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37年7月28日,从长辛店通往卢沟桥方向的路上,29军219团在行军,这支部队的任务是反攻卢沟桥,夺回前一天失去的阵地。 219团,团长吉星文,正是这支部队在卢沟桥的一声怒吼,打响了中国全面抗战的第一枪。谈到抗日战争,219团和卢沟桥的名字,都不应该被忘记。 29军的老兵马步先回忆,当时“到了晚上,大概走到桥西边二三里地时,旅长何基沣坐着吉普车来了,说:‘219团向后转。’他接到了上边来的命令,不上了。后来我们才知道,那时南苑已经丢了,29军副军长佟麟阁和第132师师长赵登禹都牺牲了,大势已去,所以就撤了” 。 大势已去。 7月28日南苑之战,是平津抗战的转折点。这一战,中国军队不但折了两员大将佟麟阁和赵登禹,而且南苑的失守,迫使29军当晚开始撤离北平。从此,北平和天津开始了八年的沦陷生涯。...
李建平,1954年10月出生,北京史研究会秘书长,研究员,兼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发表学术文章《北京街巷与历史风云》、《北京城市景观与古都文脉》、《帝都文化——北京旧城中轴线》、《北京的城墙与城门》等二十余篇;编撰《北京传统文化便览》、《北京百科词典社会科学卷》、《北京经济史资料》等著作。 内容简介: 一座见证了明清24位帝王成败荣辱的都城,一条串联起中国古代建筑精华的中轴线,一个新世纪北京腾飞的生长点。 从北京的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历史上,这条长达7.8公里的城市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到钟鼓楼,汇集了北京古代城市建筑的精髓,见证了北京城的沧桑变迁。建筑大师梁思成这样赞美这条中轴线:“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爬爬书库顿悟者“《山海经》......盖古之巫书”,鲁迅先生从充满好奇心的少年时代起,就对《山海经》爱不释手,在成年以后,他终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然而时过境迁,随着考古界的一系列新发现,以及人类对大自然科学探索的不断进取,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这部曾经被视为荒诞不经的上古奇书。在中国古代的夏、商、周奴隶社会时期,是神权统治时代,许多贵族甚至直接号称是三皇五帝的后裔,他们的王权据说也来自神授。在这样的一些贵族手里,掌握着一些关于神族文化的神秘典籍,奴隶和平民是无从知晓的。在周朝时,原来商朝的贵族沦为奴隶,许多珍贵典籍从此流落民间。当部分商朝贵族当初还得势时,他们尽职尽则、小心翼翼的珍藏这些神秘典籍,不使世人知晓。但是如今却遭到上天神灵的抛弃,沦为悲惨的奴隶,因此这些沦为奴隶的前朝贵族开始散播这些神秘典籍。也就是在周朝时期,神秘典籍失去控制,开始转移和流散到各诸侯国和民间。这...
央视国际 2004年10月15日 14:34 主讲人简介: 张中良,笔名秦弓,男,1955年2月生于哈尔滨。先后毕业于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91年获文学博士学位。 曾任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外国人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现代文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编委。 内容简介: (全文) 有一个报叫《敲金报》,这个报名就是带有讽刺意味的,专门敲人竹杠,拿来金银财宝,敲金,《敲金报》,《敲金报》记者柳上惠,我们都知道古代有个柳下惠,坐怀而不乱,这个柳上惠可和那个截然不同,柳上惠是见钱眼开的人,他与坤角互惠互利,一手从坤角手里拿钱,一手写他妙笔生花的文章,猛捧一气,把坤角捧红了,他的钱也多了起来。他还替坤角捉刀代笔,写诗发表在报纸上。还有一个报纸的记者呢,他打听到一个衙门里的官员、参事,他三个儿...
央视国际2005年05月16日10:02主讲人简介:马骏,法学博士。1953年生,曾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国防大学和北京大学,先后获得历史学学士、军事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外国军事思想和军事历史研究工作,现执教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为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会理事。著有《世界经典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风云人物》等著作。内容简介: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第32任总统,美国历史上惟一一位残疾人总统,他打破了美国总统不能连任两届以上的惯例,树立了一个坚忍、机智、奋斗不息的形象,创造了美国空前绝后的纪录,总统任期长达12年。他执政期间对于真正意义上现代美国社会的出现,功不可没。他是一个精明的政治家,不论在和平时期还是在战争年代,他都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在美国,他把美国人民从苦难和经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建立了福利国家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把孤立主义美国变成世界大联盟的领导者,...
许鑫,地理特级教师。北京八十中史地教研组长、北京市教研部兼职教研员(市级)、朝阳区先进工作者。最近参与《高考综合科目备考与题解(文科)》及《高考文科精题大观——文科综合》两书的编写工作。 内容简介 面对日益临近的高考,考生们在地理复习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复习中,他们还存在着哪些薄弱环节?考生们如何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有效地应用科学的复习方法,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地理应试能力?怎么用有限的时间应对地理考试中诸多问题?如何把地图应用到变化无穷的考题中去?成为考生们最为关注的问题。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特级教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分析高考地理备战策略。 在节目中结合多年高考命题和研究的实践经验,以历年高考试题为例,详细讲解地理高考复习的方法。...
张泽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从事草地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草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蝗虫自然天敌控制技术研究等。 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主持农业部重点实验室项目、国家计委示范工程项目、科技部成果转化项目等。获大北农科技成果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获实用专利,发表论文多篇。 内容简介: 全国大部分的省区都已经有了蝗虫的灾害、蝗虫已经呈现爆发的状态。观众对草原蝗虫的爆发表示关切。草原蝗虫为什么爆发?它对草原生态环境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它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多大呢? 蝗虫的灾害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以前。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解放以前曾经发生过940多次的蝗灾,平均每3年一次。最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当中,就有蝗字,并且有关于蝗虫治理的记载。古代发生蝗虫以后,就采取人工的方式进行扑打。在宋代已经出现治蝗的书籍和治蝗的法规。蝗虫的发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