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 天才色狼 公告人群围聚在一处车祸的现场。发生车祸的是一辆休旅车,因为在高速公路上的车速太快,导致失速撞上了路旁的交通号志牌,前半部车身几乎全部毁坏,并且凹陷了进去。警察正在检视车祸发生的原因,并画上车祸发生位置的记号,而救护人员,则急忙地将车内的三名乘客救出车外。看见车子烂成这样,原以为车内应该不会有人存活了,但其中一名较为细心的救护人员,却发现后座的一名少年,似乎还有微弱的生命迹象。他们赶紧将这名少年,送往大医院急救。经过了一番紧急救治,院方仍宣布少年伤势过重,很可能活不过一天。少年的一名亲戚听到了这个消息,不愿相信院方所宣布的事实,把少年转到了自己所经营的一家私立大医院,作紧急救治。...
完美的地球标准人类在22世纪发明了蛀洞旅行技术之后,足迹已遍及500个星系,也在一些星体上发现了300余种智能生物,从黑暗死寂的因特罗星到没有大气层的裸星。当然,各种智能生物的形态千差万别,相互沟通也极为困难--你怎么向从不知视力为何物的因特罗人描绘朝霞的绚烂和纤云的翻卷?怎么向没有听力的裸星人讲述中国梆笛和曲笛音质的不同?所以,我在讲下面的故事时,已经做了必要的简化,就像所有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早就在做的那样。我的简化是:所有智能生物都有同样的外貌和同样的语言,以便为读者省去那些繁琐冗长的拓补变换、傅里叶变换、洛伦兹变换以及跨星系语言翻译。读者可以看到,这样以来,不同智能生物之间的沟通就变得容易了,相当相当地容易了。...
一个普通的孩子——还是找一个稍有想象力的孩子吧,当他饶有兴趣地观察破旧墙壁上斑斓的花纹,或者冬天玻璃窗上结的霜花时,他会看到很多东西。当然,水泥工和大自然不会有意地刻划这些东西,孩子是在自己的想象中看到了它们。 其中最经常地被“发现”的,就是类似人脸的花纹,或者说,是无数斑驳的不规则图案中隐藏的人脸。 这不是偶然的,是人类长久以来养成的观察力与习惯造成的。我们对自己的脸有一种下意识的重视,以至于可以从那些混乱的纹路中毫不费力地把它“辨认”出来。 火星人面石,是个神秘的东西,许多人说它是已绝灭的火星文明创造的巨大雕塑。但美国科学家卡尔·萨根却否定这种说法。他说,人从小就养成了观察同类的脸的嗜好,这使得我们在看到一个与脸稍有类似的东西时,立刻本能地把不相似的地方忽略,而只承认它们的相似点。火星人面石不过是一片天然蚀刻地形,在分辨率不高的时候给人以错误的印象...
《神秘之球》作者:[美] 迈克尔·克莱顿 《神秘之球》是克莱顿的力作之一。一群科学家在一次由美国海军主持的深海考察过程中,在一艘来自未来世界的太空船上发现了一只神秘的大球。这只大球来自何处?有何用途?自此随着研究的进行,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海底历险:巨鱿、海蛇、诡秘的旋流……面对自身丑恶的一面,人类的无助和挣扎在作者的笔下有着淋漓的表现,其喻意之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克莱顿的作品除了我国读者所熟悉的《侏罗纪公园》、《升起的太阳》外,还有《安德洛墨达品系》(又译《天外细菌》)、《食尸者》、《大暴光》、《终极人》等等。本社已购得其六部作品的中文本出版权,计划于今年陆续推出其佳作系列,以飨读者。...
对此,我不屑一顾。 但是我偶尔也会想,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不再把写作仅仅视为一种乐趣,我只惦记着投投稿呀换面包呀,那时候再回头看看当下的自己,会不会也觉得可笑呢?如果大多数人的幻想最终都敌不过现实的无奈,我但愿自己能成为那一小部分中的让心灵永远居住在不可触及的彼岸的人。即使有那么一天,当彼岸不得不变成此岸,我也希望别来得太快。 创作《琉璃沙》这个故事的灵感起初来源于三毛。我曾经有过一个念头,某一天能如三毛那样做一个流浪的歌者,披星戴月,餐风宿露,踏遍撒哈拉的每一寸土地,寻找一种传说中的奇异的沙子。后来读了采访三毛的笔录才知道,只有那些从没有流浪过的人才会把流浪想象成潇洒和浪漫的生活。艰辛的旅途远非文字所能矫饰。现实毕竟并不唯美,唯美只存在于人们的初衷。所以,我的故事里没有流浪。我只是觉得,我应该在既定的事实上期待奇迹的发生,而不是在完全没有作好遭遇挫折的...
《火星公主》作者:[美] 埃德加·赖斯·伯勒斯 引子 当我把卡特上尉的这本奇怪的手稿印成书送给你的时候,我认为讲几句关于这位了不起的人物的话会使人感到有趣的。 我对卡特上尉的最早的回忆是:正好在南北战争开始之前,他在弗吉尼亚州我父亲家里待了几个月。虽然那时我只是一个五岁的小孩,可是我确实记得这位身材高大、皮肤发黑、脸孔发亮的运动员,我称他为杰克大叔。 他似乎老是在笑;他参加孩子们的游戏也像参加成年人的游戏那样尽情欢乐,那样充满友谊。或者,当他津津有味地听我的老祖母讲她在世界各地所过的放荡而又奇怪的生活经历时,他会整整一小时坐着不动。我们都热爱他,而我们的奴隶则对他所走过的地面都相当崇敬。...
关于弗雷德里克·波尔和他的《回家》 《回家》实际讲述了一个两种文明接触和冲突的故事。50多年前,地球上发生了一场核大战。海克利人在一艘废弃的地球人飞船上发现了两名奄奄一息的宇航员。其中的一位女宇航员怀着行将分娩的胎儿。海克利人救活了胎儿,并将他抚养成人。他就是桑迪,取了地球人的名字“约翰·威廉·华盛顿”。为了把他培养成一个地球人,海克利人甚至不惜改变他们其中的一些儿童的生活习惯,做桑迪的伙伴。并给予地球文明的教育。他们希望有朝一日,把桑迪送回地球,并通过他能让地球人分享海克利人的文明。 现在,海克利人正把桑迪送上“回家”之路——桑迪将回到地球上去,回到他的同胞地球人中间去。他肩负着海克利人给他的使命,试探一下地球人对外星文明的反应,然后再决定是否跟地球人直接接触。...
第一章 各奔前程 清晨的曙光透进了这片小树林,和谐的鸟鸣之声将恩莱科轻轻唤。 恩莱科转过头来看了看身边。 菲安娜和希玲正睡得香甜,希玲这个家伙紧紧地搂住菲安娜,那模样很容易令人产生不正当的遐想。 那两个妖精早已经出去了,雪地上留下了她们那浅浅的脚印。 那只被当作被褥和暖炉的魔虎,也跟着它的主人出去了,没有了它,雪洞之中的温度一下子便降下来很多。 从雪洞中钻出来,恩莱科向高坡之上走去。 站在顶端,大口呼吸着早晨清新的空气,仿佛浑身上下都因为这股清新的空气而充满了活力。 露宿在山岭之间的滋味确实不太好受。 时值冬季最严寒的时候,而这里又是莱丁王国的北部,一大清早起来就看到树木全都结起了厚厚的白霜,天地间仿佛变成了白色的世界。...
第一章 “诺曼”号飞船在太空中失事后,船上的乘员只剩下格列·福伊尔一人。他在死亡之路上已走了近6个月。他的神智已模糊,身体极度虚弱,但他还没有死,是一股生存下去的意识驱使他在挣扎。偶尔他的眼前会出现回光反照的曙光,每当这时,他便会拼命抬起那形同骷髅的头,面对永恒的宇宙,用尽最后的力气呼唤:“救救我吧,你这该死的上帝。” 他生长在25世纪,出生于贫民窟,从小就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说话粗鲁。世界上最没价值的就是这种人,然而世界上生存能力最强的反而就是这种人。 他的档案中有这么一段对他的鉴定: “此人体格粗壮,无雄心,智力低下,精力充沛,是僵化型的普通人。有一定的潜在智能,但需特定的事件来激发,然而心理学家认为目前找不到激发他潜在智能的办法。此人无使用价值,不宜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