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青少年时期我的家乡是湖南省嘉禾县泮头乡小街田村。据1946 年所修的家谱记载,我出生于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六月初五日戌时,即1907 年7 月14 日。嘉禾古名禾仓堡,秦朝时为戍五岭囤粮之所。由于这里地势险要,历代为乓防重地,故称堡。 163q 年,明崇祯皇帝在镇压了刘新宇领导的香花岭矿工及九峰、蓝山瑶民大起义后,以“禾仓离州治甚远难以遥制”为由,决定设立嘉禾县。嘉禾地处湘南,名为禾仓,实际是穷乡僻壤,禾不嘉,谷不丰。从我记事起,就看到父兄和村里人们为生计而辛劳、忧愁。我的家庭算是书香门第。从我的曾祖父起一直到我的堂哥,四代读书、教书。听父辈们讲,曾祖父萧人杰是贡生,后选儒学正堂。我没有见过曾祖...
第十世班禅大师题词汉译 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的学员们,通过学习《雪域知识百科金钥》,开启世界文化宝库中具有曙光灿烂、殊胜加持甘露之雪域文化知识宝门,并使之全面普及传播。对一切利乐之根源、佛祖之教证二大殊胜教理的护持弘扬:以及对广博似海之雪域各科知识持之以恒地普及和传播,将增进世界文化的发展,并对再弘佛法做出积极的贡献。要竭力成为合格的爱国爱教的具有全面宗教学识的宗教职业者,从而为伟大祖国的“两个文明”建设贡献一切。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藏历第十七饶迥水兔年四月十五日 公元一九八七年六月十一日 出版说明 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的诸学员,在修学的经典中急需一部吉祥无匹日沃噶丹派之广略适宜的立论著述。遵照普见一切智·班禅大师“此内容应当重新编写”的重要指示,由玛维森钦·果莽阿旺扎喜的再化身赛至尊大师主笔,由本编辑组协助,作为文殊怙主宗喀巴大师之无误的...
译者序:智慧大师的情书:卿卿如晤曾珍珍为什么把书名《悲伤的体验》(AGriefObserved)率然译为《卿卿如晤》?作者路益师(署名「不知是谁」)在丧偶的痛苦中,藉著心灵的自剖,其中包括理性的思辨和非理性的狂啸、怨怒,对信心的本质提出一波父一波的诘难与探究。只见他穿梭于自己当代(偶又回顾古典并遥启后现代)一些与神一终极真理一有关的知性论证,对部分可用哲学语言予以陈述的信心凭据,不断加以组织、拆解,又重新建构、持续质疑,其宗教追寻的执著、热切与爱情的思慕毫无二致。其实,这也是世上许多经典文学的特色,例如屈原的《离骚》。但丁的《神曲》、佩脱拉克的情诗等。「一切事物的真相都具有偶像破坏的特质。你的尘世的爱人,即使在今生衷,岂非也经常超然独立于你对她所持的理念之上?这恰巧正是你所要的,你要她,乃是包括她一切的顽抗、遏失,以及种种让你错愕不已的表现,换句话说,她那率真的,由不得你左右的本样。...
沙门慧贤传 慧幢译敬礼一切上师。然此要门大分三段。初见解宗本分三分:法及法性(法者坚等四大及依四大所成之法也。法性者色等诸法虽是有像而无实体离戏论边无生无灭,即真空性也);次心及心性(心者种种分别计度之心也。心性者不追过去、不思未来、不缘现在、不可识认、离于色相,元是真空无生性也);后虚空自性(斯乃即是前二之喻,谓如虚空广大周遍,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法性真如亦复如是。普遍诸法广大无涯如虚空也)。师曰:此见宗者,若依果乘是大手印。若据因乘无住中道,以为宗本。又二真性喻等,三法本性一味,自体无殊。《般若经》云:色法清净故果法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次依宗修行分二:初加行方便,后禅定正体。初加行方便分三:初坐如大柱;次语离谈说;后目不开合(以面前观肘量空离于开合,不可瞬目)。...
印光大师编辑 福建莆田广化寺 寿康宝鉴人未有不愿自己。及与子孙。悉皆长寿安乐者。若于色欲。不知戒慎。则适得其反。诚可痛伤。故孔子曰。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孟子曰。养心者。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由是言之。人之死生存亡。系于色欲之能寡与否者居其多半。不慧绝无救世之力。颇存寿世之心。爰增辑刊布此书。以期自爱而并爱其子若孙者。得是编而详阅之。则利害之关。明若观火。内而戒勖子孙。外而戒勖同伦。又祈展转流通。俾遍寰宇。庶一切同人。咸获寿康。是所馨香而祷祝者。人从色欲而,故其习偏浓,一不戒慎,多致由色欲而死,古圣王经爱民之故,即夫妇房事,不惜令遒人以木铎巡于道路,冀免误送性命之虞,其慈爱为何如也,及至后世,不但国家政令不复提及即父母与儿女,亦不提及,以致大多数少年,误送性命,可哀孰甚,不慧阅世数旬,见闻颇多,不禁悲...
佛使尊者【法音丛书出版缘起】向大自然学习佛法香光书乡编译组法音丛书是一套探寻佛陀智慧的丛书,是由泰国高僧佛使尊者的系列着作集成,也是香光书乡编译组引介南传佛教思想的开始。[回归佛陀的本怀]在中国传统的分类上,北传佛教属於大乘佛教,南传佛教却被贬抑为小乘佛教而长期被忽视。诚然,大乘佛教的兴起带给佛教普化人间的新机,但是它大开方便之门的作风,却给外道思想趁虚而入的机会,使得後期大乘佛教的发展,渐有背离根本佛法的现象。近年来,台湾佛教快速成长,各种法会、活动以及慈善、教育等公益事业,都吸引着各阶层的人士叁与,一时之间,学佛蔚成风气。愈来愈多的人开始探寻佛教的修持方法,以弭补物质发展後的心灵空虚,有的人向上师寻求密法,有的人静坐叁禅,更有的人想要只凭加持立即开悟....,在以佛教为名的天空下,各种修法正呈显着多彩多姿的面貌。...
宗喀巴大师著卷之一 一九三九年己卯岁正月十四日午後五时於康定安觉寺弥勒殿楼上开讲 师云,今讲略本《朗忍》(道次),听众应先作思惟,凡三界士夫有愿趣向解脱之途者,我皆顶礼恭敬。凡以前得解脱道之贤士夫所行,我皆愿行。因我昔於无始生死海中,忍受无边痛苦,今幸得难得之人身,而又暇满,得闻正法,皆由过去善业而来,较胜於如意摩尼宝千百万倍,有过之而无不及。以此难得幸得之人身,自应作最有意义之事,勿使空过。云何最有意义,即世间与出世间之利乐。世间利乐,指现世与後世而言。出世间利乐,即指佛位。以上所说之利乐,以此暇满人身皆可取得。云何人身如是殊胜?因人身具有三种大力: 一、依境力大。如经说,譬如有人发慈悲心,解救一人,复有人救护多数人,其功德自较前为大。复有人发菩提心,救度三千大千世界,其功德则不可思议。...
华严宗十重唯识观略述董 群 本文以华严宗的唯识观为研究对象,简要叙述了在唯识宗五重唯识观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华严十重唯识观,以此揭示佛教宗派之间的内在联系。窥基的五重唯识观对识的观想由浅而至深、由宽而至狭、由粗而至细的层层分析从空与有、心与境、体与用、王与所、性与相五个方面揭示了识的特征;华严宗法藏进一步将其发展为十重唯识,并以华严宗特有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方法对其加以分析,又使其带有判教的特征;经过澄观的发展,至宗密时,唯识观被改为唯心观,从而使中国佛教对这一思想的建构达到了最高水平。 作者董群,哲学博士,一九九三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现为东南大学哲学系,与科学系副教授、东南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近期的工作重心是三论宗研究及佛教伦理研究。...
巨赞法师佛学思想简述 胡晓光 巨赞法师(1908—1984)是当代著名高僧,其佛学思想博大精深、自成体系,在中国二十世纪佛教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巨赞法师的佛学造诣堪与当代著名佛学大师吕澂、印顺等比肩,虽然没有撰述宏篇巨制,未能系统全面地把他的思想体系化,但他撰写的大量佛学文章即足以体现出他的智慧与成就。巨赞法师学识渊博,通晓五种外语,研读过七千卷大藏经,对古今中外文史哲学均有极深的造诣。巨赞法师不仅仅是一个佛教学者,还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重视人生实践的进步宗教家。最近,北京团结出版社出版了三大册《巨赞法师文集》,是目前收集最全的一部巨赞法师著作集;江苏古籍出版社也出版了两册本《巨赞文集》,都是研究巨赞法师思想体系的重要资料。笔者谨草撰此文,对巨赞法师佛学思想略作通观,以就正于方家。...
流年为比劫体现为:多半于与朋友兄弟有关,如果本身旺,必导致破财官司.身弱比劫为喜用体现为升官发财得名得利。流年为食伤体现为:多半与名声口舌是非.投资有关.身弱为忌时,主伤病灾官灾破财婚灾口舌是非。流年为财星体现为:多半与官职.丈夫.危险事件.公众事件有关.财为喜用时,主事业顺利,得名得利,婚姻和睦.为忌时主事业破败,身体不好,感情风波,婚姻不顺. 。流年为官杀体现为:多半与买卖.父亲.钱财.妻子.恋爱有关。体现为名利,权力.事业.工作.身体.官非.日主身弱,官杀为忌主压力大,心情苦闷.压抑破财.伤病灾.官灾.身旺为喜用时主有名,有权力有地位,事业发展工作顺利发财。流年为印枭体现为:多半与母亲.老师长辈.学习有关.化杀生身则为官位,职权有关。....
从《解深密经》论胜义谛德 智 一提起胜义谛,似乎给人们的感觉是一张陌生的面孔,而事实上却是人人本具,各各观成,它不仅遍布于如来一代时教中,并且处处扮演着主人翁的角色,它的意义甚深,名字繁多。下面就从胜的异名、含义及修证佛法中的意义作以下讨探: 一、胜义谛的含义及异名 胜是指胜智,又是指境。谛是真实不虚义,也就是圣人通过那种殊胜的智慧所证得的宇宙人生的真相,也叫它真如。胜义谛在佛法里亦名一实相印,这是大乘佛法的特色,整个大乘佛法都是建立在“一实相印”上的,只不过名字不同而已。 一实相印在《解深密经》里名圆成实性。圆是圆满,成是成就,实即真实,性是性质。就是指圣人圆满成就的真实的东西,有别于世俗谛的虚伪不实。...
章福卿.何玉峰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谦卑和智慧问:您跟随耶稣基督多年,请问在祂的生命中有那些特质,成为不断推动您和激励您的泉源?答:我认为是爱、谦卑和智慧三种合一的特质。如果一个基督徒具备所有其他美德,却在生命中缺乏这三种特质,其他美德也就变为一无可取了。但是,所有的人(包括我在内),这三种特质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近来,我比以前更能体会,也更羡慕神无穷的智慧,因天父实在是智慧之源。我也深刻地体会了天父的慈爱。数年来,神借着圣经使我越来越明白,为神儿女的意义和确据。这确据历久弥新,而且我常反复思想。在这一点上,神向我启示祂的心意,也使我为之喜乐。在这些日子中,特别是智慧和爱,一再地回归到我灵里。这并不是说,十年前我对智慧和爱一无所知,而是我现在更为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