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张辽新传 >

第607部分

张辽新传-第607部分

小说: 张辽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这段时间内,虽然明面上波澜不惊,但是维阳城暗地里却是暗潮汹涌。每一个世家、每一个豪门、每一个军政要员的家都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中心就是这份制度草稿。

张辽从心底里能够理解士人们的那种急切心情,或许这百年来的朝争中。士人中有不少心思不正的主儿,可是更多的却是那些以天下为己任,一心报效国家的男儿。如今的曹操,逝去的袁绍、袁术、刘表,还有当年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他们年轻时哪一个不是热血男儿。只不过现实的艰难。岁月的磨砺,这些人有的沉寂了,有的则选择了另一条路。

从士人到士族。从士族到门阀,再由学阀转变为军阀,这就是汉末士人精英们选择的道路。然后大浪淘沙,诸侯相互攻伐,最终的胜利者将成为实现这些前辈们共同理想的人。

可是拥有理想却没有实力的人更多。出于力最强者曹操的目的也好,想暗中盗取曹操胜利果实傲册洲也罢,在他们看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东西后,他们的眼光终于放开了。

制衡!原本只是帝王用来对付臣子的手段,原本只是世家间平衡地方势力的手段,如今却被张辽堂而县之的搬上了中央舞台并丝毫不加掩饰的在各种制度中体现出来。

终于,各怀心思的人们有了一个坐到一起的基础。终于,相互敌对的势力有了一个可以无需流血而和平谈判的基础。

但是,这也是让张辽最为吃惊的。当管宁告诉张辽,维阳城竟然有人提出以此制度基础,召集天下诸侯共商国策,共同建立起一个一方独大(曹操)。各方相互制衡(孙权、刘备、韩遂、刘璋、士族、皇族)的内阁政府时。张辽的下巴差一点被吓得掉下来。

张辽可是从没有想过和孙权、刘备等人妥协,在他的计划中,即便是要实现议会内阁制度,也要在扫平江东、巴蜀、西凉等割据势力之后,再慢慢实施。所以乍一听管宁之言,张辽根本就没有在意,甚至还想讥笑那提议之人有纵容分裂之嫌,再给他按一个孙、刘势力的代言人在此施展缓兵之计的帽子。

可适当张辽看到管宁不言芶笑的表情,张辽立刻收敛起原本的想法。以管宁的智慧。他若是没有立刻反对,其中势必有让他赞同的原因。

张辽也没有多费心思,脑筋稍加转动,便立刻想到了这个建议被管宁认同的合理之处。

原因还在于制衡。曹军的实力太强,平定荆州之后,步军主力六十万,水军近十万。七十万大军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了其余五家诸侯兵力的总和。若是任由曹操扫平天下诸侯,将割据势力全部消灭,那掌控着百万大军的曹操。又怎么可能是那些士族能够制衡得了的?

所以在曹操还没有再次发动攻击之前,士人们需要将这些能够制衡曹操的势力保全下来。于是,有了那种说法也就不让人感到奇怪了。

当张辽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差点没给自己一巴掌。他原本不过是想小小的报复一下曹操,哪知道却引发了曹操后院的动荡。幸好他泄露消息的事情无人知晓,否则的话,好一点曹操估计会将他直接留在身边,差一点则会干脆的削去他的军职,然后软禁起来。

想到这一点的张辽不禁后背冒出一身冷汗。他当初确实没有想得这么深远,更不会料到士人们竟然会将此当做一份救命的稻草,而且还将它和割据的诸侯们牵扯起来。

最让张辽感到后怕的是这东西造成如今的结局,难免不让曹操怀疑张辽的用心。也就是说,张辽和曹操的蜜月期已经走到了末尾,张辽必须要做出真正的提防措施了。

而且这种情况曹操不会不知道,换言之,曹昂也同样不会不知道。那曹操在襄阳的无动于衷,曹昂在酒宴上一如既往的热情,这让张辽都有了一种雾里看花的虚幻感觉。

脑子里一旦有了这种想法,在想将其驱逐便已经不可能了。张辽此时的警惕心已经提到了最高处,除了家人之外。他已经不再相信任何外人。

“军权啊!虽然明面上的军权我无法完全掌控。但是家族的实力也到了该在扩张一番的时候了。原本还觉着如今无须加强家族军备,将多余的财产全都用来务实基础。如今看来,除了流动资金和修筑棱堡的费用,还是要挤出一部分钱财用于武备。幸好家族就在北边,倒是从来不缺少锻炼队伍的对象,那些个鲜卑人、匈奴人就是磨刀的最佳选择。消灭这些时不时就要捣蛋的家伙,不但可以锻炼家族的护卫,也能够扫清家族周围的威胁势力。即便和曹老大翻脸。也能够确保家族周边地区的安全。”张辽在马背上开始真正的思考起安全问题来。他甚至开始盘算着时不时要暗中控制一部分北疆的军队。以此来增加自己的势力。

如今北疆就是幽州、并州,步骑兵共计十四万。加上归附的匈奴、鲜卑、乌桓各部族,一旦战事发生,随时还能征集四万到七万骑兵。两州之地还有近九万守备军,却是占了边疆的光,没有大幅削减守备军的兵力。

十四万正规军不太好下手,这些军队完全是由枢密院在控制、调整。但是七万守备军和胡人骑兵却是张辽能够动手掌控的军队。而且张家事实上已经将为了防备匈奴、鲜卑而并力雄厚的一万余雁门郡守备军基本上控制在了手中。

“枪杆子里出政权。四征将军中也就我一个外姓。就算我是曹家女婿,在世人眼中。我在曹操那里也不比曹仁、夏侯渊他们更亲近。看来我也将成为别人的拉拢对象啦!也好,就看我这次的婚事各方有何态度就是!呵呵!婚事!一个成熟服人,一个妙龄女郎。吼吼吼!这也算是兼容并蓄了吧?”张辽一路上喜忧参半的胡思乱想。

第三卷 第649章 双季稻引发的问题!

公,糜家二爷来了。就在偏厅候着,有个时辰:。

张辽刚进家门,张成便向张辽禀报了糜芳登门拜访的事。

张成虽然离开军旅很久了。但是张辽既是以军法管家,张成如今的做派依旧还是如昔日在军中随张辽左右那样一丝不芶。

张辽自是知道今日必会有人上门,不过一大早的都有公务,便是上门也得等到午后或者是晚上,却不料这早上就有个没公务在身的糜芳上门了。

不过糜家和张家如今关系密切,一南一北的算是把持着两条向西的商道。而且糜家出身不高。家主糜竺更是个稳重厚道之人。张辽便是如今对外人有些顾忌,对于糜家也要另眼相看。虽说商人好利,商人奸猾,可是真正能将生意做大、做强,能够传承数代百年的商贾世家却并不是那种斤斤计较蝇头小利,而是绮靠着诚信为本的信条操持家务的。

“这样啊。那我就先去看看糜老二因何事登门吧。张成、张新,你们二人午饭后到我书房来,爷如今也不能再等着人家出招了。”张辽吩咐了一声后,径自向待客的偏厅走去。

在张辽身后,张成、张新两人恭敬的日送张辽离开后,两人扭头相视一笑。

张成说道:“主公终于忍不住了。这这些日子常有人窥探家门,若非主公严令不得生事,早就将这帮不开眼的家伙给打发了。这下好了,主公佑计今日就要解除禁令,那帮小子们也终于不用再抱怨光吃饭不干活了。”

“成哥,人手够不够?不够的话,我这里还有一百来号人呢!”张新凑到张成跟前说道。

张成笑着瞥了张新一眼道:“胡说什么。你那儿的人除了十八骑之外,全都是通过枢密院暗示调拨的护卫,真要动起手来,除了十八骑之外,剩下的谁敢相信?若走动手的地方换到城内。就是十八骑也不管用了。何况你我不同,你久随主公身边,早就是惹人注目的人物,还是省省心吧

“成哥,那我也不能什么都不做,但看着弟兄们过手瘾,我在一边过眼瘾吧?”

“刚才不是说了吗,你如今实在是引人注目,干脆要动手的时候,你就为我们吸引别人的注意就成。”张成笑着拍了张新一下。

张新苦笑着摇摇头道:“唉!我还以为能捞着什么好,原来是让我给弟兄们做靶子。也成!反正都是为主公出力,做靶子倒还清闲。”

“走吧!先准备起来。也免得主公军令下来,咱们措手不及。”

“也对!成哥,小弟与你同去。”

张府、偏厅。

糜芳辰时稍过一点便到了张辽府中,听闻张辽出门访友,他也没有离开,只说是有要事需得报知张辽。虽然被张成安排在这偏厅,糜芳却没有丝毫不悦。毕竟张辽家除了亲朋好友之外,基本上不会留客。

而且张辽的这个偏厅是他按着后世的会客室布置的。地方不大,但是却显得十分简约雅致,木制的长短沙发铺着厚厚的棉垫。与沙发座登高的茶几上放着精致的茶点。这些奶油蛋糕可是只有张辽家独此一份。糜芳品尝着茶点,观看者偏厅的布局,对张辽在家居布置上的独到之处也感到十分敬佩。如此一来,他也不觉得时间过得有多快了。

不过等了将近一个时辰。糜芳心中也有些急了。此时手中的香茗和茶几上的糕点也无法吸引糜芳了。虽然糜家已经正式入仕,可是糜芳却不是历史上那个归附了刘备后当了将军的糜芳。如今的糜芳在长兄入仕后实际操持着家族的生意。继承他的父祖,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商人。如此,也就对时间重视起来。

就在糜芳思索着是否要先行告辞,待晚上和长兄糜竺一同再来拜访的时候,他听到了屋外传来的由远及近的脚步声。

“糜芳,你来可是子仲兄有事找我?”张辽人未进门,声音先传了进来。

“见过将军!”糜芳赶紧走到门口,向跨进偏厅大门的张辽行礼。

“没那么讲究。”张辽一把拉过糜芳,走到沙发边上坐下后说道:“来人!上茶。糜芳,坐下吧。有事赶紧说,我可是已经耽误你一个时辰了。早就知道你最婆视时间,何况张家、糜家关系密切,我与子仲兄也是交情匪浅,私下里哪里用得着如此多礼?”

糜芳和张辽也不是初次见面。才才那一礼也不过是熟极而流。他身为糜家“大掌柜”终日里也免不了和权贵打交道,这一套早就是铭刻在骨血里的程序了。

糜芳从怀中拿出两份书束,恭敬的放在张辽面前,然后才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开口说道:“将军,这是一份双季稻的产量和北边子龙妹夫托家兄转送将军的书信。”

“子龙?”张辽的注意力还是被赵云吸引了。不过他还能分出轻重,虽说糜芳是糜竺的弟弟。赵云的二舅哥,张辽也不能在糜芳面前露出什么真实感情,否则以糜芳久历商场的眼力,自然能够探究张辽的真实心意。

“双季稻产量如何?”张辽拿起封面上写着“日南稻种”字一”二汞,边掉边问。

“将军,那可是大丰收!大喜啊!”糜芳说道这双季稻,不由得兴奋起来。

张辽见糜芳有些手舞足蹈,心中也不禁芜尔。这也难怪糜芳有些失态,这稻种从寻找到播种再到收获,糜芳基本上是亲力亲为,甚至还因为育苗、施肥、植株等问题。从充州、徐州甚至日南郡旧地搜罗了十余名有经验的农夫亲自指点。如今双季稻终于引种成功,一亩地的产量立刻翻番。别说糜芳要兴奋,就连张辽也早已经因为终于可以吃到久违的大米饭而心中狂喜不已。

高兴的可不止糜芳和张辽,同样兴奋的坐不住的还有一贯给人以稳重清雅印象的荀彧。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