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细说清朝 >

第32部分

细说清朝-第32部分

小说: 细说清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策棱的名字,与小噶尔州的名字(噶尔丹策零)的下半截:“策零”,以及策零敦多卜与小策零敦多卜、两人名字的上半截:“策零”,都原本是同一个蒙古字。为了加以区别起见,清朝在官方的汉文文书上特地把他,喀尔喀多罗郡王额驸,写做“策棱”,不写做“策零”。

雍正升策棱为和硕亲王。

次年,雍正十年,小噶尔丹又派小策零敦多卜,带三万准噶尔兵,来与策棱决战。两军在额尔德尼昭相遇,策棱大胜,小策零敦多卜大败,损了三分之二左右,狼狈而去。

由于锡保不曾把握时机将援助策棱的兵开到,小策零敦多卜、虽在大败以后,却仍能率领残部渡过推河,回准噶尔。

另一个满人大将抚远将军马尔赛,这时候驻扎在拜达里克河边的扎克拜达里克,正好邀击小策零敦多卜的残部。他事先接到策棱的檄文,不但不加理会,反而在敌军踉跄过境之时,下令紧闭关门,不让自己的部队有所举动。

在马尔赛的麾下,有胡琳、傅鼐二人气愤不过,甘犯军令,杀了守关的卫兵,带了一些人出关,杀死一千多准噶尔兵。

事后,雍正派一位钦差到扎克拜达里克,将马尔赛正法。傅鼐被任命为侍郎,胡琳的下文不详。

锡保也丢掉了大将军的职位与亲王之爵(他是在雍正九年冬天策棱第一次获胜以后,由顺承郡王晋封为顺承亲王,由靖边大将军改授为靖远大将军的)。

代替锡保的,是平郡王福彭(讷尔苏的儿子、代善的曾孙的曾孙)。福彭的名义是“定边大将军”。

福彭就任以后无甚战绩,在雍正十二年被召回,由隆科多的一个堂兄弟从复继任。这时候,雍止已决心与小噶尔丹议和,小噶尔丹顺水推舟,上表称臣,于是阿尔泰山被明文规定为准噶尔与喀尔喀之间的疆界。

倒霉的是岳钟琪。他在雍正七年受任为“宁远人将军”,驻扎巴里坤。雍正八年奉召回京听训,营务交给“参赞军务”的四川提督纪成斌,以“护大将军印”的名义代理。纪成斌派一个满人副参领查廪,带领一万人守护牧场。这查廪荒怠职守,被准噶尔的兵把许多驼马偷走。查廪向一位汉人总兵曹勷求助,曹勷不知道准噶尔的兵来得很多,只带少数兵去追,吃了一个败仗。另一位汉人总兵樊廷再带两千绿营兵去打,打了七昼夜,才追回一半驼马。

纪成斌将查廪逮捕,想杀他。刚好岳钟琪回到防地,向纪成斌说:“你好大胆。怎能得罪满人?”便把查廪放了。

谁知这查廪恩将仇报,反而因此深恨岳钟琪。其后,岳钟琪在雍正十年失势,张广泗与查郎阿先后替代岳钟琪的职位。恰巧查郎阿是查廪的亲戚,查廪在查郎阿面前说了岳钟琪许多坏话,查郎阿一一奏告雍正,而且建议叫岳钟琪赔出被准噶尔兵抢掠去的驼马,将纪成斌与曹勷均“明正典刑”。

雍正九年三月与六月间,准噶尔两次进攻吐鲁番,岳钟琪均派兵去救。岳钟琪而且在傅尔丹战败于和通泊以后,派兵进袭乌鲁木齐,到达厄尔穆河,打了一个大胜仗。准噶尔的守军弃了乌鲁木齐逃走,岳钟琪遵照雍正的旨意,撤回巴里坤。

雍正十年春天,准噶尔进攻哈密,岳钟琪派了曹勷等人去救。曹勷在“二堡”附近大胜准噶尔兵,可惜“副将军”石云倬不依照岳钟琪的命令如期在“梯子泉”截杀(迟到了一天),让敌军由大坂(达坂城)逃走,功败垂成。

岳钟琪报了上去,雍正将石云倬治罪,换了鄂尔泰的一个旧部张广泗作“副将军”。张广泗一到任,便狠狠地告了岳钟琪一状,说他“调兵筹饷,种种失宜”,又说他在穆垒造城驻军,而穆垒是洼地,“形如釜底,不可驻军”。

雍正就在雍正十年的下半年,又传旨“还军巴里坤”,任命张广泗“护大将军印”,“尽夺钟琪官爵,交兵部拘禁”。

两年以后,大学士等奏请将岳钟琪“斩决”。雍正总算客气,改批了一个“监候”。岳钟琪坐牢坐到乾隆二年,才和傅尔丹同被释放。

岳钟琪的两个得力部下纪成斌与曹勷,已经在雍正十一年被斩。

那张广泗小人得志,于准噶尔议和以后,被雍正升任湖广总督;乾隆叫他当“经略”(这是洪承畴当过的大官)“兼贵州巡抚”,负责镇压苗民反抗。乾隆十一年,大金川的边胞起兵反清,乾隆调张广泗为川陕总督,打到乾隆十三年,毫无成绩。乾隆便起用岳钟琪,以“总兵”的卑小职位,去张广泗那里帮忙,不久又升岳钟琪为“四川提督”。

俗语说:“君子报仇,三年不晚。”岳钟琪到了军中,果然也告了张广泗一状,说他“玩兵养敌,信用(土司)良尔吉及‘汉奸’王秋,泄军事于敌”。乾隆认为岳钟琪告得对,将张广泗捉来京城斩首。

准噶尔的领袖小噶尔丹,在乾隆十四年病死。一时内部大乱,各个卫拉特的部落纷纷脱离准噶尔的羁绊。准噶尔本身的政权,落在一个称为“达瓦齐汗”的手中。杜尔伯特卫拉特的“台吉”三车棱,向清朝请求归附。科布多北边附牧于杜尔伯特的“辉特部”,乘时崛起;它的领袖阿睦尔撒纳也归附了清朝。乾隆很高兴,便在乾隆二十年的春天,利用这两人为向导,大举出兵,进攻准噶尔,为雍正一雪和通泊之耻。 

 《细说清朝》五二、盖棺而未论定

 雍正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去世。去世的一天,可能是丁亥日(二十一日),但《清史稿)说是己丑日。

在戊子这一天,鄂尔泰突然被召至圆明园。同时被召的,有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张廷玉、庄亲王胤禄、果亲王胤礼、领侍卫内大臣丰盛额、讷亲、内大臣兼户部侍郎海望。

种种迹象,均显示这时候雍正并非“病危”,而是“已死”。死的时候,可能是丁亥日的深夜,或戊子日的黎明以前。

《清史稿》或其原始材料的执笔人,似乎有意遮盖雍正的“暴崩”,才说他在丁亥日“不豫”,在戊子日召见上列几位大臣“入受顾命”,在己丑日“崩”。

民间的传说是,他被吕留良的孙女吕四娘刺死。关于吕四娘怎样行刺,却又有各种说法。一说是,她擅长剑术,用了飞剑割去雍正的头。另一说是,她混进圆明园当了宫女,或冒充宫女,在侍寝之时将雍正杀了。还有人说,雍正是被吕四娘或另一剑侠用所谓“血滴子”,即装了许多小刀的皮口袋,套在颈上,抽紧袋口,把他的头连皮带骨取了走的。然后,在血滴子的里面浇上药水,皮肉骨血均化为乌有。

事实如何,我们只有等待将来的考古家把雍正的棺材掘出来,看他的尸体有没有头,才能够知道。在今天,我们所能断定的,只是丁亥日以前,雍正身体很好,不仅没有病,而且有精神离开京城宫殿,到郊外的圆明园去小住一番。

他生平结怨甚多,杀人不少,尤其是不该把吕留良及其儿子吕葆中剉尸,把吕毅中斩首,把吕氏一门的男子全数充军,女子全数“入宫”。民间的有关吕四娘的传说,未必是纯属虚构。 他对付年羹尧、隆科多,以及同父异母的几个见弟、同父母的皇十四子胤禵,都十分残怨、过分,他为人作事太“绝”,其“不得好死”(倘若真是被刺而死),正是应得的报应。

然而,就大体而论,作为皇帝的他,却不能不算是颇足称道。他日理万机,孜孜不懈,每天起得早、睡得晚,吃得少,顽得少(从没有像乾隆那样大逛江南),当皇帝只当了十三年,比起康熙当了六十一年的治绩,有过之而无不及。

自然,他也有失算的地方。如叫傅尔丹打准噶尔,反被准噶尔打败。先后派隆科多、图理琛、额驸策棱,和俄国商淡划界,在雍正五年九月订立《恰克图条约》,结果被俄国骗去恰克图以北、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以东的土地三十万方里以上。

还有,他由于深恨某些传教上卷入康熙末年皇子争立的纠纷,与突然发觉天主教会之未经征得他的同意便把中国划分为若干“主教区”,便在雍正元年十二月禁止人民信天主教而且只让少数传教士留在北京城内居住,其余的一律驱逐出境。因此,中国与西欧在文化方面的接触,事实上中断了一百多年。

他的是非功罪,的确很难评定。 

 《细说清朝》五三、乾隆这个人

 雍正有十个儿子,其中六个早夭,一个因“放纵不谨”削了宗籍,一个过继给果亲王胤礼,剩下的两个是乾隆与和亲王弘昼。乾隆名弘历,排行第四,为熹妃钮祜禄氏所生。和亲王排行第五,为裕妃耿氏所生。

雍正的正宫皇后乌拉纳喇氏,没有生下儿子。

乾隆是历史上最有福气的人物之一,生下来便颇受祖父与父亲喜欢,一辈子无忧无虑,当了整整六十年零几个月的太平皇帝,却一有机会便打仗,打了十次,虽不是次次打胜,倒都能挣到一些面子,终于很得意地自封为“十全老人’,把皇帝的位置赏给儿子嘉庆,过几年“太上皇”的瘾,实权仍旧操在自己之手。

比起雍正来,乾隆真是幸运得多。雍正有那么多面目狰狞的兄弟,而乾隆只有一个纨绔子弟式的和亲工弘昼,作为皇位的竞争者。

弘昼的母亲裕妃耿氏是汉人(可能是“汉军旗人”),出身无考,虽未必十分微贱,但也决不是皇亲国戚。

乾隆的母亲熹妃钮祜【hu】禄氏,却是四品典仪官凌柱的女儿,颇称得上“大家闺秀”四字。钮祜禄氏产生过开国元勋额亦都、大将图尔格、大臣遏必隆、皇后(康熙的第二个正宫,谥为“孝昭仁皇后”)。

也有人说,乾隆并非雍正与熹妃钮祜禄氏所生,他的真正父母是陈阁老(世倌)及其夫人。这也不过是民间的一种传说而已。陈世倌是浙江海宁人,在康熙四十二年考中进士,改庶吉士,其后担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十,当了顺天学政,丁忧回家,在家住了两年,被召任内阁学士,于雍正二年出为山东巡抚。其后在乾隆朝中历升左都御史、工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在乾隆十三年被革职。乾隆骂他“卑琐”。到乾隆十六年,他再度入阁,于二十二年病死在任上。

依照现今所能有的材料,我们不能相信乾隆是陈世倌的儿子。乾隆诚然去过海宁观潮,也到了陈世倌的花园中去赏玩过,但不像是专诚拜见亲生父母的。

我想,这传说的来溉,也许是由于另一位钮祜禄氏女子图尔格的女儿、郡王尼堪的幅晋,的的确确演过类似“狸描换太子”的活剧。这一位福晋自己不能生育,便借了家中一个老妈子的儿子冒功。这把戏其后被人戳穿,弄得许多人(包括图尔格的弟弟遏必隆)均受了处罚。

当时北京城内的大大小小人家,一定很对这件事感到兴趣,便当做一件重大的社会新闻谈来谈去。淡得久了,传得远了,这新闻便变了质,走了样。于是,福晋钮祜禄氏变成了皇妃钮祜禄氏,尼堪变成了雍正,老妈子变成了陈阁老的夫人,老妈子的儿于变成了乾隆。

我这一种想法,也不过是一个假定。在没有找到证据以前,这个小小的假定也始终只是一个假定而已。

乾隆即位之时,虚岁二十五,实岁二十四(生于康熙五十年(1712年)),年纪还轻。雍正即位之时,虚岁四十五,实岁四十四,已经是饱经世故的中年人了。

就政治家应备的资格而论,雍正比乾隆高。然而乾隆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