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明)冯梦龙序 野史尽真乎?曰:不必也。尽赝乎?曰:不必也。然则去其赝而存共真乎?曰:不必也。《六经》《语》《孟》,谭者纷如,归于令人为忠臣、为孝子、为贤牧、为良友、为义夫、为节妇、为树德之士、为积善之家,如是而己矣。经书著其理,史传述其事,其揆一也。理著而世不皆切磋之彦,事述而世不皆博雅之儒。于是乎村夫稚子、里妇估儿,以甲是乙非为喜怒,以前因后果为劝惩,以道听途说为学问,而通俗演义一种遂足以佐经书史传之穷。而或者曰:“村醪市脯,不入宾筵,乌用是齐东娓娓者为?”呜呼!大人子虚,曲终宾雅,顾其旨何如耳?人不必有其事,事不必丽其人。其真者可以补金匮石室之遗,而赝者亦必有一番激扬劝诱、悲歌感慨之意。事真丽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不害于风化,不谬于圣贤,不戾于诗书经史。若此者,其可废乎?里中儿代庖而创其指,不呼痛,或怪之,曰:“吾顷从玄妙观听说《三国志》来,关云长...
作者:王安忆【上】第一章1.弄堂站一个至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它是这城市背景一样的东西。街道和楼房凸现在它之上,是一些点和线,而它则是中国画中称为被法的那类笔触,是将空白填满的。当天黑下来,灯亮起来的时分,这些点和线都是有光的,在那光后面,大片大片的暗,便是上海的弄堂了。那暗看上去几乎是波涛汹涌,几乎要将那几点几线的光推着走似的。它是有体积的,而点和线却是浮在面上的,是为划分这个体积而存在的,是文章里标点一类的东西,断行断句的。那暗是像深渊一样,扔一座山下去,也悄无声息地沉了底。那暗里还像是藏着许多礁石,一不小心就会翻了船的。上海的几点几线的光,全是叫那暗托住的,一托便是几十年。这东方巴黎的璀璨,是以那暗作底铺陈开。一铺便是几十年。如今,什么都好像旧了似的,一点一点露出了真迹。晨吸一点一点亮起,灯光一点一点熄灭:先是有薄薄的雾,光是平直的光,勾出轮廓...
作者:杨焕亭第一章 序李星在史识方面,作者杨焕亭有着深厚的历史功底、广阔的历史视野。早在中学时代他就对咸阳及咸阳原上的秦汉历史遗迹和帝王坟冢所埋葬的帝后将相和传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学毕业后他又报考了西北大学历史系,由通史而断代史,钻研不辍,积累了丰富的秦汉史知识。大学毕业后他又一直工作在咸阳,与秦渭、阿房、长陵、阳陵、茂陵、霍去病墓朝夕相对。而他司职的新闻、文艺工作,及文艺理论批评的写作,又大大拓展了他的理论视野,使他获得了一般史学工作者和文学工作者所不具备的思想素养。它是巨大而恢宏的历史长卷。不仅生动而真实地再现了汉武帝叱咤风云,有功有过的一生,而且全景式地、多侧面地再现了武帝一朝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宫廷斗争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平定闽越、盐铁官营、废五铢钱、几次重大的巫蛊案、废太子刘据、立刘弗陵而杀其母钩弋夫人等,皆有艺术的再现。...
作者:[意]卜伽丘原序《十日谈》(一称《伽略特王子》)由此开始,共收故事一百篇,由七位小姐三个青年分十天讲完。对不幸的人寄予同情,是一种德行。谁都应该具有这种德行——尤其是那些曾经渴求同情、并且体味到同情的可贵的人。如果有谁承受过他人的同情,得到了安慰,因而体味到这份情意的可贵,那么我确实算得上一个。从青春年少、直到眼前,我始终无比热烈地爱着一个人儿;说起来,她是那么高贵。以我的寒微,怕真有些配不上她。明达的绅士们听到我这段恋爱,倒是很看重我、夸奖我,可不知道我为这段恋爱忍受了多少折磨啊。并非因为我的情人心肠太硬,使我难过,而是因为我痴心妄想,在胸中燃烧着一股难于抑制的欲火。这分明是一件不可能得到美满的事,因此,我时常只落得徒然苦恼而已。...
《逃离》艾丽丝·门罗(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李文俊译2009年7月第一版当代“契诃夫”《逃离》作者艾丽丝·门罗获2013诺贝尔文学奖新作新书《亲爱的生活》近日推出据新华社消息,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于瑞典当地时间10月10日下午1时(北京时间10月10日晚7时)揭晓,加拿大作家艾丽丝·门罗(Alice Munro)获此殊荣,新书《亲爱的生活》 dear life也将于近日由新经典文化推出。诺奖得主新作《亲爱的生活》聚焦平凡人生活艾丽丝·门罗最新作品《亲爱的生活》(2012年11月发行英文版)依然是讲平凡人的生活。通过短暂的瞬间讲人的一生。错过的机会、命运的捉弄,使人偏离原先的轨迹,改变一个人的想法。一个富有的年轻女孩和处理父亲遗产的已婚律师相恋,结果陷入绑架事件。一个年轻的士兵离开战场,回家去找未婚妻,却在路上碰到另一个女人,和她坠入爱河……...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自序·】本书是一种私人的供状,供认我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经验。我不想发表客观意见,也不想创立不朽真理。我实在瞧不起自许的客观哲学;我只想表现我个人的观点。我本想题这书的名字为“抒情哲学”,用抒情一词说明这里面所讲的是一些私人的观念。但是这个书名似乎太美,我不敢用,我恐怕目标定得太高,即难于满足读者的期望,况且我的主旨是实事求是的散文,所以用现在的书名较易维持水准,且较自然。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意满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悠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
《说好一言为定》作者:西门【完结】出版社: 百家出版社出版年: 20078页数: 278定价: 25.00元ISBN: 9787807037040文案:小说描述了美院毕业生西门离奇神秘的感情遭遇,已拍成电视剧(剧名《一言为定》),由佟大为、左小青领衔主演那些日子我无缘无故将头发披散下来,以便我的眼睛可以在额发后面毫无顾忌地测量我和女人之间的距离,希望从她们擦身而过时的脸上找到一些痕迹,找到可以直达那个怪梦的路径。然而,从未发现哪个女人或是女孩跟那个梦有一丝一缕的联系《说好一言为定》1九月微凉的空气像水。困在它的中央,我仿佛是一个蹩脚的泳者。我无法摆脱来自神经末梢的痉挛,就像无法摆脱呼吸。...
╭╮╭╮ ╭╮╭╮⌒ ∨(﹏).. (﹏)╰╯第一章第1节 接吻台湾有位作家在一篇文章中有这样的描写:“一个人顶容易又有上瘾的嗜好,怕再没有比同恋人接吻一事为快了……只要一个妇人的嘴唇,有一次在你粗糙的又略有短青的胡子的嘴边贴了一秒钟,你就永远只会在这一件事上思索那味道……但这能怪男人么?谁教那嘴唇红得诱人?”嘴唇的颜色,其实最像一种植物茜草(又名血见愁)。但文人们老喜欢用宝石、鲜花、樱桃之类来形容,就显得才思枯竭。有科学家指出,嘴唇使人联想起阴唇,因为它受到刺激时,因充血而红润,这就是女性使用一切染料使嘴唇红上添红的原因。嘴唇的诱惑与接吻的欲望是成正比的,这是因为两性乃至哺乳动物都有结合肉体的本能欲望。接吻最早产生的意识,在于远古时期的人们认为呼出的热气是灵魂的体现,而接吻则是“灵魂结合”的方式。接吻产生的丰富感觉,是性本能的体现呢,还是爱情的升华?这显然是因人而异...
作品:军统最后的暗杀名单 作者:陶朱问 内容简介: 1949年1月至1950年初,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不甘心在内战战场的全面失败,妄图利用暗杀手段,对持有不同政见、准备走和平之路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著名的爱国人士等进行“定点清除”。 这张暗杀名单列有87人。在这张名单背后,是屠夫的疯狂、志士仁人的鲜血和拯救生命的努力……这一页曾被尘封的历史一经揭开,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正文 溪口受命(1) 1949年1月21日。浙江宁波溪口镇。 灰暗的天空似一个硕大的锅盖兜头盖脑罩于苍茫的天地间。镇旁那条碧绿清澈的剡溪河飘来一列列竹筏,缓缓泊了岸。 街上早已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军警林立,气氛显得异常肃穆和紧张。...
《棋行天下》(第一章 初涉商海)一个人蹒跚学步时的步态是笨拙的,也是容易被人遗忘的,但一个初涉商海者的脚步却是令人难忘的。在整整40天里,我向一个无赖追债的过程中,受够了愚弄和欺骗,付出了本不应该由我付出的辛酸和泪水……但对于后来的我来说,这种付出是值得的,它决定了我今后用什么样的方式走自己的路。我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才加入营销行列的。1990年,当我刚刚走进国营珠海海利空调器厂(格力空调的前身)做营销工作时,对于我来说,营销完全是一个陌生的行业。在当时,既没有可以从我学习理论的机会,也没有可以供我借鉴的经验,因而注定自己要边摸索边往前走。说它陌生,首先来自于对商人的不了解,不知道该怎样去做通他们的工作。当时,人们大都对营销这个概念有一种深深的偏见和误解:男的跑业务要能吃能喝,八面逢源;女的要青春貌美,善于“攻关”(这里的“攻关”,也包括喝酒,甚至有更进一步的“行动”)记...
《萌萌仙游记》正文 第一节 井底乾坤东方的天空露出了一抹鱼肚白,庭院里还弥漫着一层欲消还存的淡淡雾气,在湿漉漉的小径上,一个小女孩正吃力地提着一个大水桶,来到井边。女孩大概十岁左右,穿着一身陈旧的粗麻布衣服,脸盘长得倒是挺秀气的,可面色青黄,瘦得只剩下一双大眼睛,头发也微微有些发黄,这都是长期的营养不良导致的,而且眼神也有些直愣愣的,似乎不大灵光。她将那个几乎高过她腰际的大木桶放在井旁,趴在井边向下看……此时,雾气在朝霞的驱赶下,已经渐渐地散去,井水澄澈无波,散发着幽幽清凉。女孩深深地长吸一口气,似乎要将那缕清凉纳入五脏六腑,水里,似乎另有一片天地……飞瀑流泉,芳草如茵,一个淡淡的人影在草地上方脚不沾地般的飘过……...
爱因斯坦简 介提到相对论,人们马上就会联想起一个伟大的名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的汤姆孙1919年说:爱因斯坦的理论是“人类思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不是发现一个外围的岛屿,而是发现整个科学新思想的大陆。”物理学家狄拉克认为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大概是(人类)已经作出的最伟大的科学发现”。说这些话的时候,正是天文观测精确地验证了爱因斯坦关于光线在引力场中会偏转的预言之时,这轰动了全世界。爱因斯坦是什么人?他怎么能享有如此崇高的声望?爱因斯坦(1879—1955)是个犹太人,生于德国。1900年他毕业于瑞士苏黎世工业大学。由于他具有独立思想和离经叛道的性格,大学一毕业就失业。两年后他在伯尔尼瑞士专利局找到技术员的固定职业。他利用业余时间在1905年3月到6月这4个月内,写了4篇论文,在物理学3个不同领域(辐射理论,分子运动论,力学和电动力学的基本理论)都分别取得了有...
作者:傅彪张秋芳 第一部分 第1节:外婆 外 婆 我从记事起就跟外婆在一起。 60年代末随母亲坐火车轮渡过长江去上海看了一次外婆。外婆很开心,开始分包东西,把大包的分成若干小包,然后用竹竿儿捅对面楼上的窗户。窗户上很快出现一张老脸,瘦但很慈祥。 “外婆,阿拉囡伟来啦!(外婆,我女儿回来啦!)” “阿拉囡住拉北京。(我女儿住在北京。)” 外婆悬着竹竿儿,从上面滑过一个小竹篮,里面放了三个杯口大小的国光苹果。对面外婆又用竹竿儿送回年糕。 现在想想外婆不是为了送礼,大概是因女儿回来看她而向邻居们做个广告。 上海不黑,北京天黑了就看不见路,上海不是。石库门里弄的房子虽然不是很热闹,下过雨,有一点儿灯光地面就油亮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