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悠【,】推荐序吉本芭娜娜曾在《阿根廷婆婆》一书里说,无论是去遥远的异国旅行,还是留下自己独有的遗迹,我想在根源上都是同一种尝试,那就是生命在一个又一个时代中游历,然后消失。这是我至今为止,最有认同感的一段关于旅游的描述。在我们尚且还有时间和活力的时候,都希望走出去感受与自己无关的生活,看无尽的风景,然后唏嘘感叹。尽管周遭的人对这些风景都习以为常,但是我们却会视为珍宝,这是我们来过的证据。还记得《大话西游》里,紫霞仙子和白晶晶都去过至尊宝的心脏里么?她们到了那里,惊呼心脏像一枚椰子,然后分别留下或带走一点东西,最后又都离开了。旅行应该像她们一样,并不事先彩排,带着好奇和惊叹,带着勇气和感情,一处一处地去看,去走,然后将“咸湿”之泪,留守心房。...
作者:[法]大仲马原序我无意在这里对这部奇书进行剖析,而把这个工作留给我那些爱好时代画卷的读者去做。他们从这部书里,将看到堪称大手笔描纂的人物肖像;这些人物肖像虽然往往画在军营的门上或小酒店的墙上,但读者从中还是可以认出一些与昂克蒂尔①先生的历史著作中同样逼真的人物,诸如路易十三、安娜·奥地利、黎塞留、马萨林以及当时大多数廷臣的形象。--------①法国十八世纪的一位历史学家。不过,正如大家知道的,能够在作家变幻莫测的头脑里产生强烈印象的东西,并不总是能给广大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然而,当我们像其他人可能会欣赏的那样去欣赏我们提到的细节时,我们最关心的无疑是在我们之前谁也不曾留心过的事情。...
弗雷先生的玫瑰花园作者:童树梅 字数:2722 图/万里 这时,德国人掏出了手表看时间,秒针一下一下地走着,那原本轻柔的“嗒嗒嗒”声此刻在弗雷先生听来如同惊雷。 年过半百的弗雷先生住在一个街道整洁风景如画的欧洲小镇上,喝喝下午茶、散散步,再侍弄侍弄面积颇大的玫瑰园,生活舒适、安逸。可自从不久前纳粹德国党卫军的皮靴踏进这座小镇后,一切就全变了:先是党卫军随意射杀手无寸铁的平民,然后,弗雷先生的大儿子无缘无故地失了踪,邻居们私底下猜测说,肯定是被党卫军杀了,接着,弗雷先生亲爱的妻子露丝又离他而去。 那天,露丝走在幽静的小巷子里,右手提着满满一篮子芳香的玫瑰,让邻居们分享美丽的玫瑰已是她多年的习惯了。她正喜滋滋地走着,忽然听到前面响起“噔噔噔”的脚步声,随即跑过来一个人,一眨眼的工夫那人与她擦肩而过,消失在另一条巷子里。...
道路与梦想 - 道路与梦想【胖胖牛制作】道路与梦想—我与万科20年 作者:王石 缪 川推荐序1现在赞扬王石宁高宁 中粮集团董事长现在赞扬王石,赞扬万科的人很多,可回头看过去并不太长的历史,你会发现他们也是从一个很普通、很幼稚的企业走过来的,他们的经历,许多中国企业经历过,他们也犯了几乎所有可能犯的错误,不同的是,他们是这场战争中不多的幸存者,企业只有20多年的时间,可万科已成为同时代企业中的老企业了。幸存者的幸运在于他们在错误还没有能把他们毁灭的时候醒悟了,所以也就有了今天的故事,是英雄的故事,也是普通人的故事,很让人回味。我一直觉得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在过去20年中经历了比别人更多的磨炼,这20多年,是一个浓缩的剧烈变化的时期,它让许多企业早熟,也让许多企业灭亡。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在这20多年中,随着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不断改变,企业作为参与者,也因为自身的努力和适应推动了大...
作者:白落梅【,】前言 唐时风月总关情荷花暮雨,杨柳西风。季节总是趁人不备时,悄然徙转。就像那个遥远的大唐,已被如流的光阴,封存在古老的岁月里。行走在盛世的你我,连做个大唐的过客,也是不能。曾几何时,缘分成了一条神奇的河流,让今人和古人,可以在书里相逢,梦里相知。江山历经无数次的更迭,过往的喧嚣与繁华,都已岑寂。而自然之景,人间情爱,诗词曲赋,却得以长存。许多人,应当都做过那样的梦。梦见自己回到唐宋时代,用一首诗换一壶酒,一阕词换一座城。梦见古道扬尘,长亭折柳;梦见泛舟江湖,纵酒放歌。梦见月下采莲,红袖添香;梦见琵琶弦上,相思如雨。只是流光无情,还来不及读完那卷诗书词章,品完那盏细雨春茶,就已老去。...
作者:黄墨奇第一章 谁的青春有张不老的脸?韩梅梅今天要结婚,新郎并不是李雷。她的人生像在上演着一场完全没有准备的演出,灯光没亮好,道具全都失了踪影,宿醉的编剧完全忘记自己笔下的角色定位,时间老人一声令下,妆都没来得及化好的演员急匆匆冲上台,于是,配角跑到台前成了主角,主角却隐没到了角落,台前的灯再亮也打不到他。她和韩刚在酒店门口笑盈盈地和每个来宾握手,今天可是她的大好日子,容不得半点差错。韩刚家虽然很开化,也崇尚西式生活,但是因为他们家是难得的四世同堂,老人家喜欢看到新人穿得古典一点喜庆一点,所以她和韩刚现在都穿着大红的唐装礼服,红艳堪比蔷薇,看起来真是有点不合时宜,幸亏是在婚礼上。婚礼就像是一个T型台,T型台展示服装,婚礼展示幸福,夸张一点大家都能接受。这让她想起她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她特地淘来一条大红的裙子想给大家一个惊喜,不料,李雷一见她就被惊吓到了,哈哈大笑...
作者:迟双明第一章 起点决定终点前几天出了一趟门,其实也没什么事,就是消谴消谴。跟我那几个狐朋狗友开车到北边的水库钓钓鱼、划划船,又到西边山上的庙里抽了一签。那个仙风道骨的庙长说我这一签非同小可,有贵人来访、卧龙飞天之兆,硬跟我要二千文铜钱。啊呸,简直是敲诈,我丢给他50文了事。1 我在考虑出路问题2 先成家还是先立业3 为出山做好一切准备4 我是这样选择老板的5 我导演了三顾茅庐这出戏6 我的价值能给他增值——关于隆中之对第二章 “关系”问题至关重要我们最终还是丢掉了新野这块地盘。这下可惨了,新野虽小,毕竟还算有块根据地。我的一把火烧走了夏候淳,可也把曹操惹恼了,他亲带精兵强将来攻,以我们的力量硬抗是不行的。无奈之下,我们只好收拾收拾,暂时投奔到刘琦的江夏公司。...
作者:(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第一册(上下)(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用日记体裁撰写的一部光辉著作,它生动、准确、详细地记录着祖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理景观。它为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许多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效益,受到国内外广大专家和读者的赞赏,称霞客为“千古奇人”,称《徐霞客游记》为“千古奇书”、“古今一大奇著”。英国的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其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评价道:“他的游记读来并不像是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部20世纪的野外勘察记录。”徐霞客,名宏祖,字振之,明朝南直隶江阴县(今江苏江阴市)南晹岐村(今属马镇乡)人。他生于万历十四年(1587年),卒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享年54岁。...
作者:七堇年【,】自序:为了忘却的纪念……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题记回首那些错把倾诉冲动当作创作才华的无知年生,在兵荒马乱的晚自习上,在熄灯的宿舍里,我们总是在一堆堆耀武扬威的习题和试卷的缝隙间,在应急灯渐渐微弱下去的光线中,一手撑着深不可测的夜,一手写下无处倾诉的话。那是一种盲目的、消耗的状态,照管自己的生活,打理那些千头万绪的杂念,喝自己冲的咖啡,睡自己铺好的被窝,吃自己餐盘里的饭菜,写自己的作业,考自己的试,做自己的梦……世界的悲伤与灾难都太多,我们活在平静遥远的角落,无力怜悯。人间既非天堂又非地狱,末日尚远,我们惟能维护着自己的天地,“埋头做着功课做着世间的荣辱”……就算是洪荒滔天,也总有他人去担当……文字成为内心的形而上的依靠。...
作者:王强第一部分圈子 圈套 2 第一章(1)大厅里的光线逐渐暗了下来,只剩下两侧墙面上的几盏壁灯照射出柔和的黄色光芒,邓汶仿佛感觉自己双眼的瞳孔正随着四周亮度的减弱而放大,他可以依稀辨别出一排排座位上刚才还人头攒动的听众都静了下来,之前一直在耳畔嘈杂的声音也远去了,大厅正前方的大屏幕上是投影仪投射上去的动画,邓汶所在公司的标志像一片叶子在画面中飘舞。邓汶站在大厅前部的角落里,尽量让自己的心情宁静下来,他贴紧身后的墙面,希望微微颤抖的双腿得以放松。邓汶看见一个高大的身影缓步走向讲台,虽然在昏暗中看不清这个人的容貌,但他心里知道这个人是公司的CEO。CEO在讲台上站定,对着台下的听众讲了几句,邓汶什么也没听清,但台下已经响起一片掌声,CEO也转过身朝他站立的方向象征性地拍着巴掌,邓汶知道,自己该上场了。...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下卷前言第一章1870—1911年晚清帝国的经济趋向1、农业2、手工业4、近代工业5、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6、行政和经济第二章晚清的对外关系,1866—1905年对外关系发生变化的背景1、1866—1875年的对外关系2、帝国主义在边疆地区和朝贡国扩张的加速3、日本对朝鲜的侵略4、“瓜分中国”的危险5、义和团起义7、英日联盟的影响与俄日战争第三章中国人对西方关系看法的变化,1840—1895年1、引言:对外关系的传统观点2、最初的反应和惰性,1840—1860年3、西方力量和财富的冲击,1860—1895年4、对外政策观点的矛盾,1860—1895年5、中国对西方关系看法的延续和变化...
作者:[日]大江健三郎天真之歌 经验之歌去国外旅行时,因为工作上的关系,我经常要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每次做这种旅行时,我都像一棵无根之草,在陌生的国度里设法处理可能出现的困难。为此我都要做一点准备,至少可以保持心理平衡。实际上,我不过是在旅行时带上出发前一直在读的一系列丛书,不久我将独自一人生活在异国他乡,可是一读到在东京时读的这些书,胆战心惊、急躁、沉靡的我就会得到鼓舞。当然,这是从整体上阅读文章之后,我特意在文章最后引用原文,因为正是这后半句话使我明白我被吸引的原因。我好像听到了某种声音,似乎有一位巨匠用优美的姿势指给我看一位诗人的作品集,"现在,我们抛开劳里的作品,走到另一个世界中去,而且还应该在这里停留几年……"。星期天晚上,是星期五回家的年轻应征入伍士兵返回兵营的时候。士兵们像学生一样,站在卧铺车厢窗边的过道上,不停地吹着带有压缩阀的小喇叭,向他们的家乡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