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润志,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1981~1988年在北京林业大学学习,获得硕士学位,1996年中国科学院获得昆虫学博士学位。1997年在荷兰WAGENINGEN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2002年在美国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昆虫系做高级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外来入侵物种鉴定、预防和综合治理研究工作。建立我国长角象科和朽木象亚科昆虫的分类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 国内外发表科学论文110余篇,获得院、部、省级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4项。2002年获得中国昆虫学会青年科技奖、2001年获得中国植保学会青年科技奖、2000年获得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1999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1998年获得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称号,1997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青年和野外工作先进个人称号,1996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和地奥奖学金一等奖。...
赵超 ,男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1948年10月26日生于中国北京,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汉画学会副秘书长。个人撰写出版学术专著等书籍14种,合作撰写出版学术著作6种,独自与合作整理出版古籍15种,合作编写工具书7 种,发表论文等文章76篇。曾任英国牛津大学、法国学术院汉学研究所访问学者,日本明治大学客座教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系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地作学术讲座。 内容简介 邓小平同志讲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今天一切发达的现代文明能够有这样伟大的成就,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是最根本的因素。我们作考古的习惯追溯人类历史的根源,那么追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源,就应该归结到古代的人类发明文字。很明显,有了文字,才能够把文化知识与科学技术记载下来,通过不断的积累与创新,发展科技,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才能达到今天的文...
央视国际 2004年10月15日 14:40主讲人简介:彩万志,中国农业大学昆虫系教授。1963年生。1993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分配到北京农业大学工作。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昆虫学系主任,中国昆虫学会理事、科学普及委员会主任。内容简介:在我们周围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昆虫,有的像枝条,有的像叶片;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头尖,有的头圆;有的会唱歌,有的会发光;有的出现在盛夏,有的出现在秋天;有的腰粗壮,有的腰如杆……它们为什么长成这么样?它们为什么能歌唱?它们为什么会发光?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我们的先民们,在长期与昆虫共存的过程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测、传说。昆虫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本身是来自草根”(1) 在电影《功夫》里有个“猪笼城寨”,城寨取源于七十二家房客,亦可说是影射香港过去的那个“九龙城寨”。只不过恰恰反过来,“猪笼城寨”并不像“九龙城寨”那样藏污纳垢。在周星驰的设计中,这里除了环境挤逼,有草根阶层的市井生活,还是一个与世无争、卧虎藏龙、桃花源似的世界。 “我小时候住的地方就是这模样,那是个挤满了人的地方,仿佛所有的人都贴在一起。很自然地,你会觉得你能够认识每个人,可以了解邻里之间发生的每件事。但是实际上,很多隐藏在平常邻里关系之下的事情你根本不会知道。比如说,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一个邻居竟然是个武功高手,他住在那里有好多年,我一直都叫他做‘老叔’;就算在最奇怪的梦境里,我也绝不会梦到他是一个武功高手。”周星驰说。...
刘庆柱,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安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汉唐研究室主任。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学位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考古学报》主编、《考古学集刊》主编、《中国考古年鉴》主编。中国考古学会秘书长,中国史学会理事。 主要代表作:《西汉十一陵》《长安春秋》《汉杜陵陵园遗址》《汉长安城未央宫》《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学研究的几个问题》《战国秦汉瓦当研究》等。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都城是中国历史的缩影,因为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一个国家的历史。而探讨国家历史的起源,往往是从都城开始的。中国古代都城从历史文献记载,自夏代以来有217座都城。根据建都时间的长短,人们又有“五大古都”、“七大古都”之说。在...
鱼刺 一桌子人围攻一桌子菜。我端着酒杯,围着一桌子人点头哈腰,像餐盘一样旋转。说实话,在敬酒的过程当中,我的心里一直装着那条清蒸鲑花鱼。开始它还热气腾腾,细葱覆盖它白嫩的躯体,但在我敬完第三个人后,已经有人粗暴地掠开了青葱,或者说有特别嗜好的人把葱夹走了,草一样塞进了自己的肚子里。紧接着众人的筷子乱剑一样地扎过去,戳住一块块肉塞进自己酒精洗过的口腔,填入酒精浸泡的肠胃,于是鲑花鱼完整的躯体就千疮百孔了。我只有在仰首痛灌的间隙里,用那双因为酒精而血红的眼睛,去关注那条鱼,准确地说,是紧盯着弧形的鱼脊,因为,那是我最喜欢吃的部分。 终于敬完了一圈,我的屁股重重地落在软椅上。他们似乎是聊到了本地电视台的某个女人与本市市长的一个段子,一齐哈哈大笑。我在他们的笑声中果断地伸出了筷子,直奔鲑花鱼,把别人遗弃的,我饥渴已久的鱼脊迅速夹到我的地盘,在碗里礼节性地中转了一下...
******************《星月对话》******************-前言 “星月”— 心灵之约 人的一生谁也说不清会遇到怎样的人,谁也预料不到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命中注定的,我不能不这样想! 在我的人生轨迹中,也许将来,还会出现、认识更多的人,也许他们会继续支持、帮助我。 这些人中有我的“恩师”张艺谋和李安,有呵护疼爱我的家人,也有一直支持我始终在我周围的影迷们,以及那些时刻关注我的记者朋友们,江月就是其中之一。 认识江月的时候,我还在中央戏剧学院读书。1998年末,刚刚拍完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那时的我对观众来说还是一个“新人”。江月算是最早约我做专访的北京记者,记得我们第一次采访的地点是“百盛”六层的咖啡厅,是父亲送我去的。...
第一章 一袋米(1)1983年早春时节,志摩半岛上刚露出一丝浅浅的春意。田仓家的老奶奶———已经83岁高龄的阿信突然离家出走了。阿信的次子阿仁经营着16家遍布周围市镇的超级市场。而这一天正好是第17家超市开业的喜庆日子。田仓家能有这么兴盛的今天,可以说全是阿信多年辛劳的结果。可是这位劳苦功高的老祖母,却偏偏在这天离家出走了!这真是让全家人难以置信,谁也想不出老人家这么做的理由。 这天早晨,田仓家的客厅中,壁龛已经装饰得喜气洋洋,神龛中也点起了明晃晃的佛前灯,大门口更是张灯结彩,身着礼服的家庭成员和佣人们慌里慌张地跑来跑去。 阿信的女婿辰则正在起居室里打电话:“一大早的就打扰您,真是……啊,是这样,我们这儿出了点事,想打听一下……啊,请您千万别担心,再见。”...
金开诚,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全国中央副主席。金开诚一生潜心于文学艺术的研究,曾著有《文艺心理学》、《文化古金谈》、《艺术欣赏之旅》、《中国书法文化大观》等论著。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6月17日将特邀金开诚为您讲述《书法艺术之美的理解与欣赏》,敬请关注。 内容简介 中国书法艺术是汉字的艺术造型。中国书法艺术是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有人说它是和绘画相通的,因为“书画同源”;有人说它和建筑相通,因为都要强调平衡和稳定;也有人说它和舞蹈相通,因为一个个字就像舞蹈家的舞姿那么优美;还有人说它具有诗美,因为它像诗歌一样很能够启发人的联想和想像;也有人说它具有音乐美,因为它和音乐一样,具有内在的节奏和韵律。更加有意思的一种说法,说书法它具有人体结构和人体的仪态之美。那么,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可以这么说:中国书法...
主讲人简介王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后考上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博士毕业。后留所工作,一直从事古植物的演化及其发展的研究工作。内容简介我今天讲的内容是《植物是如何登陆的》。们从现在的植被上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就是说现在海洋中有很多生物,类型也比较多,但是在现在陆地上植物的类型也是比较多的。那么植物占领不同的生态域,有的在高山上,有的在河流里面,这个植物是非常繁盛的,但是在地球的历史中,这个植物是如何占领陆地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说它重要呢?这主要是要考虑到只有植物登陆以后,它在陆地上生存下来,占领陆地这么广大的空间,那么才能为动物登陆提供一些条件。植物怎样从水生的藻类发展到最后占领整个陆地的不同生态域,并且形成森林这么一个过程。我们回顾地球的演化历史,地球已经发展到今天,有45亿到46亿年。在距今六亿年左右,地球上的生物主要是以海...
◎周月解第五十一惟一月,既南至,昏昴见,日短件,基践长,微阳动于黄泉,阴降惨于万物。是月,斗柄建子,始昏北指,阳气亏,草木萌荡。日月俱起于牵牛之初,右回而行月,周天进一次,而与日合宿。日行月一次,而周天历舍于十有二辰,终则复始,是谓日月权舆。周正岁首,数起于时,一而成于十次,一为首,其义则然。凡四时,成岁,有春夏秋冬,各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中气以著时。应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夏三月中气,小满、夏至、大暑;秋三曰中气,处暑、秋分、霜降;冬三月中气,小雪、冬至、大寒。闰无中气,指两辰之间。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地之正,四时之极,不易之道。夏数得天,百王所同。其在商汤,用师于夏,除民之灾,顺天革命,改正朔,变服殊号,一文一质,示不相沿,以建丑之曰为正,易民之视。若天时大变,亦一代之事,亦越我周王致伐于商,改正异械,以垂三统,至于敬授民时,巡狩祭享,犹...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21日 10:20主讲人简介:阎崇年,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论文集有《满学论集》、《燕史集》、《袁崇焕研究论集》、《燕步集》共四部;专著有《努尔哈赤传》、《古都北京》、《天命汗》等十六部。主编学术丛刊《满学研究》第一至六辑和《袁崇焕学术论文集》等十一部。先后发表满学、清史论文二百五十余篇。内容简介:这是一个日出东方的王朝,她曾经雄姿勃发、屹立于世。是她缔造了一个民族的光荣与尊严;这是一个苍凉日落的王朝,她曾经丧权辱国、山河破碎。是她留给一个国家最深的伤痛与屈辱;当296年的兴衰荣辱、风云变幻逐一地成为过眼的烟云,当12位皇帝的文治武功、命运沉浮渐次地成为远去的背影,我们回望曾经的这样一次历史之旅,却依然会诧异于仍有如此众多的疑团与玄机未曾得解;我们重温曾经的这样一次心路历程,却依然会无奈于12位皇帝面孔的模糊与人生的粗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