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弗兰科.哈德克 著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在于意志力的强弱差异:成功者常常是意志力坚强的人;失败者常常是意志力薄弱的人。训练和提升意志力,就能使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强大动力。只要一个人具有善于自我克制的坚强意志力,他就能承受常人难以承受的苦难,征服常人难以征服的障碍,完成常人难以完成的事业。修订版序 你是自己事业的工程师《大脑与个性》作者威廉.汤姆森的研究发现,人类的大脑物质其实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就是说,人的大脑功能经过培养和训练,使能够被强化的。所以,人的大脑决不应该满足于天生就具备的少数几项功能。相反,通过认为的训练,通过教育,人的大脑细胞是能够发生变化的,从而使人获得很多并非得自遗传的功能或能力。...
作者:李开复 第一部分 迎接未来 ——给青年学生的信 第1节:自序(1) 为了让读者在阅读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脉络,我以“未来”为主线,将这些文章划分为三个主题,它们分别是:迎接未来——给青年学生的信这一部分收录的是我自2000年以来写给青年学生的七封公开信。以公开信的方式与广大青年学生交流思想,向他们介绍学习和成长的经验,这是我在经过了认真而审慎的思考后所寻找到的一种最佳方式——它既符合我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影响力最大化的目标,可以让更多的青年学生从中受益,也有利于更加集中和深入地讨论诸如学习方法、生活态度、价值观、就业与工作、理想与现实等广大青年学生普遍关心的焦点话题。事实证明,我所发表的每一封公开信几乎都在青年学生的群体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只要看看“开复学生网”中成千上万的来自青年学生的热情反馈就不难知道,我为中国青年学生所付出的一切是多么值得。...
王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后考上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博士毕业。后留所工作,一直从事古植物的演化及其发展的研究工作。 内容简介 我今天讲的内容是《植物是如何登陆的》。们从现在的植被上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就是说现在海洋中有很多生物,类型也比较多,但是在现在陆地上植物的类型也是比较多的。那么植物占领不同的生态域,有的在高山上,有的在河流里面,这个植物是非常繁盛的,但是在地球的历史中,这个植物是如何占领陆地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说它重要呢?这主要是要考虑到只有植物登陆以后,它在陆地上生存下来,占领陆地这么广大的空间,那么才能为动物登陆提供一些条件。植物怎样从水生的藻类发展到最后占领整个陆地的不同生态域,并且形成森林这么一个过程。我们回顾地球的演化历史,地球已经发展到今天,有45亿到46亿年。在距今六亿年左右,地球上的生物主要是以...
前一页回目录 地毯的那一端 德: 从疾风中走回来,觉得自己像是被浮起来了。山上的草香得那样浓,让我想到,要不是有这样猛烈的风,恐怕空气都会给香得凝冻起来! 我昂首而行,黑暗中没有人能看见我的笑容。白色的芦荻在夜色中点染着凉意。 这是深秋了,我们的日子在不知不觉中临近了。我遂觉得,我的心像一张新帆,其中每一个角落都被大风吹得那样饱满。 星斗清而亮,每一颗都低档地俯下头来。溪水流着,把灯影和星光都流乱了。我忽然感到一种幸福,那种浑沌而又淘然的幸福。我从来没有这样亲切地感受到造物的宠爱——真的,我们这样平庸,我总觉得幸福应该给予比我们更好的人。 但这是真实的,第一张贺卡已经放在我的案上了。洒满了细碎精致的透明照片,灯光下展示着一个闪烁而又真实的梦境。画上的金钟摇荡,遥遥的传来美丽的回响。我仿佛能听见那悠扬的音韵,我仿佛能嗅到那沁人的玫瑰花香!而尤其让...
我讨厌它们,你没看见那条老藤,爬的都是虫子。孔太太用鸡毛掸子敲着垂下门廊的一 条枝蔓,她说,除掉它们,种上一架茑萝,前面罗太太家的门廊种的就是茑萝,你去看看, 已经开了许多花了,小小的,红红的,看上去多漂亮。 种上茑萝也会有虫子的。孔先生正想去他的牙科诊所,他整理着皮包往门外走,嘴里敷 衍着妻子。但孔太太把鸡毛掸子横过来堵住了他的去路。 我不管茑萝有没有虫子,我就要让你换上茑萝,孔太太沉下了脸说,跟你说过多少遍 了,你就是把我的话当耳边风;今天别去诊所了,今天你在家给我把这些讨厌的老藤都除 掉。 我没工夫,诊所有手术做,改日再说吧。孔先生的脸色也难看起来,他拨开了挡道的鸡 毛掸子,又轻轻地朝妻子推了一把,孔先生一步跳到街道上,回过头来说了一句很恶毒的 话,去找你那位花匠吧,让他来干这活,你正好一举两得。...
曼桢因为难产的缘故进了医院。祝家本来请了一个产科医生到家里来接生,是他们熟识的一个女医生,常常和曼璐一桌打牌的,那女医生也是一个清客一流的人物,对于阔人家里有许多怪现状也见得多了,丝毫不以为奇,所以曼璐认为她是可以信托的。她的医道可并不高明,偏又碰到难产。她主张送医院,可是祝家一直延挨着,不放心让曼桢走出那个大门,直到最后关头方才仓皇地用汽车把她送到一个医院里。 是曼璐陪她去的,曼璐的意思当然要住头等病室,尽可能地把她和外界隔离起来,可是刚巧头二等病房都客满了,再换一家医院又怕耽误时候,结果只好住了三等病房。 曼桢在她离开祝家的时候已经陷入昏迷状态了,但是汽车门砰的一关,汽车缓缓开出去,花园的大铁门也豁朗朗打开了,她忽然心里一清。她终于出来了。死也要死在外面。她恨透了那所房子,这次出去是再也不会回去了,除非是在噩梦中。她知道她会梦见它的。无论活到多么大,...
-祝贺首届国际《道德经》研讨大会召开序言从小对道家感兴趣,毕竟是祖国传统文化渊源,特别是老子和他的不朽之作《道德经》,从十多年前第一次接触至今,反复阅读,受益良多,《道德经》对华夏后人的思想和文化影响之大无法估量,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任何一种植根于中华文化土壤的思想学说,都能从中见到《道德经》的影子,从江湖中的三教九流到高坐殿堂的文人雅士,从“矛盾论”中的辨证法,乃至当今时代中外皆知的“和谐社会”观。老子的“天地观”经过极富想象力的庄子一支神来之笔,衍生出魏晋玄学;他的“玄德观”经过孔圣人的妙手点化,演变成贯穿中华文化的“德治”主要内容;经由程朱两位大儒润色加工,于是创立了宋明理学;老子的“无为观”被历代统治者推崇为驭民之术;他的“雌柔观”无意中唤醒了心有灵兮的孙吴子,从而诞生《孙子兵法》,造就誉满全球的大中华军事理论;就连中华武术、内家气功,亦都受其影响,涌现出无...
金开诚,1932年生于江苏无锡,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出版有《文艺心理学概论》、《中国书法大观》等二十余部学术专著。 内容简介 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或者欣赏艺术作品。当你阅读一部文学作品,到动情的时候,或者怦然心动,或者潸然然泪下。我们都有过这样的审美感受。当你欣赏一幅艺术名画,比如说描绘大自然背景的油画,这个时候你可能瞬间地感到物我合一,感到你与大自然的一种契合。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艺术审美的心理机制在起作用。 人的心理活动不是单一的,是相当复杂的。由于我们大脑各种功能的整体发挥,感知、理解、想像、联想、情感等活动此起彼伏、相互联系、彼此促进,就形成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
“夜深闻私语,月落如金盆。”那时候所说的,不是心腹话也是心腹话了罢?我不预备装模作样把我这里所要说的当做郑重的秘密,但是这篇文章因为是被编辑先生催逼着,仓促中写就的,所以有些急不择言了,所写的都是不必去想它,永远在那里的,可以说是下意识的一部分背景。就当它是在一个“月落如金盆”的夜晚,有人嘁嘁切切絮絮叨叨告诉你听的罢! 今天早上房东派了人来测量公寓里热水汀管子的长度,大约是想拆下来去卖。我姑姑不由的感慨系之,说现在的人起的都是下流的念头,只顾一时,这就是乱世。 乱世的人,得过且过,没有真的家。然而我对于我姑姑的家却有一种天长地久的感觉。我姑姑与我母亲同住多年,虽搬过几次家,而且这些时我母亲不在上海,单剩下我姑姑,她的家对于我一直是一个精致完全的体系,无论如何不能让它稍有毁损。前天我打碎了桌面上的一块玻璃,照样赔一块要六百元,而我这两天刚巧破产,但还是急急...
倪允琪,曾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家973“暴雨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内容简介 我今天有这个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暴雨,我感觉到非常荣幸。我今天比较系统的介绍一下关于暴雨的形成、暴雨引起的灾害以及暴雨怎么去监测、怎么去预测,主要介绍一下这些内容。暴雨是我们国家一个很重要的灾害,尤其是在长江流域,或者讲整个的淮河以南地区,当然黄河也曾经发生过很大的洪涝。所以总体上来讲。暴雨是我们国家主要的一个气象灾害。了解暴雨、研究暴雨是刻不容缓的一个任务。现在我们主要是用雷达和卫星来观测和预报暴雨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但到以后,大体上到2025年的时候,我们的数值模式的分辨就一公里。一公里什么概念呢?我们北京这个区域,我们一个点到一个点距离只有一公里。我刚才讲了,我们现在一个测站到一个测站的距离是多少呢?是二百到三百公里,我们到了2025年,我讲的等于我们一...
在幽深的山谷里,有一株被人遗忘的梅树。这株山南常见的红梅,是在一个雷电交加的暴风雨之夜,被猝然暴发的山洪冲到谷底来的。同它一块冲下来的其他梅树,都压在坍塌的岩层底下了。只有这一株,因为长得特别粗大硕壮,侥幸地活了下来。不过,它受到的伤残是如此厉害,以至整个躯干像从当中挨了一斧头似的,可怕地劈裂开来。伤口的部位,结痂累累,永远无法重合了。它的半爿已经死掉,剩下黝黑朽烂的一段木橛,另外半爿艰难地扭曲着,又挣扎着坐了起来,却再也直不起身子。于是,它就这么弓着腰,坐着,过了一年又一年……渐渐它变得很衰老了,连南方吹来的薰风,也不能使它恢复一点活力,一年到头似乎都沉浸在冥思默想当中。它在想什么呢?...
齐康,中国科学院院士。 曾经主持包括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馆、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怀安周恩来纪念馆等百余项工程的设计工作。齐教授在建筑设计中重视国情、运用中西方建筑的传统手法,探讨中国现代建筑风格做了不懈的努力。他的作品曾经获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2项、银质奖2项、铜质奖2项。出版《城市建筑》等专著20余部,公开发表论文近百篇,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1997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内容简介 齐康教授至今已经设计建筑作品一百余项,他的这些作品由于处于不同的地区,这些建筑都体现出了地方的特色。在节目中,齐教授通过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福建博物院等作品的分析,对地区建筑文化的体现归纳出九点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