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蒙子三卷,唐林慎思撰。前有慎思自序,曰旧着儒范七篇,辞艰理僻,不为时人所知,复研精殚思,一旦斋沐祷心灵,是宵梦有异焉,明日召蓍祝之得蒙之观,曰伸蒙入觏通明之象也,因自号伸蒙子。又曰:尝与二三子辨论兴亾敷陈古今,编成上中下三卷,槐里辨三卷,象三才叙天地人之事;泽国纪三篇,象三才叙君臣人之事[案唐人避太宗讳故以君臣民为君臣人];时喻二篇,象二教叙文武之事。今观其书,上卷设为干禄先生、知道先生、求己先生问答,中卷设为弘文先生、如愚子、卢乳子问答,下卷则自抒己说。惟上卷喻时一篇,释仲尼小天下之义,词不近理,其余皆持论醇正,非唐时天隠无能诸子所可彷佛。崇文总目列之儒家,葢为不忝。惟其所列六人之名,书干禄为干禄(二字山首)书知道为知道(二字水旁)书求己为求己(二字石旁)书弘文为弘文(二字弓戊、甲文)书如愚为如愚(二字耒旁)书卢乳为卢乳(二字瓦旁),而各注所以增改偏旁之...
本论文为香港研究资助局(RGC)资助的研究计划 “A Quantitative Study of China’s Selective Absorption of Modern Western Ideas and the Origins of Certain Key Concepts (1840-1915) (CUHK4006/02H)” 成果的一部分,初稿发表于中央研究院林毓生院士主持之国科会整合型计画《公民社会基本政治社会观念研究》第三次研讨会(2003年3月28日至29日),在此说明并致谢。本文写作中,刘青峰曾参与讨论并修改文章,黄庭钰小姐和吴通福博士曾在数据检验及图表制作上给予协助,一并致谢。 本文定稿发表在《政冶与社会哲学评论》第十三期(台北:2005年6月),页1-51。 【摘要】 本文通过关键词的统计分析以揭示革命观念在中国的起源和演变,并以此为案例考察西方现代政治思想在传入中国过程中如何被中国本土文化重构以形成当代政治思想的。...
作者:[法]巴尔扎克前言--------巴尔扎克在《幻灭》中描写未来的大作家德·阿泰兹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要像莫里哀那样,先成为深刻的哲学家,再写喜剧。”看来,这正是《人间喜剧》的作者对自己提出的要求。而且他也和德·阿泰兹一样,在巴黎的六层阁楼上受过饥饿和寒冷的折磨,在人类知识的宝藏中耐心地挖掘过,在“毒气熏蒸”的巴黎社会中生活过、搏斗过、感受过。《幻灭》的中心内容,是两个有才能、有抱负的青年理想破灭的故事。主人公吕西安是一位诗人,在外省颇有些名气。他带着满脑子幻想来到巴黎,结果在巴黎新闻界恶劣风气的影响下,离开了严肃的创作道路,变成无耻的报痞文氓,最后在党派倾轧、文坛斗争中身败名裂。他的妹夫大卫·赛夏是个埋头苦干的发明家,因为敌不过同行的阴险算计,被迫放弃发明专利,从此弃绝了科学研究的理想。...
作者:李银河为什么要研究同性恋现象同性恋这一性取向是指以同性恋为对象的性爱倾向与行为;同性恋者则是以同性恋为性爱对象的个人(男人或女人)。虽然同性恋现象古而有之,但同性恋这一概念却是晚近才出现的。随着19世纪对人类个性发展与人类性行为研究的开展,人们才开始了对同性恋现象的研究,创造出同性恋这一概念。今天社会学研究中普遍采用的同性恋一词,英文写作homosexuality。homo这一词根本意是希腊文“同样”之意,而非拉丁文“人”之意。同性恋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社会学研究的理想课题。说它“理想”,是因为同性恋现象外延清晰,内涵独特;同性恋作为一种亚文化(subculture),有它独特的游离于主流文化的特征;同性恋者作为一个亚文化群体,具有独特的行为规范和方式。因此,世界各国的社会学者都很喜欢这个题目,对它做过大量的研究。...
第一节 在马家军最困难的时候,自称是马俊仁“朋友”的赵瑜,“受中宣部、国家 体委的捐派”,“支持”他们来了。 提起赵瑜,人们自然会想起,他10年前写的《强国梦》,《兵败汉城》,当 时在文学界和体育界引起的强烈反响,至今为止仍然是争论不休、毁誉不一的作 品。 如今,沉寂10年的赵瑜,又打出了一部重头戏《马家军调查》(以下简称《 调查》可谓轰动空前。谈到此篇创作经验时他说:“是让读者感到新鲜,要么不 写,要写就写有轰动效应的,不搞温吞水… ” 赵瑜,留在马俊仁和他的弟子们记忆里是很“温吞水”式的人。 三年前,当时由于王军霞等主力队员的出走,马俊仁一下于被抛在风口浪尖 上,昨天还在天堂,次日就被抛进了地狱。“马俊 仁奖金不清”、“马俊仁应该向王军霞请罪”,“马俊仁为啥把住队员的小汽车 不放”等文章纷纷出笼。有的记者在文章中说:“马俊仁一时...
作者:中国青年出版社“初恋”的惩罚.作者:凡 凡 文章来源:《真情》2005年第4期 点击数:6608 更新时间:2005-6-5过了年,我就十八岁了。离高考只剩下四个多月了。这一段,班里的男女生相互间递纸条、写情书、约会等地下活动慢慢的多了起来。我这个“尖子生”也突然感到了不安、慌乱,并且自责。不知从哪一天开始的,那个美丽圣洁的女孩儿已经像蝴蝶一样翩然飘进了我的梦境。我的心,就像一只小鹿,在“爱”的原野上懵懵懂懂地瞎撞。每天我会早早地拿起课本,来到校外翠绿的原野,漫步在一块不大的芳草地上,心不在焉地一边复习,一边远远地眺望着她来校的方向。每当她走来时,袅袅的身影如垂柳临风,婀娜多姿。而她走近了,内心羞涩的我,只能低头看书,一副全神贯注的样子。待她走过,我又会目送她走进那绿树掩映的校园。...
作者:时寒冰【,】作者:时寒冰第1节:货币凶猛与房价股市之谜(1)第一章货币凶猛与房价股市之谜1981年的"万元财富"相当于当时人均储蓄的200倍,折算到现在差不多是255万元。结论显而易见:过去30年,钱本身的确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不值钱"了!很多货币快速贬值的隐患在社会动荡以前就已经埋下,只是人们浑然不觉而已。当危机意识成为群体性反应的时候,货币的真实购买力就会突然呈现出来,犹如一张美丽的画皮在刹那间脱落而露出狰狞的面容,令人猝不及防。大量投放的货币,在中国主要是通过房地产和股市两大领域吸纳,这两大领域的吸纳能力一旦受到限制,就必然促使货币流向农产品等领域。因此,国家为了避免民众对农产品价格上涨反应过于强烈,会小心翼翼地寻求某种平衡。...
作者:佚名【,】第一回词曰:富贵五更春梦,功名一片浮云,眼前骨肉亦非真。恩爱反成仇恨。莫把金枷套颈,休将玉锁缠身,清心寡欲脱凡尘。快乐风光本分。这首词叫人看破名利,少要为恶,免得后来没有收稍结果。却引出一善一恶的故事来。这件事发生在大宋徽宗年间,建康府溧水县城根下,住了位老爷,这官员曾在朝居兵部大司马之职,姓李名永福,曾挡金兵,死在钢鞭之下。夫人吴氏,年已半百,留下两位公子。大公子名雷,字振远,娶妻陆氏。二公子名电,字鸣远,已定王氏,尚未过门。止有一个老家人李善,主仆五人自京中逃奔到此住下,三间草房,可怜日无呼鸡之食,夜无鼠耗之粮。也是天无绝人之路,亏得西门小街上有位相公,姓林名实,字孔昭,仗义与他每日三钱银子度日,养他母子夫妻,这且不表。...
作者:多丽丝·莱辛【,】编辑推荐多丽丝·莱辛是个爱猫成痴的作家,她在《特别的猫》里讲述了人与猫之间的动人故事,细数曾经让她欢欣也让她忧愁的猫。 她在书中写道:“在我与猫相知,一辈子跟猫共处的岁月中,最终沉淀在我心中的,却是一种幽幽的哀伤,那跟人类所引起的感伤并不一样。” 故事从莱辛在非洲的童年开始,爱猫成痴的文学大师用优雅的笔调讲述了人与猫之间的动人故事……名人推荐从非洲到英伦,有猫为伴的莱辛不曾寂寞。 ——余秋雨猫经莱辛之笔显得尤其自然,他们跟空气一样、像家人一样、永远会在身边。 ——朱天心当莱辛用细腻的笔触缓缓描述猫儿们的种种动人姿态,你也会渐渐觉得,这特别的猫似乎也是自己的宠物,甚至自己的孩子。...
作者:石钟山岁月红颜1下乡三年的知识青年李红梅,在那年大雪封门的日子里,爱上了本地青年何二宝。这大约是李红梅的初恋,也是她改变自己命运的一次恋爱,从此,她的生活开始了一个新纪元。李红梅生长在北方的一座城市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李红梅在那座黑糊糊的城市里结束了自己并不令人怀念的学生时代。在上学的时候,她差不多就把自己未来的命运想好了。毕业后,她会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去上山下乡,这是他们这代人共同的命运。也有少数幸运者,从学校直接去当兵或者留在城里,接父亲或母亲的班,成为一名工人。她知道自己不会那么幸运,父母只是一般工厂里的普通工人,家里哥哥姐姐一大堆,母亲为了让二姐接班,早早地就从毛纺厂退休了。大哥插队几年了,他在农村待得早就不耐烦了,一次次写信催父亲退休,只有父亲退休他才能从农村顺利地回到这座黑糊糊的城市里接父亲的班。大姐插队的时间最长,属于后来人们常说的老三届那一...
作者:(清)吴趼人【,】第一回 楔子上海地方,为商贾麇集之区,中外杂处,人烟稠密,轮舶往来,百货输转。加以苏扬各地之烟花,亦都图上海富商大贾之多,一时买棹而来,环聚于四马路一带,高张艳帜,炫异争奇。那上等的,自有那一班王孙公子去问津;那下等的,也有那些逐臭之夫,垂涎着要尝鼎一脔。于是乎把六十年前的一片芦苇滩头,变做了中国第一个热闹的所在。唉!繁华到极,便容易沦于虚浮。久而久之,凡在上海来来往往的人,开口便讲应酬,闭口也讲应酬。人生世上,这“应酬”两个字,本来是免不了的;争奈这些人所讲的应酬,与平常的应酬不同。所讲的不是嫖经,便是赌局,花天酒地,闹个不休,车水马龙,日无暇晷。还有那些本是手头空乏的,虽是空着心儿,也要充作大老官模样,去逐队嬉游,好象除了征逐之外,别无正事似的。所以那“空心大老官”,居然成为上海的土产物。这还是小事。还有许多骗局、拐局、赌局,一切希奇古...
作者:马未都【由网[.wrshu.]整理,】《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作者:马未都01 盛世收藏--历史每到周六的早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北京市有两个地方万头攒动。一个是天安门广场,大家都在举头看升国旗;一个是潘家园市场,大家都在低头寻国宝。这就是我们今天收藏的现实情况,每个人都希望从我们古代遗留下来的东西中,捡到自己心爱的东西。但过去不是这样。我小时候,看到的景象都是破坏文物。在我11岁的时候,“文革”刚开始,大量文物遭到破坏。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我们家后面有一个下水道堵了,我们都去看,结果从下水道里掏出来一个鎏金佛,当时说是金佛。那时所有人都把家里价值连城的古董扔掉,说是“破四旧”,扔掉以后心里就踏实了,认为安全了。...
对人生我确实不是说特别乐观,但是你还得活下去,你总不能成天愁眉苦脸的,但总体上你感觉,人生苦难得很。我当年第二个孩子出生的时候,我就不主张再生孩子,我说大人都活得累,你何必再生个孩子?不光是你把她养起来,咱也要受很多罪,孩子长大了也是,将来要活受罪。你说现在这孩子,七岁就得上学,自从七岁以后一直到她死,她就没有一天能过得轻松,受那个罪干啥?当时我心里说,要生个孩子,还不如去种一棵树,树还无忧无虑的,种棵树总比你生个孩子要强。但是世俗吧,你不要孩子又不行,你还得过这种日子,那就过这种日子吧,那就只好这样受罪吧。小孩你要监管她,长大以后,上学、就业、结婚、生子那事情是多得一塌糊涂,咱这一生就为那些奋斗了,不说奋斗了,就挣扎了一辈子吧,生下那个娃又继续但是你想一想,人类本来就是这样过来的,你总得就像农村有句话说是,年儿好过,月儿好过,日子难过。这每一天它都难过,这每...
每个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从幼稚园开始,手工制作的课堂就是滋生我自卑情绪的土壤。 别人翻飞的指尖下,小猫小狗栩栩如生、跃跃欲试,而我却躲在角落里跟制作材料打架,使出的劲儿能牵回九牛二虎,就是不能把它们摆平无数次伤心地问妈妈为什么,妈妈的回答总让我信心倍增:“每个人的能力都是不一样的,这方面差,在另一方面总会得到补偿。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的手工制作也很糟糕,甚至被称为笨孩子,可这一点也不影响他成为发明家。”是啊,我也有许多别人不及的优点:我会声情并茂地讲故事;还能搬很重的东西却坚持很长的时间在妈妈的提醒下,我经常对自己有许多新的发现。 童年的时光是一列幸福快车,满载着了我的欢笑,也载满了父母对我的精心呵护——他们对我爱得多么小心翼翼,好象我是一个泥娃娃,不小心就会跌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