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 第9期 - 科幻之窗迪克 孙维梓 译译者注:中国古代的庄子曾在《天下篇》里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无独有偶,在西方古希腊有位学者芝诺,他提出四个著名的悖论,其中的“二分法”也表达了类似的思想。庄子扣芝诺都已初步接触到“无穷小”和“无限”的概念,他们实际上都是在探讨有关1/2+1/4+1/8+1/16……=?的问题。“芝诺是位伟大的科学家,”哈基教授郑重其事地宣称,他用严厉的目光扫视一下课堂,“举例说,他有个关于青蛙和深井的悖论。芝诺断言:井底有一只青蛙,如果它每次新的跳跃距离只是上次所跳距离的—半,那它永远也到达不了井边,它和这条边缘之间始终留有一个很小的,但却是实际存在的间隙。”...
作者:我本清狂第一卷:末世危途 001 病毒爆发这里是钢铁之都、世界级大都市,高楼林立,各种广告牌争相斗艳吸引人们的眼球,街上行人如梭,川流不息的汽车组成了一条条长龙。万强正在街道上散步,他不停的扫视着来往的清凉美女,虽然现在天气已经转凉但是爱美的女人更要抓住这个季尾来表现自己傲人的身材和洁白的肌肤。这时候万强看到一个身穿短裙露出两条白皙欣长美腿的白人少女,那女孩一头金色的头发梳成了马尾,鼻梁高挺,五官精致,再看身材凸凹有致,真是极品啊。万强是的身后跟着两个十七八的小伙,那两个小伙身穿笔挺的西服,皮鞋铮亮,人五人六的。他们看到强哥的眼光,凑近一步低声说:强哥,你看上那个妞了,要不要让兄弟们先打探一下底细?...
《黄河古事》作者:龙飞有妖气第一章 黄河往事我爷爷是被一口棺材带走的,从黄河里浮出来的棺材,很恐怖,以至于很多年之后回想起那一幕,我还是禁不住后怕。当时,我说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反正那口棺材从黄河里浮出来的时候,爷爷就不见了。那一年,我十九岁,当时正好是初夏,跟往常一样,大清早吃过早饭之后,爷爷就带着我去下河。这是一项例行的常事,从我学会走路开始,只要天气允许,下河巡河就是无可避免的。"爷。"我晚上没有睡好,那个年纪是最缺觉的时候,大早上被硬拉起来,很不满意,一边揉着眼睛,一边就嘟囔着说:"天天围着河转,转了几十年,你也不烦,到底有什么转头嘛。""水伢子。"爷爷揪了揪我的耳朵,说:"你跟我下河有多久了?少说十年了吧,十年时间,你吃透这条河了?"...
1993 第4期 - 校园科幻星河小时候乘电梯总盼着管理员生病请假,好亲手玩玩那块控制板。十几年过去,电梯也乘了无数回,这一心思却有增无减。我总想捉弄电梯一下,看看同时按住上下行按钮它将做何反应,今天空无一人的电梯间恰好给我这个机会。我要是早知道它反应这么强烈就不跟它开这个玩笑了。我按亮地下室和顶屋的指示灯,然后将左右两枚食指同时压向“慢上”、“慢下”钮,整个电梯间顿时震颤嗡鸣,发怒的控制板上红光狂闪不止。等我觉出不妙为时已晚,我感到一丝不易察觉的横向加速。原来“上+下=南”!不过我断定眼下已在地下室,因为电梯间旁是门厅,我不相信它能横着开出楼门。接下来的情景令人难以置信,电梯左右两壁突然收缩殆尽,扩展的空间中显现出无数座椅明窗。假如我不死死盯住尚未变化的电梯门,一定会认为自己已置身一节冗长的地铁车厢。...
《我跟着警察师傅办鬼案》作者:八步风云第1章 倒霉孩子听我姥姥讲,我是1981年阴历12月初5晚上11点55分出生的。老太太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我出生那晚,正当镇卫生所接生大夫、我姥姥、我爸剪脐带的剪脐带、烧水的烧水、正忙成一团的当儿,我那研究了一辈子周易的姥爷却捧着一本手抄的卦书、拿着算盘子在一旁扒拉了半天,然后一脸苦相的直撮牙花子:咋整的,咋TM 还赶上阴年阴月阴日出生的,真是太不吉利呀。结果被我姥姥嗷唠一嗓子造没电了:滚犊子,啥阴啊阳啊的,也看不出个眉眼高低,赶紧出去抱柈子(木柴)去。我姥爷顿时没了脾气,臊眉耷眼的快溜出去抱柈子了。要说东北女人真不是盖的,那真叫一霸气,别看东北老爷们在外面喝点小酒,一个个牛逼吹得锃亮、好像七个不服八个不忿一百二十个不含糊似的,可回到家一看见媳妇儿,立马都迷糊加立正,板正的(东北方言:可理解为利索、听话等等)。...
1997 第7期 - 人与自然唐俑一纸来自成都的邀请函动摇了我在西藏继续呆下去的意志。多年来我像游魂那样到处漂泊,行踪不定,我喜欢这种无拘无束的相对自由。甚至喜欢由此而带来的孤独。但我不想拒绝邀请。无论这种邀请来自哪里,只要带着温暖,都是我所需要的;事实上,喜欢孤独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说法而已。就像讨不到老婆的穷光蛋到处标榜他喜欢打光棍一样。最终选定动身的日子没费多大工夫,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动身却今我颇费心思。我明白,这一去很可能一去不复返.但我必须满足一个心愿。那就是再看一眼那意蕴独特的高原风光。说到底,我之所以将青藏高原作为我人生孤旅中一个很重要的驿站,很大程度上缘于它的雄浑和美丽。于是我退掉预定好的飞机票,决定走陆地回川。...
作者:手执阴阳笔【(备用域名:. ),】第一章 枯黄叶、老鸦鸣秋风萧条,金黄的田地只留下一道道一指来宽的沟壑。田中时有虫鸣蛙言,路间还有少许稻谷的根叶。一条大道从五里山中曲延而出,还算平坦的道路上布满了枯叶,秋风微拂,阵阵尘沙卷动萧条的小叶。天已灰黄,大道上没有一个人影,本应有些闷热的天空却隐隐透着一股子阴冷,若仔细的体会,让人心底发慌,胆小之人甚至于打颤。五里山外,东向大约二十里外,有一座小村,而这些大道的枯叶,竟与那秋风不仅不慢的朝着那村子而去。哒~哒~哒~一阵脚步声传来,只见那五里山中,两道身影正随着大道、由着枯叶朝那安宁村而去。安宁村,是五里山山方圆百里内小数三个村子的一个,人中倒不算太多,可应李家代代生根与此,也不算少,足有近千人。...
作者:[美]L·罗恩·哈伯德序言《物竞天择》成书之时,马奇诺防线犹存。那时的敦刻尔克还只是名不见经传的法国沿海小镇。世人对不列颠之战、布尔哥、塞班岛、硫黄岛、V-2火箭还是闻所未闻,因为还有相当长一段时间,这些事件才真正发生。《物竞天择》中却对这一切均有所暗示,事情一旦发生可真是转瞬间就来到眼前。《物竞天择》描绘的是虚幻的、不合常理的世界,是一种纯粹的假设。《物竞天择》里的中尉屡屡出现在风雅的赞美诗中,被吟咏讴歌,为作者歌功颂德的人想要广大公众都承认作者的伟大;而诅咒作者的也大有人在,他们甚至要毁辱作者的形象(经查实,已经有人这么做了)。《物竞天择》在美国出版却在英国遭到拒绝。波士顿不偏不倚,因为书中只有无知的杀戮绝没有什么强暴妇女等不洁的文字。有人对《物竞天择》不屑一顾,更有人视之如宝,不忍释卷。...
引言“大自然”,也就是上帝用以创造和治理世界的艺术,也象在许多其他事物上一样,被人的艺术所模仿,从而能够制造出人造的动物。由于生命只是肢体的一种运动,它的起源在于内部的某些主要部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说,一切象钟表一样用发条和齿轮运行的“自动机械结构”也具有人造的生命呢?是否可以说它们的“心脏”无非就是“发条”、“神经”只是一些“游丝”,而“关节”不过是一些齿轮,这些零件如创造者所意图的那样,使整体得到活动的呢?艺术则更高明一些:它还要模仿有理性的“大自然”最精美的艺术品——“人”。因为号称“国民的整体”或“国家”(拉丁语为Civitas)的这个庞然大物“利维坦”是用艺术造成的,它只是一个“人造的人”;虽然它远比自然人身高力大,而是以保护自然人为其目的;在“利维坦”中,“主权”是使整体得到生命和活动的“人造的灵魂”;官员和其他司法、行政人员是人造的“关节”;用以紧密连接...
1995 第11期 - 未来预测布拉德·达拉奇 冰玉 译科学家们在二十世纪里创造了许多奇迹。他们分裂了原子,爆炸了氢弹,发明了电视和电子计算机,还把人类送上了月球,把仪器送上了火星。他们移植成功了心脏和肾脏,揭示了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结构的秘密。他们追溯到了时间的源头——宇宙大爆炸,还录下了宇宙猛烈形成时可能留下的背景辐射。科学家们的雄心和抱负一年年在不断地扩张,十多年来,全世界的分子生物学家一直在努力探索一个问题,并且不断取得进展。对人类来说,这个问题与死亡问题一样古老,它就是:人为什么会衰老?如果确有可能的话,那么人类如何才能减缓自身的衰老过程呢?把现在做的一些实验加以总结,形成理论。许多这一领域的科学家,包括许多率先研究控制衰老基因的科学家预测,在未来的一代人或两代人之内,人类的120岁的寿命极限(这个极限自从石器时代以来也许就未曾改变过)将有可能延长几十年,或许几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