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清当军阀 >

第72部分

回到明清当军阀-第72部分

小说: 回到明清当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档的,信用值极高的商业交流使用,想要全部回收,已经不可能了。
萧远不由得有些哭笑不得,一种临时的东西竟然还可以走这么远,这不扯蛋嘛,不过再细想想却也明白了原因,无论是大明还是满清,都不会坐视新县的崛起,而纸币的仿造肯定会提上日程,只是萧远使用高档名片纸还有遇水不退色的激光打印,激光复印的方式,放在现在,所谓的防伪,不过就是一句笑话,可是放在明末清初,却是极佳的防伪,再加上每张票在新县都可以换回市场等值的货物来,以新县的货物做抵压,再加上一战击退大明五万精锐,自然信用极高。

第2卷 第368节:银 (2)

萧远手头上有数百万两的纯银可以用于银币的制造,再加上外流,足够消耗一阵子了,但是多用于民间交易使用,至于大宗的商业交易上……萧远的脸上露出了坏笑,或许空手套白狼就是这么来滴。萧远抽空回了一趟现代,请最专业的设计师,设计了一款与天朝钞票差不多大小的票子,带回一条小型的彩色印刷生产线来,直接成批成批的印出大宗面额的钞票。
小面额的是银十两,最大面额是银一百两,这种做工精美的彩色纸钞发行出去,却需要新县的信用做抵压。
新县以商贸税为抵压,以货物做抵压,可以使用这些银票在新县购买商品,可以用纸钞在新县交商税等等,当然新县也可以用购买货物,而且可以通存通兑。
萧远请教了一些比较专业的人士,而且还比较保守的发行了一千万两的纸钞来使用,就连临时使用的代购票都能得到响应,何况还是做工更加精美,使用起来更加方便的纸钞呢,往来的商人,除了一些比较保守的人之外,大部分人都接受了这种纸钞。
新县用纸钞来购进大量的原料,使得原本极为紧张的供货压力一下子就轻了下来,也使得萧远有时间去修建第三座雪盐加工厂了。
顺道提一句,新县已经从萧远那里得来的技术,完成了玻璃的生产,虽然生产出来的玻璃厚的厚,薄的薄,但是用来建盐厂的挡雨板却不成问题,只要不刮台风,就可以日夜加工海盐,巨大的鼓风机鼓风,使得海盐的晒制产量更加的大了起来。
张飞疯了似的吃睡都在船坞,再加上从江南带来的工匠加入,使得造船的速度更加的快了,张飞得到萧远的支持,一口气开了三座船坞一起生产大船,甚至其中一个船坞还在生产包铁船。
就是普通的海船,在外面再蒙上一层两厘米厚的铁板,直接使用螺钉与船板进行铆接,可以防火防撞,甚至还拥有一定的防炮能力,但是这航速,肯定不如轻巧的木船那么快就是了。
一艘艘的海船下水,自制的船只已经达到了三十艘的规模,水手招募得也差不多了,以老带新的方式,只在近海航行充当近海的海上警卫,遇到大风大浪,就进海港躲避,然后再对船只进行修改,主要还是武器系统上的修改。
除了正式水兵手持的短管水兵版的98步枪之外,最主要的武器就是炮了,新县的前膛炮在射速上已经与子母管的佛郎机炮射速相近,但是射程却比它要远得多,可问题是后座力一样的大。
船上不比陆地,在陆地打坏一块地方还可以再换一块,可是船上却不行,索性去掉了轮式炮座,换成了钢铁导轨,每次开炮,一声炮响之后,火炮会沿着导轨向后滑行卸去后座力,而且有了导轨,可以很方便的就将火炮再推回原位,可惜的是,海炮与其它炮有一样的缺点,就是不能自如的转向左右射角,否则的话非被后座力冲得翻出导轨之外不可,不过哪怕如,新县的火炮也足以遥遥领先了,最重要的是,他们拥有强大的自制能力和优质火药的生产能力,这才是一只会下金蛋的鸡。

第2卷 第369节:抢占先机 (1)

虽然新县新造出来不少的火炮,但是水兵的素质还差得太远,有道是十年陆军百年海军,要想在海上成军,绝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对个人经验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而且军费的支出也是极大了。
但是现在陆地上两大霸主正在争权,新县的人口太少,直接卷进去的话,说不定会连碴都不剩,出路只能是在海上。
陆地上的正规军达到五千之后,就不再增加了,而是采用预备役制,单打一步枪虽然更像是一种玩具枪,威力只有一百米左右,但是用来训练部队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民兵就是正规军的后备部队,随时挑选出最精锐的做为补充力量。
正规军只保留在五千左右,分为甲乙两级部队,甲级部队两千人,编成两个团,这才是真正的战斗主力,而乙级部队多达三千人,多数都只属于后勤部队,部队骡马化,供应弹药、粮食等物资的运送和补充,但是他们也是背枪的,随时都可以拿起枪来战斗,战斗力丝毫不差。
军队的训练由楚雄一手包办,负重奔跑、骑马、刺刀突刺,一天天把那些大头兵折磨得连上床的劲都使出来了,倒是日益精锐。
而萧远则把大部分资金与精力投入到了海军的建设上,这年头的海军战斗,先是炮战,然后是接舷战诸如此类,这年头的海上火炮的准头差得让人不敢想像,所以接舷战还是大头,但是水兵配上短管98步枪,射程两百米,再加上他们的新船跑得快,转弯半径小,算是占足了优势,缺点就是没有足够多的熟练水手。
水兵的底子还是那些梅泉买来的船队当中带来的千多名水手,原本还愁着这些水手不听话,但是现在好了,可以将这些水手进行打散重组,在近海航行,训练水手,而且轮翻登上扩建到了由三十艘新旧大船组成的海上商队当中进行远途航行当做训练。
杨胖虽然性格软了一些,没有将军的霸气,但是梅泉这个老商人却是心思缜密,与其配合起来,倒是相当的不错,萧远给他们的命令就是,你们要什么,我给你们什么,但是必须要在足够短的时间里,给老子训练出来一支足够与郑家抗横的海上船队。
现在新县所运进来的原料当中,有八成是由郑家掌控的,外来原料是新县最重要的血液,萧远绝不会让自己的脖子掐在这么一支拥有野心的海上霸主的手上,所以海上必须要有自己的出路,至少暂时看来,新县与郑家的合作还是相当的愉快。
郑家靠着近乎垄断的手段,输入原料,输出成品,与西洋人打着交道,着实赚了大笔的钱财,不过短短的一年时间,就让郑家的势力又上了一个台阶。

第2卷 第370节:抢占先机 (2)

萧远坐在那张由最好的木匠做成的大椅子上,大椅子包了真皮,而且还有巧妙的机关可以让椅背放平,由坐椅变成半躺的椅子,甚至还能变得摇椅,借着短短的闲睱时间,仔细的思索着新县的漏洞。新县的人口仍然在增长,毕竟这里是除了江南之外,最为安定的地方,而且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这地方,普通的居民根本就不用交税,什么税都不用交,毕竟现在的商业活动属于整个新县所有,普通人无法参与到其中,一切的资金来源全靠商贸交易。
仅仅是不用交税,就足以吸引大多数人了,大明朝与满清两个庞然大物在掐架,需要军费,需要庞大的开支,从哪来?还不是从普通的老百姓的身上刮钱,商人与各级官员的结合实在是太紧密了,抽税根本就抽不了多少,这就使得民间技术人员大量的涌入新县,给新县注入了一股股的活力,同时也给新县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仅仅是教育一块,就有些要吃不消了,幸好现在在没有足够的自给教师的前提下,实行的是自愿学习制度。
也就是说新县给他们提供一个识字学习的机会,若是想学更多,就去图书馆去学习吧,那里有萧远搜集来的足够的书籍,自行印制书籍还没有提上日程,现在方方面面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萧远突然睁开了眼睛,他想到一个新县最大的难题,还是粮食,民为根不是没有道理了,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海上商道被封,陆地交通又没有完全打开,只怕人口越来越多的新县就要出大麻烦了。
现在新县种植的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的产量极高,普通一亩良田产稻二百多斤,三百斤都是老天爷往下扔馅饼了,可是新县采用现代的优质粮种,一亩稻田在不使用化肥的情况下,产出八九百斤一千斤的水稻跟玩似的。
可是这些优质粮种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种子会退化,三两年的时间,粮种就退化得差不多了,产量也会急剧下降。
在现代,萧远可以弄来很多这方面的资料,但是只能用原始的杂交方法来实现,毕竟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种粮的研究上有着领人瞩目的成就,再加上科技并不算发达,这种原始的增产手段又不属于什么秘密,完全就是七八十年代的产物,想要弄来,有很多的渠道。
虽然有现成的资料,可是要弄出成品来,还是需要时间的,再者,新县若想占据主动,在这个时代,无疑,粮食会成为最为强大的武器,甚至比枪还管用。
现代人只要对农业稍有那一丁点的了解,就知道现代农业当中产量最大的几种农作物是什么,土豆、红薯、玉米名列前茅,在现代属于粗粮,但是放到饥荒遍地的古代,却是救命的好东西。

第2卷 第371节:扩大 (1)

萧远立刻购来了粮种,先在新县进行试种,然后再进行推广大批量的种植,以解决日后可能出现的粮食危机,抢先做好打算,新县这个小小的新兴县城,经不起任何打击,因为它没有足够的战略纵深,一旦被人打进来,就毁得差不多了。
萧远看着一袋袋的土豆种、红薯种和玉米种粮被从仓库里运送了过来,总算是长长的出了口气,这个问题,在这些粮种进行种植以后,就算是解决了一大半。
萧远现在关心的是自己弄来的那些图纸和发动机,古老的双翼、单翼飞机,无论在设计还是在动力上,都已经走到了极限,在现代,属于爱好者运动,早已经不再适用军用了,可是对于新县来说,却是宝贝,是奇迹,是难题。
或许古代的工匠在开创性上,不如集团化的现代企业,但是在仿制上,在手艺上,做出来的东西,哪怕放到现代,也是艺术品,他们全心全意的用心去制造,踏实肯干,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萧远弄来的各部件的详细图纸都摆到了这些工匠的手上,古老的飞机,多是木制,所以大部分都是木工活,做出来的双翼机使用的都是没有任何疖疤的最好的木材,蒙上一层薄而韧实的牛皮,漂亮之极,只是发动机还没有安装。
有了萧远的技术支持,发动机才是最困难的部件,虽然萧远已经使用了最为有效,结构最为简单,也是容易维护,甚至看起来也是最容易仿制的机器,在钢铁制造厂里,一台机器已经被分解成了最零碎的部件,一个个的进行仿制,另外的四台发动机也在萧远的参与下装到了飞机上。
飞机这东西能否真正的飞起来,能否真正的拥有实际意义,关系着新县地盘有多大的重任,没错,新县需要扩大,扩大土地的种植面积,就需要一个警戒的缓冲区,这个警戒区绝不是新县现在人力所能顾得过来的,只能靠飞机进行空中警戒,由预警飞艇固定悬空充当通讯中转站。
萧远在仓库里还存着十几台这样的发动机,在仿制不成之前,充当着备用机器,无法一次全部使用。
抚摸着这做工精致之极,简直就像艺术品一样的飞机,哪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