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清当军阀 >

第189部分

回到明清当军阀-第189部分

小说: 回到明清当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蒙哈跟钟永锋跟波多洛夫大公闲扯了几句,而临时指挥部的参谋已经将对方大公前来和谈的消息通过新疆等地一路中转,一直传回东部沿海的新区军会,总参谋部立刻启用了和谈计划,并且正式派出了由商管会红碎星为首的和谈队伍北下,从新疆转道进入鄂毕河旁的新的军事小镇,进行进一步的和谈。
不过在正式和谈之前,战事仍然没有停,飞机仍然每天起飞轰炸,甚至深入后方进行空中侦察,波多洛夫大公对此也无能为力,自治区摆出的架式的就是压根就没有准备和谈,就算是要和谈,和谈队伍也要十天之后才能到达这里。
莫斯科方面也派来了和谈队伍,甚至其中还有两名德国人,一名苛兰人,一名英国人,几乎就相当于欧洲联盟的代表团。
当然,西方人都长得差不多,他们不说,谁也不知道他们不是俄国人,谈判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开始了。
俄国方面做为弱势的一方,提出了自己的条件,愿意出黄金五十万两让自治区撤军,彻底撤出俄国区域,但是自治区这头是说什么也不干的。
首先,重新划定中俄边境,叶尼塞河以东全部归自治区所有,共计三十五万两千名俘虏,可以进行战俘交换,自治区共有七十三名士兵受伤被俘,自治区愿意用二百名贵族军官交换这七十三名士兵,而剩下的俘虏,可以每人五两黄金的价格赎回,若是无力赎回,他们将在自治区境内服役满三年后重得自由,在这三年内,自治区不会使用任何不光彩的手段让任何俘虏非正常死亡。
而且除此之外,俄国还要支付一百万两黄金的战争军费,俺们自治区打仗消耗大,值这个数。
俄国方面自然不干,照这么赔下去,再加上赎人,非把整个俄国都赔得破产不可,而且失去国土更是他们不愿意承受的。

第5卷 第960节:国战之局 (2)

但是自治区已经在叶尼塞河以东的地区修建了数条战略级的公路,已经完成了事实上的占领,只不过现在拿到谈判桌上来说罢了。
红碎星在这次战争谈判当中展现出极其才华的一面,甚至直接使用俄语进行交谈,自治区是一个以工商立区的地方,对外交易频繁,早就开设的翻译课,除了汉语之外,什么语言都有,阿拉伯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等等,而红碎星本人就精通法、英、俄、日四国语言,就连萧远平时都称三花为真正的状元之才,而最为活跃的红碎星和粉桃儿绝对是自治区的一个传奇。
谈判桌上不停的谈判着,谈到第十五天的时候,自治区方面的大军终于动了,飞机增加至四百架,四百架飞机同时起飞,用地毯式的轰炸做为掩护,十二万大军强行渡过鄂毕河,向俄国发动了疯狂的反扑,一口气将战线打到了鄂毕河以西的三百公里处,几乎达到现代划分的亚欧两洲分界线处,俘虏敌军又一次超过了十万之众。
战事一起,谈判立刻有了进展,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同意重新划分国界线,叶尼塞河以东,包括叶尼塞河以西十公里做为军事缓冲带,以东全部归自治区所有,同时赔偿军事费用五十万两黄金,同时在新疆地带进行陆地上的大规模贸易,并且保护中国商人的安全。
而自治区方面从叶尼塞河以西撤军,并且释放所有的贵族军官,至于普通士兵,三年之后重获自由之后,自治区不得以任何的借口阻拦对方离开。
另外,俄国可以出十万两黄金的价格,由自治区的工程队承办修建一条直通往莫斯科的电报线路,而且自治区要接受俄国的留学生进入自治区刚刚整编完成的各大学进行学习。
双方的代表在合约上签字,自治区方面由红碎星签字,并加盖了萧元的王印,而俄国方面由沙皇授权进行签字盖章,停火协议算是正式的达成了。
双方部队缓缓后退,各退后百公里之后,各自就要回家了,自治方面的大军除了山地骑兵师、蒙古骑兵师从陆地一直向东,返回叶尼塞河东岸,新兴起的叶尼镇进行驻守防御,其它的部队有序的从新疆关口撤回新疆,并且从新疆分批乘坐重型机车拖拽的长长的客车返回中原腹地,各自归建。
此次战事行动以自治区大胜而告终,终于告一段落了,一场国战大胜,使得自治区上下欢腾一片,自治区这一战又开拓出了相当于大半个中国那么大的国土,虽然苦寒了点,但是资源丰富啊。

第5卷 第961节:国战之局 (3)

最受震动了当属明军参战的将领王守臣了,这一战,自治区一方的军队伤亡在五千人左右,其中阵亡两千一百零三人,轻伤两千八,剩下的都是重伤的,而这伤员当中,明军精锐就占了近一半左右,这种近现代的战争,明军精锐还不是很适应,不过军方的抚恤金仍然有明军一份,与自治区的军队照发。
王守臣不客气的收下了,但是这还不是最让他受震动的,他曾经参与到了那场谈判当中,谈判桌上为了利益唇枪舌剑让他颇为不齿,为了谈判取得进展,大军突进的凶猛让他震憾,不管如何,最后的结果却让王守臣久久不语,只怕要变天了,这大明朝还能撑多久?王守臣一点也不敢,也不愿去想,根本就没法去想。

第5卷 第962节:改变的影响 (1)

不管王守臣等大明文武怎么想,自治区算是打完了这一场战争,开始清点战争损失,还有战争红利。阵亡军人的抚恤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发放下去,而北地新入地盘的开发也要派专门进行,各部门分离复制分部,纷纷进驻在北地的两个大城,一个柳河镇,一个叶河镇,都属于新兴的沿河城镇。
至于那些还留在自治区新入地盘的俄国人,也纳入了自治区的管理体系当中,越强大,越包容,自治区已经拥有了很多的民族融合经验。
想离开的,尽管离开,如果不离开的,允许保留自己的文化,发放一张临时身份证,但是在两年之内,必须要通过新公民考试,否则的话一率驱逐出境,如此一来,使得中国又增加了数十个少数民族,没办法,俄国那地方少数民族太多了点,什么族都有,但是自治区以其搏大的胸怀接受着世界,接受着不同种族的人群。
现在自治区治下,朝鲜族还有和族人都不少,其实就是朝鲜人和日本人,取得了新公民的身份证,成为了自治区的一员,以成为自治区一员而感到骄傲。
这一场战事下来,重归平静的时候,西方将这次战争称之为二次黄祸,第一次就是蒙古人,被称为上帝之鞭,而第二次,就是自治区与俄罗斯的这一场战争,几乎一刀切下了半个俄罗斯的国土。
同时,在西方的历史当中,这也被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场纯粹的东方与西方的一次正面碰撞,喝灰只是自治区与俄罗斯之间的冲突,但是西方世界在这其中是出了大力气的,却是一败涂地,一点回转的余地都没有,着实让西方人惊呼着东方的狼来了。
只不过东方的农耕的文人天生骨子里就缺乏了侵略性,就连海军最远也走到马六甲一带就停了下来,牢牢的控制着东西方交易的通道,给自治区创造着数之不尽的财源。
但是随着这一战的结束,再加上蒸汽机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出产越来越多,对原料还有产品的销售都有着更高的要求,正是这种商业上的推挤,使得自治区的商人们开始在放弃了军方的护航,从海路直接携带商品进入了中亚一带,陆地上新疆干线铁路的压力也大了起来,海路一起进军,自治区的商人参与之下,使得在中亚一带,外商局的办事处开办了几十处,将东方的商品源源不断的送出去,将金银财宝又源源不断的送回来。
甚至已有海商尝试着直接运送商品到欧洲去,只是如此一来,触碰的就是欧洲那帮二道贩子的利益,一下子就让他们损失惨重。

第5卷 第963节:改变的影响 (2)

但是自治区现在携大胜余威,一般人还真不敢招惹,特另是在南洋一带,自治区的军舰已经有八成都调了过去,足足有三百艘各式战舰,后勤补给船和救援船都不算在内,海军八成兵力都调了出去,哪怕是海上马车夫拥有超过五百艘战舰也不敢轻言与自治区海军的做战,自治区军舰的火力他们是明白的,一开起炮来,几乎就是毫无道理的覆盖射击。特别是自治区的火炮采用了更加先进的液压减震器之后,使得火炮的射速更快,射程也更远,几乎是有了质的飞跃。
自治区一天比一天强大,现在自治区的控制土地面积,是江南大明王朝的五倍以上,财富更是没法计算,江南酸儒们现在只能用文化为借口攻击自治区,不过人家活得好好的,而且比你们更好,谁在乎呢,何况自治区还有报纸、杂志这些利器,真的对骂了起来,气得江南酸儒直翻眼睛,据说气死了好几个所谓的大儒。
萧远对此也懒得理会,民间声音罢了,有道是真理越辩越明,传统文人拿祖宗法规说法,而自治区的新一代读书人则用经验、实践为真理来说话,一方空洞无力,一方有理有据,高下立判。
不过老百姓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只要能够走到自治区,哪怕是一个普通的小白丁,在自治区的勉强普及型教育下,能通过自治区的公民教试,几乎都能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小地主,如果你对土地有兴趣的话,北地、澳区有大片的土地都处于未开发状态,甚至东北大平原也还处于蛮荒当中呢,最缺的就是人手,自治区是来者不拒。
而大明朝已经连续数年都出现人口负增长了,甚至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与自治区相邻的数省几乎要没什么人了,平头百姓都跑了,就算是地主的地再多,没有人种也是白搭。
而自治区的出现,使得大明朝再不愿意,也要做出改变,特别其中还有新派在其中进行推动,首先地租要下调,其实这只是官方出台的政策罢了,实际上各地主早就已经主动下调地租了,从前很多佃户都是白干了一年,最后算下来,还要倒欠地主几斗粮食。
现在不一样了,大不了老子不干了,宁可冒点险,拖家带口的到自治区讨生活动,现在大明朝几乎没什么战事了,都被自治区给打得差不多了,而守边境的部队多数都是张正手下的部队,本身就是新派的首领,所以边境看守也就是做个样子,老百姓不需要路引也能轻松过关。

第5卷 第964节:改变的影响 (3)

所以大明朝现在已经全面降低赋税了,特别是农业赋税,对于一个农业大国来说,谁得到了农民的拥护,谁就能够做稳江山,而自治区为什么到现已经稳如磐石?就是因为自治区最不缺的就是土地,任由农民开垦而不用交任何税,但是仍然有很多人选择了放下锄头进入城市成为市民阶层,在自治区,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对开的地步,如此一来,使得自治区的城镇化建设变得极快,也更增进了自治区的稳定,毕竟人口集口更加容易管理。
但是大明朝的难题是陈年固疾,农业赋税一降,甚至降到冰点以下,国库一下子就空了,靠什么来生存?靠什么来开支?而且大明朝又没有自治区那一套官员怀疑监督体系的廉政公署,又没有自治区的高薪养廉政策,光学皮肉有什么用?

第5卷 第965节:张正之心 (1)

不过随着自治区在海上的开拓,着实也肥了大明朝的一批人,比如东林党一系,沿海的商业贸易几乎被其垄断着,而自治区在名义上仍然是大明朝的属臣,所以自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