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们很多人以为吃素、打坐、念经、放生就是修佛修道,而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却很少理会,自我制造的小清静一遇与他人打交道则不堪一击,修来修去,烦恼还是烦恼;念佛念经,自己还是自己,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请看天清地宁讲解,并附上两段对话以飨读者。我们很多人以为吃素、打坐、念经、放生、印经书就是修佛修道,说得严重一点,这实际是对佛道最大的亵渎,且将本末倒置。吃素、打坐、念经、放生,所有这些都是方法、途径、工具——用佛家的语言来说不过是助缘而已,不是修行的目的。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明白道理,这个道理不是一般道理,而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它是颠不破的,这个颠不破的宇宙人生规律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发生作用,大到天地宇宙、日月星辰,小到待人处世、吃饭睡觉:不以人是否认识到它为转移。我们认识它是明理;明理后顺应规律而行,按照道理做就很轻松,违背规律就处处碰壁,烦恼不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
1.人类的预兆 二十世纪已到了后半,二十一世纪转眼就要到眼前。今后的新时代,会有什么样的人们出现,拜访什么样的时代呢?相信现代的许多人一定在胸中充满了对二十一世纪的期待和不安。 不过,新时候的征候、新人类出现的预兆已经存在于现代社会中。现代正是时代的过渡期。在过渡期中,许多古老的东西逐渐消失,而许多新的事物则会逐渐勃兴。因此,新时代之芽已经存在于现在之中。而把这些事向现代的人们传达,正是我们预言者的使命。 人类在距今约一万年前,亚特蓝提斯大陆沈没之际,曾亲眼目睹旧文明的灭亡。一个结束意味者一个开始。新文明后来以埃及为中心逐渐拓展。这个新文明持续了约一万年的时间。不过,到了二十世纪末,它即将要划上一个休止符。...
(宋)范坰、林禹提要 《吴越备史》四卷、《补遗》一卷,旧本题宋武胜军节度使掌书记范坰、巡官林禹撰。载钱鏐以下累世事迹,据旧目卷首列《年号世系图》,《诸王子弟官爵封谥表》,《十三州图》,《十三州考》,今唯存《十三州考》一篇,其图表俱佚。後附《补遗》一卷,则不载作者名氏。考陈振孙《书录解题》,载钱俶之弟俨,著《吴越遗事》,有开宝五年序。又谓《备史》亦俨所作,托名林范。今是书四卷之末有跋二首,一题嘉祐元年四代孙中孚,一题绍兴二年七代孙休涣。如据书中所记而言,则当从钱鏐起算,不当从钱俶起算。所称四代、七代,显据作书者而言,则振孙以《备史》为俨撰,似得其实。钱曾《敏求记》云,今本为鏐十七世孙德洪(案《吴越世家》疑辨作十九世孙,未详孰是)嘉靖间刊本。序称《补遗》为其门人马荩臣所续,序次紊乱。如衣锦城建金籙醮及迎释迦等事,皆失载。今是书於此数事,咸备无阙,则非德洪重刊之本...
Author :顾纯学Issue : 总第 170期Provenance :美术向导Date :1995.2Nation :Translator : 三亦楼主人种田之余偏爱诗词书画,40余年乐在其中,似有所得,杂陈点滴,以求匡正。 ▲从艺问道,当先问自身欲去何方?欲寻何果?自身昏昏,不如不问。 ▲学艺如磨刀,不磨刀背即是捷径。 ▲“得人之似,失己之真。”诗论如此,百艺同理,为书为画,岂能忘“我”。 ▲画者给人以美,非给人以法,更非玩蛇耍猴者博人一笑。 ▲笔墨示人,褒不如贬,贬不如骂,骂不如辱,“辱”能生巧。 ▲初学十年,不闻秽言,再学十年,狗血喷头,无须争辩,勇往直前。 ▲白石以“似与不似之间”传世,老儿以“听与不听之间”劝人。不听似乎狂妄,全听何来自己。...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0年07月21日[提要] 吉林省吉林市电视台记者戚小光偶然中走进了一个一天2元住宿费的女子宿舍,20多个女人挤在一间房子里。从那以后的5年里,戚小光开始拍摄一部叫《女子宿舍》的纪录片,反映这些女农民工的生活。从在劳动力市场找工作,到她们的病、残,甚至动刀打架。在宿舍里长了14年拼命想离开的17岁少女无奈回归,看似凶悍的老板娘其实是她们最后的出路…[网友高见] 第1页:“哭!哭当啥用,白扯!” 第2页:我要走得远远的,再也不回这里 戚小光扛着摄像机,原本是要拍一个“很主旋律”的题材,一个有爱心的女人做好事的故事。可是,当跟着这个女人左转右转进了一条胡同,顺着黑洞洞的楼梯上二楼,推开那扇铁门,他整个人惊呆了。 ...
近年来看的书大部分是记录体。有个法国女历史学家佩奴德(Regine Pernoud)写的艾莲娜王后传——即《冬之狮》影片女主角,离婚再嫁,先后母仪英法二国——里面有这么一句:“事实比虚构的故事有更深沉的戏剧性,向来如此。”这话恐怕有好些人不同意。不过事实有它客观的存在,所以“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确比较耐看,有回味。譬如小时候爱看《聊斋》,连学它的《夜雨秋灯录》等,都看过好几遍,包括《阅微草堂笔记》,尽管《阅微草堂》的冬烘头脑令人发指。多年不见之后,觉得《聊斋》比较纤巧单薄,不想再看,纯粹记录见闻的《阅微草堂》却看出许多好处来,里面典型十八世纪的道德观,也归之于社会学,本身也有兴趣。纪昀是太平盛世的高官显宦,自然没有《聊斋》的社会意识,有时候有意无意轻描淡写两句,反而收到含蓄的功效,更使异代的读者感到震动。例如农忙的季节,成群到外乡“插青”的农妇,偶尔也卖淫,当地大户人家临...
莲花戒大师作 喀觉译 丹增嘉错仁波切讲授 悲智学佛会整理梵文云:跋瓦纳乍玛藏语云:修次中篇 一、前言 从今天开始在正觉大塔(菩提伽耶)旁,难得有此殊胜因缘对你们讲法。首先讲「修次中篇」,之后是「菩提心赞」,梵文和中文都有翻译,而且也有多种语言的译本。「修次中篇」最主要讲空性的道理--「空证智慧」,也就是「中道」! 修次中篇 「修次中篇」是莲花戒大师所著作,他是一位具善巧以及成就的大师。在西藏「修次中篇」是一部非常闻名,同时也是很具价值,十分重要的著作。透过「修次中篇」,能使我们对于佛法的概要,有更深的体会以及了解。倘若我们是佛教徒,却不了解佛法大致上的架构,将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从「修次中篇」的空性道理,再透过「菩提心赞」(宝炬论)的内容来实行...
成功人士战胜疲劳的秘密 作者:史蒂文·贝格拉斯 第一章 成功巅峰后的失落“精疲力竭症”(1) “精疲力竭症”折磨着那些成功人士,他们发现自己的事业在心理上不再令人满意,或者已经开始威胁到他们的自尊心。我们的文化颂扬物质上的成功。然而,事实上,这种有缺陷的理想使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在经过多年努力才获得成功后,失望地想逃离他们的环境。一些企业家在经历过几年成功后请求打破金手铐的束缚,专业人士愿意放弃高级学位,以逃离使头脑麻木的单调工作,表演家包括运动员、音乐家和演员常常被观众在他们表演结束时不断的“再来一个”的要求所困惑。 每个人至少都知道一个关于由穷变富再变穷的传奇故事,这些故事之所以这样结束,是因为这些人[如弗莱迪·普林兹①、文斯·福斯特②、罗伯特·麦克斯韦③、戴维·比格尔曼(DavidBegelman)]拥有了一切以后却被心理的恶魔击垮了,最终以自杀结束。这不是“精疲力...
我保持沉默。那天早晨我看见了和冯小桃走在一起的人。我亲眼看见他们从大坝上手牵手地冲下来,向农场走来。冯小桃穿着红衬衫、白裙子,那么醒目的女孩,只有瞎子才认不出她来。另外一个人是男的,那个男的在靠近香草田的时候突然消失了。他消失了也没用,我看见了他。我知道他是谁,但我不想说。对于这件事,我保持沉默。 我们天天在学校的农场里劳动,给二十亩香草地施肥、锄草。香草地,这是女生的说法,我们这些男生其实不清楚农场种的这些植物的名字,看它们的叶子长得有点像菊花,或者是薄荷、留兰香之类的东西,没有人想弄清楚,所以也没有人去问那个矮小的长着一个红鼻子的技术员,我们只是跟着女生把农场里的大片的地叫做香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