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兹编之作,专欲发表区区政见,以就正于爱国达识之君于。编中寓言,颇费覃思,不敢草草。但此不过臆见所偶及,一人之私言耳,非信其必可行也。国家人群,皆为有机体之物,其现象日日变化,虽有管葛,亦不能以今年料明年之事,况于数十年后乎!况末学寡识如余者乎!但提出种种问题一研究之,广做海内达人意见,未始无小补,区区之意,实在于是。读者诸君如鉴微诚,望必毋吝教言,常惠驳义,则鄙人此书,不为虚作焉耳。 一、人之见地,随学而进,因时而移,即如鄙人自审十年来之宗旨议论,已不知变化流转凡许次矣。此编月出一册,册仅数回,非亘数年不能卒业,则前后意见矛盾者,宁知多少,况以寡才而好事之身,非能屏除百务,潜心治此。计每月为此书属稿者,不过两三日,虽复肆虑,岂能完善。故结构之必凌乱,发言之常矛盾,自知其决不能免也。故名之曰稿本,此后随时订改,兼得名流驳正,或冀体段稍完,再写定本耳。...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造颂索达吉堪布 译颂益西彭措堪布 讲解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皈依上师三宝!为使一切众生清净罪障、成就二利而发无上菩提心!金刚萨垛修法有针对下、中、上三种根机的三种修法,上等根机安住于大圆满的直断和顿超,中等根机以密宗的生圆次第而修,下等根机主要以具足四力祈祷而修。麦彭仁波切和法王如意宝都造了这些仪轨。麦彭仁波切还分别做了金刚萨垛的寂静和忿怒本尊的修法仪轨。先介绍这个仪轨的缘起。1997年,法王如意宝从智慧中显现了这个意伏藏品,与1994年在青海“珠宝湖”中取出的金刚萨垛修法伏藏品相比较,这个仪轨较为简略,并着重于祈祷的形式,因此无论得或未得灌顶,都可修持。金刚上师法王如意宝是一切佛陀的总集体,在这个时代从智慧海中显出并着重倡导、弘扬的这两个仪轨,对我们有着特殊的缘分和意义。在这次金刚萨垛法会开始前两天,法王在光明定境中,又见到了老山羊转生到东方现喜世界后变...
译者的话……………………………………………………………. ………………2序 我和我生长的地方 …………………………………………………………3第一章 昨天和明天的尽头……………………………………………………….10第二章 生命的奥秘…………………………………………………………….16第三章 无常的人生…………………………………………………………….22第四章 未来的神圣事业……………………………………………………….28第五章 微妙正道的路径……………………………………………………….35第六章 内在的寂静甘露……………………………………………………….41第七章 迈向恒久快乐的步伐………………………………………………….46...
智敏上师一九九八年戊寅年十一月廿一日晚课后开示今天,有位同学送来一张条子,并谈了他的感受,在此给大家念一下:“近期的《福智之声》上刊有洛桑校长的一番开示,弟子阅后受用极大,心为感动。故从中摘录几句下来供养上师:为净除身口恶业,最殊胜的就是为上师执事——侍侯上师,为上师做很多事情,这就是最好的净除身口恶业的方法。广大积聚资粮之后、广大听闻,所听所闻到的,就可以更清楚、更深入的了解,没有积聚广大资粮而去广大听闻,不管听得怎么多,都不会有什么真正的进步。”这两段文字,内容甚好,不过《广论》上都有。一方面说明这位同学很认真,受到启发;另一方面则说明《广论》文义较深,一般人不容易把它掌握好,因为这些道理都是《广论》中所含有的。...
内学院? 正信决择论? 资源? 第一讲: 人生之思考及决择诸位善信众 假日舍俗务 一早齐会集 心向正法城於此忙乱世 希有甚难得 我今大赞叹 随喜诸善根仰戒幢律寺 常住共发心 住持正法城 大悲诸众生开阐正法教 希有难得闻 我今大恭敬 随行礼三尊此因缘殊胜 微妙难思议 我等当珍重 莫入藏空归既来请自安 外驰意心猿 随吾共思维 人生之意义茫茫人生路 遥遥天际空 何趣是方向 何处为归宿生老病死苦 成住异坏空 三界如火宅 众苦所煎迫何处是依止 如何脱众苦 有史五千年 人类不断求古今有识者 皆上下求索 或有未入门 或入或究竟忆起幼始觉 知活在世上 初惊喜好奇 次多惑不解纯真幼稚气 总有无数问 问天又问地 问我那里来...
智海浪花——一百二十五位知识分子的学佛历程(上) 前 言 在人类社会的演进变化中,科学及其发展与应用,在引领世人从愚昧迈向光明、从落后迈向先进的进程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科学的光辉都无处不在,科学的影响都渗入人心。也正因如此,人们历来都对掌握了科学的知识分子推崇备至。在普通人的观念中,他们甚至认为科学是改造人类社会最伟大的一种力量,“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便最典型地概括了人们对科学力量的普遍信仰。 如果说科学的作用在于引领人们走出对自身及社会、人生、宇宙的种种认识误区的话,那么佛法则是当之无愧的最高、最究竟的科学。这世上还有哪一种科学体系能如佛法那样,在纷纭繁复的万千表象之外,一下就直达它们的幻有本源呢?这世上又有哪一位科学家能如佛陀一般,并不借助任何外在的实验工具,也不依赖内在的以分别念为基础的推...
No. 1454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别解脱经难得闻 经于无量俱胝劫读诵受持亦如是 如说行者更难遇诸佛出现于世乐 演说微妙正法乐僧伽一心同见乐 和合俱修勇进乐若见圣人则为乐 并与共住亦为乐若不见诸愚痴人 是则名为常受乐见具尸罗者为乐 若见多闻亦名乐见阿罗汉是真乐 由于后有不生故于河津处妙阶乐 以法降怨战胜乐证得正慧果生时 能除我慢尽为乐若有能为决定意 善伏根欲具多闻从少至老处林中 寂静闲居兰若乐诸大德。春时尔许过。余有尔许在。老死既侵。命根渐减。大师教法不久当灭。诸大德。应勤光显莫为放逸。由不放逸。必当证得如来应正等觉。何况所余觉品善法。大德僧伽。先作何事。佛声闻众少求少事。未受近圆者出不来。诸苾刍说欲及清净(其持欲者各对比坐而说)谁遣苾刍尼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