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亚平前清秘史:入主中原之路 第一部分引子(1) 当代人类学研究成果证明:大自然的恩赐常常令人类产生某种依赖,从而,影响其经济文化的发展。 东北地区可能是我国自然资源最为丰饶的地方。这里,纬度高,气候严寒,无霜期短,遂使大片富含腐殖质、攥一把都流油的黑土地,没能在古代发展出农业经济。不过,在其他方面,造物主对这里的恩惠,堪称得天独厚—— 这里南靠渤海、黄海,东临日本海,北濒鄂霍茨克海;境内有黑龙江、嫩江、松花江、牡丹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辽河、浑河、大凌河、小凌河、女儿河等江河两千多条;有呼伦贝尔湖、镜泊湖、兴凯湖、查干湖、五大连池、月亮泡等湖泊,致使这里的海水与淡水渔业资源富甲天下,许多名贵水产品同样名闻天下。据说,就在经过断子绝孙式捕捞的今天,当地海边的人们仍然不屑于品尝某些被南方人视为美味的低等鱼类。...
作者:牛贯杰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一个政治人物,能在近四十年的政治漩涡中始终屹立不倒,着实不易。李鸿章却在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做到了。作为政坛“常青树”,李鸿章以“做人更做事”的风格著称于世。然后世对李鸿章的评价却是毁誉参半,褒贬不一。 李鸿章(1823年—1901年),字渐甫,号少荃,安徽合肥东乡人。生于道光三年(1823年)农历正月初五,这天正是民间“迎财神”的日子,故少有“小财神”之称。 李鸿章的家世并不显赫,是典型的庄户人家。《李鸿章家书》记载道:“前吾祖父穷且困,至年终时索债者如过江之鲫。”其祖父李殿华曾两次参加“乡试”,但均未考中举人。其父李文安,自幼勤奋读书,三十五岁得中举人,年近四十时高中进士,由此奠定李家“始以科甲奋起,遂为庐郡望族”之基础。李文安自号愚荃,为人“刚方厚重”、“事亲至孝”,对子女影响颇深,造就出“一门两代三进士”的辉煌家景,即李文安自己...
一、每闻春风之怒号则寸心欲碎1.导言 咸丰四年末,收复武汉后,湘军水陆并下,在田家镇大败太平军,随即进攻九江、湖口。水师一部冲入鄱阳湖,被太平军封锁湖口,不得重返长江,水师遂被分割成外江、内湖两部分。外江水师多大船,不能近战;内湖水师多小艇,不利补给。太平军坚守九江等处,又分兵攻击武汉、江西,准备活生生把湘军“枯”死在长江中段。从咸丰五年被困到七年二月丁忧回乡,曾国藩一直困守江西,每日都处于愁苦凄凉的境况。军事方面,名将塔齐布、罗泽南递相沦谢,后继无人,攻守俱惫。经济方面,江西省官方吝于给饷,晋、陕、川、浙等处拨饷则多为空头支票,全靠湖南协饷和办捐收厘苦苦支撑。形格事禁,师久无功,朝廷不仅不予谅解,甚至以“顿兵不战,坐耗军需” ,严词诘责。...
职业常青作者 李凯书籍简介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第1节:雕琢自己的人生价值 爱因斯坦的信仰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仅以其创立的相对论著称于世,他一生所持守的道德信念值得每个人铭记在心;他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崇高职业素养更是我们这些后来人应当学习的。下面这篇短文是爱因斯坦关于"我的信仰"所作的精辟阐述: "我们这些终有一死的人的命运是多么奇特呀!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做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所知,尽管有的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把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
译者序言亚当·斯密(1723-1790)不仅是一位经济学大师,而且是一位杰出的伦理学家。他一生从事学术研究,留下了两部传世佳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他在《国富论》中建立的“富国裕民”的古典经济学体系,已为我国思想理论界所熟知,但他在《道德情操论》中阐明的以“公民的幸福生活”为目标的伦理思想,却很少引起我国思想理论界的关注;特别是这两部著作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未被人们正确理解。早在19世纪中叶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就提出了所谓的“亚当·斯密问题”,即《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对比悬殊、相互矛盾的问题。他们认为,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把人们的行为归结于同情,而在《国富...
这是一本关于心灵成长的书。作者关于人生世界的见解,既安慰他自已,也必然能跟大众分享,进而安慰大家的生存。 一个流浪江湖的人,如果他在职业之外关注自己的命业,他仍会获得独到的、不可更移的、学术权威也不能改变、思想大师高僧大德也会称道的关于人生时节的见解。冉永平,字陆桀,笔名萧然,号不鸣斋主人。1964年生人。供职于人民日报社。发表文章数百万字,但多数价值有限。爱好宗教、哲学、艺术、历史,但多数只是涉猎,蜻蜓点水,无一精深。 序言 老师序 通情达理 文/艾丰 萧然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年龄虽然相差很大,他总是叫我“老师”,对我很尊重,甚至很感恩,他的文章中,有几处提到我们的友情和我对他的帮助,也很推崇我的一些观点。但我总是把他看成朋友,因为彼此可以无话不说,没有什么客客气气的形式,且能够相互理解,我也从他那里受益不少。...
作者:未知 书屋絮语 ? 编辑部 无论何种环境,大庭广众也好,花前月下也罢,一个人若是自言自语,总给人神经兮兮的感觉。 说话就是给别人听的!写文章就是给别人看的!这是很多人的看法。这看法无疑是正确的。譬如作报告,发文件,办电视,编杂志,等等,如果不是让别人听,请别人看,那你说它干什么?写它干什么?真的是只说给自己听?写给自己看? 偏偏就有这种人。 这种人喜欢听自己说话,希望在自己的语言里,细听个人的脉跳和心声,对自己进行反思和梳理。即便你提供很多机会,让他们恣意放纵的表达,别人也可能不大爱听或一时半会难以接受,因为这种人在表达时用的是个人偏爱的词汇和自己独立特行的风格,而不是别人听习惯的。...
1945年4月16日,苏联红军3个方面军、共计250万人向纳粹政权的巢穴———柏林发起猛烈进攻,第二次世 界大战欧洲战场上的最后一场战役正式打响。这是整个战争期间规模最大、准备最充分的一次城市攻坚战,其 惨烈程度远远超过了斯大林格勒战役。 《强击柏林》是困兽犹斗的法西斯德国最后一搏的详尽历史记录,向读者生动展现了一座被炮火、疯狂和 绝望彻底摧毁了的城市,在劫后的残垣断壁之间,瓦砾遍地、尸骨如山……4月30日,在苏联红军越来越逼近的 脚步声中,罪孽深重的阿道夫·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饮弹自尽。与这位战争狂人一同化为历史灰烬的还有他 一手炮制的“第三帝国”。经过12年4个月零8天之后,这个曾给全人类带来沉重灾难的“千年帝国”终于在凄 凉的暮色中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