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清当军阀 >

第174部分

回到明清当军阀-第174部分

小说: 回到明清当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远一进校门,那些处于警戒状态的海军陆战队士兵就起身,立正,敬礼,似乎萧远就是来视察的一样,甚至情绪还颇为激动,萧远在自治区的地位,绝对像是摆在神坛上的神一样,虽然萧远一再的放权,可越是这样,萧远的人格魅力就越是迷人,往往让人不能自已。
看着这此士兵的态度,冯德全这名侍卫长也是长长的出了口气,只怕就算是刘禹下令要杀害萧远,他们也不可能执行吧。
不过冯德全仍然不敢放松警惕,牢牢的握着腰间的双枪,随时准备用身体帮萧远挡住一些可能的伤害,而那些海军陆战队的士兵也压根就没有打算要搜查他们的武器,直接放他们进去。

第5卷 第888节:亲身赴险 (3)

学校的一间教室里,萧远终于见到了刘禹,此时的刘禹,也像是老了上几岁一样,甚至头发都已经变得花白了,看到萧远进来,竟然扑通一声跪到了地上。
还不等他说话,萧远就一脚将他踹了个跟头,教室里的几名海军陆战队的士兵动了动嘴唇,最终还是没有说话,也没有动弹。
“起来,无论犯了多大的罪,我们自治区都没有让人下跪这一条,除了父母天地先祖,我们谁都不跪!”萧远沉声喝道。
刘禹也是一愣,他没有想到,萧远竟然没有斥责他的罪行,而是仍然在维护着自治区一直以来都强硬的不跪,自由,尊严。

第5卷 第889节:殉道者 (1)

“王爷,我是海军陆战队的将军,虽然我已经升任到了少将,可是,我还亲自走上战场,我不怕牺牲,只要牺牲得有意义!”刘禹端端正正的敬了礼之后说道,同时,眼神也有些焕散,似乎又想起了他手下的兄弟,几十个人被上千西洋人在追杀,由于是秘密行动,他们不得暴露身份,甚至要使用原始版的掣电铳和弓箭来做战,他的几十个人,再也没有回来,甚至这个消息在递上去的时候,也被压了下去,只按失踪来处理。
“王爷,我的兄弟,我的兄弟们,明明就是牺牲,怎么就成了失踪了呢,我看着,我当时就看着,我在海上的救援船就看着,我最后一个兄弟在冲进港口的时候被打翻,甚至被扒了皮戳成了肉泥,他们牺牲了,可是却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刘禹说着,甚至流下泪来。
“王爷,不是我们当军人的非要那些待遇,家属们有我们兄弟帮着照应着,咱自治区的政策待遇也好,咱们不差那些抚恤,可是兄弟们不能就这么悄悄的就消失了,甚至连个应得的葬礼都有,连他们军人的荣誉都没有!”刘禹三十多岁的人了,穿着一身的军装,却泣不成声。
“我是他们的将军,他们是我的兄弟,我们一起摸爬滚打出来的,我不能看着他们就那么躺在异国的土地上,连家都回不来,今天,我们这班兄弟把多管火箭炮弄出来,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发射它,我们是为了自治区而战的军人,不是它的破坏者,我们要这么做,只是要把事情闹得大一点,闹得让人重视一些!”
刘禹的话让萧远的脸色越来越沉,看了看身边的楚雄,“为什么这事我不知道?”
“秘密行动总要有所伤亡,为了自治区的稳定,不能宣扬!”楚雄也沉声答道。
萧远张了张嘴,他没有办法去责怪楚雄,他本来就是特殊部队出身的强人,也是一名纯粹的军人,所以,有的时候军人的牺牲也是不可避免。
萧远的眉头皱得紧紧的,用力的与刘禹握了握手,“放心,我以自治区王爷的身份向你保证,这事,我肯定会给你们一个交待,我们自治区如此强大,还用得着让我们浴血奋战的军人们战死了还要受委屈吗?根本就不用,老楚,你忘了时代的差异,在这个时代,还没有那些完善的联合国规则,谁的拳头大谁就是真理!”萧远沉声说道。
“我明白!”楚雄微微一愣,然后点了点头。
“你们最好在这里静等……”萧远的话还没有说完,刘禹就已经拔出了腰间的手枪,冯德全等人也立刻将枪拔了出来对准了刘禹,只不过屋子里的另外两名海军陆战队士兵却只是挺胸站在那里,根本就没有动弹。

第5卷 第890节:殉道者 (2)

刘禹将枪顶到了自己的下巴上,“王爷,无论如何,此事已经上达天听,做为军人,我相信您会给我们兄弟一个满意的归宿,本人刘禹,海军陆战队少将,再次声明,此事完全是个人行为,与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无关,刘禹此举,与叛乱无异,自治区法律森严,容不得破坏,我是军人,不想死在法场上!”刘禹说完,还不等萧远出声便扣动了扳击。
砰,一块脆响,刘禹的脑袋几乎要炸开,一声不吭的摔倒在地,另外两名士兵也快速的将腰间的手枪顶到了脑袋上,毫不犹豫的扣动了扳击,他们从参与行动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想到了自己的结局。
萧远铁青着脸走出了这间教室,听到了屋子里的枪声,参与的百多名士兵似乎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纷纷的从掩体里走了出来,毫不犹豫的拔出手枪,对准了自己的脑袋,萧远几乎是一路走出来,不停的有士兵和军官在他的面前自杀,没有任何的犹豫,似乎他们也在用自己的生命为萧远铺出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萧远没有阻止他们,也无法去阻止他们,随着自治区的一次次完善,法律已经具有越来越多的权利,甚至已经开始执行了限制萧远个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像刘禹把事情闹得这么大,使得萧远彻底的失去了控制,根本就无法绕过法律来解决事端,如果按着军事法,他们全部是自愿参与,当中哪怕罪名承担最轻的列兵也要至少二十年的劳役才能重获自由,他们都是最精锐的海军陆战队士兵,根本就无法承受那种后果,所以,一死以报国恩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一死,也可以清洗他们的罪名。
虽然他们盗取了十八门多管火箭炮,但是却没有启动,也没有造成平民伤亡,只有几名独立团的士兵受伤,也不是致命伤,这事就好办得多了。
在军政大会上,萧远据理力争,至少也要给他们争一个为国牺牲的荣誉出来,而这一次的事件,也彻底的改变了自治区对外战争的格局,虽然仍然派遣秘密部队,但是却承认秘密部队的有效性与合法性,不再做那些隐藏的事情了,如果有意见,也成,咱们干一架吧。
自治区的军事从被动的防御变成了主动防御,甚至是有一种向外扩张的蠢蠢欲动。
新区外郊区,军人公墓,一块块的白色石碑林立着,足有数万之多,这还仅仅是新区边缘,在新疆、蒙古、东北、甚至是澳区都有这些的公墓,一块块白色的石碑,都代表着一名自治区的军人为了自治区而流洒的鲜血。

第5卷 第891节:殉道者 (3)

而新区这片军人公墓,是最先修建起来的,其中那几千块排在最前列的灰色石碑,是新村,新县的时候牺牲的军人,白色的石碑,是新城以后牺牲的军人,排列整齐,草坪青绿,而这片军人公墓,也代表着自治区自成立那一天起,一段段为了建设,为了生活而牺牲的军人,是整个自治区军人牺牲的缩影。
今天,在小雨当中,一片简陋的高台被搭建了起来,对于少将刘禹领兵有争取阵亡者利益,并且全部自杀殉道的事情并没有太多的隐瞒,报纸已经进行了报道,今天,萧远将在此演讲,从天刚亮开始,就已经有一些退役的军人向此地聚拢,不时的还有一些架着拐仗,胸挂着古老勋章,甚至就是一块铁片子的军人向这里艰难的走来。

第5卷 第892节:事后风波 (1)

在早上八点钟的时候,在这片军人墓地前,已经聚起了超过五万人,每个人都静静的站在台下,静静的等着,细雨渐渐的湿了人们的衣服,可是却没有任何人移动,就这么静静的等着。
八点半,萧远的马车赶了过来,几队独立团的精锐士兵也快步跑了过来,萧远从车上起来,在掌声和一片敬礼声当中,走上了讲台,讲台有着麦克风,还有几个大喇叭,平时很少用到这些东西,只有大型集会和军政大会的时候才会使用到。
萧远轻轻的咳了一声,喇叭的过作良好,微微有些杂声。
“曾经,在这片荒凉的土地,有一个小村,叫做新村,不过千余人,现在,这里叫新区,是自治区,乃至整个世界最大的城市,甚至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不夜城,人口超过两百万,占地相当西方一国,这里有最发达的工商业,有发达的实验级农业,这里是东方的经济中心,也是东方的政治中心,在不远的未来,这里将是世界的政治中心。
得益于所有公民们的努力,但是我们没有忘记,在我们最艰苦的时候,是军人,挡在了最前沿,是军人,保证了自治区的发展,保证了公民们安稳,平和,幸福而又富裕的生活。
我们的军人,从不奢求过多的奖励,荣誉,是军人此生最大的期盼,可是我们为了利益,却让他们连最后的一点荣誉都无法得到,这不应该,不应该是这样……”
萧远的演讲持续了两个小时,到最后,完全就是即兴的发挥,甚至是对军人的称赞还有对未来的幻想,台下,山呼海啸,直到萧远压了压手,呼声才渐渐的低了下去。
“预备!”独立团的团长文山扯着嗓子高声吼着,原本一直都守在讲台四周的百多名士兵齐步跑了过来,分成了两列,手上的新型56半自动步枪也举了起来,斜斜的指向空中。
“放!”
“砰……”
“放!”
“呯……”
一连放了七枪,士兵们抬着那些殉道者的骨灰走进了墓地,他们享受了军人应该有的荣誉。
“孙小毛,海军陆战队上士,印度沿海侦察时牺牲……张德明,海军陆战少尉,排长,波斯湾袭扰战,战船沉沉,牺牲……”
一个个的名字被念了出来,都是曾经被掩盖下去的英雄,与他们的殉道者,一起被抬入了墓地当中。
王府中,萧远接受了最大的实事报纸,早安自治区的记者采访,说来也是奇怪,虽然自治区的部门管理相当的严格,可是官方做事,总是不如私人来得痛快来得营利。
自治区现在的海上船队贸易,官方股份不断的减少,已经降到了百分之三十以下,而私人的投资比例快要达到了八成。

第5卷 第893节:事后风波 (2)

报纸也是如此,当初只有一份报纸,自治新闻报,属于粉地区儿下属的媒体局所直属,可是随着报纸这种媒体批文的许可,再加上自治区人口越来越多,报纸的承办商也是越来越多,不过都需要稿件是要经过总编与媒体局的双重审查,除了一些必要的机密之外,不允许有任何的其它动作。正是这种高度的开放与自由,使得自治区的报业办得红红火火,当然,垮掉的也不少,这其中,以《早安自治区》这份报纸办得最为红火,几乎就是两天一期,在澳区都报纸印刷厂,不过消息要延迟一到两天罢了。
至于官方报纸,自治新闻报已经处于亏损状态了,如果不是拿着行政补贴,只怕早就垮了,现在也就是硬撑着,这种行政之下的官报反倒是不如更加灵活的私人办报。
早安自治区报纸的记者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还是第一批从中级班毕业的女学生,清秀可人,而且多了一些书卷气,主要就是负责新区这一块的新闻搜集,主要是针对于官员的采访。
“杨姑娘,请坐!”萧远坐在沙发上向这名姓杨的姑娘比划了一个坐的手势“杨姑娘现在可是咱们自治区的知名记者,我可不止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