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

第4部分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第4部分

小说: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他才是兖州的主人,要是没我们,他还不就是一个太监的后代!”张邈:“过河拆桥!”陈宫:“我多次和他说,陶谦和我很铁,求他不要动陶谦,可是,他……”张邈:“这小子黑着呢!”陈宫:“他还杀了好人边让,太黑太暴力了!边让妻子也被他占了,太黄太下流了!”边让是九江太守,他多次劝说曹操,边让是儒士,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曹操说不过他,就不再和他说了,指着边让,对身边的人说:“拉下去,砍了!”
  按理说,那年头人命比鸡贱,杀和被杀司空见惯,只是曹操杀人后把人家的老婆也霸占了,就太不地道了。陈宫颇有正义感,这件事情使他对曹操彻底绝望。正好张邈有自卑心理,唯恐曹操和袁绍联合废了自己。陈宫说:“吕布正好来了,这小子战斗力很强大,我们就把他推出来吧!”张邈和陈宫天生愿意做配角,反董推曹操,反曹推吕布。他们拿着吕布做旗号,借用他的知名度,树起了反曹大旗。张邈和陈宫在兖州根深叶茂,他们振臂一呼,兖州各郡县纷纷响应。几天过去,兖州大地遍插“吕”字旗帜。只有荀彧防守的鄄城、夏侯惇驻扎的濮阳、靳允镇守的范城、枣祗镇守的东阿四城还飘扬着“曹”字旗帜。
  在徐州忙着指挥杀人的曹操很快得报:自己的后院兖州起火了。本钱被烧,火烧屁股了,曹操带军向兖州方向赶。半路上,有人来报:“夏侯惇镇守的濮阳也换上了‘吕’字旗帜!”夏侯惇可是他最信任的人啊,可是他镇守濮阳却……曹操差一点从马上栽下来,他不敢再想下去了。
  曹操并不担心夏侯惇会背叛自己,也不担心他的能力。夏侯惇是他带出来的,是他最信任的人,也是一个持重谨慎的军事人才。曹操还记得东征前一夜两人的对话。夏侯惇:“我也要去东征!”曹操:“不行,陈宫、张邈这俩家伙和我面合心不合,我要是走了,他们可能会断我的退路。”夏侯惇:“怎么办?”曹操:“有你啊!”夏侯惇:“我?”曹操:“给你一支大军,屯在濮阳,你一定要守住,这是我们的火种。万一有一天我们无路可走,可借此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夏侯惇神情凝重地点头领命。
  曹操想:以夏侯惇的能力,濮阳不会这么快就失守,那么,濮阳失守的背后肯定会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分散了夏侯惇的精力。曹操这样想的时候,本该镇守濮阳的夏侯惇却身在鄄城。当时,镇守濮阳的夏侯惇得到荀彧急报:吕布进军鄄城。夏侯惇闻言大惊。曹操当时把家安在鄄城,他的所有家人都在那里。夏侯惇当机立断,立马组织敢死队,打开濮阳城门,向鄄城方向急驰而去。行至半途,邂逅吕布。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一场厮杀,就地展开。
  战斗正酣,吕布退军。夏侯惇来不及追赶,继续驱马前往鄄城。赶到鄄城的夏侯惇和防守鄄城的荀彧胜利会师。他接过荀彧亲手奉上的香茶,很受用地听着感谢的话。这碗茶还未喝完,探马来报:吕布进占濮阳。夏侯惇闻报,手上一颤,茶碗掉落于地。荀彧说:“怪不得吕布半途退兵,原来他志在濮阳啊!”夏侯惇喃喃自语:“调虎离山之计,吕布贼子,诡计多端呀!”谁说吕布有勇无谋?濮阳有夏侯惇镇守,自是铜墙铁壁,攻亦不易。吕布做出袭击鄄城的架势,逼得夏侯惇出城救急,然后乘虚入濮阳。
  后来,夏侯惇向曹操作检讨:“末将无能,中了吕布诡计,失了濮阳。”曹操拍着他的肩膀说:“元让何必自责?不是足下无能,是吕布太狡猾,你当时如果不救鄄城,他就会擒获我一家老小,要是真那样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啊!”要是没有夏侯惇,自己的一家老小早就成了吕布的刀下鬼了,曹操对夏侯惇是心存感激的。
  吕布站在濮阳的城楼上,做出酷酷的样子,嘴角抿着笑,问自己:吕布呀吕布,你怎么这么聪明?不费一兵一卒,便在濮阳升起了“吕”字大旗,一个字———爽!三国时候什么最重要?城池?非也!城池今天是你的,明天就可能成为别人的。三国时候人才最重要!有了谋臣武将,就能夺取天下所有城池。对吕布来说,当前形势一派大好,整个兖州,只有鄄城、东阿和范县还姓曹,其余的,都改姓吕了。可是,吕布还是皱起了眉头:程昱、荀彧和夏侯惇这三个人,能抵百万雄师。要不是荀彧的坚守,鄄城也就归顺了;要不是程昱的游说,东阿和范县也就投降了;要不是夏侯惇在兖州坐镇,荀彧和程昱也就没有底气了。抓矛盾就要抓主要矛盾,吕布决定先把夏侯惇废了。
  这一天,夏侯惇军营前来了几个精干的士兵。卫兵们长枪一横,喝道:“什么人?”来人说:“吕布的人!”当这几个人被押到了夏侯惇面前时,他们说自己是来投降的。夏侯惇一番审问:姓名籍贯年龄职位主要经历投降原因等等,来人一一作答,并无破绽。来人分别叫张三、李四、郭五、马六。正史上没有留下他们的名字,我们只好这样称呼他们。
  那年月,群雄并起,都有自己的旗号,都说自己是正统,都说自己要匡扶汉室,跟着谁打仗也都有理由,其实真正的理由是当兵吃粮。所以,哗变、叛变,和今天的跳槽辞职一样司空见惯。当时只有自己的人弃明投暗奔向吕布,现在居然有人弃暗投明奔向曹操,夏侯惇其欣喜则何如?
  夏侯惇眉飞色舞,命人给张三们松绑。获得自由的张三等人跨前一步,一边说着:“谢将军!”一边做出下跪的样子。夏侯惇咧着大嘴,正从脑子里搜索着给张三等人洗脑的词语,眼前却明晃晃的一闪———张三等人在弯腰的同时从马靴里各自掏出短剑,从前后左右四个角把夏侯将军围住,各自把明晃晃的短剑抵着他的颈部。一看就知道是演练了N次。夏侯惇知道自己又中计了———诈降计。
  江湖传言吕布有勇无谋,看来全是妄言。
  把我这张肉票撕了吧—————
  士兵们看着自己的主将成了可怜巴巴的肉票,束手无策。张三们围成一个圈,短剑抵在夏侯惇颈部,警惕地看着四周。现在的绑架犯和他们比并无多少创意,只不过是把短剑换成了枪或炸药而已。
  你猜对了,下一步他们该提要求了。张三说:限你们一个时辰之内拿出1000两黄金,否则……夏侯惇很纳闷:吕布派这几个人来就是为了搞点金子?张三们的使命本来是以诈降的名义混进曹营,然后寻机接近夏侯惇而行刺。吕布的算盘很精明,以几个人换取对方主将。可是,在吕布、曹操、张邈这些英雄们挖空心思争霸天下的时候,张三们这些任人摆布的棋子却在挖空心思地想活命,在保证活命的前提下,他们还想活得舒服一点。
  张三们在路上就做了一番充分论证:接受任务前去诈降,刺杀失败,被曹营的人杀死,死于失败;接受任务前去诈降,刺杀成功,也逃不出曹营,死于成功;拒绝任务不去诈降,被吕布杀死;半路逃亡,战乱频仍,被不知谁的军队杀死。结论:败死,成亦死;去死,不去亦死。解决方案:有钱能使鬼推磨,敲诈夏侯惇一笔金子,然后亡命天涯,如果邂逅死亡,就把金子送给持刀的人。
  他们的缜密和精细,并不亚于吕布和夏侯惇对战争的考虑。因此,他们得手后就提出了1000两的赎金,他们也早就商量好了———50两也行———甚至,一两也不给,只要能放他们走就行。这时,夏侯惇的部下韩浩闻讯赶来。韩浩,字元嗣,河内(今河南北部地区)人,以忠诚勇敢闻名。说起来,夏侯惇对韩浩有知遇之恩。起初,夏侯惇听说了韩浩大名,把他请来相见,认为他是奇才,就让他带领部队跟着自己征伐四方。韩浩对夏侯惇说:“大人受苦了!”夏侯惇说:“别管我,快把这几个小蟊贼灭了!”张三手一紧,剑锋往夏侯惇的肉里压了一下,他狠狠地说:“先死的应该是你!”所有的人都看到剑锋下已经渗出了血。
  那时候,人们生活艰难,很多人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王公大臣被绑架的事情时有发生。从光武帝时起就有一条法律:对绑架案,相关官吏“不得拘质迫盗,应该”合击“,就是说,接到报案的警察,不能因为人质在歹徒手里就迁就歹徒,而应该不顾人质安危而击杀歹徒。从局部看,这个规定对人质不利,但是从整体看,能打击犯罪,震慑歹徒。可是,每次案发,都是局部,面对歹徒刀剑下的歹徒,人们还是选择迁就歹徒支付赎金。
  夏侯惇成了肉票,现在军中管事的是韩浩。所有的人都在看着韩浩,揣摩着他会和歹徒怎么还价。歹徒漫天要价1000两,而且是黄金,简直是狮子大开口。韩浩会选择一个怎样的价位呢?800两?600两?500两?200两?可是夏韩浩却选择了弯下身子,屈腿下跪。
  所有人———夏侯惇、曹军将士、张三们都大惊。军费都被曹操拿去征伐陶谦了,1000两黄金是难筹了一点,但是单凭下跪也不解决问题呀。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可是,韩浩实实在在地跪下了。张三说:“别来这一套,我不要你下跪,我要金子!”张三高估了自己,轻看了韩浩,韩浩不是给他们而是给夏侯惇下跪。韩浩跪在夏侯惇脚下,泪流满面地说:“大人,我知道你对我有恩,我们朝夕相处,相濡以沫,可是我奈何不了国法啊!呜呜呜呜呜……”众人闻言大惊:莫非,韩将军真的要按照法律击杀歹徒,可是,夏侯将军的安全怎么办?
  韩浩站起来,厉声斥责张三们:“你们这些歹徒,竟敢挟持我军主将,我看你们是活腻了!现在我按照法律缉拿你们,难道会因为一个大将而放掉你们吗?”说着,他指挥士兵围住了张三们。张三们本来以为掌握了夏侯惇就掌握了主动,可是眼前这个愣头青不按牌理出牌,连主将也不顾了,只顾法律。他们傻眼了,面面相觑,就放下刀,一起跪在韩浩面前,连连叩头,哀求说:“我们只要点路费就行!”韩浩没给他们路费,因为黄泉路上是不需要路费的。韩浩把他们一一问斩了。
  夏侯惇得救了。后来,曹操知道了这件事,表扬韩浩说:“你这个做法可以为万世所效法。”曹操就此专门颁发了一道法令:“自令已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不要顾忌人质。”从这以后,“劫质者遂绝”。正史有时也不可全信。按照《三国志》,夏侯惇是最后一个肉票———这显然不可能,陈寿在这里夸大了韩浩的影响。
  有人说,韩浩处理人质事件不顾夏侯惇安危,曹操不但不怪罪,反而表扬他,这说明夏侯惇在曹操心目中是可有可无的。兖州是曹操的根据地,他把它交给夏侯惇。曹操东征徐州,胜负难料,败了他只有兖州可以栖身。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曹操对夏侯惇不是一般的信任。
  夏侯惇镇守一兖州,却让他兼任东郡(约当今河南省东北部和山东省西部部分地区)太守。问:曹操为什么让夏侯惇做东郡太守而不是做其他郡的太守?又问:曹操为什么让夏侯惇而不是别人做东郡太守呢?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虚拟一下当时曹操和夏侯惇的对话。夏侯惇:“为什么让我而不是别人做东郡太守?”曹操:“信任!”夏侯惇:“夏侯渊和曹仁也可以信任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