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现代都市电子书 > 银色诱惑 >

第95部分

银色诱惑-第95部分

小说: 银色诱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风骄傲地、堂堂正正地、一无牵挂地展示着自己精美绝伦的天体,宣示着自身的尊严。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在观念上的一大进步。

热浪退却后,社会复归于平静。民众已能够以平静的心态接受人体画的公开展出,社会的承受力显然由于视野的开阔,文明程度的提高而增强。然而,在1992年底到1993年初的中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步进程中,第二次“人体热”的潮流却驾着商品经济的风火轮再度光临神州。气候寒冷。一批东洋或西洋的妙龄少女,美目含情,粉面生春,在寒风中向路人兜售着性感的微笑。

这次“人体热”的冲击带有更多的商业化痕迹,因而离艺术距离甚远。尽管编者们每每打着艺术的幌子,假借艺术大师的名言为招牌,而骨子里分明是“孔方兄”在作怪。

由于是裸体摄影,因而比绘画离现实更近,更直接而一览无余地反映着客观,也更带有官能刺激。高明的绘画作品均与现实保持相当的距离,以展示艺术家的情趣与匠心。照相艺术应比人体绘画更讲究选择与剪裁,选择与剪裁的过程是人体本身净化的过程。选择的雅俗,显示了品位的高低;剪裁的详略,表现了情趣的优劣。说到底选择与剪裁就是一种对原生状态客观现实的艺术再创造,是一种审美,它绝对排除自然主义的展露。纵观这次蜂拥而土的裸体画册,大部分采取媚俗的手段,以出卖女性色相的办法,昧着出版家的良知去赚取大把金钱。因而,操纵这股热浪并使之不断升温的人,大部分是一帮粗俗的书商。他们以蚊蝇逐臭般的伎俩,假充艺术行家,钻进国外女性裸体写真集或yin秽**画报之中。偷香窃玉,拼凑成册。为师出有名,用钱购得合法出版发行单位的书号、招牌。那些为了区区蝇头小利而出卖声誉、招牌的出版发行单位,在出售名称的同时,也在出卖社会责任感和出版家的道德良心。这些人竟然不顾我国已加入伯尔尼版权公约和国际版权公约这样的现实,不顾人体画册不允许合作出版及交集个体书店发行的管理规定,为奸商们的海盗行为大开方便之门。这种官商合流以售其奸的行径,不仅遭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谴责,而且使得有良知的艺术家们感到愤怒。

艺术性受到商品性的主宰后,真正受到伤害的是艺术性。这不禁使人想到了60年前的往事:首开我国人体绘画先河的大师刘海粟,一方面要迎接军阀、政客们对人体艺术蛮横禁止的挑战;一方面又要蒙受地痞、瘪三利用**照片牟取暴利。糟蹋人体艺术的耻辱。这是封建道学和**文化结盟对萌芽状态的人体艺术的扼杀。

在人体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体艺术是一朵瑰丽多姿的奇异浪花。她发轫于原始社会初人们对性和****的崇拜,这是人类为种族繁衍所产生的某种宗教图腾。1987年发现在新疆呼图壁县大型岩画就生动记载了裸体的舞蹈人物和正在**的男女人物形象。人类社会越是原始,人体美与性意识越是统一。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化,人体艺术日益摆脱“性”的笼罩而被赋予越来越多的社会象征意识,逐渐完成了艺术对肉体的超越。古希腊人体雕塑“掷铁饼者”渗透着男性雄风的阳刚之气,与温柔多情、

沉静自尊的“断臂维纳斯”堪称双璧。到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期,

皮肉松弛的“老娼妇”雕像显示了残酷的资本积累对女性的**与压榨,由此而孕育出了一批托腮沉思的“思想者”,以“人类赤子”的姿态思考着人自身的命运与前途。在中国,人体艺术则受到封建礼教的禁锢和宋明理学的扼杀。灵与肉的剥离与对抗,使人们长期视肉体为yin邪,从而造成人格分裂的悲剧。表面上诗书礼仪传世,道貌岸然可敬,暗地里男盗女娼成风。故而中国人未有过严格意义上的人体艺术,却孵化了许许多多不堪入目的**,这是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的阴暗与不幸。国民的病态人格,是长期“存天理,灭人欲”式的训导的恶果。当西方文艺复兴的大潮冲击着中世纪的堤坝,当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以凛然雄风傲视修道院的伪君子们,把裸体的教皇送上《最后的审判台》时,皇皇古国的纯朴民风竟容忍一代代帝王们对天下女子的尽情占有,天朝大国的臣民们却沉浸于对三寸金莲的无耻把玩。中国的文化土壤,孕育出了更多的诸如四铭先生那样的伪君子和阿Q似的性饥渴者,谬种流传,至今不绝,造成了对人体艺术的长期禁锢和隔膜。

从禁止到允许表现人体,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是一个文化土壤和新lun理道德观的培养过程,因而也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禁止表现的结果是产生神秘感,使人的心态扭曲和变态。开放人体艺术禁区要防止一窝蜂地上,使艺术贬值而“性”感升温。这次寒冬中的“人体热”,热的是人体而非艺术。10多家出版社在短短的数月之内,推出了30多种形象雷同、格调低下,且杂有yin秽**内容的裸体画册,其可悲的结果只能是迎合与助长某种低级趣味。被冷落的只能是某些选题严肃、艺术价值较高的人体作品。这种“劣胜优汰”的结局,是人体艺术的不幸。因为人体艺术和**艺术既没有截然的分界线,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们文化素养和审美习惯的局限。一些人不具备正常、健康的性观念、性心理,就不能产生欣赏人体艺术的审美心理。而一些人的性观念、性心理,在传统礼教的扭曲下已变得非常幼稚、简陋和变态,于是当人体从艺术殿堂步入民间,引来的很可能是践踏和亵渎。

难道不是吗?笔者在古都师范大学门口看到这样的景致:昏暗的路灯下,两位轻薄的书贩子指着地摊上的裸体画册,在嘲弄一位满头银发的学者:“小杆子翻翻看看,尚可理解,你老杆子还要看,真是稀奇。嘻嘻……哈哈……”他们的话引得两位妖冶女郎一阵浪笑,学者羞赧而退。那几本昏灯阴影中的裸体画册与众多格调低下、内容庸俗的非法出版物挤在一起,在书贩们嬉皮笑脸的粗俗言词下,共同成了人们宣泄情欲和性苦闷的工具。寒冬中的这种裸体“热”,与滚滚向前的改革开放热潮是那样不合流,其实质是**文化的沉滓泛起,有良知者当警焉、戒焉!

面对郑东的高论,谭冠厅长在年前的出版工作会议上当着全省出版社社长和全体处以上干部如是说:“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何必把关系搞得那么紧张呢?要依法办事,不要感情用事嘛。”

说这话时他笑嘻嘻的,用极为平易的腔调,接着当场表扬了邬历同志如何为出版“蓝月亮丛书”“黑八月丛书”竭尽全力,呕心沥血。

人体画册风波由谭冠厅长一锤定音,全体到会人员用钦佩的目光看着瘦瘦小小却得意洋洋的邬历,而看那呆若木鸡似的郑东就像是看一个“活二五”或者文雅一点叫当代堂。吉诃德,那目光怪怪的,像是在看一个出土文物,邬历反而成了人们注目的当代英雄了。这就是令人迷惑不解的现实。

谭冠的爱憎是如此分明,分明到了不分青红皂白而指鹿为马的地步。郑东冷眼看着台上谭冠的表演,他眼前恍惚起来,仿佛台上坐着的不是一个领导,而是一个身材五短,躯体肥胖,大腹便便,

即将临盆的产妇,这肚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货色,怀着什么鬼胎呢?郑东百思而不得其解。他感到眼前的厅长仿佛变成了一个猪头狗脸的怪物端坐在主席台上,正人君子一样,滔滔不绝地口含天“宪”似地宣示着真理。

他肚子有点“咕咕”作响,肠胃翻腾着想呕吐,原来是昨晚受了点风寒,这会儿一肚子稀屎正在向肛门口涌。不好,再不如厕,恐怕要拉在裤子上。于是他“嚯”地站了起来,像是唐。吉诃德向风车挑战那般昂起头夹起桌上的皮包,故意很响地拉起面前的坐椅。

全场目光顿时盯住了他,连台上侃侃而谈的谭厅长也愣了几秒钟,

不知道这郑东想干什么。谁知这郑东竟高举起皮包作出一副要砸向谭冠的样子。谭厅长吓得手直哆嗦,话也说不周全了:“你,你想干什么?”谁知郑东并不真的砸向谭冠,只是向他微笑着点点头,慢慢把皮包放在桌上。他安祥地系好围巾,夹着皮包,慢慢地离座,

尽量保持冷漠、镇定,在齐刷刷的目光下像是愤然退场一样,夹着涌到肛门口的稀屎走出了会场。会场发出一阵阵哄堂大笑,谭冠这才回过神来,不过他的报告却开始语无伦次起来。

郑东一出会场,立即扑向厕所,解裤带,一股恶臭如喷泉般向外直泄而下。拉空了肚子,他仿佛出了一口恶气。他去了医院,他需要补充葡萄糖,他病了。第二天他没有参加会。

第二天是小组发言。听说邬历在会上仿佛宣誓般的表示:“我如果不为谭冠厅长多出几本好书,争口气,我誓不为人。”谭冠参加了小组讨论,他含威不露地露出帝王般的微笑,表示对邬厉先生的誓言极为欣赏。

139

在绘画馆那宽阔的展厅,老荣和郑东终于找到《蒙娜丽莎》。

这幅世界性的绘画巨作前人头攒动。画被用精致的镜框精心地保护了起来。在玻璃镜框中,蒙娜丽莎以她那永恒的谜一样的微笑看着来来往往、摩肩接踵的参观者。他们来去匆匆,仅仅为的是一睹她的芳容,她不知道他们从何方来,也不知道他们向何处去,她只是用平静的心态观察着人间的一切。她的神态典雅、恬静,气质优美、高尚,眼睛传递着她的幽思和多情。她置身于一个缥缥缈缈、气韵生动的山水衬托之中,证明她不是圣母,而是一个充满信心、饱含生命力的人。大师在构思创作这幅巨作时,倾注了自己的所有心血和才情。就是在他的晚年一人孤苦伶仃地流浪去法国,这幅画从未离开过他的身边。逝世之前为感激法王法兰西一世的热情接待,才将此画赠送给了法国,成为罗浮宫的藏品。人人都想追求完美,《蒙娜丽莎》是达。芬奇对完美理想追求的产物,

而人生的不完美,又使达。芬奇饱受内心痛苦的煎熬。表现美的才能愈高,对痛苦的敏感程度也就愈强,骚动不安的灵魂,命中注定是痛苦的。达。芬奇曾感慨地说:“不经受巨大的痛苦就得不到完美的才能,知识来自痛苦。我们能学到知识是因为我们愿受苦。”

墓督耶稣背负着痛苦的十字架去追求灵魂的完美,释迦牟尼放弃王子的尊位甘当苦行僧去寻求幸福的彼岸,马克思放弃优裕的生活甘愿为人类的利益去牺牲自己的一切,这也就是马克思所理解的: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服务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生活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得到的将不是可怜而自私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亿万人。我们的事业虽然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当我们离开人世之际,高尚的人们将在我们的骨灰上洒下热泪。”

站在《蒙娜丽莎》像前,面对画中人神秘的微笑,郑东突然又想到马克思,想到特利尔小城。面前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群,穿着不同衣服,拥有不同肤色的人,抱着不同的目的,欣赏眼前的名画,

对这微笑当有不同的理解。人群熙熙,有为名来,有为利往。我们当然不能简单地否定人的功利之心,因为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