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夜唱 >

第334部分

盛唐夜唱-第334部分

小说: 盛唐夜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林甫都是一无所知!不过听得杨慎矜在最后所得的条件,竟然是将家人流放到辽东之时,他心里跳了跳,不曾想在杨慎矜心中,叶畅竟然还有些好名声!
“早知如今,当初你为何要对付叶畅?”杨钊心里暗暗道,不过嘴上却没有说出来。他一拍手,外头那吏员又进来,有人奉上纸笔,杨钊呶了一下嘴:“杨慎矜,自己写吧,这可不是某家刑讯所得,乃是你自家之意!”
“自然!”杨慎矜咬牙道。
他研墨提笔,想要写,却悲从心来,又将笔放了下去,抬头看了杨钊一眼,带着最后一丝希翼:“我可否如同王忠嗣一般?”
“不可能。”杨钊冷冰冰地道。
王忠嗣能到四川去苟延残喘,那是因为李隆基欲留他一条性命,而除了李林甫之外,想要王忠嗣死的人并不多。杨慎矜则不然,他一人身兼十余使之职,又有可能当宰相,挡着多少人前进的道路。这两年得势之后又不知收敛,就连与他是亲戚的王鉷,都被他弄得心怀怨恨,欲除之而后快,遑论他人!
“好,好……”杨慎矜又是一声长叹,然后开始落笔。
因为心情激荡的缘故,他如今的字体,远不如平时,字也写得有些扭曲。杨钊见他最无平时大臣之体,心中不免生出免死狐悲之叹:“杨慎矜也算是一时人杰,否则不可能官至户部侍郎,离宰相之位只有一步之遥。但一朝失势,竟至如此,惶惶如丧家之犬,当真是可悲可叹……我千万不能有这一日!”
他心中暗下决心,若想没有这一日,就必须掌握主动权,欲掌握主动权,就得如同李林甫一般,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
杨慎矜按着杨钊的意思,将自供状写了出来。他如今唯一的希望就是给自己的家人减轻些罪名,故此颇费了些心思,自己承担了部分罪名,却将一个关键罪名教唆自己谋逆者,推到了杨洄身上。
至于杨洄为何不安心当他的驸马,却要参合到这种事情里,杨慎矜就什么都不说,让杨钊自己去发挥去。
得了这供辞,杨钊甚为满意,当下唤人过来,将杨慎矜押入牢中,念在杨慎矜还算配合的份上,他还吩咐了声,令人要给杨慎矜应有的待遇。
他自己出了杨慎矜的府邸,才出门,便见一辆马车过来,叶畅掀开车帘,笑着问道:“可要搭车?”
“好!”
坐上叶畅的马车,杨钊便赞了一句:“十一郎当真会享受,这车就是比我的要舒服!”
“用不了多久,我便要在长安卖这等马车,到时杨兄可以买一辆试试。”叶畅笑道:“送我就不送了,这可不比以往,此间事了之后,杨兄少说也得往上升一升,俸禄还不知会涨到什么地步呢。”
他唯独送过李林甫一辆这类车子,杨钊的则是老款。杨钊哈哈大笑起来:“果然,朝廷让你主管河工,那实在是太对了!”
此时黄河水患远没有后世大,主管河工的最重要职责,还是使得两淮的粮帛能够运至关中,供京畿数量庞大的官民们使用。
两人这几句话,看似无关的闲话,实际上是向对方确认事情办妥之后的利益划分。叶畅从容问道:“招了么?”
“如你所料,完全招了,杨洄此次必然脱不了身。”杨钊目光闪了闪,声音低了下来:“不过此事……李相公那边会不会不满,我们可是打着他的旗号行事,让他背了黑锅。”
“倒了杨慎矜,李相再背两口黑锅都没意见,更何况,他替人背得黑锅还少了么,怎么会在乎替我们背点?”
两人顿时都笑了起来,对李林甫少了几分敬畏,多了几分调侃。
“十一郎此次是去哪儿?”
“兴庆宫,见过圣人,河工之事,我已经有所计划,总得呈报圣人。”
“这么快?”
杨钊讶然,叶畅却只是一笑。
他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快,事实上对于河工,他早就有所计划。黄河如今到了冬天,就因为封冻而不能航行,对于大唐的交通运输影响非常大,对于叶畅的赚钱大计也极有影响,故此,叶畅很早就有一个计划。
如今只是借着这个官方身份,将此计划拿出来罢了。
他们的车子很快到了兴庆宫,通禀之后,倒没有太久的耽搁,李隆基召二人入内相见。进去时,迎面却是香风习习,杨家姐妹大约准备离去,故此两边相遇。
叶畅对杨家姐妹没有什么好感,也有几分忌惮这几个娘儿们,故此避让在旁,目不斜视。
“哟,这不是叶十一郎么,啧啧,才一些时日不见,便长得更俊了,让姐姐我好生瞧瞧……难怪咱们二十九贵主都看上你了,瞧你这脸儿!”
他不想惹麻烦,可麻烦却来找他,就听得杨二姐娇声腻语,一双媚眼冲着他直闪闪。
第326章 拟立柜坊汇钱河
杨家三姐妹里,这位排行为二姐实际上是大姐的最难缠。
叶畅向后退了一步,避开她伸出的手指头,面上带笑,却无怒色。
旁边的杨钊眉头拧起,挡在他的身前,盯着杨二姐:“妹妹,须得留几分体面!”
“你们这些男人,一个个肚子里尽是坏水儿,面上却还要什么体面?”杨二姐昂起下巴,“哼”了一声:“让开,钊郎君,今日与你无关!”
杨钊眼中闪过一丝妒意,又有一丝无奈,只能让开。
他与杨二姐私通,此事知道的人不少,但杨二姐男女不禁,出了名的放荡,若她真要勾引叶畅,杨钊又能如何?
她可是与李隆基亦有一腿,甚得李隆基欢心!
“二姐有正事先说正事,闲事说完正事再说。”叶畅见杨钊退开,仍然笑眯眯地道。
杨二姐与他带笑的目光一遇,心突的跳了跳,突然间有些自惭形秽起来。
无论她是如何放荡的女子,终究还有些羞耻心,叶畅这般态度,让她觉得有些无趣。
“真不知道,你们这些男人,为何就喜欢勾心斗角!”她收敛住心情,又是一笑:“那明珠可是我见犹怜的美人儿,如今为了你们,她受了惊吓,我总得为她讨个公道!”
能让李隆基痛下决心收拾杨慎矜的,就是那婢女明珠。
在得知她的下落之后,杨钊便去寻杨二姐,当着杨二姐的面一询问,果然问出杨慎矜私召史敬忠占卜之事。得了这个消息,杨钊大喜过望,又与杨二姐密议,带明珠去见李隆基,装作无意中泄露,引发李隆基对杨慎矜的怒火。
事情做得很漂亮,完全按照叶畅计划的来,李隆基绝对不会想到,这背后其实是叶畅在使力气。在某种程度上说,李隆基此次,也成了叶畅的一枚棋子。
杨二姐自觉自己有了功劳,故此跑来向叶畅邀功请赏,只不过她现在自大得有些膨胀,用的请赏方法让人很不欢喜。
“二姐说的是,明珠明珠,自然当用明珠相衬。”叶畅笑吟吟从袖里伸出一只手,他的手中全是鸽蛋大的珠子,看上去晶莹剔透,甚是可爱。
“玻璃宝珠!”
这一串珠子全是由玻璃珠串成,放在后世,不过是孩子们打弹珠用的丸儿,可在此时,却是难得的宝物。即使叶畅现在拥有一座玻璃工坊,象这样滚圆透亮无气泡的,产量也很少。
他原本是想造出内间有色的,可是目前还在摸索之中。
拿这个充当礼物,不算太珍贵,但给女子却是极好的。杨二姐满心欢喜,接过这些,却又有些嫌少:“才这一个珠串……十一郎,你总得给我几斛,我才好拿出去打赏啊!”
“打赏?”旁边的杨钊一愕:“你用这个打赏?”
“你这俗物,自是不明白,如今京中有女说书,每日现编故事说与我等听,我等总不能让她们白白辛苦,若是听得欢喜了,总得给些赏赐,金银绢帛太俗,何如珍珠。而今我有了这玻璃珠,那就比珍珠更好了!”
叶畅想到那些编故事奉承诸位读者的可怜人,辛苦忙乎一场,最后换来的是这种将来会无限贬值的玻璃珠,不禁为他们掬一捧同情之泪。
“二姐说什么胡话,这般一模一样大小的珠子,岂能成斛?”杨钊在旁道:“好了,谢礼也给了,让我们过去,莫让圣人等久了!”
杨二姐咯咯笑了两声,似乎欲离开,但走之前,突然又凑到叶畅耳边,满是暧昧地道:“夜里我去你们家讨要……洗干净了等我啊。”
她说完之后,还吹了叶畅耳朵一下,然后荡笑了两声,才摇摇摆摆离开。
“她说什么?”杨钊忍不住问道。
“一串珠子,还不能让她满意。”叶畅有些无奈:“自然是向我讨要别的……唉,走吧。”
杨钊闻言心中还有些怀疑,但却不好再问了。
他们到了李隆基面前时,李隆基脸色甚为阴郁,先向杨钊摆手,示意他站在一旁候着,然后问叶畅道:“你今日来此,是有何事?”
“臣奉命督办河工,有一个章程,还请圣人过目。”叶畅从袖子里又掏出一叠纸。
李隆基接过那纸,却没有看,扔在一旁的小几上,长叹了一声:“你倒是个有心的,此折朕稍后再看,你究竟如何打算,说与朕听就是。”
“臣有意顺黄河堤岸,修一条路……”
叶畅将自己的计划说了出来,李隆基初时还有些不耐烦,但渐渐就专注起来。
叶畅的意思,就是借疏浚黄河之机,沿着黄河修一条东西向的直道,大体与黄河走向平行。直道一直延伸到东海郡,大体来说就是后世的陇海线。这个工程甚为浩大,故此叶畅将其分为几段,规划之中,是用二十年时间完成。
规划二十年的工程,这在大唐历史上,还是极为罕见的。一般官员,都是急功近利,只想着马上见到好处,好变成功绩换取升迁,有几人愿意用长远的眼光做事!
“三年之内,先建成徐州至汴州之一段路,如此淮南道之财物,冬日亦可自陆路转运至汴州,臣查过朝廷的地图,此二地之间,原本就有道路连通,此次主要是拉直垫平,再以水泥铺成辙道……”
此时路面为泥土路面,最多就是垫上沙石,因此大车经常陷入其中,影响物资流通。叶畅准备统一车轮之间的距离,以此距离为标准,在路上修两道专供车轮压碾的水泥路来。因为只相当是两条宽不足半尺的水泥路,故此水泥消耗量并不太大。
“如此会不会劳民伤财?”李隆基听完之后,有些犹豫地问道。
“圣人,劳民是难免的,平日里徭役,岂有不劳民者?关键是让百姓觉得劳有所值——此次修路,朝廷只需垫支部分钱财,还有政策上给予方便,百姓服此役者,不仅管其吃住,而且还有工钱可领!”
李隆基他是知道叶畅“理财”本领的,闻此之后,虽然心中不信,却没有立刻斥责叶畅在大言不惭,而是问道:“你说说,这么大的工程,朝廷如何能少花费而得大功。”
“以臣所知,自汴州至长安,每年十月之后,粮价便渐贵,原因不过是黄河冰冻,水道断绝,淮南之粮,运不过来。而每年自淮南、江南等地运至京中的绢绸,多有因为船载浸水而坏者。若是此路得成……”
叶畅一番说辞,无非就是以道路修成之后,一年四季风雨无阻,朝廷能节约大笔开支为理由。最初时李隆基想要摇头,因为这样的理由,还不足以说服他,特别是根本不可能达到叶畅所说的朝廷只要出小钱而民间会主动出大钱的目的。
但叶畅话题一转,便提到这路不仅可以官用,而且还可以民用,特别是那些中小型商人所用。
长安、洛阳、汴州自是富庶,但是北海、广陵与江南一代,亦是日趋繁华,两边商贸往来甚多,这条路若能修通,对于商人们来说,将是极大的喜讯。这条道路,官民两用,便可以沿途收取路费、商税。若拿这预期之中的收入来抵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