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细说清朝 >

第85部分

细说清朝-第85部分

小说: 细说清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中德胶澳租界条约》,所包括的不止上述“租借胶澳”部分,而夹进了筑路、开矿与“外资、外料、外人”等等特权。

筑路,是筑两条铁路,均以胶州湾为起点、济南为终点。一条经由潍县、青州;另一条经由沂州、莱芜。

筑铁路的公司定名为“德华公司”。“中国应将优待其他华洋公司办法,给予德华公司。”换句话说,凡是中东铁路公可所已获得的若干特权,这德华公司依样享有。

铁路左右三十华里(总共六十华里)以内,所有的矿山准许德国商人开采。

所谓“外资、外料、外人”,是指的德国资本,德国材料、德国人才,有优先被中国政府或私人购买与聘雇之权。

这条约的末了一条规定,倘若德国在九十九年期满以前将胶州湾退还中国,中国应偿付德国各项费用,并另以一地租借德国。

这条约订立以后,德国擅自把青岛宣布为一个自由港不抽关税,使得中国只能于洋货由青岛再运入内地之时,始能抽税,损失了不少税收。

德国而且简截了当,称胶州湾为“保护领”,归其海军部管辖,完全漠视了中国的主权。在上海及其他各地的外国租界之中,外国领事虽则享有对其本国人作为被告时的裁判权,但相当尊重中国官方对中国人作为被告时的“会审权力”。德国在胶州湾,却指定其所派的行政官(青岛区区长与李屯区区长)主管华民的诉讼事务,不容中国官方置喙。另外设立一个法院以主管德国人民及第三国人民的诉讼。

至于“德华公司”的设立,威廉第二竟以敕令德国商会的方式行之,比起俄国之以招股方式组织“华俄道胜银行”更不客气。这公司筑路的办法,威廉第二也是用敕令规定。(这一次,是下令给公司。原则上华人可以入股,算是优待华人。但华人总股份如不超过十万两以上,不得选派人员参加创办工作。)

铁路虽则是由德国商会招股开筑,德国政府有权于六十年以后收归(德国)国有。末了,威廉第二似乎良心未全泯灭,加了一条尾巴:“山东省”可以于二十年后买还这两条筑在该省的铁路。(不说“中国”,而说“山东省”,大概是预料到二十年后中国已被瓜分而不存在,“山东省”云云已是德国所“保护”的一个无国之省了。)

关于开矿,威廉第二也以敕令方式告诉德华公司,倘若该公司于五年以内在铁路两旁各三十华里内发现矿山,统归该公司专利。该公司可以投资创设一个或数个“殖民地公司”,只准招募德、华两国人民的股子,主持开矿事务。华人总股份如不超过十万两银子以上,也不得参加创办工作。就煤矿所产的煤而论,公司应让德国海军优先使用。

如此咄咄逼人的作风,表现出威廉第二比他的祖父威廉第一幼稚得多。祖父的助手俾斯麦,早被他于1890年赶下了台,于1898年郁郁而死。作为他的左右的,只是诺诺连声的几个庸才而已。

俄国见到德国这样容易便抢得了胶州湾及山东省境的筑路开矿、投资、买料、保荐顾问之权,也向清朝进一步要求租借旅顺、大连、辽东半岛,及建筑哈尔滨与旅大之间的铁路。

俄皇尼古拉斯第二当面告诉中国头等钦差大臣许景澄,限中国在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初六(3月27日)以前签约。光绪皇帝接到许景澄报告,召见李鸿章、张荫桓二人,二人毫无办法,君臣相对流泪,终于如期签约。

这三月初六所签的《中俄租借旅大条约》,一共九款。主要的内容是:租借期二十五年;大连定为俄国商港,外港可行各国商船,内港保留一口,只准中、俄两围兵船出入;旅顺定为军港,一概不许中、俄两国以外的兵船出入;中国准俄国造一条铁路,把中东铁路与大连湾或营口连接起来。

不久,在闰三月十七日(5月7 日),中、俄之间又订了《旅大租地续约》六款,续约的主题是租借辽东半岛。这个辽东半岛比当年割让给日本的辽东半岛略小。界线是:西为“亚当湾”(即复州湾),东为皮子窝(貔子窝)。

实际上,面积不止于此。续约中规定了一个所谓“中立地带”由西海岸的盖平河口溯河而上,及于大洋河,然后沿大洋河而下,直至东海岸的大洋河口。

中国不得在“辽东半岛”与“中立地带”驻兵,只保留金州城一城的警察权与行政权。

凡是租借地及中立地带内的筑路、开矿、经营工商业的种种权利,中国均不得让与第三国。

次年,光绪二十五年三月二十八日(1899年5月7日)又立了一件《勘分租界条款》,把租界地东西海岸的所有岛屿视同租借地;中立地带东西海岸的所有岛屿,视同中立地带。旅大以南的庙岛群岛,也视同中立地带。

俄国而且也学了德国在胶州湾的榜佯,设立一个所谓“关东省”,以旅顺为该省的首府,作为其“关东省总督”驻节之地。租借云云,二十五年云云,全是鬼话。

正如在德国所侵占的胶州湾一样,中国无法在俄国所侵占的大连湾(包括辽东半岛与中立地带)征收关税及其他税捐。(这一项规定,列在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十八日的中东铁路支线合同。)

中东铁路通往旅大的支线,被俄国定名为“南满铁路”。南边的终点,已不是大连湾“或”营口,而是大连湾“及”营口,虽则合同中也规定了通往营口的小支线,应该于“八年后立即拆去”。 菲泰(微德)在他的《回忆录》中一口咬定,说为了达到使中国签订《中俄租借条约》的目的,曾经贿赂李鸿章七十万卢布。李鸿章此时已是七十六岁的人,要此钜款何用?张荫桓一向主张反俄亲英,生平官声尚好,也不致接受此项贿赂,可能是这款子被“中间人”中饱。而俄籍的中间人比起华籍的中间人,嫌疑更大。这个也无非是历史上另一“死无对证”的悬案而已。

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使得中国欠下一笔永远报答不完的恩情。李鸿章定了《中俄密约》,更引起一连串的“调整均势”的侵略。

俄、德两国既已先后在胶州湾与大连湾如愿以偿,法国岂甘向隅?事实上,法国之获得报酬,较俄、德两国还早,只是比起俄、德两国后来的所得相形见绌罢了。

这最早的报酬是什么呢?是光绪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1885年6月20日)的《中法续议商务专条附章九款》与《中法续议界务专条附章五款》。

《商务专条附章》的第一项主要内容,是以“河口”为商埠,加开云南思茅,连同原定的龙州、蒙自共为中国西南陆地边境上的四个口子。第二项主要内容是,通过这四个口子的货物无论进口出口,一概照百分之五的税率再减四成,成为百分之三。(事实上连百分之三都不到,因为货价是几十年以前估定的,一直没有加以改估。)

第三项主要内容是,承认法国在云南、广西、广东三省有开矿的优先权,第四项主要内容是,准许法国由法属的“东京”(北圻)边界,筑一条铁路进入中国境内。

《界务专条附章》的主要内容是,把猛乌、乌得、化邦、哈当贺联盟、猛地这些地方割让给法国。

以上的种种权利,作为报答“三国干涉还辽”的礼物,不为不厚。法国在当时似乎也感到相当满足。然而,过两年见到俄、德两国占了那么多便宜,法国也就忍耐不住,向中国重新提出要求。

于是,在光绪二十三年二月十三(1897年3月15日),它获得中国以总理衙门照会的方式,保证不把海南岛割给第三国。换句话说,只许留作法国的势力范围或割让给法国。

到了五月初十(6月9日),法国又向中国取得了延长越南铁路至广西南宁与云南昆明之权,并且要中国再度承诺法国在云南、两广有开矿的优先权。

等到光绪二十四年春天,德国在二月十四日获得《胶澳租借条约》的签订,俄国也在乘机压迫中国,限中国于三月初六日以前签订《旅大租借地条约》,法国干是更进一步,提出了四项要求:(一)车里土司地、云南两广不割让给第三国。(二)通达昆明的铁路,法国一经勘定路线.立即开筑。(三)在中国南海租借一个“储煤港口”。(四)将来邮政倘与海关分开,“邮政总办”应请法国人担任。

清廷的总理衙门在三月二十日答复法国驻华代办吕瑞,承认第一、第二两项。到了五月二十七日,又和这位代办订了《租借广州湾条约》。

根据这件条约,租期是九十九年,法国有权设防,商港部分准许中国及各国商船往来,中国兵船只有在“中立”之时始能驶进军港部分,法国有权筑一条铁路由广州湾(之赤坎)通达西海岸的雷州安铺镇。

不料,在划界期间义发生了意外事件。

有两个法国军官、一个法国传教士,于光绪二十五年十月初十(11月12日)在遂溪县和老百姓打架,当场被打死,虽则老百姓也有死伤,法国的“海军提督”却不管谁是谁非,把兵船开进了广州湾。

四天以后,中国的广西提督苏元春,完全接受这位法国海军提督的划界方案,把广州湾租借地的界线从遂溪县的通明港划起,向北沿着大路到志满墟、经赤坎、调神岛、吴川县的两炮台为止,在北纬二十度五十分至二十一度二十五分,海岸三浬以内的所有岛屿,包括湛川岛与硇州岛,都列入租借范围。

正如德、俄之在胶州湾与大连湾,法国也把广州湾视同殖民地,置于越南总督的管辖之下。

英国呢,不肯帮忙于甲午之战前后,本无理由索取酬报。但是,中国做错了一件事,忽略了曾经于中、缅划界之时允诺英国不以“江洪”让与第三国,而割绐法国的猛乌与乌得等地区,正在这“江洪”的范围以内。于是,英国便来要求:(一)以“野人山”作补偿;(二)增开商埠于广东西江沿岸。

谈判的结果,是光绪二十三年正月(1897年2月)所签订的《中英续议缅甸条约》。本文十九条、附则一条,一共是二十条。

这条约包括两部分:领土与商务。领土部分是:(一)割让昔马(三百方英里);(二)割让木邦与科干(六千七百方英里);(三)永租瓦兰岭三角地带。

商筹部分的项目甚多,其主要几项是:(一)增开广西梧州与广东三水为商埠。(二)定江门、甘竹滩、肇庆府、德庆州为“停泊口岸”。(三)开放蛮允与盏西两条官路以外的任何可以进入云南的道路。(四)中国允诺,将来如在云南自筑铁路,必使之与英属缅甸的铁路相衔接。(五)加设一个英国领事馆在思茅,移蛮允的既有领事馆于腾越或顺宁。

在德国占胶州湾之时,英国本不高兴。但是,威廉第二的弟弟亨利亲王与领兵东渡的途中,绕过伦敦,拜访了维多利亚女王,向她声明:如果英国在非洲征服苏丹,德国愿守中立。于是,英国也就不再对德国在中国的行为有何牢骚了。

跟着,俄国强占旅大,英国也极不高兴,立即派了七条兵船到朝鲜济物浦,两条兵船到旅顺,向俄国示威。俄国那时候正在得意忘形目空一切,便直截了当向英国坦白表示“俄国诚然想维持俄、英之间的朋友关系,但也希望英国在俄国的势力范围之内避免磨擦。”英国软了下来,由首相兼外相骚利斯伯雷勋爵写信向俄国当局答复:“英国兵船之开往旅顺,是驻华舰队司令在其职权以内的一种举动,耽搁几天就会离开旅顺的,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