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杂谈托马斯.库恩说:自然科学家以及工程师和社会科学家不太一样,不愿意讨论学科中带根本性的问题,认为这些东西离应用比较远。 现在都在谈论创新,结构又是一个印象中最因循守旧的领域,如果根本性的东西不理顺,想创新是很难的。 有关结构设计的方法论,林同炎教授曾经有过论述(见其书《结构概念和体系》)。因为现实生活的压力,结构设计人员很难对与其设计生产率关系不大的理论产生多大的兴趣,所以一直以来也鲜见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在这里我们先讨论通常的结构设计的理论基础和设计流程,然后指出它的不足,接下来提出一种改进的思路。首先,大家对常见的结构这个词有什么样的认识呢?一般可能都忽视了。我们常说的有政府结构,社会结构,内部结构,数据结构,分子结构等等。总的来说,结构(structure)研究的是具有某种空间分布形态的系统,该系统的各部分(或其某种特性)的几何组成关系是考察的重点。力学...
妇人寿草 说明卷上 一 一、求嗣说 二、无嗣者祈神说 三、无嗣者交媾宜慎说 四、夫妇交媾日时说卷上 二 五、求嗣术 六、求嗣药剂说 七、求嗣药饵说 八、受胎说 九、鬼胎说说明 《妇人寿草》,6卷,日本香月牛山撰于日本享保十一年(1720)。香月牛山(1656~1740年),名则实(一说则真),字启益,号牛山、贞庵、被发翁,系日本丰前中津人,为香月家族第十六代六郎重贞之子。则实,曾习医于藩医鹤玄益,攻儒于贝原益轩;及壮,为中津侯侍医,医术益精,以乳产而闻名医林,名播江户,名工、巨儒无不敬服之。居中津十四年,后移京师,卜居二条室町,其左右为幽斋清榻、图史,著书攻医,自得其乐。时引诸名士相乐茶棋,名重于辇下。后小仓客之,礼待甚优,声誉益高。殁于元文五年(1740)三月十六日,享年85岁。则实终身未娶,无子,侄女则贯过继为养女,侍奉小仓侯之际,先牛山而病亡。后其门人则道为养子,冒以香月之...
1929年8月3日,在贝赞特夫人和三千名会员的面前,克里希那穆提斩钉截铁地宣布解除世界明星社。他当时对会员的演说,几乎是他弟弟死后觉醒的般若智慧的总结,也代表了他终身不移的立场: “我主张真理是无路可循的。你不能透过任何宗教或法门而达到它。我绝对坚持这个观点。既然真理是无限的,没有任何束缚而又无路可循,当然也就不需要人为组织了。没有任何组织有权利强迫人们专走特定的一条路。如果你了解了这点,你就会发现信仰根本无法组织化。信仰纯属个人之事,你不能也不应该使它组织化,如果你这么做,真理就变成了僵死的教条,同时也变成那些懦弱的人和暂时无法得到满足的人的玩物。真理无法屈就于人,人必须通过努力来亲近它。高山无法自动移到你的脚前,你必须不畏艰险地穿过山谷,攀过悬崖峭壁,才能到达山顶。我不愿意属于任何宗教组织,请你们务必谅解这点。再一次地,我坚持主张没有任何宗教组织能引领人们见到真...
请问佛的大圆镜智与众生的第八识是什么关系?众生各有自己的第八识。某一众生成佛时,其第八识中的染种子伏断,净种子生起转成大圆镜智。此智又能见众生第八识。那么,这个大圆镜智与其余众生的第八识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如果说镜智中的种子能生起众生的第八识作为相分,那么这个成佛众生的第八识何以会包含其余众生的第八识?如果在众声位就是如此(第八识相互包含)那岂不是众生会同时成佛?如果不是,那这个修道者的第八识又是如何,何时包含了其余众生的第八识?如果说镜智中的种子生起与众生第八识相似的影像作为相分,那是否可以说佛与众生仍然有间隔?回答时请列出经论上的依据。谢谢。本贴由小澂于2002年1月20日20:00:27在乐趣园〖慈氏学论坛〗发表....
则天顺圣皇后武氏讳珝,并州文水人也。父士皞,官至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后年十四,太宗闻其有色,选为才人。太宗崩,后削发为比丘尼,居于感业寺。高宗幸感业寺,见而悦之,复召入宫。久之,立为昭仪,进号宸妃。永徽六年,高宗废皇后王氏,立宸妃为皇后。高宗自显庆后,多苦风疾,百司奏事,时时令后决之,常称旨,由是参豫国政。后既专宠与政,乃数上书言天下利害,务收人心,而高宗春秋高,苦疾,后益用事,遂不能制。高宗悔,阴欲废之,而谋泄不果。上元元年,高宗号天皇,皇后亦号天后,天下之人谓之“二圣”。弘道元年十二月,高宗崩,遗诏皇太子即皇帝位,军国大务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甲子,皇太子即皇帝位,尊后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大赦,赐九品以下...
近代基督教自由神学究竟有何特色?这种不纯正的神学思想又是如何产生的?当然,在每个世代之中,教会都必须面临教义的偏差这个问题,但是过去三百年来的神学发展史却有其独特之处。在这段期间,神学史上曾产生过一些重要的演变,新派神学先后以不同的姿态对传统圣经的看法提出挑战。因此,现在我们要特别花点工夫来研究一下,究竟这种神学是如何由所谓的旧自由神学演变成新自由神学(也就是存在神学)的? 在进入较深的讨论之前,我必须先声明,我们之所以反对自由神学,无论它是新是旧,绝不是因为我们反对学术研究的精神。譬如说,许多信仰纯正的圣经学者也从事「低层批判」(Lower Criticism)的研究工作。什么是「低层批判」呢?它乃是指从事于圣经原文考据的工作。普林斯敦神学院信仰变节之前,在该校任教的罗勃·魏尔逊(Robert Wilson)就是这么一个例子。对于一个笃信圣经的基督徒而言,原文考据自然有它的重要性。...
引言 引言我虽然一生都在教书和讲道,但我却惊讶地发现,许多我所用的沟通原理和习惯是错的,难以置信地错了,这是何等不幸的误导啊!悔悟就是一个人心态的改变。用现代的词汇就是「范型转移」(paradigmshift),也就是一个新的参考架构或思考模式。圣经的观念刚好和我所想的相反,以致我曾绊跌七次。谈基督化教导的文章很多,但如果快速浏览这些作品,不难发现它们都着重在教什么「内容」,而不是如何「传达」教导的内容。所有能改变生命的根基是在于使人得自由的真理,但究竟可享受多少自由,则与如何传达真理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将教学的内容、特性和行为,成功地传递给下一代是教师的重要职责。学生是因需要「知道」、「改变」或「遵行」而来找我们,我们的责任就是使他们能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