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ge 2-布特列洛夫1828年9月6日生于俄国奇斯托波尔,1886年8月17日,逝世于法国比亚里疆,俄国化学家。布特列洛夫主要是一个理论家,他扩大了凯库勒有机结构的概念。他提出,每一种有机化合物只有一种构型,他还确立了“化学结构”这个术语。1861年,他预言了叔醇的存在。1876年首次提出了异构体在化学平衡状态之中的思想(互变异构)。1860年布特列洛夫被任命为喀山大学校长,但由于学潮和俄、德两派的斗争他辞职了,不久又复职,到1863年最终还是辞职。1867年,门捷列夫的推荐使他成为彼得堡大学的化学教授,以后他又将精力逐渐转向其他方面,如养蜂和唯灵论。在一次偶然的读书过程中,不慎摔伤,自此身体健康...
手术 手术单蒙上来,唐晓南就开始发抖。 身体被掩盖了,只有左乳穿透手术单,孤零零地挺立。 眼前白了,耳朵立起来了,刀子在半空悬着。此时,唐晓南丰富的想象力,完全变成了自我恐吓,她敏感的耳朵目睹了手术的全部过程。 医生说过,麻醉了局部,不会有感觉,她不信,或者说信也没用,还是本能地悬着心、咬着牙,等待切割时的刺痛。有金属器具的碰撞声,唐晓南听见手术工具摊开了,那些跳跃的声音,擂在她的胸口上。 没错,明晃晃的一盘器械。 医生在挑选,碰撞声成了背景音乐,为他们的谈笑伴奏。他们谈的是医院的效益问题,大约是像唐晓南这样的患者,以及正进行的这类手术,医院根本不能获什么利润。唐晓南因此明白左乳的问题不大,手术不大,因而舒缓了颤抖,稍微放松了紧崩的神经。 ...
作者 ?/? 舒國治出版社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日期 /?2006/10/26商品語言 /?中文/繁體作者介紹■作者簡介舒國治一九五二年生於台北。七十年代以少少幾篇作品(如小說〈村人遇難記〉)嶄露頭角。原有意投身電影,終返寫作。一九八三至一九九○,七年浪跡美國;一九九八獲長榮旅行文學獎首獎之〈遙遠的公路〉可為此期間生活與創作的寫照。一九九○年冬返台長住,自此所寫,多及地方(如〈水城台北〉),多及旅行(〈香港獨遊〉),多及小吃(〈粗疏談吃〉)等生活之散文。而其中最常著墨的題材,竟是閒晃。著有《門外漢的京都》、《理想的下午》、《讀金庸偶得》等書。關於舒國治,中年男子,好流浪,散文絕妙,出書不多。關於作者我們知道的真的不多,只知道與他聊天時,有幾次聽他不斷讚嘆:「嗯,這厲害,這厲害……」聽著都覺得好笑,不過就是一些平常事吧。某日朋友聚會,舒國治也在其中,大家天南地北無所不談,不...
央视国际 (2005年09月01日 15:40)主讲人简介: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闲话中国人》等。内容简介:刘邦作为统帅,知道把手下的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比如让韩信带兵、让张良谋划、让萧何治国,人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但人才难得,刘邦是怎样选拔人才的呢?其次,虽然刘邦用人不问出身,不管什么身份的人,只要有才,他都敢用。但从敌对阵营中的跑过来的人,像从项羽军中跑来投奔的陈平,他该怎么安排,是用还是不用?...
主讲人简介主持人格非很高兴来到中国现代文学馆,来跟大家就某一个论题,大家做一个交流,这个题目呢,还是我在(2001年)12月份在法国国家图书馆在巴黎做的一个演讲的一个稿子,因为他们当时在法国(2001年)12月份开了一个会,中国也去了很多作家、很多学者,讨论全球化的问题和现代性的问题,这是目前呢,世界上知识界都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其实从我个人来讲,我不是很喜欢“全球化”这样的一个提法,也不是不喜欢,它当然是一个事实,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事实,但是现在主要谈“全球化”的人太多,什么样的人大家都在谈“全球化”,但是大家在谈的时候每个人的知识背景,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包括对“全球化”的这种想像,都是不一样的,我前几天碰到一个非常有名的学者,他到南方去考察,到了一些乡镇里边,这些乡镇里边接待他的一些官员,和一些企业家,跟他一谈就是全球化,全球化,他很吃惊,这个好像一般的农民或者说企业家...
我从前的学校教室里挂着一张《蒙娜。丽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名画。先生说:“注意那女人脸上的奇异的微笑。”的确是使人略感不安的美丽恍惚的笑,象是一刻也留它不住的,即使在我努力注意之际也滑了开去,使人无缘无故觉得失望。先生告诉我们,画师画这张图的时候曾经费尽心机搜罗了全世界各种罕异可爱的东西放在这女人面前,引她现出这样的笑容。我不喜欢这解释。绿毛龟,木乃伊的脚,机器玩具,倒不见得使人笑这样的笑。使人笑这样的笑,很难罢?可也说不定很容易。一个女人蓦地想到恋人的任何一个小动作,使他显得异常稚气,可爱又可怜,她突然充满了宽容,无限制地生长到自身之外去,荫庇了他的过去与将来,眼睛里就许有这样的苍茫的微笑。...
引 言 延安使命:揭秘历史显为人知的内幕美国历史学家卡萝尔.卡特积20年之研究,查阅了大量原始档案,采访了大批当事人,第一次详尽记述了60年前在西方人眼中的“禁区”延安工作和生活的美军观察组的鲜为人知的历史,再现了鲜活的历史人物和壮阔的历史场景。1944年7月22日,美军观察组肩负着美国政府赋予的特殊使命来到*中央所在地延安,开始了美国官方与中国共产党长达三年的正式交往与合作。《延安使命》记录了当时中国共产党人为争取美国和国际支持、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而进行的坚持不懈、艰苦卓绝的努力,描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动派、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英勇顽强的斗争及延安解放区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民真心诚意支持共产党的感人情景,及至美军观察组人员都被事实征服了,积极支持和尽力帮助中国共产党人正义事业的史实。...
余华最新力作:《兄弟》下部第一章逝者已去,生者犹在。李兰撒手归西,走上漫漫阴间路,在茫茫幽灵里寻觅宋凡平消失的气息,已经不知道两个儿子在人世间如何漂泊。 宋钢的爷爷风烛残年,这个老地主卧床不起,几天才吃下几口米饭,喝下几口水,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老地主知道自己要走了,他拉住宋钢,眼睛看着门外不肯松手。宋钢知道他的眼睛里在说些什么,于是在那些没有风雨的傍晚,宋钢就会背上他,在村子里缓慢地走过一户户人家,老地主告别似的看着一张张熟悉的脸。来到村口后,宋钢站在榆树下,爷爷趴在他的背上,旁边是宋凡平和李兰的坟墓,两个人无声地看着落曰西沉晚霞消失。 宋钢觉得背上的爷爷轻得像是一小捆柴草,每个晚上从村口回家,宋钢将爷爷从背上放下来时,爷爷都像是死去一样没有声息,可是第二天爷爷的眼睛又会跟随着晨曦逐渐睁开,生命之光仍在闪烁。曰复一曰,老地主仿佛死了,其实活着。宋钢的爷爷已...
[原文]三十辐①共一毂②,当其无,有车之用③。埏埴以为器④,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⑥。[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注释]①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此数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历次。②毂:音gu,是车轮中心的木制圆圈,中有圆孔,即插轴的地方。③当其无,有车之用: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无"指毂的中间空的地方。...
《从亲密到诱惑》 作者:海男书中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比如,1980年的一个世界,年仅18岁的我窥视到的一个他人的世界:一个男人最终总是坐在通往阁楼的楼梯上,等候我的邻居回家。由于某种奇特的原因,我和一个妇女共住在一座近百年的阁楼上。那时候,我总是以她作为我的伙伴,才战胜了来自小阁楼的恐惧。著名批评家谢有顺曾经这样评价这部作品:许多女作家,一写到身体,走向的都是欲望的场景,仿佛身体可以撇开精神和灵魂而单独存在。海男不同,她笔下的身体有着坚实的基础,那就是不息的灵魂探索。 第一章 火柴的故事 1966年 午后的开始 1966年午后的开始,是我必须划燃火柴的时刻,因为饥饿,因为母亲不在家,因为这是一个冬日的午后,所以我必须划燃火柴,然后点燃柴禾。我刚刚进入四岁,如果说按照历史划分,四岁的孩子犹如幻影中的幻影,因为所有的幻影如出一辙,可以拉长,也可以缩小。而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