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国学大师叶曼的思想自传:智慧人生 >

第4部分

国学大师叶曼的思想自传:智慧人生-第4部分

小说: 国学大师叶曼的思想自传:智慧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粗、用词之不当,让我眼睛睁得更大!假如一个人的〃韵〃,是得自天生,那么,记得要培养,至于怎么培养呢?那就必

须多看、多听、多想和多读书。文学与音乐等,任何美好的东西都要去接触,去吸收,然后,在我们心中酝酿、消化后,再化为己有。

古时,唐太宗看房玄龄,愈看愈妩媚,可是,房玄龄是个老臣,并不是年轻的美女,皇帝觉得他妩媚,足见他是有韵味的。我也常喜欢盯着一个老朋友看,她虽然不加修饰,但给我一种妩媚和可爱的感受,觉得她好像古陶塑成的陶器,常看得她浑身不自在,她反问我:〃我有什么好看的!?〃我说:〃你仿佛是一只古陶!〃〃怎么?将我比喻成古陶了?〃〃要知道,古陶器比细瓷器有韵味,而且耐看!〃我这样回答她。

金钱、势力与名位,往往使人变俗,因此,如何使人内心干净、内心才华不致被污染,不致变得俗气鄙陋呢?人人可以装成绅士淑女的模样,可是,这算美化到家了吗?有许多人雅得俗不可耐,这是因为不真。

第三层次的美,就是要〃美而真〃

美,应该是为〃真〃加工,使美的境界更高。有的人说〃青春无丑妇〃,又说〃青春本身是美,是真〃,将青春的美加工后,可以使吹弹得破的皮肤媲美刚出生的婴儿,这是为了留住〃真〃,而不是反〃真〃而行。

这也是为什么我不赞成摩登小姐染发的原因;美国人染发,是因为她们皮肤白皙,配什么颜色的头发都配得过,可是,我们是黄种人。黄皮肤除了黑头发之外,我想不出有更相配的颜色!不仅人如此,建筑物和风景区也一样,将风景区改为观光区,破坏〃真美〃之后,实在就不可〃观光〃了!自然的青山绿水,实在较之人工的亭台楼阁还要真,还要好。

美,还要〃真〃;美不是对〃真〃的伤害,而是加工。我们再看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当孔子说〃绘事后素〃后,子贡立刻接着说〃礼后乎!〃孔子大喜,认为子贡是真正懂得诗了。美在〃真〃之后,而礼在〃本质〃之后。我最不喜欢参加追悼会了,怎么说呢?因为我觉得,丧礼中,最哀恸的除了孝家和读祭文的人之外,参加丧礼的来宾,一转过头,还不就欢天喜地!?这不禁使人联想起孔子说的:〃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留学生每次回国探亲,吃得都大喊吃不消!亲友们轮流宴请,深以为不这样做,就是礼。至于结婚吃喜酒一事,据我所知,目前的规矩是,去参加的话,红包二千元,不去,则包一千元,这根本就是商业行为!其实,在从前,大家之所以办喜事,最大的用意,是要帮助办喜事的家里;送吃的给喜家,送礼物给新人们,好帮着他们促成这件大事。

让美充盈我们的人生 第14节:〃真〃以外,还要提升至〃美而善〃

〃真〃以外,还要提升至〃美而善〃

人整天面对的是人与物,对人,要爱人,对物,应爱物,这就是〃至善〃,也是〃仁民爱物〃。'

〃仁〃字,是二人,一个人如果只爱自己,就不算〃仁〃,必须有对象,才是〃仁〃。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广〃仁〃,便是〃善〃,凡事慈悲、同情、谅解和宽恕,就是〃仁〃,不嫉妒,不猜疑,与人为善,也是〃仁〃。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看到人做好事,却往往吝于夸奖,一个人太和善,倒反容易被误解是沽名钓誉,我们总是吝于付出〃同喜布施〃。捐钱,是财布施;教人方法,是法布施;与人同喜,就是同喜布施。既没钱、又没法,我们只能做到〃同喜布施〃,这也是最惠而

不费的。假如我们有仁爱之心的话,我们不应该吝于付出同情,以及更多的同喜与谅解,不要太多的疑惑和猜忌,这就是美化的更上一层——〃善〃。

有一种现象:太太漂亮,夫妻感情不见得好;而太太长得不好看,夫妇感情却意外地融洽。有人不免觉得纳闷:有个漂亮的太太,还不懂得当做〃宝〃!可是,有时候,〃美〃是很肤浅的;事实上,不管是美是丑,多看几年,到头来还不是差不多,内在的美,才是〃善〃;容貌平凡的太太,之所以反被当成〃宝〃,是因为她没有恃宠而骄的美貌,所以愈发谦虚平和,而吸引人的,就是她的善良。善良的人,有一股神采,那是一种因内在光华而形显于外的风采。使内在美化,就是善。一个女人要有仁爱心,不要抱怨,也不可以骄傲。世界上,没有比谦虚更美好的事了。

谦虚,是一切的美德。

对所有一切,我们都应心存感激,对生活感到满意,总觉自己比别人幸运,得到太多,如此会更加虚怀若谷。

肤浅的美,很容易使人生厌!善,不只是对人,还要对物;小时候,我的家人教我,碗里不许留一粒米饭,因为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片丝寸缕亦不准糟蹋,因为来之不易。爱物,是爱惜物力、人力。一个人真正有好的行为,就不能慷他人之慨,不能因为自己不用出钱,就大大地浪费能源。做到了〃美而善〃之后,还要往上提升。

让美充盈我们的人生 第15节:真美的最高境界,是〃自然美〃

真美的最高境界,是〃自然美〃

〃自然美〃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天〃字代表自然,〃人〃是自我,为善能做到不觉自己在做善,就能领会〃自然美〃的个中真义。

一旦自己觉得〃善〃了,那不算真善,必须要自己也感到做来是如此的自然,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用一个名词来概括,那就是〃祥和〃。〃祥〃是安详、吉祥与美善;〃和〃则是调和、和谐与温和。

〃乐极生悲〃、〃盛极必衰〃,所以要持盈保泰。但是〃否极泰

来〃、〃剥极必复〃。

世上没有一件事是永远的好,也不会永远的坏。一切是〃天命〃,是自然。任何事有开始,必有结束。我们人,既然生了,就会老、会衰、会死,在座的各位,经过一百年之后,就没有一个会留在这世上,因此,争什么呢?有什么看不开的?我们难道连这点聪明都没有吗?几百年之后,我们的骨头不知要腐烂成什么样子,可是我们仍忙于争名夺利,为小事东奔西走,甚至拿刀动杖的,这又何苦来!?

花朵不能长好,月亮不能长圆,我们只须自问:我们的行为,有没有对不住人?对人与物,不要去污染、破坏及践踏它。

日日都是好日

阿拉伯有句俗谚说得好:〃不要埋怨玫瑰生刺,应该庆幸从荆棘丛中,长出玫瑰来。〃尽管世上事〃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百无一可意中人〃,但要知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英文有句话:〃可能还有比这更坏的!〃只要不挑剔,便会觉得事事都还过得去,如果能够觉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那么日日都是好日了。爱每一个人、每一个生物、每一个时间,凡事退一步想,而且乐天知命,就会有个至善尽美的人生。

让美充盈我们的人生 第16节:人要衣装(1)

人要衣装

广东人吃在肚里,上海人穿在身上,北京人摆在家里。这南中北三名城的生活形态,给人的印象是如此。依照李笠翁的论断:一世知衣服,二世知居室,三世知饮食。他就人们对衣食住看重的情形,分别出新贵乍富与大家世族。有些爱好〃想当年〃的朋友们,为了表示自己系出名门,便故意地锦衣华服,刻意地食不厌精,其实那一副肉食者鄙的馋相,绝不比把家当穿在身上的人更风雅,更高尚,更世家气。是真名士自风流,故意地做作,即使做作得异常风雅,也使人觉得雅得俗不可耐。

我不反对穿着打扮,就经济观点看:衣食足而后知礼义;就文化观点看:上国衣冠,代表的是最高教养;就政治观点看:万国衣冠拜冕旒;就教育观点看:古时是衣钵相传,现代是制服徽章;就个人心理精神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就社会处事论人看:佛

要金装,人要衣装。不要讥笑狗眼看人低,世上多少沐猴而冠者,多少衣冠禽兽者,还不是就仗着那份行头在驰骋纵横。所以无论是正面人要衣装的、反面的、善意的、恶意的,人要衣装,乃千古不移之理。

在纺织机器发明以前,一件衣服的制成实在不易,所以那时人们的衣服一定要质地好,可以穿个几十年;一定要式样简单宽畅小大由之,方能传诸子孙后世。工业革命的第一件大改革便是纺织机,英国靠衣料发了财,称了霸。两百年来,生产者想尽方法引诱人们消费,衣服的花样翻新,形式变换,愈演愈烈,使人成为衣服架子、时装牛马。爱讲究的时髦人物,认为上半年的衣服,下半年就穿不出去了。欧美国家在太平盛世,有的是闲人、闲钱、闲情,纺织业、服装业合伙打劫,挖空心思去赚闲人的闲钱,那些闲人在闲得百无聊赖之下也就心甘情愿地被他们牵着鼻子走。那种时装战,那股时装潮,在穷而又忙的人看来,觉得实在有些小题大做,无事忙到幼稚可笑的地步。

我们中国对于服装,似乎不大发生兴趣,好像自古以来就很少变更过。有位大使夫人曾来信拜托我搜集中国服装沿革的资料,找来找去找不到,去请教博闻多识的齐如山先生,齐先生也说,汉唐到明朝的衣服仿佛都不曾有过太大变动。我们试看国画,那些衣袂飘飘的人物,实在分不出是三代以上的人还是元明的隐士。在戏台上,更是乱成一团。假如把赵武灵王编一出戏,他的胡服,一定也会有马蹄袖和红缨帽。

在中国旧式家庭里,不但老祖母的衣服可以给孙女,男人和女人的衣服,也都可以混着穿。晴雯临死,不是挣扎着和宝玉换穿贴身小袄吗?倒是民国成立之后,大汉衣冠反而真正改革一番,虽然满清被推翻,旗人被同化,可是旗装却征服了我们,旗袍雄踞中国服装宝座四十余年,自从《灿烂的爱》放映后,旗袍更曾经一度侵入国际市场,影响了西方的时装。看情形,除了在长短袖、高低领叉上翻翻花样外,旗袍的祚运还绵长得很呢!

我们对于旗袍之如此爱好,与其说是保存国粹,毋宁说是打穷算盘。第一,做一袭西装至少要三码料子,做一件旗袍几乎只需蔽体的材料。第二,中国的洋裁师父,大多只会照猫画虎,且往往画虎不成反类犬。他们抓住人家的影子,跟在尾巴后面,闭门造车,造出一些土式洋装,聊以表示不甘落后,所以不登大雅之堂,大家既然不能到巴黎纽约定购西装,又没有创造新装的天才,便仍然在旗袍上动脑筋。流风所被,旗袍在一切西化的激流中,便成了中流砥柱了。第三,中国人的体形不对路,西装要袒胸露背的,我们纤秀有余,丰满不足,旗袍则可以藏拙。

让美充盈我们的人生 第17节:人要衣装(2)

旗袍不仅会隐恶,而且还能扬善。一个〃始终如一〃、没有三围的中年妇人,可以把旗袍穿成H状;一个曲线玲珑、三围触目的妙龄少女,则可以使胴体裹在旗袍里比暴露更暴露。

尽管旗袍穿起来实在不舒服,看久了又确实太单调,不过自经济省事着眼,旗袍是值得赞扬保存的。在台湾,我还不曾见过一位会穿西装的仕女,却有不少懂得把旗袍穿得雍容华贵的妇人。

不仅女人的旗袍适合中国女人,就是长袍马褂、千层底鞋,又何尝不较西装革履更适合于中国男人呢?中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