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张辽新传 >

第608部分

张辽新传-第608部分

小说: 张辽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兴的可不止糜芳和张辽,同样兴奋的坐不住的还有一贯给人以稳重清雅印象的荀彧。当糜竺将自家引种双季稻实验成功的消息和数千亩不同等级的农田的产量已详细的数据报给荀彧时,荀彧在看完一遍之后立刻兴奋的站起来满屋子乱转,一点都没有平日里“留香荀令”的稳重。

“子仲啊!好事啊!大好事!”荀彧兴奋的有点不知说什么好,“子仲,你们糜家这可算是为我解决了大难题啊!”荀彧定了定神,对糜竺感谢道。

此话荀彧却并非虚言,且不说曹操如今的治下稻谷种植数量并不多,便是有稻谷,那也是单季稻,产量也有限。如今糜家引种日南郡的稻种,经过数年培育后,终于能够在数千亩农田上做出实验,成功种植了双季稻,而且平均亩产也能达到五石,以淮河流域的徐州、豫州和本属扬州的江北两郡。再加上刚刚到手的荆州,还有因为四面环山,气温环境和淮河流域比较近似的汉中地区,若是能够推广双季稻种植,这就使得曹操治下的粮食总产量最少能增加三到四成。若真能如此。以曹军如今的战斗力,就南征荆州这种规模的战役,曹军可以连续进行两场到三场。也就是说。若南征荆州之前双季稻就已经推广开来,曹军现在早就可以攻入江东之地了。

然而兴奋一小会儿之后,荀彧突然间有冷静下来。他想到了陈群等人正在谋发 的事情,想到了粮食的增加在此时获得最大好处的还是曹操,却会给限制曹操实力的计划带来无法估量的破坏。想到这里,荀彧的笑脸就渐渐收敛起来,人也沉默下来,坐回自己的位置发呆。

糜竺倒是对荀彧此时的心理活动十分明了,双季稻从寻获稻种到育苗,再到不断地培育适合中原生长的稻种,再到如今的实验成功,数年的功夫,早就足够让糜竺将所有可能牵扯的问题全部考虑清楚。虽然张辽的这份草稿不过是月前流传出来的,但在各地广布客栈、酒店、饭馆的糜家又怎会不了解个中详情。不过糜竺如今也不过就是个司农承,虽是九卿副手。实际上的主管,可是这件事却轮不到糜家有太多的发言权。若不是因为如此规模的种植不可能隐瞒太久,糜竺甚至考虑过再多压几年,观察一下风声再说。如今糜竺也只能将此时上报,至于头疼的问题。还是交给家族势力庞大的尚书令荀彧去操心吧。

“子仲,此事除了你的家人之外,尚有何人知晓?”荀彧开口问道。

糜竺回答道:“此事乃是当初舍弟率船队南下前,文远将军让舍弟关注周边农作物以及引种事宜。故而舍弟才有了从日南郡旧地寻觅稻种之举,这些年来的培育经过文远将军也大致知晓。此外,就是幽州妹夫子龙,一年前文远将军曾让些送了一包种子到幽州,让妹夫在幽州试种,看看是否能够将稻谷引种到北方。此外应该就没什么人知道此事了。”

糜竺这话虽然不假。但是无论是糜竺还是荀彧,都对如今被郭嘉主持的格密院军情司十分忌惮,天知道郭奉孝的这批手下在除了关心敌对诸侯之外,是否也对他们这些下属同样关注。可是表面上,他们谁也不敢随便谈论此事。

“北方?”不过荀彧还是被糜竺话中提及的稻谷北移吸引了,“稻谷的产量向来要高于麦子。若是稻谷能在幽州顺利种植,哪怕只能种植一季,粮食也能多出不少啊!文远深谋远虑,荀彧不及也!”

荀彧对张辽可是真的服气,军务就不说了,曹军中战功第一并不是吹牛的。政务上也有连续两任州牧的实绩,如今青州、幽州皆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多赖当年张辽根基的扎实。文才方面,诗歌、书法甚至学术,张辽都有精彩的表现,风头甚至将荀彧、荀攸这样的接受过正规教育的世家子弟完全掩盖过去。农卓上张辽也有当年建议屯田的功劳,如今又多了一个引种双季稻。这些东西,换成别人,单有一样便足以名垂青史,而张辽却偏偏似个全才一般。加上眼光长远,荀彧此时突然有一种和张辽详谈的冲动。

“子仲,此事事关重大,既然文远也是知情之人,不若有劳子仲陪彧去一趟文远家,与文远好好商议一番如何?”荀彧知道张辽如今已成各方竞相拉拢的对象,也不愿因别人抢先而耽误正事,他此时却是想和张辽好好的谈一次,看看是否真的能够保住大汉皇室。保住他为之努力奋斗的事业。竹叨,此兴致。甘焉能不陪文这将军在农事卜也是毋识那心为年奢州屯田,产量最高的可就是文远将军亲自带人侍弄的几百亩田地。这稻种又是他使人寻觅的,问他也不算问道于盲。不过文若公,你我是否现在就走?若是此事出发,说不得还能蹭文远将军一顿好饭菜。再晚工会儿。那就只剩下残羹冷炙了。”糜竺笑着说道。却将此行的原因全部归结到农业生产上,也让荀彧打消了最后一丝顾虑。

看着知情识趣的糜竺,荀彧心中暗暗赞叹糜竺心思稳重,手段老练。同时却又对张辽产生了无比的“怨念”要知道。糜竺也是被张辽亲自引荐给曹操的,从那时候起,荀彧就再也没有为钱粮头疼伤神过。

“走吧!文远府上惯有美食,如今各大家族中谁不是眼巴巴的看着张家的厨房是否又出新菜式。原本文远不在家,也不好随意打扰,如今他既然回来了,自然是免不了要叨扰一番的。不过子仲稍待,待彧将手中公务处理完结。”荀彧说完,便不再说话,快速的处理起今早送到尚书台的公务。

张府偏厅中。

“亩产平均五石”好啊!”张辽看着这双季稻的实验结果心中也委实高兴。虽说他很清楚这些多出来的粮食大头还是会被主家拿走,可是百姓总算也能得到些实惠。张辽见过大大小小家世不同的地主就不下百家。真正能不顾佃农死活的并不多,张辽也不奢望能够天下大同。只要能让百姓多三条活路,他也算没白“穿”一回。

“将军,这五千亩田地中真正的上等田不过五百亩,剩下的四千五百亩中有两千亩是中等田,还有两千五百亩则是肥力耗尽的下等田。不过在正式种植双季稻之前,家兄命人将这两千五百亩下等田全部种植了两年的寂(毛豆),又用将军曾指点农家制造的肥料肥地,在种植双季稻之前,这两千五百亩的下等田的地力已经全部恢复,部分土地出产甚至接近上等田的产量。将军这可算是为国为民的善举啊!”糜芳口中虽然是在奉承张辽,但是他的心中又何尝不认为张辽确实是多才多艺,博学多识。

“有没有试过在种植早稻的时候套种豆子?或者也不一妄是稻田,可以是茶园、果园或者其他的作物。若是那种对地力要求不高的作物,也好和种植稻麦的田地进行轮种,以维护地力。这也是我自己的胡思乱想。并没有事实根据,切勿立刻动手。还是要如双季稻那样,实验成功后方可推广。即便是所需时日长久,可一旦成功,也是个名垂青史的机会。

张辽后世倒是听说过种植豆子可以恢复的力。也听说过套种这个。名词,如今有了机会,也得显摆一下。不过张辽不会胡说一气,还是用探讨的语气和糜芳说话。

这种行为在糜芳眼中却是不折不扣的谦虚谨慎。“将军言之有理,糜芳回头便和家乡商量此事。若是真的成了。那糜家也就可圆了祖先的梦了。”

张辽看着糜芳,心中有些感叹。若是没有他的搅和。如今的糜芳应该是在刘备手下为官,糜家也将从徐州豪族成为陪着刘备流浪的,不说丧家犬,也差不多。紧接着还得失去妹妹,再失去刘备的重视,被关羽欺辱,最后死了还得不到一个好名声。想想当年糜家为了刘备破家抛产,将整个家族押在了刘备身上。结果却是家破人亡。糜家也没有享受到真正的权贵生活。倒是如今,糜竺实质上已经是九卿之一,糜芳也快乐的操持着家务。而糜贞这个刚烈的女子更是嫁给了赵云,并诞下自己的子女。糜家的结局完全被篡改,让张辽颇有些成就感。

而当张辽看到赵云的书柬之后,张辽的心中就更加喜悦了。

书束的内容很简单,赵云并没有向张辽表示忠心,也没有对曹操调动他们的举动说三道四。可是赵云却和陈到一起。将他们各自的亲信部下的名单交给了张辽,并在信中恳请张辽多加照拂。这种毫无花巧的东西,却实实在在的表明了赵云和陈到的意见。

他们确实对曹操有所不满!但是他们也并没有投靠张辽的意思。这份名单不过是为张辽顺利接管幽州、并州的北疆军队而留下的,也使得张辽可以无视那些鼠目寸先,之人的挑衅。

“子龙、叔至皆是沉稳忠厚之人,这东西可不是他们的本意。”张辽一眼就看出事情的真相,但是张辽的话风一转道:“不过既然送来了,我也就笑纳了。可惜我北上之时他们却要南下,无法叙旧了。也好,省得有人罗里锣嗦、没完没了。”

张辽说着,抬起头笑着对糜芳说:“叔至那里我遣人皿信,子龙那边还要劳烦糜芳你了。”

“能为将军效力,糜芳荣幸之至!”糜芳忙起身拱手道。

“啊?哈哈哈!!!”张辽闻言大笑,但笑声中谁又知道内含着多少无奈,多少欢喜……

第三卷 第650章 保护家人,选择立威目标!

彧最终坏是没有到张订家中,泣是因为荀彧在尚未御头…“台之前,御史中承华歆、格书御史陈群、侍中卢毓因公务联袂来访。

若来的是陈群、卢毓都没有关系,可偏偏多了一个死心塌地忠于曹操,还与二公子曹不交好的华歆,这就使得荀彧不得不打消原本的计划。而且还因糜竺呈上的双季稻的实验结果并未收好,被无意中发现的卢毓失口说出,荀彧便是连暂时瞒下此事的想法也一并打消了。面对着众人的恭贺,荀彧淡淡的说出正要将此事行文襄阳,上报曹操知晓。

虽然荀攸没有找上张辽,可是张辽家中却不会缺少客人。糜芳前脚刚走,曹昂紧跟着就进了张家的大门。

这位曹家大公子本就是张家当家主母的亲侄子,在大军出征后,这位大公子基本上是每天都要登门向姑母请安的,休沐之时还常常恬着脸登门蹭饭。也就是嫡子出生不久,否则这位大公子估计能将妻儿一同带上,让自己的姑母乐呵乐呵。加之曹昂久随张辽学习,又与张家嫡子张震交好,张家大门他素来是随到随进,无人阻拦。

而且张辽最晚就已经想清楚了。这位大公子是无论如何都会见自己一趟。只可惜他的那些心思估计此时也不敢随便开口相询,这位大侄子虽跟着曹操也学了不少机谋,但对于真正关心他的亲人,却很难拉下

子。

正如张辽所料,这位大公子上门后东拉西扯了半天,从南征时张辽的经历,到到高句丽的狼子野心,再到太学这些日子的一些趣闻,最后曹昂甚至连姑母曹清要为张辽迎娶新妇的事情都拿出来调侃张辽了,但话题兜兜转转就是始终没有转到曹昂原本的目的上。

张辽看着这个侄子实在是难过。平日里对下属也好,在并州处置那些世家和叛乱兵卒也罢,曹昂都是十分爽利,也不曾妇人之仁。但一旦事情牵涉骨肉至亲,再加上还是关系极好的亲戚,这位大公子那宽厚仁善的心性就显露无疑。

看到已经成年并学着自己也蓄起八字胡的曹昂在自己的面前难得的流露出稚子之态,张辽的心中还是颇为感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