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太极博弈原理 >

第88部分

太极博弈原理-第88部分

小说: 太极博弈原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举个例子,问:A男友与B男友有什么区别呢?答道:A男友长了一对手和一对脚,而B男友呢,善于吃饭,长了一对胳膊。这时候你能区分这A,B两人吗?不能。

以上七种观点,皆为常见的对“智慧”与“聪明”两者区别理解不全的情况。随着对《太极博弈原理》不断深入,笔者深信读者会越来越能辨知这两者的区别所在。

4。3融会贯通必经之路——化文为象化象为文

读者:
你的书看了三遍了,还是不能理解太多。说方法很多,不知道怎么想出来,具体到自己的时候就不知道怎么用了。
太极建模有些看不太明白,你那三种模型所代表的意思,书上太少。
能不能给一些指导,我还需要看哪些书?

笔者:
您没有想到,那意味着还没有理解到归宗的层面。你可以集中看最后一章太极建模,并且需要自己锻炼。太极建模的方式是使用象去联系你生活的所有,你不要去以记住什么模型代表什么意思,重要的是,你要学会自己沿着这个方向去思考,去抽象生活的一切转为一个模型,自己去补充内容。
比如有人发明了狼道,发明了反经,这也是将生活的一切转为一只狼的模型,一个反面的图像模型。
当然要训练这点,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有空就多想想,慢慢就能累积成为习惯了。

目前据笔者所看没有直接的这类书,稍直接的有《周易》六十四卦类象,但是对于一般人来说不够实用,也就没用;再次之的还有《工具论》,一些介绍图像记忆法的书(看完本书,读者就会明白为什么这类书提到的快速阅读法或者记忆法里面强调不能读出声或者不能停留在文字上而要转化为图像的原因),但是很枯燥;接下来就是纯抽象的,如《高数》。

必须提的是,我们在获得知识的时候,通常是通过文字的渠道的,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你要做到一点——化文为象,化象为文。

比方说,你看了一本书,书里面提到一个概念,叫做决定,什么是决定呢?
“决定就是资源分配!”,这个定义是某位在一家顶级公司里面做了几十年,有着无数头衔的人物说的。书里面还例举了很多例子。看了之后,你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你记住了。
但是有一天,你遇上了一个问题,就是你要不要嫁给他呢?——这时候你会不会有疑惑:这是不是决定呢?是资源分配吗?不是吧!如果不是,那这种情况不叫决定应该叫什么?……
所以,有很多读者跟笔者说,“我很快忘记了某本书的内容。”,“我努力记它,好像有记不住!”……
——告诉各位,如果你们要努力去记住一本书,你们会很失望。包括你们很努力地记住一个人的说话内容,你们也会很失望。
切记不要企图记住某本书的某段话,或者记住某个人的某句话,并且坚持它!这已经有无数的活生生的例子可以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为什么?
因为,你们想想,你们从小到大了,真正学懂了,用灵活了某一知识(或者真正认识了一个人),你会就其中的概念按照书本上的说法去转述给别人吗?
比如你要告诉别人,什么叫数学?你是不会拿着一本词典去念给对方听的?刚学,你会,熟练,到很熟,到非常熟,甚至熟练到可以鄙视它的时候,你会告诉对方,“数学嘛,就是1,2,3,4用数量来表示的科目”,“数学,就是打称,找钱时候多或少的表示方法的研究。”……
请注意,读者请尝试自己去表述这个概念,此时你们必定会存在这样一个思维过程:
那就是在你们的脑海中,有一个画面,而你则通过这个画面去用你自己的文字描述出来。
这就是关键点!任何一门融会贯通的认识或者娴熟的技术,最宗的是象!其余的所谓文字表述,行动表现都是在演象!
认识不在文字,根本在象!

所以你们会发现,不少书籍,如右脑开发类,潜能发挥类,励志类,都会强调一点,就是意象,想象,冥想画面。

所以当我们看到文字的时候,请努力转化为象,你不要记住文字,只需要记住象!
比如例子:“决定就是资源分配!”
那么我们看到这句话时候,可以在脑海中映入一个图像,比如分蛋糕=决定。这时候,我们再对分蛋糕这个画面进行文字描述,如:
“计划(从画面中想如何划分得出计划)”——可联想到做事计划;
“势力(资源)划分(划分多少的角度去想)”——可联想到军事占据;
“四分五裂”——可联想到联盟瓦解战术;
……
很多人忧愁着怎么把关于“决定”的知识迁移过来,其实你们到这一步就好办了,接下来你们再把关于决定的知识文字再转成图像,再沿着这些话题去描述(演象)。
——这就是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如果我们要思路更广一点,我们可以把图像更抽象化,比如把分蛋糕抽象为几个点,那你的描述就更丰富了,可以演象到拓扑决策,关系位置论,散户游资……

实际上很多的古代的优秀文化,都是使用图腾去描述的,比如埃及的神秘图腾,它可以让你想入非非,而不仅仅止于文字(文不能尽意)。

而笔者经常在书里面提高的几个概念,化实为虚,化虚为实,百科归类图,万事层次集,也就是基于这个原理。

有位读者很困惑,她说,新婚不久,有一次回去老公的老家。家婆跟她说可以去她的家里帮忙做饭,同时也可以照顾小孩。这位读者心里就想,不用那么麻烦,因为自己的妈妈可以做饭。她就说,“我妈妈会去做饭的”。这话一出来,那就麻烦了,本意是好的,可是“言者无心,听着有意”啊!很多紧张的婆媳关系都是从这些沟通中引起互相猜疑,误解,慢慢累积而起的。而事后,她老公也说她不该说那句话,因为会给人感觉是嫌弃他的妈妈。她就向笔者求教,该怎么办?
笔者就跟她说,“关键是:你跟家婆毕竟不是很亲,你老公跟你和跟他妈妈都很亲。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对老人家来说,尽可能地说好话,说模糊的话(实在没办法,你就嗯一声,点头之类,应付过去),尽可能满足他们。不过,这是表面的功夫,而深层的考虑和做法,你就要跟你老公谈谈了,再做决定,最后由你老公去沟通他的妈妈。那么这样你就避免了类似问题的困扰……”
有笔者问,为什么你会想到这个思路呢?其实在她阐述故事的时候,在笔者的脑海里,也在描绘故事的画面,然后在极短的时间里,把画面抽象化,再描绘,直到能够发现“和谐”的端倪,最后把它们文字化,表述出来。当然,这个过程,很多人需要按照本书的思路慢慢锻炼,才能获得。

有很多的命名,幽默解说的得来,最原始的思路就是先取得原始的象,然后再引入角度去化为文字(建议联系多太极认识一文)。例如一些影视解说:
影视名原象引入角度后的象
大力水手吃罐头变身男人误食劣质罐头,吃了以后暴力无比
机器猫有新颖东西自强不息!无指少年科技创新搞发明
哪吒闹海杀妖后死顽皮小孩虐杀珍稀动物,遭报复命丧黄泉
白雪公主继母杀女翻生惊!恶母杀女未遂,奇!尸变终成眷侣
奥特曼打怪坏了建筑震惊!拆迁办频繁光顾日本东京!
葫芦娃对付蛇妖八名坦胸露乳的男子欺负一个穿着暴露的少妇
忍者神龟保护女人4个禽兽为了保护一个女人,和邪恶势力斗争到底
蜡笔小新说些成人话题无耻幼童整日胡言乱语,终日猥亵年长女性为乐
千与千寻干活救母亲生父母竟成禽兽,未成年少女被迫卖身洗浴中心

有位朋友跟笔者诉苦,她说:“我去**大厦之前,特意在网上搜索了这个地图,后来居然走错方向了,害得我越走越不知道什么地方后来不得不打的!……,我以后要把图的东南西北记住!”
 
如图,她是坐公交车沿着B到O的路线,在O点下车的,本来目的地是A的,但是她却走了OC的路线,往那边一直走,最后越走越觉得不对劲。
她说记住东南西北,其实没用,因为如果一个人到了陌生的地方,很多人特别是部分女生是没有方向感的,辨别不了东南西北,你去问周围的人,他们也很有可能不知道。
有人说,“我编一个口诀呀,如一下了车,向前走,经过第一个路口向右拐。”
假如没有上面一个图,那么你这个文字很容易会误导你,因为你的描述很有可能是不全的,假如这位女生一下车,如果这位女生现在面向的是B到O的方向那没问题,但是如果转了个身,她面向O到B的方向,那么她就会走OC方向了。实际上,这个女生就是这样,下了车,左看右看,转了个身,然后就往前走,往右转。——走反啦!
所以,记文字有很大的风险!最准确的方法可以这么做,一下车,把这个图片从大脑里面调出来,通过公交车的方向,而判定你应该怎么走。

这个问题虽然很简单,但是你一不小心,就会给文字误导,后果可以非常惨重!

有位女性读者问:“以后嫁老公不要嫁老实人,要嫁结婚前比较花心的男人。原因是老实人因为没怎么经历过,结了婚容易被年轻漂亮的女人骗走,俗称男人容易变坏。而花心的男人则见得女人多了,最多玩玩暧昧,不会抛弃家庭的,同样他想结婚就说明他玩够了想好好过日子了。这种观点是谬论还是真理?”

笔者跟她说:“一个谬论对某些人是谬论,一个真理也只能对某些人是真理。也就是这位读者问的问题很有问题,而非要回答这个问题,那么一定需要给予一个前提,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才是谬论或是真理。”

各位读者把整本书读下来之后,请在你们的日常生活中,纠正这些惯性的看法——总喜欢从一些事情中得到一个结论而不去考究其适用性(太极),而再用这个结论套用在生活中。
——结论/概念只是对具体事物的一个抽象/描述,它并不反映具体事物的全貌。真正的全貌是不能描述的。也就是老子在《道德经》里面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那是不是不要结论呢?得出结论只是为了帮助你加快对事情的判断而已,所以首先第一步,记象(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角色关系等所构成的一幅画面,象是无言,无名的);第二步,你才考虑是否要记结论,以加快遇上100%一样情况的事情时候你可以直接套用。
这好比如我们上学考试一样,你把题目答案结论背熟了,以上类似的就不要沾沾自喜了,你不懂得解题原理(就是上述说的第一步),那么你所背的很有可能不是真正的答案。

偶尔笔者会听到这么一句话,“……,就看你的悟性了。”,这和“……,就看你的造化了。”一样的,都让人感觉很玄,因为压根底, 能说出“悟性”“造化”等词语的人,绝大多数人本身就不知道什么叫“悟性”“造化”。
所谓造化,就是你身处的情况的各种牵引力所形成的势(尤其特别需要阅读一念化三千一文);所谓“悟性”就是融会贯通的能力,办法就是化文为象,再化象为文,而这个象我们可以称为模型,所以太极归宗以及太极建模是十分重要的两章。

5。 太极博弈原理修习阶段说明

有不少读者追问,“你的《太极博弈原理》第二部什么时候出来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