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起未燥,先府君小山翁见背,母袁孺人斋素奉佛辟经以供朝夕,课贱兄弟读举子书。家每赤贫,岁又大,米不可得食,食麦。孺人私啖麸,而以面啖贱兄弟,不使贱兄弟知也。时余才六龄,家兄春甫亦仅十龄尔已。余聪颖故逊家兄而善强记,然气故孟浪,举子书不喜,喜《齐谐》诸书,见辄津津有味乎其言之惟恐易尽,盖年十一二时而所览睹多矣。家无书,得诸尾生十九。有蓄异书者,徒步数十里外求,必得之。然善爱护书,人不靳与。每乞一编归,穷日之力阅之,夜则就佛前长明灯,阅毕,乃已漏下二十刻,渐有睡思,余强睁两睛,而家兄巽以火烟,令不至盹,以此目力耗于火光,今遂盲于夜读。年十五,即挟一经糊口四方,交道日广,见闻日益博,而童时之癖滋甚。间尝谓,前代骚人墨士,负有当世重名,其所著撰,琳琳琅琅,脍炙人口,顾稍涉俳谐,见谓无关世教,辄为高头巾先生唾弃,往往湮灭不传,尚论者无从窥豹一斑,深可惋惜。夫虫...
第一章大羹 原来曲终了是不必人散的 原来寿终了是不必正寝的 原来破镜了还是能够重圆的 好吧,那么, 大荒过去了不就复苏了吗? 落寞的时候 还是可以生活在别处的 那个生于马厩的白种男人 真的那么神奇? 你相信这一切 我不信 …… ——题记 素闻江左烟花,形胜天下,更闻苏度情小姐才馨之名播于江左。鄙常念及此姓名,韵致天成,清婉绝俗,其名若斯,其人何如? 鄙颠沛迁徙之人,风尘逆旅,漂泊无定,客经苏宁夜泊,每每中夜无眠,披衣起坐,惟君之故,沉吟至今。此霜夜更添清冷,惟有半江渔火,几杵疏钟相伴,旅人怎堪情愁?故谨备薄礼奉上,希图以瞻天人形貌。今夜江左泊头,舟楫之上,诚虚右席,备佳肴美酒以待小姐。可放船凌波,邀月饮酒,赏文论剑,听韵说禅,不教虚度此美景良辰。...
上一页 目录页德理 最近读了两本有关中国三农问题的好书。一本是《我向总理说实话》(光明日报出版社),在这本记实性的报告文学中,作者李昌平以对中国农民真诚的热爱和有错就改的忏悔心情,喊出了“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一本是《岳村政治》(商务印书馆),在这本严肃的学术著作中,作者于建嵘以求实的学术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向世人发出了要从政治危机的高度来认识中国三农问题的警告。 《我向总理说实话》的作者是以一个基层党政负责人的身份来体悟中国三农问题的。但李昌平不是那些以欺压农民为满足的地方小官僚,而是一位具有社会良知的改革者。作者用让人感动得流泪的事实,诉说了农民生活的贫贱困苦、农业发展的举步维艰和农村事业所面临的破产,讲述了自己在农村基层进行改革的艰难及向共和国总理上书并遭受迫害的过程,并具体分析了各种既得利益集团对待农村改革的态度。在李昌平看来,中国农民...
作者:未知 第一部分 自序 老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作为一个时代的切片,至今还留存在至少两代人的记忆中。蔡楚生、郑君里、陶金、白杨、舒绣文、上官云珠诸位大师的精湛艺术,还会延续到我们这一代人之后的无数代。五十年后我们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将它以旧翻新,当然不是简单的转换,更非另一种“借壳上市”,而是又一种精神的创造,艺术的创新。原因大概基于下述理由:一个里程碑式的左翼故事,产生于那段历史刚刚结束之时,“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著名的历史叹息,是蔡楚生们敏锐的艺术察觉;电影为人们津津乐道,绝对是他们触摸到了战争 与人生、社会与人性的永恒命题,我们注意到了这一个命题所代表的超越时空的意义。不可否认,一个抒写过著名历史的电影故事因为显而易见的原因,为我们提供了艺术加工的空间或曰可能。两小时的电影与二十五小时的电视连续剧,篇幅要求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事,精神层面的飞翔一定...
——学习毛泽东的语言技巧(代序)学习写作,或学习讲演的人们,应当像士兵重视武器、农民重视犁锄、木工重视斧凿那样重视语言。学习语言的途径很多,除了向古人语言、群众语言和外国语言学习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向语言大师学习。值得学习的语言大师很多,除了古代语言大师和外国语言大师以外,最值得学习的就是中国现代和当代的语言大师。中国现代的最有代表性的语言大师是鲁迅,而当代的最有代表性的语言大师就是毛泽东。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思想象、革命家和军事家,而且是杰出和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现实主义文章大家。他的文章、讲话和诗词所产生的巨大的直接影响,其范围之广、时间之长,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空前的,他的文风直接影响了三代人,特别是他那些政论性的文...
作者:史蒂芬·怀特海德 男人初印象 前言 通过电子邮件来洞悉一个男人是一种“技术”工作,但充满了风险。现在你可以只通过提问就了解他的内心,更好地把握他的性格,而有些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对正处于恋爱中的女人,该书有助于预测男友的行为以及成为终身伴侣的可能性。 男人世界 当我们试图深入了解男性及他们的行为时通常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常常会流于传统,尽管我们知道这将令我们困惑而不是得到启发。过于简单的解释和总结会丢失许多关键的信息。例如:我们设想一群年轻人在周末聚会,近距离观察他们就会发现许多不同。有的想参加性派队,有的想聚众豪饮,有的是因为电视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节目或者仅仅是愿意和同伴待在一起。当人到齐后你就会发现谁是“统治者”谁是“跟随者”。这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在同伴们聚到一起后才表现出来,他们的男性特质就这样被很好地定位了。他们正在以自己的方...
第一卷 第一章 遇到刘备 (一)我叫公孙龙,今年十九岁,一米七零,全身瘦骨嶙峋,一张青春的脸好像是一张马脸。算命先生给我母亲说:这个孩子是无福之人。一般有福气的人一般是脸大、嘴大、肚子大,就连屁股也大。你看你这个儿子,长得尖嘴猴腮,贼头鼠脸,将来不是当小偷,就是无业游民。MD,长得这样,能够怪我吗?居然这么糟蹋我的个人形象,我丑但是我还是很温柔的,这总不是错吧?也许受了算命先生的影响。从小我在家便失了宠。我父亲是一村之长,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贪官。公款吃喝,公款嫖妓。还公款包养二奶。我在家是老二,我上面有一个姐姐,她读书比我更努力,因此很早就进了大学,毕业以后就进入了某个国家企业。在父亲的贿赂下,姐姐顺利地当上了这家企业的财务。掌管着企业的财政大权,因此不愁吃穿。...
敢吃的中国人中国人有四大菜系八大风味。川菜、粤菜、湘菜、齐鲁菜、淮扬菜、东北菜乃至上海本邦菜……仿佛实行军阀割据似的。但在我眼中,这更像在划分艺术流派。出自圣人之乡的齐鲁菜,称得上古典主义。缠绵悱恻的淮扬菜,属于浪漫主义。假如说辛辣的湘菜是批判现实主义,麻辣的川菜则算魔幻现实主义了———一粒花椒,有时比炮弹还厉害,充分地调动起我们舌头的想像力。当然,也可以用别的方法换算:上海菜属于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派,东北菜则相当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派……文化味精(1)中国人吃饭,吃的是概念。或者用一种通俗的说法:吃的是文化。这使饮食问题带有了社会性(甚至艺术性),而不再仅仅是一项形而下的生理活动。...
作者:司雨客第二部 第一至十章内政外交季汉建兴元年,对曹魏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年头。 自去年大败于季汉,被诸葛孔明的八阵图加地雷火炮打得又是伤兵又是折将,数万精兵丢在渭南,一国的尚书令、上军将军都陷入了敌阵之中,实在是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惨败。丢面子丢得抬不起头来,元气伤得直不起腰来。曹丕怕季汉乘势攻击,不敢驻在洛阳,直接回了邺城,回城之后就大病一场。他本来就心高气骄,难以容人,所以把曹植、曹彰等兄弟们全都贬到各地,圈了起来,不给半点权力。此时大败,更是觉得这些兄弟们都在看自己的笑话,恨不得老天打一个劈雷,把季汉和这些兄弟们全都劈死。 战乱的创伤还没来得及恢复,竟遇上了天灾。七月里,一群群蝗虫黑压压布满了冀州的天空,如同翻滚的乌云,狂怒的暴风,所过之处,啮桑嚼草噬禾吃树,眨眼之间,遍地里空空如野,连一根谷子杆都剩不下。老百姓被吃得饥寒啼号,哀声遍野,扶老携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