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莫泽尔,埃托—— ……毫无疑问在皇帝克里昂一世在位的大部分时期,埃托·德莫泽尔是帝国政府真正的权力中心,然而历史学家们却在探讨其统治性质时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传统的观点认为他是银河帝国尚未分裂之前的最后一个世纪中诸多残忍无情的强权统治者中的一员,然而有些修正者的观点则认为这种说法流于表象,他们强调德莫泽尔即便是个专制主义者至少也是个仁慈的专制主义者。这种观点很大程度上得自他与哈里·谢顿之间的关系,尽管这种关系永远也无从考证,特别是在拉斯钦·乔若南如流星般崛起的非常时期—— 银河百科全书* *以上引自《银河百科全书》第116版,极星银河百科全书出版公司基地历1020年出版,出版商授权引用。...
《银河系公民》 作者:[美] 罗伯特·海因莱恩第一章 “第97批是——”拍卖商大声地宣布,“一个男孩。” 因为刚才晕船了,所以那个小孩现在还是有点儿头昏脑胀的,身体仍然不太舒服。他乘坐的那艘奴隶贩运船长途飞行了四十多光年,船舱里充满所有奴隶贩运船上都有的那种难以忍受的气味和氛围:从挨肩擦背没有洗过澡的身体上散发出来的臭气,加上呕吐物的恶臭,还有舱内那种恐惧感,以及古已有之的悲伤。所以,这时他脑子里还是晕晕乎乎的。不过在贩运船里,他只是那群人中大家都认识的一个孩子。每天可以吃饭,能相安无事地争到饭吃。他甚至在船里交上了几个朋友。 现在到了地面上,这个男孩又是一无所有了: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也没有什么朋友,又要被卖给别人了。...
刚进入红岸基地时,叶文洁没有被分配固定工作,只是在一名安全人员的监视下干一些技术上的杂事。 早在上大二时,叶文洁同后来的研究生导师就很熟悉。他对叶文洁说,研究天体物理学,如果不懂实验技术,没有观测能力,理论再好也没有用,至少在国内是这样。这与-她父亲的观点倒是大相径庭。但叶文洁是倾向于同意这种看法的,她总感觉父亲太理论了。导师是国内射电天文学的开创者之一,在他的影响下,叶文洁也对射电天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因此自学了电子工程和计算机专业(注:当时在大部分院校,这两个专业是一体的),这是该学科实验和观测的技术基础。在读研究生的两年中,她同导-师一起调试国内第一台小型射电望远镜,又积累了不少这方面的经验。没有想到,她的这些知识竟在红岸基地派到了用场。...
导读:杰克·威廉森和他的《黑太阳》 姚海军 威廉森在写作上有着极强的适应性,他总是能够调整自己的创作方向与风格使之适应市场的变化(这正是他的创作力长盛不衰的秘诀),其创作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945年以前,他的创作集中在当时流行的“太空歌剧”上,被誉为“太空歌剧”的两大台柱子作家之一;1945年以后,他的创作则更加多样化,并开始关注科技发展对人物心理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威廉森第一阶段的长篇有十多部,它们大都以在杂志上连载的形式发表,包括《外星智能》(Alien Intelligence,1929)、《乌托邦要塞》(Fortress of Utopia 1939)等等。他在这一时期最好的作品是“航时军团”系列中的《时间军团》(The Legion of Time,1938),它表达了作者的未来观,即任何未来都有可能存在,但实际上能够存在的未来却只有一个。威廉森通过这部作品第一次提出了“平行宇宙”的概念。...
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Xinty665 免费制作 内容简介 罗伯特·古是一个正在康复中的老年痴呆症患者。他记忆中最后的世界正是我们现在的世界(2005年左右)。在他陷入痴呆这段时间中,发展起来一种新的老年痴呆症治疗方法,让他得以从差点致命的混沌中逐渐恢复,然而醒来后他发现整个世界和他身处其中的位置都变了。他曾是一个世界知名的诗人。现在他已75岁,虽然医学奇迹让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的多,但他却在一生中第一次对自己的诗才产生了怀疑。在他的儿子家住好之后,罗伯特不得不开始应付后信息时代的生活,在这个时代中,虚拟与现实已经变得浑然一体,难以分辨,现实层面建立在数字视觉之上,成了可人为操纵的东西。不过在这数字世界中想让现实合意,就必须向他的13岁的外孙女米丽学习,学会无线接入--通过智能服装上的节点--并且适应数字视觉--通过智能隐形眼镜。...
第一章 两步之间 比如说,当他较年轻的时候,曾经读过两遍罗勃·伯朗宁的长诗《宾·以斯拉博士》,所以当然印象深刻。虽然大部分内容已模糊不清,但是过去这几年来,开头的三句却一直徘徊不去,仿佛心脏的律动一般。 约瑟夫·史瓦兹从他熟悉的地球上永远消失之前两分钟,正在芝加哥市郊赏心悦目的街道上闲逛,心中默念着伯朗宁的诗句。 就某个角度而言,这是件颇为奇怪的事,因为在任何一位路过的行人看来,史瓦兹都不像那种会吟诵伯朗宁诗的人。他的外表与真实身份完全一致:一个退休的裁缝,从未受过当今文明人所谓的“正规教育”。然而,受到求知欲的驱策,他随兴读过许多东西。由于对知识饥不择食,他可说各种学问都稍有涉猎,且拜极佳的记忆力之赐,读过的东西都能记得一清二楚。...
看过《弗兰肯斯坦》的人不会对这一幕感到陌生阴暗的屋子里,电光把晃动的人影投到墙上,让它们象鬼一样跳舞;大玻璃槽中躺着一具高大的、奇形怪状的身躯,身上连出了无数条电线……只不过,我们这间屋子并不阴暗,而是窗明几净;玻璃槽里躺的人也不奇形怪状,他的相貌还算有几分庄严。 屋中站着几个人,高高矮矮,头发也是什么颜色都有。他们正在讨论槽中人的命运,即是否让他醒来。按说,事情都做到了这一步,不让该人醒来是不合情理的。可是做决策的人总有这个毛病,老要讨论。 由于某种原因,这些人的工作效率似乎十分低下。经过一个小时的聒噪,争论题目已经偏离了原来的焦点,变成了互相的埋怨。一个金头发的人对另一个高鼻子的说:“上次听了你的话,让托马斯.莫尔复活,出的乱子还小吗?”后者回敬:“你的拿破仑也不怎么样啊。”站在旁边的一位黑发男子满脸痛苦地说:“你们如果再吵下去我就剖腹!拜托了!”而另...
汪淼驱车沿京密路到密云县,再转至黑龙潭,又走了一段盘山路,便到达中科院国家天文观测中心的射电天文观测基地。他看到二十八面直径为九米的抛物面天线在暮色中一字排开,像一排壮观的钢铁植物,2006年建成的两台高大的五十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线矗立在这排九米天线的尽头,车驶近后,它们令汪淼不由想起了那张杨冬母女合影的背景。但叶文洁的学生从事的项目与这些射电望远镜没有什么关系,沙瑞山博士的实验室主要接收三颗卫星的观测数据:1989年11月升空、即将淘汰的微波背景探测卫星COBE,2003年发射的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卫星WMAP和2007年欧洲航天局发射的普朗克高精度宇宙微波背景探测卫星Planck。宇宙整体的微波背景辐射频谱非常精确地符合温度为2726K的黑体辐射谱,具有高度各向同性。但在不同局部也存在大约百万分之五涨落的幅度。沙瑞山的工作就是根据卫星观测数据,重新绘制一幅更精确的全宇宙微波辐射背景图。这个实...
第一章 出使 熙十一的伪装果然到位,无论是资历深厚的三朝元老还是虎视眈眈的炼家兄弟,没有人看出这一脸病容的白虎王已经换了个西贝货。 炼峥云按计划在朝堂之上表现出对父王病情突然加重的关切与惦念,引得朝中大臣个个大赞其孝行可嘉。而这正好给了炼峥隆和炼峥鹄反对炼峥云即将迎娶朱雀国公主的借口。照炼峥鹄的话说,在父王身体欠安之际,身为人子理当侍奉于病塌之前,成亲之事自然应该延后举办。而同样不想让炼峥云与朱雀国公主联姻的炼峥隆此刻也与炼峥鹄一个鼻孔出气,在一旁大敲边鼓。尽管有头脑清醒的大臣看出这二人的用意,提出这两件事并无关联,但早就等着炼峥隆他们开口的炼峥云,自然是一口应承下来。其态度之坦荡、姿态之高尚,实在令见者钦佩、闻者赞叹。一番大义凛然的表演不仅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更加令几个一直保持中立地位的权臣对炼峥云产生了好感。这一点倒是意外之喜。...
背景设定 无数年后,乘坐飞船的人类来到一个新世界。他们击败了当地的土著,如纯能态生命的罗刹、灼热之母,统治了这个世界,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在这里生息繁衍。 他们被称为“原祖”。 但是,这并不是又一个人类开疆拓土、创建新世界的故事。 掌握着高科技的原祖们能够将自己的意识传输进入另一具躯壳,一次次传输使他们永世长存。 但是,这并不是又一个关于长生的故事。 手握无与伦比的技术,面对这个蛮荒世界,原祖们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相当于天神。 于是,他们成了神祗,他们的后代成为匍匐在神坛之下的凡人。 于是,技术不再是技术,而是这些天神的“神性”,是他们的“法力”。“死神”、“夜之女神”、“梵天”、“湿婆”……各具神通。...
【文件大小】 1.99 MB【安 全 性】 已通过杀毒软件KV2008检测 [病毒库版本:2008-05-02]【制 作 者】 xinty665内容简介:目录:《“薇”》作者:维克多·威斯特《T病房的病人》作者:阿尔弗雷德·贝斯特《她在飞碟上的十五分钟》作者:阿亚·新《死尘》作者:艾·阿西莫夫《死鸟》作者:[美] 哈兰·埃利森《死人眼睛》作者:罗伯特·西尔弗伯格《死亡开关》作者:[英] 戴维·伊格尔曼《死亡曲》作者:西德尼·范·西奥克《死亡使命》作者:弗雷德里克·波尔《死亡中转站》作者:[美] 达林·摩根《四十三个心大星王朝》作者:[美] 迈克·瑞斯尼克《苏格拉底》作者:约翰·克里斯托弗...
目 录 作者简介安魂曲傀儡主人生命线“你们这些回魂尸……”月亮是个严厉的女主人哥伦布是个傻瓜探照灯 作者简介 罗伯特·安森·海因莱因(Robert Anson Heinlein)1907年7月7日生于密苏里州的巴特拉市,曾就读于密苏里大学和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并以海军军官身份服役五年,1934年因病复员。他一度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物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费城海军航空试验所任工程师。 1947年起,他的短篇作品出现在《星期六晚邮报》及其它高价杂志上,而他的长篇则是一系列少年儿童科幻故事,如《伽利略号火箭飞船》(1947)、《太空军官候补生》(1948)、《红色的行星》(1949)、《星球人琼斯》(1953)、《星球兽》(1954)和《银河系的公民》(1957)。这些作品不仅吸引了青少年,而且拥有成年读者,一些评论家甚至认为这些是他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