朝 >

第18部分

细说清朝-第18部分

小说: 细说清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尔衮用了这些有能力的人,作出许多“收买人心”的事,使得南方各省的忠臣义士的活动,不能成为全民敌忾同仇的抗战。在福王、鲁王相继失败以后,两个唐王均旋起旋灭,比较支持得久的只有桂王,然而桂王的支持者在顺治五年以后,已非广大的群众,而是张献忠的旧部。同时,却有郑芝龙、李成栋、孔有德、吴三桂、洪承畴等,出死力帮助清朝,来消灭两个唐王与一个桂王。 

 《细说清朝》三○、削平闽、粤

 贝勒博洛在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打下杭州、收降潞王以后,回师消灭嘉兴、吴江、江阴三处的义兵。这些义士领袖,在嘉兴的是翰林屠象美,在吴江的是举人孙兆奎,在江阴的是典史阎应元。

这三处以外,在常熟、昆山、太仓、嘉定、崇明、松江、长兴、宜兴、无锡,也都有节生们联合退休的官吏,揭竿而起,但均以缺乏指挥的经验与堪以作战的干部而先后失败。在这些书生之中,以昆山的顾炎武最为有名。他其后畅游全国,深研经史,成为三百年来第一个有学问的人。

嘉定一县老百姓的遭遇最惨,先后被屠了三次。负责屠杀他们的,是博洛麾下的一个降清将领李成栋。博洛本人是阿巴泰的儿子,阿巴泰是努尔哈赤的儿子,与多尔衮同父异母。

多尔衮把博洛召回北京,赏二百两黄金、一万五千两白银、一匹附有美丽鞍子的骏马。

次年,顺治三年(1646年),多尔衮任命他为征南大将军,再到浙江去辛苦一趟。这一次,博洛叫先锋图赖走过富春江上游,把鲁王的防线冲破。

这时候,唐王朱聿键在延平(福建南平县)。唐王于杭州沦陷以前,到了福州,受福建巡抚张肯堂与郑鸿逵、郑芝龙等人拥戴,在顺治二年闰六月就任监国,不久便即了皇帝之位,改明年的年号为隆武。

郑芝龙原是海盗领袖,被熊文灿招安,官居“游击将军”。他霸住台湾海峡,凡是来往于海峡的商船均须向他纳税,因此之故,他很有钱,用自己的钱养兵。

郑鸿逵与他不同,是正规军人,考中武举与武进士,作了崇祯皇帝的锦衣卫“掌印千户”,积功升至总兵,其后到南京帮助福王,在史可法指挥之下,守瓜洲、仪真。此人忠心耿耿,福王封他为靖西伯。唐王即位以后,升他为定西侯,也把郑芝龙由南安伯升为平西侯。

张肯堂作了唐王(隆武皇帝)的大学士,把巡抚的位置让给郑芝龙的私人,大权旁落。张肯堂北伐,带了几条兵船到鹭门,郑芝龙不给他饷,而且不让他和唐王通消息。原来,郑芝龙已经暗中与洪承畴有了联络,存心降清。

唐王气不过,派另一位大学士黄道周到江西去招兵。黄道周一到江西,便招足十几万,打到江西与安徽邻近之处的婺源,不幸失败,被清军解至南京,遇害。

唐王于是自己出驻延平,命郑鸿逵攻浙江,郑彩攻江西。郑芝龙照旧不给饷,而且撤了仙霞岭的戍卒。

因此之故,博洛及其麾下李成栋的兵,能够在拿下浙江以后长驱直入,开进仙霞岭,冲到延平。唐王退至汀州(长汀),被俘,绝食而死。

博洛命令李成栋继续前进,冲到广东的“东江流域”,取了潮州、惠州,又转而向西,占领广州。广州有一位监国“小唐王”朱聿粤来不及走,与他的大学士苏观生等人一齐自杀。这位小唐王,是唐王朱聿键的弟弟。

李成栋不仅在顺治三年十二月占领广州,而且在次年正月拿下肇庆。肇庆是广东省西部的重镇。两广总督丁魁楚与广西巡抚瞿式耜,已于三个月前(顺治三年十月)在该地拥立桂王朱常瀛的儿子、永明王朱由榔当了监国。

永明王刚刚当了监国,赣州就失守,守将杨公麟为清军所杀。丁魁楚听到消息,慌忙把永明王送到梧州。

不久,苏观生在广州立了小唐王朱聿粤当监国,丁魁楚为了不让小唐王争夺抗清的领导权,又把永明王带到肇庆称帝,改明年为永历元年(1647年),出兵讨伐小唐王,小唐王吃了一个败仗。

在李成栋占了广州、小唐王自杀以后,永明王不等清军西进,便丢了肇庆,逃回梧州;再逃,逃至桂林;三逃,逃至全州;四逃,逃至湖南西南山中的武冈。

丁魁楚在梧州西南的岑溪,被李成栋俘虏杀害。

李成栋的兵于顺治四年(1647午)三月赶到桂林,瞿式耜率领几百名是士死守。李成栋攻城,攻不下来,反被瞿式耜的部下焦琏杀得大败,死了几千人。

李成栋借口广州后方发生了问题,丢下桂林,回师。他自从降清以后,为虎作伥,踏平了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没想到有一天会在桂林被瞿式耜与焦琏的几百名忠明的军人,杀得如此之惨。

这一年五月间,已经降清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率领了几万军队,开到桂林城下。瞿式耜上了城墙,与焦琏各守一半,用“西洋炮”先打一阵。然后,他叫焦琏带三百人出城,用长槊、铁鞭对付这三个老贼。结果,也杀了他们几千人,追了他们二十里。

到七月间,凡是被清军占领的广西各城各县,均被焦琏收复。

孔有德等人去攻武冈,找永明王出气。那没有出息的永明王,却又不战而走。一走,到靖州;再走,到柳州;三走,到象州。 孔有德转师去攻全州,焦琏已经在全州等候。何腾蛟率领郝永忠、卢鼎等人,也到了全州。结果,孔有德又吃一个败仗。 孔有德贼心不死,竟然于次年(顺治五年,1648年)三月再度攻打桂林。于是,何腾蛟与焦琏又和他在桂林比武一次。此时桂林的兵力,已经相当雄厚,猛将也增加了不少,其中最有名的是善耍标枪的胡一青。这一场恶战,把孔有德的兵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瞿式耜这时候仍旧在桂林城内,以文渊阁大学士、兵部尚书的名义坐镇。他把指挥作战的任务交给何腾蛟。事后,永明王听说瞿式耜没有战死,喜欢得流下泪来。一个月以后,李成栋忽然在广州反正,从新做人。

传说李成栎之所以反正,是因为多尔衮不曾给他“总督”的位置,只给了他一个“提督”。其实,这不过是他反正的原因之一。

也有人说,他的太太深明民族大义,常常劝他改弦易辙。这一位李夫人确是功在国家。然而,真正坚定了他反正决心的,却是瞿式耜、焦琏、何腾蛟等人的三次死守桂林,令他感觉到明朝尚有希望。

恰好,另一降清之将金声桓于顺治五年正月,已在南昌反正。李成栋便不再犹疑,在闰三月响应。(金声桓之所以反正,是受了一个在扬州不曾被杀死的“德宗和尚”的鼓励。)

于是,广东和江西两省又变成了大明的江山。不久,四川义兵蜂起,全省入于永明王的范围。何腾蛟借此机会,恢复整个湖南。郑成功在福建打下了诏安。到了年底,姜壤又在大同反正,把山西省的大部分占了。甘肃与宁夏的回民,也在明朝宗室延长王朱识瑏等人的领导之下,纷纷起义。

这是多尔衮在顺治元年偷占北京以来,所从未遭遇到的挫折。他赶紧调动满洲八旗的子弟兵,由谭泰、何洛会两个他所最亲信的满洲人,率领着去江西打金声桓;自己“御驾亲征”,去大同打姜壤。

打到顺治六年(1649年)的正月,谭泰与何洛会攻下南昌,金声桓跳水自尽。一个月后,李成栋在江西南部的信丰战败阵亡。

李成栋的儿子李建捷仍旧守着广州,到了顺治七年(1650年)二月才被尚可喜打败。另一个儿子李元胤守住肇庆,一直守到顺治八年(1651年)的春天。

何腾蛟在湖南,管不住李自成旧部。他们闹饷,抢劫老百姓,弄得每一城的老百姓见了他们来,便空城而走。他们也不耐烦留在任何空城中久住。顺治六年正月,何腾蚊移节湘潭,湘潭没有兵,也没有民。结果,他成了清军的俘虏,于绝食七天以后被杀。

瞿式耜的命运,与何腾蛟的相同。顺治六年十一月,孔有德第三次来攻桂林之时,焦琏不在桂林,去了浔州(桂平)。桂林城内的守将是赵印选、胡一青、杨国栋、蒲缨、马养麟。这些人不能合作,一哄而散。剩下的只有王永祚,这王永祚却开城迎降。瞿式耜宁死不逃,静候清兵来把他带走,于闰十一月十七日从容就义。

多尔衮自己打姜瓖,打了很久打不下来。最后,还是派博洛去,才把姜瓖解决。 

 《细说清朝》三一、自称皇父

 多尔衮在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初九日咯血而死。十六天以后,顺治皇帝的朝廷追尊他为成宗义皇帝。

他在死的时候,自称“皇父摄政王”已有两年。他以“皇父”的身份,而被追尊为皇帝,原无足怪。

这就牵涉到:他有没有在皇太极死后,与皇太极的寡妇、顺治皇帝的母亲孝庄文皇后正式结婚?有关的官方材料,早已被乾隆一代的君臣销毁干净。今天我们所能依据的蛛丝马迹,仅有张煌言的四句宫词:“上寿称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张煌言虽是清朝的敌人,但为人正派,非一般捕风捉影、恶意中伤的造谣专家可比。

值得指出的是,皇太后当时并非鸡皮鹤发的老妪,而是三十一岁的少妇,比多尔衮还小一岁。

另一件足以令人奇怪的事是,在多尔衮死后,皇太后被迁出皇宫,到多尔衮的“睿亲王府”去住。

当年,努尔哈赤死时,多尔衮的母亲乌拉纳喇氏,被若干王子与大臣们逼迫自杀,殉葬。

十五岁的多尔衮与同母弟多铎,被皇太极收养,住在皇太极的宫里,宫里有二十八岁的“孝端文皇后”及十四岁的“庄妃”。这庄妃在十三岁之时嫁给皇太极,过了十二个年头未曾怀孕,到崇德三年才生下福临(顺治皇帝)。生福临的时候,她自己是二十六岁。多尔衮是二十七岁,皇太极是四十七岁。

皇太极暴死之时,多尔衮扶立六岁小侄儿福临,尊庄妃为孝庄太后。从此,他出入宫廷,毫无顾忌。

多尔衮对于自己的王妃博尔济吉特氏并不宠爱。王妃也不曾生下子女。

王妃在顺治六年(1649年)十二月去世,传说多尔衮之与孝庄太后结婚,即在此时。

我们也不妨假定,多尔衮并未与太后结婚。那末,为什么他要把“迎娶朝鲜公主”的事秘密进行,说是“出关打猎”呢? 

 《细说清朝》三二、死后遭受清算

 多尔衮死后,阿济格以“同母兄”的地位,企图继承他摄政王的位置。然而阿济格的实力,已不足一旗(被罚夺了不少),远比不上多尔衮当年兼制四旗的雄风。

结果,阿济格失败,被捕下狱,赐死。顺治皇帝亲政。郑亲王济尔哈朗重新得势。此人在顺治元年正月,把辅政的大权拱手让多尔衮一人独揽;在顺治四年七月,连辅政的名义也被多铎代了。(多铎在顺治六年三月去世。)

顺治皇帝恢复三个堂兄弟的亲王原位:褚英的儿子尼堪(敬谨亲王),代善的儿子满达海(巽亲王),阿巴泰的儿子博洛(端重亲王)。这三人本是多尔衮所用,分管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被称为“理政三王”。

顺治八年(1615年)二月,济尔哈朗与理政三王,先把掌有兵权的多尔衮死党何洛会,连同何洛会的弟弟胡锡,一并凌迟处死,然后叫多尔衮的旧日亲信苏克萨哈、詹岱、穆济伦,检举多尔衮,说他曾经私制黄袍,上面装了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