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现代都市电子书 > 平凡的重生日子 >

第39部分

平凡的重生日子-第39部分

小说: 平凡的重生日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吞大漠,南亘黄河,中更九水合流,五州称雄,西岳东瀛一屏障;

内修吏治,外肄戎兵,旁兼三口通商,一代名臣,曾前李后两师生。

庄严肃穆。

大堂正中上方悬挂的匾额上写着“恪恭守牧”,是雍正皇帝御笔,用来褒奖克勤克俭的直隶总督唐执玉,飒爽飘逸。

二堂正上方则是曾国藩在任期间题写的“政肃风清”,也是庄严凝重。

三堂的楹联是唐执玉手书:““将勤补拙,以俭养廉。”这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为官勤廉的写照。

仪门上悬挂着“威抚畿疆”的匾额,两侧的楹联是李鸿章的手笔,“昔为畿辅,今控严疆,观政得余闲,一壑一丘亲布置;近接太行,远临渤海,豪情留胜概,亦趋亦步许追随”。

“公生明”牌坊掩映在小树林中,牌坊上“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个大字为北宋黄山谷手笔,历经千年风吹雨打却赫然在目。

……

这些牌匾和楹联传达了同样的一种思想:为官要公正廉明。

那些古代的,现代的官员们,从这些大字下面走过,都会想些什么呢?

带着沉重的思考,两人从总督府的大门走了出来,一时气氛竟有些压抑。

“想什么呢?”杨羽问老婆。

“想着去哪儿呢,还不到中午吃饭点儿呢!”算了,不想了,离自己很遥远,又不能改变什么!

“我想想附近哪里比较有意思……”杨羽一边想,一边向周围打量着。

“就那里吧,咱们去那里看看!”杨羽指着斜对面,突然说。

ps:

模仿了一个桥段,呵呵!

第六十七章 古莲池

直隶总督府的斜对面是古莲花池,杨羽和齐晓两人步行就过去了。

这里曾经是清朝的行宫,既然名为“莲花池”,应该是有满园荷花了。齐晓设想着“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初晴,一一风荷举“的情景。

但是,现在时机却不对,是冬天,满池的夏荷早已经枯萎了,只剩下些突兀的枝干横斜在冰面上,冬日的阳光直射下来,有些晃眼。有鸽子和麻雀在湖面上跳跃着。看着眼前的情景,齐晓有失望是正常的,但进来之前也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所以倒不会很吃惊。

环湖分布着各式的亭台楼谢,假山回廊,颇得江南园林之妙。而且,冬天,园子里没有什么人,漫步湖边,两人倒是也自得其乐!

这里还曾经是一座“莲池书院”,湖边的“寒绿轩”修竹成林,诗意盎然,正是当年书院师生谈宴之地。而轩南边的“不如亭”,建在假山之侧,却是当年落榜学子对湖苦叹人生失意的地方。冬天的风吹过这里的时候,的确占尽了全园萧瑟之意。

因为是一个风雅之所,行走在莲池园里,随处都可以与珍贵的碑文不期而遇。在池的东侧,立着著名的王阳明诗碑,上面题写着《夜宿天池诗》,笔端流露出这个大儒超凡脱俗的意趣。而池北的高芬阁里镶嵌着康熙帝当年手书的“龙飞”二字,据说是当年铲除鳌拜党羽后所写,秀丽却掩盖不住锋芒。而在莲池碑廊当中,竟然可以看到宋代蔡京的《李宗送行诗碑》,这个在百姓口中流传的大奸臣,在莲池留下来的却是一股谦恭与英武之气。

一个小小的古莲池,却也有不尽的风情,夏天应该是更让人流连忘返的吧!

中午将近,两人准备找地方祭五脏庙,就从园子里出来了。

“有什么好吃的,建议一下啊!”齐晓无聊地瞅着对面的直隶总督府,问道。

“好吃的,让我想想啊,每天为吃饭发愁,哎!”杨羽也挺发愁的,呆不了多大会儿,齐晓就要回去了,又懒得回去自己做,一时还真不知道吃什么。

“咦,对了,我想到了,这里不是应该有‘直隶官府菜’吗?”齐晓瞅着瞅着对面的直隶总督府,突然眼前一亮。记得上一世,冀省曾经大力宣传过这个菜系,还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好像是有点儿印象,可是不知道去哪里吃啊!”齐晓一说,杨羽也想起来了,定州是有这么一项出名的物事,自己知道它还是源于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关注,因为定州会馆作为冀省唯一代表入驻世博会中华美食街,让定州的市民很是荣耀。

“我有办法,跟我来!”齐晓眼睛瞅着对面的直隶总督府,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拉着老公又回到了总督府门前。

在总督府门前,停着很多拉客的小三轮车,齐晓两人走到其中一辆车面前,冲蹬三轮的老师傅说:“师傅,走不?”

“走啊,去哪儿啊?”师傅一看来客人了,赶紧打开车门,让他们上车。

“别急,师傅,我想问您一下,听说过‘直隶官府菜’吗?我们就是想去尝尝!”杨羽一看齐晓的架势,就知道她想怎么做,于是上前询问道。

“是不是玉兰香保定会馆啊,我知道那里有,就是挺贵的,好像一盘豆腐,是叫什么‘阳春白雪’的,就要一百多呢,大部分是公款吃喝的才去的,我看你们还是学生吧,还是不要浪费家里的钱啦!”这位师傅倒是热心肠,语重心长地劝两人道。

“呵呵,我们就是想见识见识,也不知道那么贵,那还是算了吧!”齐晓也是觉得价钱离谱,做得再好吃,它也是豆腐不是?

“王哥,我知道有个地方也做‘直隶官府菜’,相对来说不太贵,就是地儿有点儿偏。”旁边的一位小伙子听他们说的热闹,就插了一嘴。

“真的?那你就带他们去吧,路上慢点儿!”老师傅叮嘱道。

“好嘞,两位上车吧!”年轻人打开车门,招呼杨羽两人上车。

“谢谢师傅了!”齐晓两人一听有戏,就向老师傅告别,上了年轻人的车,跟着他去了。

定州人很是风趣,一路上,三个人就聊了起来。

“我带你们去的这个地方,一般人还真不知道,要这里的老饕才知道,我也是有一次拉人来,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呢。”

“是吗?我听说,真正好吃的东西都隐藏地很深呢。”齐晓也很好奇一会儿要去的地方。

“听刚才这位兄弟问的,我就知道你们是行家,这个‘直隶官府菜’是出自民间,后来才在官府中流行开来的,又受到了宫廷的认可,不过现在的‘直隶官府菜’,据说只有锅包肘子是真有历史的,其他的大多是后人编的。这家店啊,是祖传的手艺,在一个小胡同里,地方不大,每天也就只是做那么几桌,而且,他们不让点菜,做什么,就上什么,你们呢,就吃什么,据说很好吃的。”这位小师傅比较健谈,一路上都是不觉得漫长。

不大一会儿,车子就拐进了一个不宽的小胡同,两边都是老定州的老房子,很有年头的样子,齐晓更是期待了。

到了一家不太起眼的门口,三轮车停了下来。杨羽看了看周围,自己在这里待了快三年了,还真不知道有这么一个所在,看来,古城就是古城,藏龙卧虎啊!有时间要好好转转这些巷子。

“二位,就是这里,下车吧,我在外面等你们,吃完了还得把你们拉回去呢,这里可是不好叫车。”年轻师傅说着跳下车,打开了车门。

“师傅,你跟我们一起进去吧!”齐晓觉得有些别扭,自己还不至于那样,于是热情地邀请小师傅。

“不用了,我就在外面等就行了!”年轻师傅有些意外,但是就以为是人家的客套话,忙推脱着。

“走吧,跟我们一起进去,还需要你这个老定州人给我们介绍呢,再说,也有人陪我喝两杯不是?”杨羽也觉得和这位师傅很投缘,再说,他也觉得吃饭的时候还有人在外面等着,实在是……于是,强拉着他就往里进。

第六十八章 直隶官府菜

小师傅实在是拗不过两人的坚持,只好跟着进去了,也明白两人确实是真心邀请他的,也和感动,毕竟自己实在是没有机会能品尝到这么独特的美食的,回去一说,准得让他们羡慕,呵呵!

三个人进了大门,绕过影壁,迎面就是一个普通的四合院,正厅的位置摆了四张桌子,两边的配房做成了包间,听着隐约传出聊天的声音。

看到有人进来,在大厅外面站着的一个年轻人连忙迎了上来。

“欢迎,请问几位?”

“就我们三个。”杨羽回答着,齐晓和那位还在打量着周围。

“那坐在厅里可以吗?”

“行,反正我们人少!呵呵!”杨羽一般情况下就是一个好好先生,比较好说话。

“请进吧,这边坐!”年轻人把他们带到一个四人座位旁边,招呼他们坐下,然后,漆上一壶清茶,为每个人倒上一杯。齐晓一看,竟然是青花的样式,很素雅。

“几位稍等,我这就去看看厨房准备了什么!”年轻人说着就出去了,果然是不用点菜的,齐晓和杨羽相视一笑。齐晓又看了看旁边的桌子,已经有三桌坐了人,摆上的菜色确实很吸引人,连杨羽都有些期待了。

等了大约一盏茶的功夫,还是刚才那个年轻人两只手端着三个盘子进来了,逐一给他们摆上。

“锅包肘子、李鸿章烩菜、鸡里蹦。三位还需要什么吗?”

“还要几碗米饭,看他们喝什么酒吧!”齐晓边说边拿起来筷子夹了一口,她已经忍不住了。

“我们这里有自己酿的酒,不知道可以吗?”

“行,来半斤吧,不能多喝了,然后再加两个菜!”杨羽也想尝尝,就招呼着小师傅动筷子。

“好的,三碗米饭,半斤米酒,稍等。”可能是见惯了这种场面,年轻人微笑着就下去了,不一会儿,就把他们需要的东西拿了上来,还有两个酒杯。

齐晓每个菜吃了两口,解了解馋,才注意到盛菜的器皿也很独特,都是青花瓷的,而且很特别的设计,再一看,盛饭的碗和杨羽他们喝酒的杯子都很不一样,正好年轻人来上菜,齐晓就抓住人家询问。

“呵呵,这个叫‘温盘’,你看,它的底座上有一对端耳,这个端耳上有地方可以注入热水,即便是寒冬时节也能长时间保持菜品温度。这个是‘温碗’和‘温盏’,都是从底部一个漏斗状的水槽注水,把它们放在桌上后,碗内的漏斗口向上,热水也不会倒流。”

“好巧妙地设计,真是好有才啊!”齐晓拿起一个酒杯把玩着,觉得很有意思。

直隶官府菜又叫“直隶衙门菜”、“直隶公府菜”,是对古代直隶衙门官府制作的供直隶官僚阶层享用的菜肴流派的统称。它讲究用酱,就是定州有名的面酱,所以酱香味浓郁。另外,它还讲究套汤,所谓“无鸡不鲜,无鸭不香,无肘不黏”,具有鲜、香、黏滑、爽口的特点。

这顿饭真是吃的三人口齿留香,也顾不上相互客套了,最后一算账,花了250大洋,齐晓嫌这个数不好听,就少给了人家一块钱,对方笑了笑没有说什么,送他们出门,并且“欢迎再来”。

又回到总督府的门前,这次,小师傅非常坚持不收车费,齐晓两人也就没有坚持,就当交了一个朋友吧。

然后,杨羽取了车子,就把齐晓送回家取了东西,然后送到了火车站,又送她上车回学校了。

他们两人没有看到,在他们取车子的时候,旁边的蹬三轮车的师傅羡慕地瞅着他们。

“有钱人啊,还这么小!”

“人比人,气死人,还是不要想了啊!”

而先前的那两位师傅也才知道原来这两位年轻人确实有钱啊。

“师傅,我看他们不像是那么有钱的啊?”年轻师傅问着旁边的老师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