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治·奥威尔1903年生于印度。1907年他举家迁回到英格兰。1917年,他进入伊顿公学。1921年后来到缅甸加入Indian Imperial Police,1928年辞职。随后的日子里他贫病交加,此间他当过教师、糊口。1936年间,他访问了兰开夏郡和约克郡,1936年底,他来到西班牙参加西班 牙内战,其间他受伤。二战期间(1940-1943),他为BBS Eastern Service工作,并在此间写了大量政治和文学评论。1945年起他成为Observer的战地记者和Machester Evening News的固定撰稿人。1945年,他出版了《动物农场》,1949年出版了《1984》。奥威尔患有肺结核,于1950年死去。其主要作品:Burmese Days 1934Downand Outin Paris 1933...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轴心国的失败而告终的。德国的正式投降是在1945年5月8日,日本的正式投降是在同年9月2日。 纽伦堡国际法庭东京国际法庭在德日投降之后,战胜的同盟国便分别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先后设立了两个国际军事法庭。前者的名称是“国际军事法庭”;后者的名称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后者冠以“远东”二字,以示区别于前者。一般人对这两个国际军事法庭的简称是“纽伦堡国际法庭”和“东京国际法庭”,或者“纽伦堡法庭”和“东京法庭”。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的英文名称是International Military Tribunal,Nuremberg;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英文名称是International Military Tribunal For The Far East,Tokyo。...
上卷炼狱之火 第一章 为了祖国赴朝鲜作战第二章初战告捷的欢乐第三章不幸落人敌手北汉江陷入重围突围被俘第四章选择哪条道路试探考验决断第五章被俘初期——在水原城郊战俘转运站对付敌人审讯当上“翻译官”骨气皮特上士的内心世界和克劳斯中尉交谈找到团党委领导第六章聚集爱国力量釜山战俘集中营朝鲜姑娘的歌声搜身比赛寻找朝鲜战友崔成哲争权掩护政委女难友准备转移阵地——到巨济岛战俘营去第七章在巨济岛掀起大规模斗争孤岛印象86集中营接上关系掌握联队部鸿门宴夺旗之战第八章“刑事罪犯”成了“刑事罪犯”成立地下党支部争取成立“回国战俘大队”誓死不进72集中营第九章“71”——巨济岛上的小延安难中会师统一领导巨济岛上的第一次追悼会争取大囚牢里的小自由揭露敌人,鼓舞难友绝食换回14位战友丁先文拼死来到“71”菲利浦第十章反对血腥“甄别”审查中国战俘“自杀”案70联队难友夺权反对血腥“甄...
孙文在东归的轮船上和那神秘人物谈了几个钟头,大受启发,满心振奋。最后神秘人物倦了,遂中止了谈话,拍手叫进外面的侍者,说声“再会”,轮椅就倒退着出了舱门。船到香港之后,孙文又换乘到日本轮船,七月十九日于横滨靠岸。一百多名在横滨的中国留学生将孙文迎下船,告诉他说:“先生,留日学生大大增加了,将有上万人了。”孙文喜慰无限。刚在横滨呆了几天,程家柽、胡毅生、汪精卫、马君武等人听说他到了日本,忙赶到横滨拜望,请教革命道理,兼问别后情况。孙文问起廖仲恺,他却与胡汉民回国内去了,问起宫崎,却得知宫崎生活艰难,如今以唱浪花节糊口。孙文不禁心中一酸,想:“宫崎不治家事,只为一个理想而奔波,革命多艰,竟让斯人沦落到了这个地步。”于是急忙赶往东京去看宫崎。...
作者:[英]詹姆斯·迈克马努斯 2007年春天,在北京一家拥挤的餐馆内,一名上了年纪的中国男子站起来,哼唱他儿时学过的歌曲,在场的人静静地聆听着。 三只瞎老鼠,三只瞎老鼠, 看看它们怎么跑,看看它们怎么跑, 它们跟着农妇跑, 农妇就用刀砍断它们的尾巴, 三只瞎老鼠,三只瞎老鼠, 聂广涵今年已经75岁了,但他的歌喉仍然像男高音一样洪亮,这让在场的人大为惊奇。一连几首英文儿歌后,他在一首意气风发的歌曲中结束了表演: 伦敦的战火,伦敦的战火, 开火!开火! 这些上了年纪的人从儿时起,就将这些歌曲深深地记在心中。他们时常聚在一起,追忆那些教会他们唱这些英文儿歌的人。那是一名英国人,在抗日战争持续的20世纪40年代,那个人曾经既是学校的校长,又是他们的继父,他给予这些上了年纪的人的不仅仅是生命。 这名英国男子名叫霍格乔治·艾尔文·霍格,在那段艰难的战争岁月中...
二十世纪只剩下最后这不多的几年,二十一世纪正在向我们走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的重担,已历史地落在你们这些跨世纪的一代青年肩上。祖国的未来与命运将同你们相连,中华民族历史新的一页也将由你们用自己的劳动与智慧去谱写。 历史和实践已无数次表明,像人类的一切进步、壮丽和伟大的创举一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不可能越过世界文明大道而另辟蹊径。为了担当这一无比光荣而又极为艰巨的历史使命,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巨大机遇与挑战,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和确切了解人类在过去和现在所积累的一切知识和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把自己的头脑武装起来。 人类的文学成果是人类的文明成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一时代的重大文学现象和优秀文学作品,并不会随着这个时代的过去而成为过去。它们蕴含着客观的真理和历史的启迪、永恒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歌德说:“道不尽的莎士比亚...
波珀与《科学发现的逻辑》 K·R·波珀(亦译波普尔Karl Raimund Popper),英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哲学家,批判理性主义的创始人。 波珀1902年7月28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个犹太血统的知识分子家庭。他自幼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兴趣广泛。1919年,他曾一度信仰共产主义,不久因革命遭受挫折而改变,192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他早年就开始与维也纳学派交流思想,并接受其影响,但又是最早批判该学派的科学哲学家之一。1933年维也纳学派的《科学世界观丛书》发表了他的处女作《研究的逻辑》,但他却拒绝该学派归纳的经验主义和发展的历史主义。在此其间,波珀完成了博士论文,并开始在中等学校教数学和物理。1937-1945年和1945-1969年,他分别在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学院和伦敦大学教授哲学。1945年,他定居英国,后加入英国籍。1970年,波珀退休,1964年,他受封为爵士。他是英国皇家学会成员和英国科学院成员。...
前言 我猜想,下面这种现象已是司空见惯:当你终于能够实现年轻时代的某些梦想时,你或许对这些东西已没有什么渴望了。很显然,人们的看法因时而异。在我的学生时代,每当完成一篇20页左右的“长篇”作业之前,总要经历数星期的不安。数十年后,作为一个已有约2万页著述的作家,我又经历了数月的更深的焦虑——为了将围绕全球环境变化这一主题的异常复杂的科学、技术和政策论争的要点塞满这本130页左右的“短篇”书本之中。 我要感谢我的代理人约翰·布罗克曼(John Brockman)。他不仅让我有机会通过这短暂的写作来开阔思路,而且他组织的《科学大师佳作系列》深入浅出,让人们有机会了解当今一些重要科学问题的实质和意义。该丛书编写严谨,既要有科学问题与政策论争的对比,也要有主、客观两方面的评论以“三纲五常”为封建伦理的观点,并分人性为上、中、下,还要求通俗、简洁,这对我是个很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