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简介何镜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首届国家“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全国政协委员,并担任中国建筑学会教育学术委员会主任等多项职务。何教授提出以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及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三者并重的建筑创作思想。曾经主持和设计80余项重大工程,获国家、部委及省级以上优秀设计奖30余项,其中国家级金奖1项、铜奖2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在建筑界享有较高声望。内容简介何教授在节目中分别阐述了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关于建筑的地域特征,何教授认为,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是没有抽象的建筑的,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从广义上来讲,建筑首先受地理的气候,区...
Author :刘英坤Issue : 总第 153期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 人是需要交流的,直接的,间接的,有声的,无声的,哪怕是只有我们自己的时候,我们也总能找到一种方式,使我们心里的一些想往获得一种认同和感应。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每天在行色匆匆的人流中穿行,在嘈杂喧嚣的环境中忙碌。我们渴望在疲惫的奔波中获得轻松的释放,在夜深人静的安宁中为自己莫名的孤独找到平静的理由。我们甚至期待自己平平淡淡的生活能出现向往已久的辉煌,也幻想着以自己平庸的能力创造出非凡的成绩。我们不停地在为我们的心灵祈祷着,因为只有心灵的不懈和满足,才能使我们感受到人活着幸福的意义。 人生并非尽如人意,也许你和我一样,常常感受到生活中太多难以排解的无奈和缺憾。也许是梦想得不到实现,也许是得到的离你所期待的相去甚远,但是我们总是能够在这样的无奈中坚持着,我们承认自己的平凡,却不曾放弃追求哪怕...
五月的一个早晨,从营队里开来的一辆越野卡车停在翠云坊的巷口,浓妆艳抹的妓女们陆续走出来,爬上卡车的后车厢去。旁观的人包括在巷口摆烧饼摊的、卖香烟和卖自主花的几个小贩。除此之外,有一个班的年轻士兵荷枪站在巷子两侧,他们像树一样保持直立的姿态。 最后出来的是喜红楼的秋仪和小萼,秋仪穿着花缎旗饱和高跟鞋,她倚着门,弯腰把长统袜子从小腿上往上扮。后面的是小萼。她明显是刚刚睡醒,披头散发的,眼圈下有一道黑圈。秋仪拉着小萼的手走到烧饼摊前,摊主说,秋小姐,今天还吃不吃烧饼了?秋仪说,吃,怎么不吃?她随手拿了两块,递了一块给小萼。小萼朝卡车上的人望着,她说,我不想吃,我们得上去了。秋仪仍然站着,慢慢地从钱包里找零钱,最后她把烧饼咬在嘴里,一边吃一边朝卡车前走,秋仪说,怎么不想吃?死犯杀头前还要吃顿好饭呢。...
郑洞天,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秘书长。1966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导演的影片有《邻居》1981年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金鸡奖;《鸳鸯楼》1986年参展伦敦国际电影节;《人之初》1991年获童牛奖最佳影片奖;《故园秋色》1998年获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2000年拍摄《刘天华》。导演电视剧:《老师》1984年获飞天奖;《寻呼妈妈》1987年获飞天奖;《拜师》1987年获星光奖。 内容简介 电影是二十世纪艺术与科学带给人类的珍贵礼物,在人类艺术史上,没有任何一门艺术能像电影这样吸引如此众多的观众,它如此真实地记录了那个世纪,讲述着百年来人世间发生的故事。二十一世纪,中国电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昨日人涌如潮的电影院今日风光不再,中国的民族电影受到了很大冲击。注入强大民族感情的电影究竟有没有市场,中国电影能否赢得广大观众乃至世界的广泛关注,能否有好的票房收益,能否挡得住国外...
杜子华,山东青岛人,英语教育专家,新东方教育集团副总裁,新东方实用英语学院院长,北京市民讲外语组委会英语顾问。一位深受大家欢迎和尊敬的英语教育专家。杜子华在山东工业大学学习期间,从来没有放弃过英语学习,他每天大量阅读英文读物并反复观摩英文电影,将自己完全淹没在一个鲜活的英语世界里。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使杜子华在1989年,考入了令无数语言学习者所神往的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专业,此时已是研究生的杜子华,无论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还是英语写作,都更上了一个台阶。他开始从事英语教学、高级翻译和同声传译工作。这个时期,杜子华创造性地发明了“电影听力学习法”,愉快轻松的学习方式很快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在兴趣的引领下,同学们不仅能够完全看懂听懂影片中的所有对白,而且还能够充分地理解片中的风土人情、民俗民风、方言俚语。1992年研究生毕业后,为更深层次地研究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进一步了...
第一节 每当我思想抛锚,神志不专的时候,他的朗读声就提高半度,而且侧过头看我一眼。我立即抖擞精神,做出专心致志听着的神态。他的声音又舒畅地继续下去。 每当读到有趣的情节或细节,他的声调里就泛出一种得意的色彩,惹得我和他同时笑起来。他的新媳妇也低头抿嘴在笑,却不出声。我特别注意她的反应,凡是她有明显的反应的地方,我就觉得大抵是他写得最成功的段落。 一篇稿子读完,他放下稿纸,笑着侧过头,爽快地说:“感觉如何?随便说。” 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在一个旧罐头盒子里捏起一撮旱烟未儿,撒在一络用废弃稿纸裁成的纸条上,在手心三拧两转,就制造出一根喇叭形状的纸烟了,我也如法炮制,两人就对抽起来。我们没有固定工资,生产队要等农历年底才决分,通常是见不到什么钱的;我们谁也没有发表过一个字,自然没有稿费,谁也买不起一盒最廉价的纸烟,却又不习惯使用老庄稼汉们那种笨拙而又难看的黄铜或白铁...
我与香港之间已经隔了相当的距离了——几千里路,两年,新的事,新的人。战时香港所见所闻,唯其因为它对于我有切身的、剧烈的影响,当时我是无从说起的。现在呢,定下心来了,至少提到的时候不至于语无伦次。然而香港之战予我的印象几乎完全限于一些不相干的事。 清坚决绝的宇宙观,不论是政治上的还是哲学上的,总未免使人嫌烦。人生的所谓“生趣”全在那些不相干的事。 在香港,我们初得到开战的消息的时候,宿舍里的一个女同学发起急来,道:“怎么办呢?没有适当的衣服穿!”她是有钱的华侨,对于社交上的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的行头,从水上跳舞会到隆重的晚餐,都有充分的准备,但是她没想到打仗。后来她借到了一件宽大的黑色棉袍,对于头上营营飞绕的空军大约是没有多少吸引力的。逃难的时候,宿舍的学生“各自奔前程”。战后再度相会她已经剪短了头发,梳了男式的菲律宾头,那在香港是风行一时的,为了可以冒充男...
Author :Issue : 总第 65期Provenance :名人临终之言Date :Nation :Translator : 今天是不是四号? 〔说明〕杰斐逊(1743—1826),美国政治家。他死的一天,正好是美国独立五十周年纪念日,也是他执笔起草的《独立宣言》发表五十周年。 自由啊!多少罪恶假你的名而行! 〔说明〕罗兰夫人(1754—1793),法国女作家,法国大革命时期吉伦特党的指导者。后来受雅各宾党敌视,被捕死于断头台。这是她受刑之前,望着广场上的自由女神呼喊的话。 唉,烦死了! 〔说明〕邱吉尔(1874—1965),英国政治家,这是对随侍于他身旁的妹夫说的话。 撕了,撕了!……呵!呵! 〔说明〕彭德怀(1898—1974),中国军事家。在临终前,他挥动着干柴似的手臂、指着糊在窗户上的黑纸,高叫“撕了……!”表示对光明的渴求。...
【第1节:长征日记(1)】 历史回顾 长 征 日 记 由长沙到昆明 吴徵镒 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三日南京沦陷,长沙成为后防重镇,开始闻到更多的火药气。当时还叫长沙临时大学的联大从此上课不能安稳,尤其在小东门车站被炸之后。于是学校当局便请准了教育部作迁滇之计。酝酿复酝酿,大约一月底便决定了。随着就有一些教授先行赴滇。有一大批同学从了军,或去战地服务,也有到西北去学习的。剩下要继续念书的分做两群,一群是女生和体格不合格或不愿步行的,概经粤汉路至广州,转香港、海防,由滇越路入滇。其余约有二百余人则组织成为湘黔滇旅行团。团用军事管理,分二大队三中队,由黄子坚先生负责领导。湘省省主席张治中先生特派黄师岳中将担任团长,三位教官以毛鸿先生为首辅之,担任三个中队长,小队长概由同学担任,团部尚有同学一小队,事务员一人,医官徐行敏等三人。同行教师共十一人,为闻一多,许骏斋,李嘉言,李...
李元,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1925年出生。青年时期考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后从事天文工作。20世纪50年代调到北京筹建北京天文馆。 多年来一直从事天文科普工作,国际行星协会曾以他的名字命名小行星。发表各类天文科普著作多篇。 内容简介 我们知道今年的2003年的8月27日,是六万年以来火星最接近地球的那一天,所以国际行星协会就把这一天定做“世界火星日”。我记得我在四十七年以前,写了一篇文章叫做《秋夜谈火星》,登在《人民日报》上,收到1956年全国散文集里面,还把我收进去了,那时候看火星和现在可不一样,那时候我怎么谈的,说是秋夜多么优美的环境,看着天上的火星令人向往,只能说几句,上面有什么呢?那是个谜,现在可不是谜了,现在搞得清楚了,火星上没有人,没有植物,也没有动物。有没有最微小的生物呢?那还在探测,所以,我回想起四十几年以前谈火星和今天来讲火星可不一样,今天我们有非常充分...
陈香梅传奇:她在东西方的奋斗 作者:胡辛 1981年元月2日,中国人民日报、美国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报,均以头版头条的位置,刊登了一位女子与邓小平握手的照片,并发表了新闻。 她,就是陈香梅。 陈香梅的名字,在中国大陆不胫而走。其实,也只是年轻一代对她比较陌生,老年人谁不知晓,这位当年中央社的第一位女记者、美国飞虎队陈纳德将军的夫人呢?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出版 第一部 生于昨日 序言 陈香梅 题赠胡辛教授 又见江城散柳棉, 韶华春梦百感牵, 琼楼高处愁如海, 未必楼居便是仙。 名作家、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胡辛女士为我写了传,这是我和她多次见面、多次会谈后才拍板的。当然我读过胡辛教授的作品,而且又由南昌大学潘际銮校长特别介绍,对胡女士十分推许。但我当初还有点犹疑,因为我曾接触过中英文作家,有数位也想写我的生平,我都没答应。主要原因是我本人生平做事比...
王蒙(一) 声明 第一章(略) 第二章 钱文永远不会忘记离开北京的情景。他主动要求调离北京,远走高飞。那些激越的日子好像是高天飘落下了一个合唱队的演唱。自从他决定了离开北京离开故乡离开他已经熟悉过分熟的一切,他就开始听到了那赞美诗般的从天空笼罩而下的声音。合唱伴随着他的深思和决心,合唱激荡着他的幻想和追逐。那些日子他好像总在奔跑。虽然他已经碰了不少钉子,但是当真到了决定的关头,到了生命的小船在命运的急流中转弯的这一刻,回顾过往的那些挫折他觉得不过是一点小插曲,一点笑料,一时走失而已。它们根本无法与他的浸透在细胞里的乐观与奋进,自信与勇敢相比较,更无法与他的潜能与他的灵魂里的火焰相匹敌。当他决定把自己的生活彻底翻一个个儿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自己仍然是那样地强大,那样地敢于做出决定。大踏步地前进,大踏步地后退,他想起了毛泽东的运动战的风格。毛泽东对...
主讲人简介欧阳中石:我国著名学者、书法教育家,当代中国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现任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导师、全国政协委员。由于欧阳中石教授在书法教育方面的杰出成就,2002年由中宣部设立的中国书法最高奖,中国书法教育特别贡献奖“兰亭奖”授予欧阳中石教授。内容简介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形态万千。有人说书法是造线的艺术,有人说书法是加工汉字形体的艺术,书法究竟是什么?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书法这门学问。本期节目,我国著名书法教育家、书法家欧阳中石为您畅谈《我的书法观》。走进欧阳中石的精神世界,会强烈地感受到一位学者、书法教育家思维的敏捷和思想的深邃。他有渊博的知识,有豁达的胸怀,有严谨的治学之道。驰骋讲坛五十余载的他,凭着对书法教育事业的挚爱和对书法艺术孜孜的追求,总结出了书法教育的真谛。他常给他的学生们说:“探索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峰,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