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剑桥中国明代史 >

第124部分

剑桥中国明代史-第124部分

小说: 剑桥中国明代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处。但是,政府军队逐渐取得主动,1622年11月下旬,他们从造反者手 
  中夺回最后几座城市。 
       徐鸿儒在战役的最后阶段被俘,他和他的十几个亲信随后在北京被处 
  死。徐鸿儒起义在其最高潮时,影响及于山东、北直隶、南直隶和至少其他 
                                                                ② 
  五省的部分地区。自从将近一世纪前的宁王叛乱以来,这可说是对国家安全 
  最严重的一次内部威胁。因此,朝廷有充分理由赏赐那些把徐鸿儒缉拿归案 
  的人。 

                                       东林的溃灭 

       然而,就在分发这些赏赐的时候,朝中东林集团与其对手的紧张关系有 
  增无减,对这一事态,东林集团要负相当大的责任。1623年初,东林领袖赵 
  南星新任左都御史,他利用六年一次的京察算旧帐。许多过去反对过东林集 
  团的人被黜,有的甚至被削籍,从此失去做官的资格。同年晚些时候,赵南 
  星作为吏部尚书,继续他的整顿。他立即开始从全国特别是从北京的政府中 
  根除他和他的许多朋友认为是难以容忍的腐败。无论赵南星的观点有多正 
  确,他的刚严使他很快就同宫中的太监和京师其他一些满有理由希望维持现 
  状的人发生冲突。 
                                                                ③ 
       虽然有不少东林党人及其同情者在北京身居高位,但他们的权力经常受 
  到挑战。1622年,有几个著名的东林人物离去或被罢官,1623年2月,顾秉 
                                                                        ④ 
  谦 (1595年进士)和魏广微 (1604年进士)被任命为首辅。这两个人都和 
  魏忠贤有密切联系,后来传说他们的任命确实是这个太监谋划的。东林集团 
  对这个任命当然严重怀疑。 
       其他一些事件表明,东林的权力已经变得多么有限。1623年初,40多个 
  中官被派往东北边疆视察边情。东林英雄、辽东最高统帅孙承宗,认为这种 

① 熊廷弼传见《明史》'41',259,第6691—6706 页,和《清代名人传略》'271',第308 页。 
② 关于这次交战,见本书第9 章,《满族的挑战》。 
③ 袁应泰传见 《明史》'41',259,第6689—6691 页,和《清代名人传略》'271',第957 页。 
④ 格特劳德·罗思: 《满汉关系,1618—1639 年》'439',见乔纳森·D。斯彭斯和约翰·E。威尔斯编:《从 

明至清:17 世纪中国的征服、地域和连续性》'476'  (纽黑文和伦敦,1979 年),第1—38 页。 

… Page 378…

  视察可能影响他的军队的实力和士气,并担心开一个讨厌的先例。他向皇帝 
                                               ① 
  上疏,用强烈的语言陈述他的疑惧。其他的东林人物也同样直言不讳地反对 
   中官干涉军事事务。然而,由于魏忠贤在宫中影响的增长,他们的警告照例 
  被置之不理。例如,尽管东林企图阻止,但从1622年春起,太监在紫禁城内 
  进行军事训练。② 
        太监同朝中各派之间的小冲突,贯穿1623年始终,但争夺最高权力的真 
  正斗争开始于1624年。2月,魏忠贤被任命为东厂提督,这是一个由太监管 
                                                                 ③ 
  理的安全机构,负责肃清叛逆,并只对皇帝负责。这个职位给魏忠贤以司法 
  和惩罚的权力,他用这种权力打击他的敌人,这被看成是晚明政治史上的一 
  个重要转折点。 
        尽管东林党人不断地间接批评魏忠贤,但直到1624年7月15日左副都 
  御史杨涟才上疏公开攻击他。杨涟的奏疏从形式到内容都是1624年上半年在 
  北京举行的东林秘密会议的产物。他还同左光斗和缪昌期 (1562—1626年) 
                                                ① 
  讨论过他的意图,他们帮助他起草。不过,在北京的东林集团的有些成员不 
  支持在那时直接向魏忠贤挑战;缪昌期本人就有某些保留,东林御史黄尊素 
                          ② 
    (1584—1626年)直率地警告杨涟,如果他不能迅速剥夺这个太监的权力, 
  后果就不堪设想。首辅叶向高因为不愿让他所建立的尚可忍受的同魏忠贤的 
  工作关系受到危害,也表示反对。 
                                                     ③ 
        杨涟的刚烈性格在1620年的移宫案 中曾经受过考验,他毫不动摇。他 
  的奏疏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包括“擅权,阴谋反对正直的大臣,操纵铨政, 
                                                                             ① 
  谋杀宫中异己,强迫皇后堕胎,绝帝 〔天启皇帝〕嗣子”。奏疏一出,京师 
  为之震动。魏忠贤在朝中和宫中的支持者要皇帝严厉惩戒杨涟,但支持杨涟、 
  谴责魏忠贤的奏疏源源不断地送进宫中。其中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工部一个官 
  员万燝(1616年进士,死于1624年)的奏疏,它控告魏忠贤为自己建造宏 
  伟的坟墓,而拒绝为皇帝父亲的陵墓提供建筑材料。② 
        由于万燝本人曾任职皇陵工程,他的证词是无法抵赖的。魏忠贤进行报 
  复,矫旨廷杖,将万燝打得死去活来,几天后即死去。此后不久,就在政府 
   中开始了对东林分子的全面清洗。最先被清洗的人之一是叶向高。由于牵连 
  进另外一个官员得罪太监的案件,他在8月被批准辞去首辅的职务。那年冬, 
  陆续去职的有赵南星、杨涟、左光斗和其他一些人,到1625年,这些人和他 
  们的支持者的职位,有许多被同情魏忠贤或甘愿为他效劳的人所取代。 
        尽管形势看来对他们绝对有利,魏忠贤和他的党羽仍不满足。1625年1 
                                             ③ 
  月,不屈不挠的东林组织者汪文言被捕,罪名是长时期支持现仍等待处死的 

① 王化贞传见《明史》'41',259,第6695—6706 页,和《清代名人传略》'271',第823 页。 
② 毛文龙传见《明史》'41',259,第6715—6717 页,和《清代名人传略》'271',第567—568 页。 
③ 张鹤鸣传见《明史》'41',257,第6617—6619 页。 
① 罗思:《满汉关系》'439',第7—21 页。 
② 孙承宗传见《明史》'41',250,第6465—6477 页,和《清代名人传略》'271',第670—671 页。 
③ 袁崇焕传见 《明史》'41',259,第6707—6719 页,和《清代名人传略》'271',第954—955 页。 
① 《明史纪事本末》'293',4,第60—72 页。 
② 全汉升: 《南宋稻米的生产与运销》'121',《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0  (1948 年4 月), 

第403—432 页;收入他的《中国经济史论丛》(香港,1972 年),Ⅰ,第278—279 页。 
③ 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十七世纪时的科技》,'492',孙任以都(音)和孙绍全(音)译(大学公园 

… Page 379…

  前辽东经略熊廷弼。5月初,汪文言在监禁中被折磨至死。他死后不久,魏 
  忠贤下令逮捕杨涟、左光斗和另外四个对他辱骂最厉害的东林人物。10月中 
  旬,这六个被监禁在北京、在亲东林的资料中被称为六君子的人,通遭杀害。 
                                                                        ④ 
  9月下旬,在东林的敌人如新首辅冯铨(1595—1672年)的催促下,熊廷弼 
  被斩首示众。 
        魏忠贤的恐怖统治到第二年春仍在继续,这时他下令逮捕另外七个政治 
  上的反对者,他们并不全都与京师的东林集团有密切关系。其中之一的周顺 
                           ① 
   昌(1584—1626年),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官员,从1622年起就已退隐苏州, 
  但他对魏忠贤及其党羽的轻蔑,是众所周知的。1626年4月,当周顺昌被捕 
  的消息传出来时,他在城中的许多友人和爱慕者展开了一个营救他的运动。 
  他们的努力失败了,周被严密看管起来,准备送往北京受审。知道这种审问 
  不会有好结果,愤怒的苏州士民掀起一次大规模的激烈示威,在示威中魏忠 
  贤的代理人受到攻击,有几人丧生。暴动的消息很快传遍江南地区。看来这 
  个太监是做过头了,一次反对他的武装起义可能在东南发生。但魏忠贤恢复 
  了秩序。那年的10月下旬,周顺昌和同时被捕的另外六人或自杀,或被折磨 
  至死。 

                                          魏忠贤掌权 

        魏忠贤一方面残暴地处置他的最直言不讳的批评者,一方面想方设法巩 
  固自己的地位。1625年3月,为庆祝泰昌皇帝陵墓竣工,他被授予大都督府 
  都督同知的世袭官职。这一年晚些时候,他和客氏进一步得到加封;1626年, 
  魏忠贤的一个从孙被封为安平伯,一个从子被封为东安侯,11月,他自己成 
  了上公——一个特地为他创造的爵位。几个月前,浙江巡抚请建魏忠贤生祠 
                                                                        ② 
  并得到同意。不久,这样的生祠就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在这期间,呈给皇 
  帝的奏疏,常常充满了对这个太监的德行与才能的热烈揄扬。他甚至因离京 
  师很远的军事胜利而受到称赞,归功于他的精通兵法,运筹有方。 
        只要魏忠贤在支配政府,阿谀奉承的官员就会得到好处。例如,1625年 
                                                            ③ 
  初,御史崔呈秀(1613年进士,死于1627年) 因头年的贪污受贿被东林领 
  袖揭发而被革职,就去请求魏忠贤保护,得以复官。据说这时他向魏忠贤提 

和伦敦,1966 年),第235—247 页;全汉升:《明清时代云南的银课与银产额》'120',《新亚学报》, 
11  (1976 年),第61—88 页。 
④ 伦纳德·布卢塞:《荷兰人对澎湖列岛的占领(1622—1624 年)》'9',载《在日本召开的东方学学者国 

际会议记录》,18 (1973 年),第28—43 页。又见小约翰·E。威尔斯:《从王直到施琅的海洋中国》'568', 
载 《从明至清》'476',第213—220 页;南居益传见《明人传记辞典》'191',第1085—1088 页。 
① 关于从世界范围的角度去看这个时期的问题,见鲁吉罗·罗马诺:《16、17 世纪之间:1619—1622 年的 

经济危机》'430',载《17 世纪的总危机》,杰弗里·帕克和莱斯利·M。史密斯编 (伦敦和波斯顿,1978 
年),第165—225 页。 
② 彼得·J。贝克韦尔:《波托西地区注册的白银生产,1550—1735 年》'4',见《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