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龙虎风云榜 >

第13部分

龙虎风云榜-第13部分

小说: 龙虎风云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姓申,申三娘。”
  “那你们找他,又为了什么?”
  “恕难奉告!”
  “好,我去找他,希望你们不要干预。”
  “你少管我的事!”俞柔柔又冒火了:“你配去找他?哼!你听到刚才那姓郭的说了,
他凶暴、残忍、嗜血,你能挨得了他几刀?”
  “事实上他没有什么了不起,昨晚在这里力拼百招以卜,双方势均力敌,结果一剑换一
刀,如此而已。”东方如眼目负他祝:们一刀只划破了我的外袄。”
  “哎呀!”一听一刀换一剑,一刀只划破外袄,那一剑……俞柔柔不禁惊叫出声。
  “小姐……”申三娘急叫。
  俞柔柔撩起裙边,飞步急走。
  东方姑娘向同伴一打眼角,也匆匆走了。
  西山,是太行山的支脉。
  要想知道西山到底有多少座山峰,恐怕没有人能回答。
  但一般说来,除了瓮山、玉泉等等伸出的小山峰之外,被公认为西山的近京能主山,通
常以翠微山、觉山、卢师山三座峰头为代再往西的罕山、石径山、五峰山……未免嫌远了
些。
  接近卢师山,王公贵胄的林园别墅已经绝迹,至京城远约三十余里,真不便在这附近建
别墅,往来不便。
  大道已经变成山径,风雪中道上人兽绝迹,即使是盛夏,来逛秘魔崖,看大小青龙蛰伏
的龙潭,瞻仰卢师遗迹的游客也不多。
  王公贵胃的园林别墅绝迹,但本地具有权势人土的山庄大院,却散布在风景优美的山限
水涯。
  这些不许外人接近,建在私有山林中的山庄大院,可不是游客能随便乱问的地方。
  同时,由于距京城已在半日程以上,也因此而成为在京城附近活动人士的落脚处,秘密
活动的据点,卧虎藏龙的淫窟。
  深山大泽,必隐龙蛇。
  卢师山龙潭的西北角小山谷,上名叫青龙谷。这一带有几座稳秘的园林别墅,夏季才有
人走动,平时罕见人迹。
  山谷外的小村落村民,对这些园林别墅一无所知,也相戒远高山谷,以免惹祸招灾。
  总之,青龙谷已经可以称之为禁地,外地人前来打听,保证一无所获。
  几座园林别墅的人,彼此之间也你防我备,各划禁区。
  不但不是好邻居,而且是老死不相往来的恶邻,互相仇视的对头,可以从彼此在路上碰
头,双方怒目而视的神情看出敌对的迹象。
  周凌云出现在孤云别业,这是青龙谷中规模最小、最清幽的一座别墅,盛夏时节也罕见
前来避暑的人。
  在其它园林别墅色人眼中,孤云别业似乎不是用作避暑的别墅,而是作为隐居的山庄,
稳居在内的人少得可怜。
  由于常年罕有人走动,因此附近几座别墅的人,也就忽略了孤云别业的存在,认为孤云
别业存在与否,皆不会影响任何一座别墅主人的声誉威望,对没有竞争性的邻居,是可以容
忍的。
  他是午牌初抵达的。当他动身启程后片刻,便已发现有人跟踪,立即采取应变措施。
  一进山区便按小道迂回而走,摆脱了跟踪的人,浪费了不少时光。
  孤云别业,是他的稳身秘窟之一。
  当他离家第一次在京都活动时,就买下了这座别业,只留下三名老雇工代管,三两年才
回来歇息一段时日。
  因此,连最近的邻居避尘别墅众豪奴打手,也不知道孤云别业的主人周二爷,到底是国
是方是老是少?
  唯一知道的是,主人叫周二爷,常年在外地游山玩水,很少在家,一无眷口,二无奴
仆,三无田地,对任何人不构成威胁。
  这次他悄然的返家,神不知鬼不觉,没引起任何人的洋有十雪天本来就没有人外出走
动。
  三位雇工皆是年届花甲的老人,有一位缴了右足,平时靠拐杖行走,名义上是雇来整理
庭院花木的长工。邻居都知道这位无依无靠,人士大半的老长工叫老阶子赵大,是一个不苟
言笑的糟老婆。
  后院的小花厅显得冷清清的,四个人一面品茗,一面话家常,不像是主仆,倒像是一家
人。
  老破子赵大像是脱胎换骨,变了另一个人,平时要死不活的朦胧老眼不再朦胧,债主面
孔也有了笑意。
  “赵叔,山那边,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周凌云信手一指:“不时有三五个带了家伙的
人往里赶,好像不是什么好路数。”
  山那边,指翠微山。
  “贤侄在都城附近走动了不少时日,难道没听到一些风声?”老被子赵大问。
  “我只在花工夫找翻云覆雨的线索,没留意其他的事。”周凌云摇摇头表示不知道风
声:“我猜,或许牵涉到四海盟的事。”
  “四海盟算什么呢?那只是一群跳梁的小丑。”老被子脸上有淡然的、不屑的笑意:
“在京都,任阿时候部会有好些个龙蛇组合,不自量力搞出一些小风雨调剂生活,要不了多
久就风止雨歇。”
  “赵叔,这些组合如果搭上了厂卫,小风雨可就要成为狂风暴雨啦!”
  “不见得,厂卫只要发现有丝毫权利外溢的事故,就会物换星移的。那些小组合一旦失
去利用价值,结果只有一个个烟消云散。”
  “赵叔还没说出翠微山的事呢!”周凌云不想多提题外话:“在外地年余,对京都的情
势,似乎感到相当陌生了,这次真得多耽搁一些时日,也好乘机歇息,常年在外奔忙,真有
点厌倦了。”
  “厌倦?除非你罢手。”
  “我还不想罢手。”周凌云的语气十分坚决。
  “呵呵!那就得永远与驿马星分不开。”老踱子世故地大笑道:“你知道翠微山的黛
园?”
  “当然知道。”周凌云不假思索地说:“西山名园之一,前任户部右待郎程君章的避暑
别业。他那两个宝贝儿子,却一年到头住在园内花天酒地……”
  “你的消息已经过时了。”老被子抢着说:“去年二月上旬,便已名园易主。”
  “哦!换了业主?”
  “卖给一位姓郭,叫郭冠华的人。这位姓郭的不知是何来路,去年一年便举行了四次大
宴,宾客没有任何一人是京都的王公仕绅,而是神秘万分的奇人异士。宴会通常为期十日,
外人无法获知底细。”
  “赵叔也不知道?”
  “我?恐怕即使我的腿不残废,也接近不了园内一步半步。”
  “有这么厉害?”
  “半点不假。”老破子摇头苦笑:“仅是外围担任警戒的人,也是一流高手中的一流高
手。”
  “我去过两次。”那位老态龙钟的管家李老头说:“没有一次能接近警戒三十步内,天
知道这个姓郭的人,到底凭什么能请到这么多罕见的高手,做黛园的打手护院?似乎每一个
打手都是功臻化境的顶尖人物,真是可怕!”
  “唔!好像那些前往翠微山的人,都是大摇大摆前往的。”调凌云惑然说:“似乎不需
严密警戒,大可堂而皇之前往投帖拜会。”
  “不行,据说必须有请帖。”老被子说:“至于请帖是如何发出,发给哪些人,外人是
无从得悉的。”
  “哈!家有强邻,我得设法摸清他的底细,以免发生无法控制的变故,今天是第几天
了?”
  “第一天。”管家李老头说:“也是今年第一次宴客。贤侄,事不关己不劳心,少管闲
事为和肝赞同的人从不过山骚扰,你去招意他就显得有点理亏了!”
  “我会小心的。”
  “我知道,你是不放心我们三个快成为老朽的安全。”老破子的脸上出现漠然飘忽的笑
意:“我想,他们相距甚远,还不至于威胁到我们的安全。你不在,他们总不会在我们三个
人士大半的老雇工身上打主意的。”
  “那可不一定哦!”周凌云也笑笑:“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强邻之旁是非多,万一被
不意的事故所波及,岂不冤哉枉也?我已经有了一次受强邻波及的经验,可不想再来一
次。”
  “贤侄,你是多虑了。”老被子表示不想再讨论强邻的话题,话锋一转:“翻云覆雨的
下落,难道查不出丝毫线索?”,“天下大得很呢!这怕死鬼往天涯海角躲,怎么查?”调
凌云苦笑:“所以,我还得继续闯荡,去找刀法的线索,找会用刀经总要中所载太极刀法的
人。”
  “贤侄,不论何种武技兵刃,修至化境招式大同小异,分辨极为困难,这修线索是靠不
住的。”
  “太极刀法决难逃过我的法眼。”周凌云眼中出现慑人心魄的冷电:“刀一出,两种力
道交互为用,瞒不了我,招式使用不当,两种力道失去控制就会力尽崩溃。赵叔,并不是我
忘不了仇恨,而是不想害人,所以我必须要把刀经总要追回。”
  “不想害人?怎么说?”
  “家父留下刀经总要时,并没将化解危机的心诀录出,所以练了太极刀法的人,固然刀
下有人溅血,也随时有自毙的同等机会,这种刀法能让那些好勇斗狠的人练吗?家父岂不成
为害人的刽子手?”
  “你知道化解危机的心决?”
  “当然知道呀!”
  “老天爷!假使获经的人,参悟出刀法并不完整,会不会找你?”老被子脸色一变。
  “我希望他来,哼!”
  “如果被我不幸而言中,他必定会找你,他会用一切卑鄙恶毒的手段计算你,明枪暗箭
无所不用其极,你在明他在暗,老天爷!你知道后果吗?”
  “如果没有人找我,我岂不白忙一场了?放心啦!赵叔,我会小心应付的。”
  话锋一转,周凌云谈四海盟的事。
  大道绕翠微山而过,中途有处三岔路口,路旁有一座歇脚茅事,四周凋林密布,地面积
雪深有二尺以上,调林原野一片白茫茫银色世界。
  岔出的另一条道路,是通向黛园的大道,全长约三里,算是私有的道路。
  因此在路口上设有路栅,建了一座守栅人住的小屋,有两个守栅人居住,禁止外人乱
闯。
  茅亭距栅口不足三十步,亭内有两个穿了羔皮短袄的大汉逗留,天气太冷,两大汉不时
在亭内亭外走动,并不时与外出察看动静的守栅人,用手式打招呼。
  俞柔柔三个女人,出现在大道的东首,立即就引起守概人和亭内两大汉的注意。
  她换了紧身装,外面加了一件驼绒宝蓝色大蹩,佩了剑。
  已经远离京城,携兵刃不会引起公门人的注意,在山区行走,带刀剑名正言顺。
  由于大道有人往来,已无法分辨是什么人所囹卜的足迹,她们像盲人瞎马服沿大道追
蓓,根本就不知道百了刀是否走上了这条路。
  在路上向往来的旅客打听,也打听不出任何线索,本能地循大路急赶,希望能赶上百了
刀。
  终于到了三岔路口,目光落在茅亭的两大汉身上。
  “我去问问看。”申三娘独自向茅亭走去:“这附近一定有村落,打听消息应该不
难。”
  两大汉到了享口,眼中有疑云。
  “两位爷台,老身有事请教。”申三娘客气地说。
  “大嫂,有何指教?”站在亭口的大汉态度友好,目光在申三娘腰间的长剑上转。
  “我向两位打听一位年轻人,佩了刀,不久前可能经过此地。
  不知两位可曾见到这位刀客?”
  “如果佩了刀,那就表示是武林朋友。”
  “他是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