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法]朗索瓦·勒维尔作者及内容简介法国当代思想大师,法兰西院士让-朗索瓦·勒维尔与他皈依佛教的儿子马蒂厄·里卡尔,在尼泊尔俯临加德满都的山上的一个僻静处,开了一场佛教与西方思想的对话。和尚说:佛教提出了一种精神科学,它讨论的是幸福与痛苦的最基本的机能。从早到晚,在我们生命的每个时刻,都在与我们的精神打交通,这个精神的最微小的改造也会对我们的生存过程和我们对世界的感受产生巨大的影响。哲学家说:从这些谈话中我吸取了什么教训?它们给我带来什么?它们启发我产生对于作为智慧的佛教的越来越多的钦佩,以及对于作为形而上学的佛教的越来越多的怀疑。它们也使我隐隐约约地看到对这种学说目前在西方具有吸引力的一些解释。这首先是因为佛教在生活艺术和道德的领域里填充了西方哲学的逃脱造成的一个真空。...
作者:[美]托马斯·哈里斯翻译:赵昆第一部:《红龙》联邦调查局特工威尔·格雷厄姆在经过那次与“食人魔王”汉尼拔·莱克特的“生死遭遇”后,从岗位上退休三年了。这时他以前的战友杰克·克劳福德来请他重新出山,因为最近发生了神秘的系列杀人案——有两家人分别在两个月圆之夜破残酷杀害。离下一个月圆之夜还剩三个星期,可是他们还没抓到这个杀人狂。市民们也人人自危,惶恐不安。一个纯洁的肓人姑娘却首先邂逅了这个变态狂,他们之间甚至产生了爱情……威尔·格雷厄姆必须以全家人和他本人的生命安全为赌注来追查这名谋杀者——红龙,魔鬼的化身。作者简介:托马斯·哈里斯(1940—)是个和蔼可亲的络腮胡子。他每晚给母亲打个电话报平安。他精通厨艺,喜欢给朋友做美食。只有当埋头书斋时,他才变成那个游走于心理迷宫的悬疑作家,那个深不可测的汉尼拔医生的创造者。...
作者:马悦凌序言 不生病是每个人的最大心愿不生病是所有人的最大愿望和追求,是我们在这世上活得自在、潇洒,活得有意义的最基本保障。对待健康,人普遍有两种心态:一种是“求”;另一种是“保”。在“求”健康的状态下,人是没有自我、毫无尊严的。面对疾病的威胁,人往往无能、无助、无知,只能听天由命。这时,所有的外在力量都能决定你的命运,你不得不盲从于别人对你的生命所做的任何处置,就会企盼着各种灵丹妙药,企盼着最发达、最先进的治病手段,最愿意做的就是速战速决,最关心的就是立竿见影。在“保”健康的状态下,人对待身体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义不容辞,持之以恒,而这时只要去学习“保”的知识、技巧,并不断充实、完善,就能达到“保”健康的最高境界——活到天年。...
本书来自 ..免费站..五分钟成为记忆王作者:憨氏憨氏:现代生活的智者憨氏生于湖北武汉,因家境困顿,小学读了4年后,就辍学当了童工。20岁前搬了50次家,在大城、小镇、穷乡、僻壤漂泊,看透世态人情。19岁立志求学,用一年时间补完初高中五年课程,以千人中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中央电大新闻专业,并立即成为名记,作品数次获全国新闻大奖。憨氏学贯中西,尤其精通佛道儒易等国学。既是著名教授、易学大师爱新觉罗的门生,又是西藏活佛洛桑的弟子,现考入北京大学宗教学系读佛学研究生,常在治贝子园上课。憨氏1992年下海经商,历经12次大起大落。目前在北京、郑州、武汉、广州、珠海、台湾都有自己的公司,事业遍及中国大陆及东南亚。...
作者:刘为绾内容概要:自序笔者先学西医,后来通过早期“西学中”的学习,又从事中医,直到退休,又已多年。在这几十年里,既待过大小医院、疗养院,也到过缺医少药的边乡僻壤;既搞临床,也搞过教学。教过正规学校,也教过短期培训的保健员、赤脚医生。更重要的是,笔者又曾是饱受多种疾病折磨的患者,既当了病人,又当了医生,因此体会特深。特别是未学中医时,也曾对中医学半信半疑,甚至也笑过中医,很不理解。后来经过深入反复的学习与实践,才感到中医学的科学。因而也体会到,中医流传已久,为什么还有许多人不理解中医学的科学性呢?主要原因是我们过去对祖国医学的科学实质宣传普及得太少了,特别是对其中的一些“为什么?”解释得很不够。比如中、西医学为什么差别那么大?为什么中医先生看病要用阴阳五行?“经络学说”书上说了那么多,为什么不带我们到解剖室里去看看?老师说:“那是看不见的。”既是看不见的,为什...
作者:潘炫------------让鼓励成为习惯(代序)------------让鼓励成为习惯(代序)文/沈文婷为这套丛书写序,初衷是希望可以引领读者,去推开智慧的门,去享受精神的盛宴。然而我动笔之时,脑子里一直盘旋着这套丛书里的一位作者在前几天讲起的故事,让我感动至今。序,可不写,但人生中的那一份珍贵的“鼓励”,我必须送给每一位读者。记忆中的童年,似乎全是母亲的夸奖,当然这是跟他得了许多“第一”分不开的。如今他取得了成绩,有时会有疑问:难道每次我都考第一吗?于是,他给母亲打电话,想知道当时的真实情况。母亲在电话里说:“当然没考那么多‘第一’了,我也没想过你永远是‘第一’。只是,你考一次‘第一’,我就会夸你一次。后来你考得不是很好,我也照样夸你,可能是夸习惯了。”...
作者:柏杨本书收入: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与酱缸、人生文学与历史、起敬起畏的哲学、缺少敢讲敢想的灵性、对事不对人、只我例外、谋利有啥不对、沉重的感慨等文章。柏杨,台湾著名作家,人文大师。据柏杨自己推算,1920出生于河南辉县。1949年去台湾。自1950年代用郭衣洞之名开始创作,1960年用笔名柏杨写杂文,揭露中国文化的病态与台湾社会的黑暗面。目前定居台北。 柏杨一生念过无数个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因屡屡被学校开除,从没有拿过一张文凭,为此还造过假文凭。一生中娶过五个妻子,每一次婚姻都伴随过一段如烟往事。少年时代打过继母,青年时代从过军,和蒋氏父子都有过面对面的经历,多次企图自杀,无数次被学校和单位开除,曾遭遇十年牢狱之灾,在七十年代几乎被将决…… 柏杨一生著述丰厚,《柏杨版资治通鉴》在台湾被誉为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中国人史纲》被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其中《丑陋的...
作者:薛涌第一部分美国的教育新贵所谓弱势阶层,是由经济环境和文化行为两方面造成的。“经济平权”的目标,是为弱势阶层创造机会平等。但文化行为的改造,则要靠劳工阶层自己。过去欧洲的贵族,靠的是家徽、爵位、世袭的特权和遗产来维持自己的地位;如今美国的精英,则靠考分、大学的学位、领导世界开拓经济和科技前沿的个人素质来出人头地。美国的中高产阶级,正在创造一种培养这种素质的文化。他们的孩子,在教育竞争中,不仅有金钱上的优势,更大的优势恐怕是他们的父母本身就为他们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序(1)这是一场十几个孩子参加的钢琴演奏会,就在他们共同的老师家的客厅里举行。几十位家长和学生把小小的客厅挤得满满的。我不足六岁的女儿第一个出场。此时她学习钢琴不足三个月,已经弹了快十个曲子。这次要不看乐谱一口气弹三个。我心里七上八下。还好。她一个音符也没错,只是节奏失去了控制,越弹越快;显然是太紧张,...
《性心理学(出书版)》作者:哈夫洛克·霭理士/译者:陈维正【内容概要】现代国家的传统社会中,古往今来难以摆脱的愚昧,使许多人把人类的性本能简单地视为物欲或肉欲,甚至把它排除在科学研究的对象之外。性是什么?什么是常态的性心理,什么又是变态的性心理?我们应如何看待变态的性心理?... ...霭理士是英国的一位很有影响的科学家、思想家、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他终生严肃从事人类性科学的研究和教育,认真探讨人类的精神世界和性的生物学的密切关系,他根据生物进化的理论,全面考察了人类的性的问题,深刻地批判了西方基督教的腐朽残酷的道德观念和腐败的习俗,拨开了笼罩在人类性现象上的沉沉迷雾,指出在性的方面,符合自然的健康的发展对于人类的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个问题上,他称得上是文明人类的一个启蒙的良师。他和弗洛伊德一起,是性科学领域里最早而且最著名的前驱。...
作者:荣格译者:冯川-- 1神话人格——荣 格冯川著-- 2目 录mulu序言…………………………………………………………………1…荣格的生平………………………………………………………1…4一、童年和青少年时代………………………………………1…4二、命中注定的选择…………………………………………2…1三、职业生涯和学者地位的奠定……………………………2…5四、与弗洛伊德的恩怨………………………………………3…8荣格的思想………………………………………………………5…1-- 32荣格:神话人格一、深海下的海床……………………………………………5…1二、原型与原始意象…………………………………………6…0三、“个性化”之路…………………………………………7…1四、心理的超越功能…………………………………………8…0五、人及其象征………………………………………………8…6...
《雪狮的蓝绿色鬃毛》舒雅·达著 谷响译内容简介一部非常有趣而饶富深意的书:《雪狮的蓝绿色鬃毛》。这部书的作者,确切地说是记录者,是一位美国的犹太人,六十年代颓废而叛逆的嬉皮士,七十年代以后其心智突然转向而且至今的宁玛教徒----舒雅·达。另外他还是个诗人。在这部书里,他从他的诸位上师,那些远在国外的西藏喇嘛之处收集了许多故事,"这些奇异精彩的故事都带有精神的意义,唤出宁静、轻松自在和古怪离奇的气氛,显出峻峭喜马拉雅山的自由和超越。"放生 有个老喇嘛喜欢在一块平坦的大岩石上面打坐,俯视一泓宁静的潭水。然而,每次他城挚地开始祈祷,就在他盘起双腿,调好坐姿的当儿,他就会瞥见昆虫在水里无助地挣扎。一次又一次地,他撑起他吱吱作响的老迈驱体,将那微小的生物送到安全的地方,才又再坐回他的岩石座上。因此,他的禅修就是如此,日复一日……...
作者:[美]罗伯特·T·清崎第一卷 第一章序言这就是你所需要的学校真的让孩子们准备好应付真实的世界了吗?“努力学习,得到好成绩,你就能找到高薪并且伴有很多其他好处的职位。”我父母过去常这么对我说。他们的生活目标就是供我和姐姐上大学,觉得这样我们就有了在生活中获得成功的最好机会。1976年,当我从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会计专业以全班第~的成绩光荣地获得学位证书时,我的父母实现了他们的目标,并把这作为他们一生中最引以为自豪的成就。根据“大师计划”,我很快便被“八大”会计公司中的一家雇佣,于是我在很早就觉察到了我今后漫长的职业生涯直至退休将是一条不会有太多变化的平稳道路。我丈夫迈克尔也走着同样的路。我们都来自努力工作的家庭,有着朴素的生活方式和极强的职业道德观。迈克尔也是以优异的成绩从名牌大学毕业的,他还先后深造过两次:一次是作为工程师,另一次是在法律学校。这之后,他便很快被华盛顿...
作者: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作品赏析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还写了伊丽莎白的几个姐妹和女友的婚事,这些都是陪衬,用来与女主人公理想的婚姻相对照。如夏绿蒂和柯林斯尽管婚后过着舒适的物质生活,但他们之间没有爱情,这种婚姻实际上是掩盖在华丽外衣下的社会悲剧。(魏立婷)--------第一章--------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样的单身汉,每逢新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虽然完全不了解他的性情如何,见解如何,可是,既然这样的一条真理早已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因此人们总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个女儿理所应得的一笔财产。有一天班纳特太太对她的丈夫说:“我的好老爷,尼日斐花园终于租出去了,你听说过没有?”...
作者:[日]高桥敷序第1节:没有哪个民族国家是完美的乌托邦(1)没有哪个民族国家是完美的乌托邦--为中文版序文化批评家、同济大学教授 朱大可"丑陋"是一种令人不快的镜像,也就是人在镜中自照时所获得的负面性感知。对于一个民族国家而言,这意味着一种自我反省、批判和改造的能力。它最初仅仅是一种勇气,而后就会生长为一种智慧,并且最终成就为伟大的品格。反思力的存在,或者说,拥有足够的自我批判的力量,是探查民族国家是否真正强大的重要标尺。就精神层面而言,这无疑是最便捷有效的探查。"丑陋"作为自我鉴定的基本术语,起源于一本叫做《丑陋的美国人》的书,它由美国作家W·莱德勒、E·伯迪克所著,书里充满了对美国外交人员的自大傲慢的抨击。据说,美国国务院曾对此加以深入研究,确认它是"确实刺激思想"的好书,并要求本国外交人员人手一册,仔细阅读和深刻反省,以期修正民族性的各种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