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

第3部分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第3部分

小说: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回到营帐里,站在镜子前照个不停,越看自己的那只瞎眼越生气,生气到一定程度,他就一下子把镜子推倒,走出帐外散心。
  这让我们想起一个故事: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越照越生气,就用九齿钉耙把镜子砸了。以前的镜子是铜做的,比较重,都是放在一个架子上。夏侯惇没有猪八戒的九齿钉耙,不能砸镜子,只好把镜子推倒泄愤。
  曹营,士兵宿舍,士兵们在闲聊。某新兵谦虚而不解地问:“俺不明白夏侯将军怎么那么臭美呢!他又不是小年轻的,一个大将军,独眼龙就独眼龙呗,怕什么?至于对着镜子照个不停,最后还得把镜子推倒!这是为什么?”这新兵善于思考:一个大将军,至于把相貌放在心上吗?可是,无人回答他的问题,大家都岔开话题,说其他的了。新兵还在傻乎乎地问:“他那只眼是怎么瞎的?”甲厉声对他说:“闭嘴!不要再说这个了!”新兵困惑地看看甲:“给个理由先?”乙站起来,来到新兵面前,严肃地说:“我可不想陪着你犯错误!”说完,他走出了宿舍,甲也走出了宿舍,一副避之唯恐不及的样子。新兵连脚指头也用上,也没想明白大家为什么如此害怕谈论这个话题。
  拔矢啖睛的可能原因———
  新兵蛋子不知道:叫夏侯惇为“盲夏侯”是开玩笑,谈论他的眼为什么瞎了一只,那就是侮辱夏侯惇了。矮人面前不说短话,败将面前谈论他的失败那是侮辱。侮辱主帅,不想活了?本来,独眼龙就独眼龙,一个大男人,不去选秀,谁在乎这个?可是,这只瞎眼却见证着主人的失败。所以,当别人叫他盲夏侯时,他就想起自己是个失败者。因此,别人喊他的绰号,他从来不发脾气,只知道对着无辜的镜子发脾气。
  193年,张邈联合吕布反叛占领兖州。东征徐州的曹操急忙回兵,进攻已被吕布占领的濮阳。吕布摆好了弓箭阵,静待曹操和夏侯惇的到来。冷兵器时代,守城方最好的武器就是弓箭。躲在箭楼上,居高临下,箭在弦上,蓄势待发,看看谁先靠近就先射谁,一射一个准。曹操下达攻城令,夏侯惇为先锋。只要是夏侯惇在,先锋位置非他莫属。夏侯惇大吼一声,策马前驱,长枪横卧,向敌阵冲去。城墙上,吕布看着一马当先的夏侯惇,冷笑着说:找死!他一声令下:对准前面那个大将,射!弓箭手们就射了。弓箭蝗虫一样地飞向夏侯惇。夏侯惇冒着敌人的箭雨,前进,前进,前进进!很快,他到了城墙下。
  城墙上,一个士兵感冒了,向吕布请假未获批准。他懒洋洋地把箭搭在弓上,做出射箭的样子,但是不射。战友们都射了十支箭了,他却一支也没射。这是一个老兵,知道怎么应付长官。突然,他打了一个喷嚏,手一紧,一哆嗦,箭飞了出去。他吓了一跳,怔怔地看着自己射出去的箭。那支等待已久的箭像认识夏侯惇似的,直奔他的左眼而去。那个感冒的士兵惊讶地看着这支箭扎进夏侯惇的左眼,在他的眼眶上还一颤一颤的。这个兵油子热泪盈眶,他知道是他而不是别人射中了曹操的先锋,他知道自己买彩票中大奖了,他知道从这一支箭扎进夏侯惇的眼球的这一刻起,他的人生要拐个弯。他手舞足蹈地喊道:“我射中了!”吕布眉飞色舞,重重地奖赏了那个射中夏侯惇的士兵。一战便伤及敌方主将,这是很鼓舞士气的。幸亏射箭的兄弟射术不精,要是他是冷兵器时代的狙击手的话,盲夏侯就成夏侯烈士了。
  《三国演义》


第十八回“夏侯惇拔矢啖睛”具体描写了这一事件。首先罗贯中把射中夏侯惇这一功劳划给了吕布手下猛将曹性,但是史书上只说夏侯惇“为流矢所中,伤左目”,既是“乱矢”,那曹性立功的概率最多也就是万分之一,因为当时濮阳守军估计至少要有一万。其次,罗贯中以生花妙笔写夏侯惇被射中左眼后,急于用手拔箭,不想连眼珠也拔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接着夏侯惇把眼珠放在口内吞了下去,仍复挺枪纵马,一枪刺死曹性。“拔矢啖睛”固然勇猛,但总是血腥有余,远不如断喝长坂坡、温酒斩华雄等桥段光辉。
  其实,夏侯惇“拔矢啖睛”倒也符合其风烈个性。他的风烈个性在14岁那年就出名了。
  夏侯惇曾是少年杀人犯———
  夏侯惇14岁,正处于心理学上说的“人生最危险的时期”。谯县大街小巷轰动了:夏侯惇杀人了。一个14岁的孩子,竟然成了杀人犯,这在当时太具有新闻价值了,在今天则太具有史料价值了。
  可是,时间、地点、被害人、案发现场、作案过程、凶器、目击证人,这些记者和读者最为关心的要素,我们从史书上找不到蛛丝马迹,若有人描绘夏侯惇杀人情景,那纯属文学创作。可是,《三国志》却明明白白地记载着14岁凶手的杀人动机: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杀人偿命,天经地义。可是,舆论对夏侯惇很有利。“天地君亲师”的观念在西汉初年就已经深入人心,师道尊严得到社会广泛充分承认。人们在打听夏侯惇杀人细节的同时,也在随机发表着新闻评论:“夏侯惇同学敢为老师出头杀人,真是一个好同学!”“他应该是无罪吧,他又不是出于私愤!”“这小伙子义薄云天,以后能成大事!”……
  从此,夏侯惇“成名”了:“(夏侯惇)由是以烈气闻”。
  夏侯惇的烈气,使他冒着箭雨在濮阳大战中身先士卒,结果失去了左眼。瞎了左眼的夏侯惇惭愧地对曹操说:“属下无能,给你丢脸了!”曹操说:“不,你是我的骄傲!”曹操所言不虚:夏侯惇冒着敌人的箭雨,前进,前进,前进进,给其他将领做了榜样,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可是,夏侯惇却不能原谅自己,他始终为自己失去左眼这件事情耿耿于怀。他这个盲夏侯一次次地对着镜子,用右眼看着镜子里成为黑窝窝的左眼眶,失败的滋味在他的内心沸腾,到了沸点,他就把镜子推倒。夏侯惇将军,也因此显得可爱。
  夏侯惇失去眼球不久,吕布军队和曹操军队也因为发生饥荒各自撤兵,从此,历史上再无夏侯惇杀伐的记载。罗贯中为何设计了一个夏侯惇生吞自己眼球的血腥细节呢?很多人会从文学塑造的角度来考虑,但是有人说当时夏侯惇饿坏了,舍不得自己的眼球掉在地上,所以来不及烹调就生吞了,这一设想虽然更加血腥,但是也契合了夏侯惇此后主要的工作:屯田种粮。
  在失去左眼之前,夏侯惇差点儿失去性命。
  一张可怜巴巴的肉票———
  久在战场飘,哪能不挨刀?久在河边站,焉能不湿鞋?
  夏侯惇从曹操陈留起兵就浴血奋战,出生入死,过着一种把头拴在裤腰带上的生活。这正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夏侯惇是幸运的,一次次的挣脱死亡女神的拥抱,却也多次被死亡女神亲吻。
  在让夏侯惇失去左眼的濮阳大战之前,夏侯惇这个倒霉蛋早就遇上过一件很轰动的糗事———被吕布的人挟持,当了一张可怜巴巴的肉票。没有人会劫持街上的叫花子做肉票,劫持了叫花子还得管他饭,不划算。被劫持的,往往是一些有钱有分量的人物。当然不能用钱来衡量夏侯惇。夏侯惇被绑票,是因为他在曹营太重要了。
  189年12月,朔风劲吹。陈留郡己吾村(今河南宁陵县己吾村),曹操站在一块大石头上,手臂举起,剑锋指天,发表了一通煽情演讲,兴兵讨伐董卓。张邈、陈宫、边让等当地名人在下面纷纷鼓掌。董卓专政,为患朝堂,天下人莫不义愤填膺,但是也都明哲保身,谁也不愿做出头鸟。现在曹操率先树起反董大旗,天下云集响应。陈留太守张邈把部分兵权交给了他,兖州的政治明星陈宫又四处游说,让曹操做上了兖州牧的位子。
  当时曹操因为不接受董卓的封官而四处逃亡,张邈和陈宫不但接纳了他,而且还给他兵权和政权———这一切都太顺利了。不能排除张邈和陈宫的正义性,他们是为了反董而拥曹。可是也不能排除一点:当时董卓气焰正盛,天下莫敢触其锋。可是现在曹操这个愣头青挑头反董,张邈和陈宫正好推波助澜,自己借机反董。
  这正是:跟在别人后面,让别人承担责任吧。万一反董失败,自己也就是一个从犯,到时再辩解自己是被曹操引诱、胁迫,有罪也能从宽呀。似乎没有人愿意甘居人下,像张邈和陈宫这些在当地数一数二的人物,更是有着强烈的“一把手”情结,那他们作为“地头蛇”,又怎能甘心让曹操在自己面前发号施令?其实很明显,曹操是个被架空的“一把手”。张邈是当地老干部,根深叶茂;陈宫是当地实力派,手可遮天。所以,曹操虽然拉起了一支5000人的讨董队伍,但是,主力部队的指挥权还是在张邈和陈宫手里。
  曹操想:张邈和陈宫呀,你们大大的狡猾,出头得罪人的事情让我做,只拿我做摆设,没门!曹操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我要搞渗透,搞和平演变。于是,他给夏侯兄弟们和曹氏兄弟们下了个通知:弟兄们,老少爷们,请跟我来!夏侯惇夏侯渊来了!曹仁曹纯曹洪曹真曹休来了!当然,还来了一个当地人———典韦。来人不少,都等着曹操封官呢。
  他把自己弟兄们和侄子们补充进部队———先让自己的人成为骨干,再慢慢渗透,让整支军队成为彻底的曹家军。这一天,曹操宣布人事任免文件,对夏侯家和曹家的人一一封官:夏侯惇———司马;夏侯渊———别部司马;曹仁———别部司马;曹纯———议郎,参司空军事;曹洪和曹休———史无记载,估计是轮到他俩,曹操掌握的提干名额就用完了。
  当时,曹操和身份是奋武将军,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军长,以此类推:司马是师长,别部司马是旅长,议郎也就是一个旅团级的政委。这里面,曹操给谁的官最大?夏侯惇!别忘了,曹仁是曹操的堂兄。曹操虽然疑似夏侯家的种,但却是曹家的苗,树干和枝叶更是吸收着曹家的营养。可是,我们却从这里看出一点:夏侯惇,高人一筹,备受信任。
  曹操在作战的时候,常常让夏侯惇而不是让曹仁做裨将。裨将,就是副将。曹操自己是大将,是部队“一把手”,负责宏观把握,微观的事情就让夏侯惇这个“二把手”具体去做。夏侯惇理所当然地成了曹氏集团的第一代领导人核心。
  在多高的位子上,就有多高的风险,正所谓“高处不胜寒”吧。兖州黄巾军已灭,曹操收复了黄巾军降卒三十万人,组建了自己的第一支真正的军队———青州军。大军在握,曹操手心发痒,就东征陶谦去了。本来,张邈等人和曹操合作,是指望借他的旗帜镇压黄巾军,顺便反董,大家也都跟着在政治舞台上秀一把。可是,依靠夏侯惇等人渐渐掌握军队控制权的曹操就不那么听话了。
  目送曹操把大军带走后,张邈和陈宫在兖州开起了小会,商量着找机会把曹操除掉。张邈:“好你个曹阿瞒,把兖州的部队调走以报私仇,不应该呀!”陈宫:“就是嘛,他以为只有他才是兖州的主人,要是没我们,他还不就是一个太监的后代!”张邈:“过河拆桥!”陈宫:“我多次和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