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 第5期 - 艺奖征文白墨(一)康迪和巴维尔、贝克负责一个矿井作业面。康迪、巴维尔是掘进工,贝克专管把采下的矿石铲到传运带上。他们已经连续干了七十一个小时,再过六十分钟,他们就可下班,到MR小镇上去补充能量,进行必要的休整。他们在小镇上都有自己的住所。“歇一会吧,康迪。”巴维尔收回他的采掘臂喘着粗气说,“你来我们作业组后,产量一下子超出了二倍多。”巴维尔和贝克都是机器人了,在这儿已干了许多年,他俩的精力已不如康迪那样充沛。康迪似乎没听见巴维尔的话,依然把他那锋利有力的采掘臂,伸进坚硬的岩壁里,使劲一剜,“呼啦”一声,一大堆矿石便松落下来。贝克本也不想干了,现在只得挥动铲臂,把这堆矿石铲到传运带上。...
作者:凝香叶【(备用域名:. ),】失乐园第1章 被疯狗咬了,被石头砸了,被美女电壬辰年,戊申月,丙辰日,黄历上写道:宜深藏,忌远行!2012年,8月23日,也就是农历的七月初七日,传说中的七夕情人节!这个夏天很热,用苏郁的话就是极度、非常、超级无敌、无与伦比的热!即使坐在家中什么也不做,汗水也会浸透衣服,黏在身上,湿乎乎的异常难受。空调里吹出的风也是热乎乎的,房间里摆满了冰块也不觉得有怎样的凉快!每一个人的身上都像是发烧一样,散发着炙热烫人的高温。每一次呼气,人们总有一种错觉,感觉是从胸膛里向外喷火……苏郁一个人闷在家中,这样热的鬼天气,做什么都是郁闷。因此只好无聊地点击着最近比较火的一个视频,希望能忘掉这该死的炎热。视频中许多记者正围着一个肥头胖耳的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1994 第12期 - ’94科幻文艺奖征文柳文扬爸爸快不行了。虽然刚刚得了GLP的大奖,但他的脸色还是那么苍白黯淡。GLP就是“全球有序化工程”筹委会,新世纪的人类智囊团。他们要把世界变成逻辑的天堂,万物、活人、死人都像天使似地守规矩。GLP刚刚把“金轨道”奖章颁发给我父亲,因为他“凭其卓越的工作,攻克了大自然之无政府主义的又一坚固堡垒”。和我爸爸同时获奖的还有两个人。第一位是因为推演了一条公式,它能算出每个吻的价值,据说每个吻平均值五十块钱。另一位是基础物理学家,他宣布宇宙中的每一个生灵都有其注定的生命历程,能够逐一演算出来。是啊,整个宇宙都有序化了,哪一粒灰尘胆敢不按数学公式飘动,它就是反科学、大倒退。现在我们明白了吧,在GLP的理想世界里,只有一位至高无上的君王,那就是“秩序”。形形色色的“公式”是它用来征讨四方的军队。...
1993 第1期 - 科幻之窗萨依马克 李志民 译好容易熬到下班,戈尔顿·赖特匆忙赶回家。订购的配件已经放在门旁,包装箱上还附了一个信封。赖特兴冲冲地取出零件,一看,怎么是个机器人?他掏出手绢,擦了擦额头,拆开附在桌上的信封。“戈尔顿·赖特先生收”信里写道,“机器狗配件一套,款已付讫。”他这才明白,公司发错了货。嗨,错就错呗,先装起来再说。当他装上最后一个零件时,一个机器人便活生生地出现在他面前,两眼看着他,说道:“我是机器人,名叫阿利贝特。您有什么吩咐?”“安静点,阿利贝特。”赖特急忙回答,“需要做的事有:家务、园艺、平整草坪……”“行了,”阿利贝特没等主人说完就插嘴道,“我拟一个须购的材料单给您,其余的事,就交给我好了。...
作者:上宫云清【,】第一章 梦入异世任丰,生于万千世界中的一个,在其中一个叫地球的星球上一个名为中国的国家的一座三线小城市。城市叫灵浦市,看名字就知道是座靠水的城市,只是作为长江支流中的支流,这条随着污染日益萎缩的小河并不能让灵浦人靠水吃水,但灵浦人对吃却很有研究,这座三线小城还是以食品名城的形象在全国小有名气的。不过服务业跟不上,本身环境不够好,在加上行政因素,这座小城也就是万年不变的食品名城了。不过这样也好,平凡自有平凡的好处。虽然没评上旅游城市,也没什么值得说道的名胜古迹,但也少了大都市繁华之下的麻木匆忙,著名景点一仿古就仿的物是人非。当然,只是平静到淡然,并不像恬静的少女,更像是农闲时的农妇。也充斥着八卦,那些妇人也一边择菜一边与人闲聊着时闻逸事,也关心前途,也一边被压迫着一边笑谈着未来。...
潘海天 马柏龄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西周穆王姬满的爱妃盛姬在自己的房间里收到了无数精美的礼物。在这些礼物中,有一只琢磨得晶莹剔透的汤匙,它像一只黑色的鸟儿在光滑如镜的底座上微微颤动,翘起的长喙令人惊讶地固执指向南方;在另一只黄金雕成的盒子里,装有一满把黑色的粉末,这些粉末蕴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在没有月光的晚上,把它们撒在火上,就会招来怒吼的蓝色老虎的精灵;在这些叫人眼花缭乱的珍宝中,还有一团神秘地永恒燃烧着的火焰,火光中两只洁白的浣鼠正在快活地窜上窜下,这团永不熄灭的火焰就是它们的宇宙和归宿。这一切匪夷所思的礼物都没能让盛姬露出她那可爱的笑容来。她皱紧了好看的眉头,叹着气摆了摆手,围簇着的宫女和奴隶立刻倒退着把这些礼物撤了下去。...
《44号殡仪馆》作者:二月犯二第1章 爷爷的遗产有个人忽然对我说:你爷爷死了。正常人的反应应该是先震惊地问:“你没骗我吧?”紧接着伤痛欲绝。但是我却是吓呆了:“我哪儿来的爷爷?!”通知我爷爷死讯的男人叫刘鑫泽,是个把头发往后梳、且西装革履,提着个中文包的男人。他约我在学校外的咖啡馆见面,把爷爷的遗嘱和照片给我看了一遍,照片里的男人约三十岁出头,看起来非常的年轻,他和我爸爸长得很像,但他有种文弱书生的气质,他静静地站在照片里头,柔和地对我笑着,这样的男人很容易就给人留下好印象,至少第一眼我就忍不住对这个据说是我爷爷的男人产生了好感。我把照片还给了刘律师,无奈地说道:“刘律师,我从来没有听我爸爸妈妈提起过我爷爷,所以我不知道你说的话是真是假,你给我的这个遗产转让协议,我实在不能签。”...
作者:[法]保罗·霍尔特导读吴非/文两年前,保罗·霍尔特(Paul Halter)对于国内读者来说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名字;两年后,借着古典推理的出版浪潮以及密室之王约翰·狄克森·卡尔(John Dickson Carr)的作品被引介到国内,这位默默耕耘的农夫也终于在中国收获果实。霍尔特与中文读者的缘分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国内出版了他的一部早期作品《血色迷雾》(Le Brouillard Rouge,1988)。进入新世纪,先是在今年4月,台湾出版了霍尔特的处女作《第四扇门》(La Quatrième Porte,1987);岁末之际,欧文·伯恩斯(Owen Burns)系列作品由吉林出版集团出版;明年,霍尔特笔下另一位名侦探推斯特博士(Dr. Twist)也将有机会与读者诸君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