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细说清朝 >

第93部分

细说清朝-第93部分

小说: 细说清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于次日午前一时占领皇城。

俄军攻不下东便门,美军助攻,一齐爬了城墙进来。英军由水沟钻入,却最先于二十日(8月14日)午后三点钟到达东交民巷,“解了各国使馆之围”。

守城的董福祥甘军由彰仪门逃走,荣禄的武卫中军、武卫右军,端郡王载漪的神机营,载澜的新创不久的虎神营,以及所谓“八旗练军”,一共只剩下两千多名,陪伴着慈禧、光绪、溥儁于二十一日的清晨向张家口方向奔逃。(义和团呢,早已溃得无影无踪。)

此后,联军陆续进入北京,把北京划成几个区域。朝阳门以北的半个内城,归日军占领。朝阳门以南,以正阳门的子午线为界,东边交给俄、法二军,西边交给英、美二军。其后,德、意两军也分得防区,奥军似乎不曾分到。

德军的统帅瓦德西,到了二十七日(9月20日)才到达大沽。在他率领之下的德军,共有二万二千五百名左右。这时候,由于德皇威廉第二的保荐、俄皇尼古拉斯第二的同意,其他各国政府不反对,瓦德西已经是联军的统帅。

各国政府之所以不反对瓦德西当统帅,是因为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已于五月二十四日(6月20日)上午九点十分钟左右在走向总理衙门的途中,被甘军杀死。

那一天,正是是慈禧对“远人”宣战的前一天,也就是“列强”夺占大沽炮台以后的第三天。

瓦德西到达大沽以后,进入北京执行统帅任务。他派遣洋兵,到处搜杀义和团与曾经同情义和团或被认为曾经同情义和团的中国老百姓。他甚至“施行惩罚任务”,南至保定、北至宣化府(张家口)。在保定,不仅来了瓦德西所派的兵,而且先期来了法军单独行动的兵。直隶布政使廷雍被法军带回天津枪毙。 一般说米,联军的暴行只有“可耻”二字可以形容。

慈禧不该宠信奸佞,残害忠良;更小该对全世界宣战,与下旨进攻各国使馆:尤其不该通伤各省督抚,“尽杀”境内所有的洋人。

在戊戌政变以后,她所最宠信的是载漪、载澜兄弟与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刚毅、刑部尚书赵舒翘。这几人均是反对维新最力的顽崮分子,同时也是长于造谣、进谗、挑拨、逢迎的小人。他们有一个极大的阴谋:利用拳众制造京城与宫内的混乱,甚至对外的战争,以结果光绪的性命,拥立溥儁,让载漪以“皇帝本生父”的地位,窃夺慈禧所掌握着的政权。

他们以小忠小信取得慈禧的欢心。慈禧于是令载漪管理总理衙门,又准许载澜设一个虎神营,号称以对付洋鬼子为目的,实际上是供他胡作非为。(“虎神”的意思是虎吃羊'洋',神制鬼。)刚毅与赵舒翘均被升兼军机大臣。

慈禧而且以庄亲王载勋出任步军统领,与刚毅共同统率义和团,由载澜以右翼总兵的资格与左翼总兵英年“会同办理”。

清朝的天下便坏在这几人的手上。太常卿袁昶在御前会议中慷慨陈辞,说拳众即使有邪术,亦不可用,因此得罪了载漪、刚毅等人。吏部侍郎许景澄请光绪“乾纲独断”,更遭了慈禧的疑忌。他们两人于七月初三被捕,七月初四披杀。

兵部尚书徐用仪、户部尚书立山、内阁学士联元.不赞成对“远人”宣战。因此,这三人也死于非命(于七月十六被捕,七月十七被杀)。

因维新罪名而远戍伊犁的张荫桓,是当时中国极少数的外交人才之一,忽被载漪等人忆起,下了一个矫诏,诬指他通俄,令新疆巡抚饶应祺将他处斩。

慈禧的国际知识,赶不上今天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载漪、刚毅等人的常识,赶不上今天幼儿园的儿童。中外古今,不曾有过任何一个别的君主,对全世界一切国家宣战;也不曾有过任何一个别的政府,相信杀了外国的代表与传教士,便足以慑服外国国内的全体君臣人民。但在盛宣怀的策动之下,刘坤一、张之洞、袁世凯,都决定了不从“尽杀洋人”的乱命。

因此,东交民巷仅死了洋兵七十六人、伤了一百七十九人,北堂死了洋兵十一人、伤了十二人,全国各地被杀的外国传教士也仅有二百三十一名左右。否则,《辛丑和约》的严酷更难想象。 

 《细说清朝》一三四、《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在庚子年七月二十日进入北京,《辛丑和约》在辛丑年七月二十五日(1901年9月7日)签字。

在这一年之中,中国处于存亡绝续之交,而受苦最深的是北京、天津、保定及其邻近各县的同胞(北至张家口,东至山海关,东南至沧州,西南至正定)。其次是,东三省的同胞。

联军所屠杀的中国人,百倍千倍于拳众及清朝官吏与军队所杀死的洋人。联军所劫掠的财产,联军所焚烧的房屋,也多得不可胜数。

在联军之中,最残忍的一人便是所谓联军统帅、德国大将瓦德西。

瓦德西在庚子年七月二十五日离开柏林,于八月二十二日到达天津,闰八月二十日到达北京。这时候,联军早就在两个月以前解了各国使馆之围,战事在事实上等于已经结束。

然而,瓦德西藉口为克林德公使报仇,同时执行威廉第二的训示:“不让任何一个中国人此后敢于正眼向一个德国人看一看”,除了对保定、献县、正定、永清等地大逞威风以外,又单独以德国军队向四而八方施行了三十五次“惩罚”。

归根结底,克林德公使当初之被杀,诚然是清廷保护未周,然而出事的一刹那,最先“误触手枪发声”的却并非是中国士兵,而是克林德自己。并且,在中国士兵动手以前,“附近比国使馆卫兵以为中国军队来攻,齐出发枪”,中国士兵还击,才射死了克林德。这些话,说来是多余的。

关于赛金花如何结交了瓦德西,如何影响了瓦德西,以及瓦德西是否真受了赛金花的影响,让将来的历史家去小心求证。赛金花由妓女而成为公使的如夫人,由公使的如夫人而自甘暴弃,再度为妓女、为老鸨,其人品毫无足取。值得我们牢记的是:在联军之中纪律最坏的正是德军与俄军。

打进北京的联军,原无一个德国兵在内。事后,德军陆续而来。各国也陆续增派了不少。到丁1901年元旦之时,德军驻在北京与保定的有四十九个连,驻在天津的有十九个连,又有四个连分驻其他各地:总数在九千人与一万一千人之间。

法军的总数约有九千五百人左右。日军有四千人,其中半数以上驻在北京。意军可能有二千人。英军的总数是一万二千人,其中除炮兵及四百五十名水兵以外,均是印度人而不是英国人。美军的总数是一千八百七十六人。奥军的人数极少。

俄军最多,而大部分在东三省。

1901年元旦,俄军留在北京城内的仅有两个连;但是沿着铁路由北京到天津,由天津到山海关,各站均有俄军,总数是三十五个连左右。

山海关以东,入侵俄军的总数,却有十五万人之多。

俄军开始由海兰泡越界渡江进入黑龙江省,是在庚子年六月十八这一天(1900年7月14日)。

次日,六千多名在海兰泡居住的中国人民,被赶到黑龙江边。二十,这六千多人被俄军用斧头砍杀,用上了刺刀的步枪追赶,大部分跳入江中淹死。

二十一日,俄军把“江东六十四屯”的中国人民,集中在一起,用火活烧。

俄军占了黑河屯,攻下瑷珲城,向西南推进,在七月初四占了陡沟子,守将满人凤翔与汉人程德全节节抵抗抵抗不住,凤翔负伤呕血而死,程德全奉了黑龙江将军寿山之命,对俄军停战议和。俄军在七月底开到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城)的城外。

八月初四,寿山自杀。初六,俄军入城,把城内衙署的银钱什物劫掠一空,清廷所派的署理黑龙江将军萨保,与俄军合作让俄军为所欲为。

俄军侵占吉林省与侵占黑龙江省约略同时,而开始稍后。入侵的路线,一路是由邻近朝鲜的珲春,指向宁古塔;另一路是由黑龙江与松花江汇合之处的同江,乘船溯松花江而上,指向三姓与哈尔滨东南的阿勒喀楚,西南的拉林;另一路是由西北尖端满洲里,指向呼伦贝尔、齐齐哈尔,转而南向。

在整个吉林省,仅有宁古塔一城真正抵抗了俄军,守了四十几天才被攻破。那时候,吉林将军长顺早已奉了清廷之命“停战讲和”,让俄军进入吉林省会(吉林城),与收缴全省一切枪械及官府的现银。

六月初四初五两日,奉天的义和团捣毁了辽阳以北、铁岭以南很多处的教堂、车站、煤厂、洋房。

七月初十,拳众进攻营口租界失利,俄军乘机占了中国的海关。

闰八月初八,俄军占领沈阳。在占领沈阳以前,俄军先占了海城、牛庄、辽阳。

在这个期间。清军只有瑞禄、海禄两个统带(团长)对俄军在牛庄打了一次硬仗,打死俄军“七八百名”。无耻的奉天将军增祺子撤离沈阳以后,向清廷大言不惭地报告:“俄马步队先后入城,分抄各路,尚未惊动陵寝宫殿”。

于是,整个奉天省也入于俄军的掌握。俄军不费气力,把山海关以外的中国庞大领土完全偷占,对于北京一城便不再有多大兴趣。

闰八月初四,亦即俄军入占沈阳的前四天,俄国政府向参加八国联军的其他列强递了个照会,使得这些列强大吃一惊。 照会说:“解救各国使馆的任务已经完成。由于中国政府业已离开北京,俄国政府命令其驻华公使与随员撤至天津,进入北京的俄国军队亦撤至天津。”

这分明是一面向清廷讨好,一面对英、德、日、法等列强拆台。列强虽未必如有些人所说,有不再承认慈禧、光绪而另行拥立庆亲王奕劻为皇帝之意,但确有长期占着北京,以一致行动对慈禧、光绪索取相当代价的决心。俄国把俄使与俄军撤出北京,等于是告诉清廷:所谓“八国”,在主张上并不“一致”。

在列强之中,英、德两国最恨俄国施展如此手法。俄军在事实上并未完全撤出北京,仍旧留下了两个连。而俄国公使格尔思不撤往别处,偏偏撤往李鸿章即将来驻的天津。

李鸿章在英、德的眼中,自从《中俄密约》以后,已是十足的“亲俄份子”。因此,慈禧虽则早就在北京沦陷以前的七天(七月十三)发表了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负责议和,而英、德的反应始终极其冷淡。

李鸿章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以后,丢掉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职;于戊戌年百日维新之时,丢掉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之职,所剩的只是大学士虚衔。政变以后,慈禧一度派他去山东查看水灾。次年冬天十一月,任命他署理两广总督,于五个月以后实授。

实授了一个月,慈禧对全世界宣战。又过了一个月,六月十二日,慈禧调他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可谓官复原职。李鸿章到上海便停了下来,不急急于北上就职。

再过一个月,七月十三日,慈禧派他当负责进行和议的全权大臣。李鸿章仍旧滞留上海,不肯立刻去北京找洋人的公使开谈判。

七天以后,北京沦陷,李鸿章更不想去。又过十天,慈禧从太原的行宫(巡抚衙门)再颁一道上谕给李鸿章:“着准便宜行事,将应办事宜迅速办理,朝廷不为遥制。”

李鸿章继续拖了七天,同时多方试探列强的意旨。挨到八月初七,他才打了一个电报给慈禧,要求(一)加派庆亲王奕劻、军机大臣荣禄、两江总督刘坤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