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清当军阀 >

第168部分

回到明清当军阀-第168部分

小说: 回到明清当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而已,根本就无法普及到每一处,但是毫无疑问,在这个时代,自治区的治下绝对是知识普及率最高的地方。
大部队一路向北,把北京留给了当地应征的民兵部队和一些乙级部队进行防御修整,大部队接着北上,而在锦州方向登陆的海军陆战队已经抢一步达到了盛京城下,而哈尔滨的两个山地骑兵师也一路冲到了吉林,直捅满人的老巢。

第5卷 第860节:庞然大物 (2)

这仗根本就没法打,自治区的兵力一路北上,势如破竹,任何阻截部队都不可能挡住这支大军一两天,若是满人还像从前那样有一个统一的指挥,一个强力的皇帝,只怕还真能打一上一打,可是现在,满人的势力已经被自治区分割成了三块,朝庭更是直接被赶到了欧洲去了,满人本身就是蛮族入侵,还没有完成汉化的过程,被自治区这么一打,除了南边那一块,北边已经重归蛮荒了,争来斗去,自己都快要打散了。被自治区这么一打,散的散,逃的逃,其中以两个亲王为首的主力领着十万大军一路北上,两个山地骑兵师,两个蒙古骑兵师紧紧的追在后头,一路冲杀,一直将他们赶到了更加寒冷的西伯利亚,进入了俄罗斯帝国的地盘,甚至在边境之处,四个骑兵师与俄罗斯的军队发生了冲突,足足六万多人打人家两千,连脸都没有看清就被灭了。
经此一战,辽东尽入自治区之手,只不过这个建设又将是一大笔的投资,毕竟辽东大部分时间都是少数民族的乐土,并没有被开发起来,要真正的建设起来,只怕投入更大,不过东北的黑土地,东北大平原,什么都值了。
只不过如此一来,自治区将面临着与俄罗斯人在北地边境对峙的局面,而且北地寒冷,这年头在冬天要达到零下四五十度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情,一般人还真承受不了,不过幸好山地骑兵师多是来自北地的少数民族组成,很能适应北地的气候。
北地的满人被赶走了,而北地草原上的蒙古人除了少数跟着走了之外,大部分还是留了下来,各地的王爷纷纷上书,承诺受自治区的统治,承认自治区的统治地位,这是自治区陆军最轻松,也是伤亡最小的一仗,根本就没怎么接战,基本上就是军队一路收复,行政部门一路跟进,完事了,满清帝国的辉煌还不到百年就被自治区给搅了个稀巴烂。
自治区的军队打到北地便停了下来,二十余万的重兵一直向北推进,直接驻守到了与俄罗斯人接壤的地方,大量的俘虏趁着还没有入冬,要抢着先修出一条简易公路来,便于军事物资的运送。
如此一来,自治区几乎已经统治了大半个北方,几乎占据了半个中国的大小,不过在南朝看来,多是贫瘠之地,无论是辽东还是新疆,地盘虽然大,可是却没什么产出。
但实际上,新疆是自治区最重要的棉花、葡萄产地,而辽东,则是寒带药材的产地,同时东北大平原也列入了开发计划,只是一个有限开发的计划而已,这片北方生态萧远暂时还不打算大动,因为自治区还鼐有澳大利亚那片富饶之地。
算上中国的北方,西域,南洋和澳大利亚,自治区已经是当今世界上统治地区最大的一个独立王国了,只不过在名义上,萧远仍然是大明朝册封的王爷,只不过现在这王爷两字叫出来,倒是让大明朝上下脸红不止。

第5卷 第861节:满清远走他乡 (1)

在过去的三年多的时间里,自治区一直都在努力的稳定已固定的区域,比如新疆和与西域方面的通商,另外就是台湾的建设,还有南洋和澳大利亚等,基本上都属于远距离的开拓,在内陆上并没有展现出什么野心来,所以实际控制区已经是庞然大物的自治区看起来还像是小猫一样的平和。
可是这一次对满清用兵,自治区几乎是以雷霆万钧之势,根本就不给他们任何的准备时机,一路辗压过去,直接就把满清赶到了西伯亚原始森林里去了,重新过上了野人的生活。
当自治区除了驻北方的部队,其余的大部队返回的时候,顿时让山西、河南一带的年羹尧一部紧张了起来,现在年羹尧拥立了一位满清的旁室小皇帝登基,而年羹尧就是其中最大的权臣。
现在,自治区的陆军扩军,除去在北地驻守的几个骑兵师,足足三四十万大军开始南下,他们想干什么?难道还能像从前那样就地裁撤不成?难道费了这么大的劲,就是为了打一场根本就不需要打的大仗吗?莫非自治区想要一统中原?
自治区的大军一路向南,终于顶到了南线,西安的守军也开始向潼关行进,并且炮击潼关,看样子来者不善。
现在萧远已经失去了所有的耐性,要对南线用兵,一举解决满清这个忧患了,自治区的军事方面有个特点,要么不动,一动起来,就如同雷击一般的强势,根本就不给任何道理可讲,守城便炮击,出城便是骑兵追杀,根本就不会让任何人兴起任何可以抵抗的念头。
哪怕年羹尧也不行,年大将军虽然做了充足的准备,这些年来明里暗里,从自治区、大明朝走私了不少自治区制造的掣电铳,完成了由冷兵器到混合兵器的过渡,可以说他手上这二十多万满清精锐真要是跟大明朝打起来,也不是没有较量的余地,可是面对自治区,年羹尧实在是一点信心都没有。
自治区的大军南下,登时让满清统治的山西南部,河南、山东这些地方变得一片愁云惨淡,谁敢跟自治区的部队正面对抗?何况自治区现在得到了蒙古,从蒙古征集了达到五个骑兵师,而且这五个骑兵师有两个都调到海外,进入澳大利亚进警戒去了,那地方西洋人总是不时的会绕行过去添点麻烦,速度快的骑兵师正好适合那地方。
若是把最做战最为凶悍的蒙古骑兵师和两个北方山地师调到主战场上,这更没法打了,这一次南下的全部都是步兵,蒙古骑兵师驻守西域,山地骑兵师驻守北方俄中防线,没有抽调回来,这一次参战的几个军全部都是内地的步兵。

第5卷 第862节:满清远走他乡 (2)

哪怕是如此,也让满清上下心惊不止,终于,行宫暂设于开封的满清小朝庭终于收到了自治区的最后通谍,要么现在立刻投降,所有的军队就地接受整编,所有的满人与其它少数民族一样一视对待,不得私自拥有武装。同时还给了另外一条出路,就是自治区可以让开一条通道,他们可以不投降,但是却可以在自治区的监视之下一路北上,进入西伯利亚与本族汇合,或者直接西进,到欧洲去与朝庭汇合。
这封仁致义尽的最后通谍让满清小朝庭上下好生为难,他们几乎打下了半壁江山,可是前后十年的光景,就被自治区全都给吞了下去,而且看样子还要斩草除根。
年羹尧也是叹了口气,他本以为自治区极有可能留着他们这支夹在大明与自治区之前的满清小势力,做为两者之间的缓冲,可是没有想到,萧远压根就是一副不需要的样子,再想想也是,虽然自治区是大明朝的臣子,可是这样一位强壮的臣子,只怕就算是萧远现在送给大明朝,他们都没有胃口吞下了吧,自治区一统中原,不过就是难弹间罢了。
是降是战?是留是走,成为了满清上下最挠头的问题,而自治区的最后通谍也只给了他们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的时间,也足以让满清调动所有的部队与之决一死战了,可问题是,他们还腹背受敌呢,一旦与自治区干起来,哪怕是大明朝也不会放过他们,肯定也要从背后给他们一下子。
年羹尧展现出强势的一面,终于决定,中原是肯定不能留下了,自治区实在是太强悍了,若是与其对撞的话,只怕最后只有死路一条。
自治区肯网开一面放他们走已经相当的不错了,若是往北走,太过于寒冷了,没什么发展的空间,所以最后只能向西走了。
这一支有着近二十万青壮的满清鞑子一路西行进入西域,甚至是进入欧洲,可不是简单的进入就完了,给欧洲世界所带来的动荡可是相当的可观的。
而这是萧远和参谋部定下来的一种策略,自治区不能只是两眼一瞪打下来,打下来干嘛啊,还要发展,要发展仍然要在本土为上,所以自治区需要的就是时间,一步步的走,一点点的发展,什么事都急不得。
南部的满清向西出走,自治区在本土的疆域就定了下来,按着现在的地图来说,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山东这几省以北,全部归自治区的治下,甚至再往北,蒙古也入手大部分,但是还没有完全腾出手来,在这几省与大明朝终于碰上了。
大明朝以战神将军张正为首的军官是说啥也不肯跟自治区开战的,除非对方主动挑衅,就算是挑衅也干不过人家,人家只是一纸通谍,就逼得让大明朝手忙脚乱的满清远走西域,不得不说,震得大明朝上下目瞪口呆。

第5卷 第863节:平稳安定 (1)

而自治区占了满清原本的地盘之地,留下驻军,行政机构进入,一切又重新陷入了平静,甚至三十万大军留下十万驻守,二十万大军再一次向北调去。自治区根本就没有打算跟大明朝比划,甚至连重兵都没有留,哪怕没有留重兵,民兵组织起来的训练也够他们喝一壶的,双方十分默契的保持着一定军事上的克制,隔界相望,甚至自治区的士兵还把多余的军事物资拿出来与明朝的官兵分享一下,互换有无,倒是在交界之处形成了一个个的自发式的集市。
而被调向北方的大军直接进入了草原,并且从包头直接又调用了一个骑兵师,这个新编骑兵师其实就是包头的蒙古族的民兵,发了枪,上了马就是最好的战士,或许这个时代蒙古黄金家族横扫天下的威风不在,但是战斗力却还在,却要分在谁的手上使用,进入自治区的军事编制,蒙古人的强大战斗力再一次展现了出来。
一枪一炮不放就逼走了满清,使得自治区境内再无敌人,这回终于腾出手来清理一下草原了,草原上现在是部落林立,大大小小的王爷们控制着一片片区域,将一处处牧场据为已有,使得蒙古人还处于半封建半奴隶社会的状态。
而自治区的大兵进入蒙古,而且先头部队还是精锐的蒙古骑兵师,后头跟着的是骑着马的步兵,一路进入草原,才几仗下来,就打得各部臣服。
自治区要收回草原的控制权,而且还是直接控制,所以各王爷都别留在草原上,允许这些王爷等权贵阶层携带目前所拥有的家产进入中原居住和生活,但是必须要遵守自治区的法律。
自治区的军事势力一直走到了贝加尔湖以北的数百公里外,直接进入了西伯利亚,立上一块碑,这地方以后都归俺们了,若是算在大明朝的所控制的江南,此时的中国已经是一个圆形的疆图了。
不废吹灰之力就平定了蒙古,这让曾经与蒙古干架打了上百年的大明朝眼珠子差点没掉出来,几乎就打了几仗,伤亡士兵大多数都属于非战斗减员,这简直太没有天理了。
而实际上,这几乎就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为啥?就是因为自治区的富庶,而自治区早在还是一个新区的时候,就已经打通了与蒙古交流的通道,十年来从来都没有断绝过与蒙古通商,特别是包头城的建立,更是让草原上耳目一新。
就连那些草原上的王爷看着中原都是眼红不止,可是现在打又打不过人家,一个个恨不得就直接生在自治区的治下,当自治区的大军开进,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