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秋风之卷第二章 幻戏之卷第三章 高楼之卷第四章 残月之卷第五章 白雾之卷第六章 断影之卷后 记文库版的后记解 说 第一章 秋风之卷 Ⅰ “昔日风光不再啦。” 也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这句话已经成了长安百姓们闲话家常的口头禅。他们口中所说的“昔日”,指的是玄宗皇帝在位的时期,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了。之后,经历了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等帝位的交替,目前已经是唐帝国第十六代天子,也就是宣宗皇帝的时代。 大中元年(西历八四七年)九月,在阴历上已经算是深秋的季节。长安城里开始吹起了西北风,凉意中夹带着冰冷的寒气,时值收获季节,东西两大市集里堆满各式各样的鲜果干货,有柿子、利子、栗子、枣子、桃子、李子、还有从“蜀”运来的柑橘、苹果、葡萄。喧闹的市集挤满了人潮,叫卖的、采购的、逛街的混成一团,长安的秋天已经好几年不曾出现过如此热络的景象。...
前 言编写此书的思想早在三年前就有了。当时笔者迷上了名人传记,读了上百本之后,虽然起初颇受鼓舞,过后不久却忘掉了一大半,倒是关于名人的轶闻、趣事久久不能忘怀,迄今犹能娓娓道来。于是,我突然发现,人们往往只记住令人感兴趣的东西。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大人物的私事,是我们大家都关心的事情。”大人物作为公众关注的目标,他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大家的注意,因此,大众兴趣的焦点便集中在大人物的身上。历史上,大人物的性格特征往往左右着历史发展的具体进程。弗洛伊德指出:“生命的河流可以因一个人的性格而改道。如果基督在彼拉多面前否定了自己的教理,一切也可能是另外一副模样。”帕斯卡尔也举过一个生动的例子说:“克列奥巴特拉的鼻子当时若是...
(1992年版) 张厚感 陶文鹏 和张中行先生交往有年,常常听他谈诗论文,说社会,道人生。他调门不高,但其风骨,其智慧,每每沁人心脾,启迪后学。他生性随和,好与晚辈交游,一两二锅头下肚,使我们忘年,亲切地称他“行公”。 行公清光绪戊申生人,行年八十有二。思辨清晰,有力度,举步轻捷,毫无龙钟之态,前者得力于舶来的方法论,后者得力于国产化的禅。——淡漠功名,布衣布履,来去少牵挂;心中,笔下,有一块小小的“自留地”,静心耕耘,自给自足。 ①八股气,用空话、大话、假话以宣扬既定的什么理。讲章气,行文正襟危坐,隔几句就来个“必须指出”或“应该牢记”,表现为唯我独正确的样子。刺绣气,形容词语很多,话曲曲折折,表现为扭扭捏捏,有颜色而无筋骨。烟雾气,把不常用的术语、意义不鲜明具体的词语,先求多多益善,然后嵌在既冗长又不平顺的句子里,结果就使读者见文字之形而不能轻易...
《女孩的绝佳好书》 作者:罗斯玛丽·戴维森◆作者简介罗斯玛丽-戴维森是在北爱尔兰当郡成长起来的。伴她成长的还有她的三个姐妹。那时她们家养了许多的狗、一只宠物绵羊、几头奶牛和几匹马。从做裁缝的奶奶那里,她学会了缝纫;从姑奶奶多莉那里,她学会了编织和烧烤;从爸爸那里,她学到了止痒药的配方,知道了春天在哪总能找到蝌蚪,夏天在哪总能摘到野生草莓;从姐妹那里,她学会了包括“单腿摔跤”在内的许多其他的技能。萨拉-瓦因出生于威尔士,成长在意大利。儿童时代,她没有显示出任何体育活动的天赋,但在以下方面表现出了极强的能力:坐在一边读滑稽可笑的连环漫画,叽叽喳喳地聊闲天,偷偷试穿妈妈的鞋子,大吃东西和舞台表演。儿时的这些爱好都使成人后的她受益匪浅。...
作者:李晓鹏(第八元素) Email:lxp1982@sina开篇辞:惊险的一跃一“每个人只有一个命运。”这是《教父》中冷酷无情的考利昂老头子的名言,简洁而又耐人寻味。美国诗人弗洛斯特的名篇《未选择的路》,为这句话做了精彩的注脚:诗人把人生比作在树林中走路,有无数的岔路口,任你选择,但你永远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沿着你选择的岔路口走下去,你又会遇到无数的岔路口。当你做出了无数选择——正确的或错误的,走到路的尽头,回头再看,所有的岔路口都不见了,你会发现,其实你只走了一条路——那就是你来时的路,那就是你那唯一的命运。“对于这仅有的一个命运,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呢?”保尔?柯察津的回答也许只适用于他的时代,但这个问题本身,却早已永恒。...
作者张者访谈录 张者访谈 :为你奉茶看《桃花》(1) 记:在《桃李》之后,它的姊妹篇《桃花》时隔五年之后才与读者见面。为什么? 答:当时《桃李》出版后,有朋友就催促我赶紧写姊妹篇,趁热打铁呀,这样卖的肯定好。我当时犹豫了一下后来还是没有去动笔,不是我写不出来,校园故事太丰富了,写是没问题,只是我不想简单的重复,有些问题还没想透。特别是对当代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的一些思考,自己也处在矛盾之中。我不会为了卖的好能挣钱去写作,在中国靠卖文为生能挣几个钱?要未来挣钱我就不会写作了,我能干的而且能挣钱的事很多。当年没动笔并不意味着心里放下了,其实心里一直没有放下,思考一直没有停止过。五年后写《桃花》当然有新的思考,我的思考都在作品里了。...
话说宋江衣锦还乡,还至东京,与众弟兄相会,令其各人收拾行装,前往任所。当有神行太保戴宗来探宋江,二人坐间闲话。只见戴宗起身道:“小弟已蒙圣恩,除授衮州都统制。今情愿纳下官诰,要去泰安州岳庙里,陪堂求闲,过了此生,实为万幸。”宋江道:“贤弟何故行此念头?”戴宗道:“是弟夜梦崔府君勾唤,因此发了这片善心。”宋江道:“贤弟生身,既为神行太保,他日必作岳府灵聪。”自此相别之后,戴宗纳还了官诰,去到泰安州岳庙里,陪堂出家,每日殷勤奉祀圣帝香火,虔诚无忽。后数月,一夕无恙,请众道伴相辞作别,大笑而终。后来在岳庙里累次显灵,州人庙祝,随塑戴宗神像于庙里,胎骨是他真身。 又有阮小七受了诰命,辞别宋江,已往盖天军做都统制职事。未及数月,被大将王禀、赵谭怀挟帮源洞辱骂旧恨,累累于童枢密前诉说阮小七的过失,曾穿着方腊的赭黄袍、龙衣玉带,虽是一时戏耍,终久怀心不良,亦且盖天军地僻...
作者:[意大利]万巴思闵 译[作者简介] (出版)说明译者序·关于《捣蛋鬼的日记》《捣蛋鬼的日记》在意大利读者、特别是孩子和家长中很有影响。作者万巴是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和诗人。加尼诺生于一八九七年意大利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作者通过加尼诺周围的环境和人物的描写,暴露了那个社会许多丑恶的现象。书中,作者表现了比较鲜明的爱憎,他不仅对被视为穷要饭的巴罗佐悲惨的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而且无情地鞭笞了自私残暴的寄读学校校长、校长老婆以及他们的帮凶厨子;愤怒地控诉了他们对孩子在精神上的折磨和在生活上的虐待。作者还活龙活现地勾画了加尼诺的姐夫,那个不择手段谋取遗产、向上爬的马拉利律师,以及加尼诺朋友的父亲——一个在讲演中大谈为劳动人民谋利益,而实质上却想让面包归他一人所有的资产阶级政党领袖人物的虚伪嘴脸。此外,作者也抨击了资产阶级的竞选制度,揭露它不过是一个骗局,一场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