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玉阶辞 >

第77部分

玉阶辞-第77部分

小说: 玉阶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在这封不短的信里这只占了寥寥数语。
临川公主与他们素无往来,若无缘故,她不会突然上门。莲生奴的看法和母亲不约而同。这位异母姐姐的来访恐怕并不仅仅代表她自己,而很有可能是整个宋家的意愿。莲生奴不可避免的想到,父亲身边必然发生了一些事情才会导致如此转变。
最合理的猜测莫过于父亲已和宰辅们商议过他对于边军的提议,且在言辞之间表示了赞同。这让宋遥意识到康王或许将无缘储位,因而才借临川公主来缓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但莲生奴不能确信的是宋遥此举是真心想与他们修好,还是仅做为缓兵之计,以便另有图谋?若是后者,他必须加快步伐,在宋遥有所行动之前将边军彻底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
好在这件事上他已有所进展。在他请求下,丘守谦曾数次带他去城外大营。这让他有机会与中下级的年轻将领有所接触。不过莲生奴不得不承认,在结交朋友这方面,他远及不上长寿。虽然长寿在他人眼中一无是处,莲生奴却认为兄长也有别人没有的才具。至少他就无法像长寿一样彻底放下身段,和三教九流的人物混在一起。因此军中将士虽然普遍向他表示了善意,但他们仍不敢过于亲近于他。这样一来,他的计划自然受到影响。
念及此处,莲生奴叹息一声,将母亲的信折好,置于砚下。恰在此时,余朝胜匆忙入内。
“什么事?”莲生奴问。
“郡公回来了!”余朝胜压着嗓子道。
“你说什么?”莲生奴霍然起身。
虽然再三的压抑,余朝胜的声音仍因兴奋而微微颤抖:“追击的兵马刚刚回返了,渤海郡公带兵平安回返,听说还取了莫何与叶护的首级!”
渤海郡公即是苏仪。莲生奴用了不短的时间才完全理解了这意味着什么,心内一阵狂喜:“此话当真?”
“雁门郡公遣人传的消息,绝无虚言!”
莲生奴踱了两步,勉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后才道:“备马,更衣!”
余朝胜急忙服侍。莲生奴很快就准备停当,在侍从簇拥下出了都督府。他初欲前往官署,转念一想此时必有许多善后事宜,自己尚不谙诸事,去了只会影响他们做事,还是去苏仪府上等待为妙。
郡公府邸正忙于扫洒迎接苏仪,听闻楚王来访,都慌忙出迎。莲生奴被他们迎进书室,见他们如此忙碌,莲生奴便让他们不必忙着款待自己,各自归位即可。虽然如此,苏仪的家人们还是让人奉上了饮食才各自散去。
莲生奴端坐府内静待,却直等到日暮才见苏仪归来。
他是和长兄苏仁一道回返的。听闻家人告知莲生奴在此,两人急忙入内拜见。
莲生奴连忙让他们不必多礼。
数月征战,苏仪的仪容绝不能称为整洁。出征前他是微微发福的体形,如今却完全消瘦了下去,儒雅端正的面容此时却、被胡子遮住了一半。取下头盔后,他一头乱发便横七八竖的垂在肩上。
常年征战的军将多半都有以这副尊容出现的时候,苏仪自己也早已习惯,偏偏在略显文气的莲生奴面前,他忽觉有些难堪,不时嗅嗅自己身上的味道,怕薰着这位养尊处优的亲王。
莲生奴却浑不在意,上前携起苏仪之手与他叙话。最后苏仪自己忍不住道:“某多日未曾沐浴,有碍观瞻,大王还是离远些为是。”
莲生奴微微一笑:“舅舅此言差矣。舅舅为国征战而不顾自身,某若因此嫌恶,也不配为中原之人了。”
苏仪心里一热:“大王此言过誉,某不敢当。”
“不过……”莲生奴善解人意道,“舅舅征战辛苦,还是先洗去身上风尘为妙。请舅舅自便,不必在此强打精神陪我说话。”
苏仪向来好洁,闻言极是中意,但他又怕莲生奴只是客气,不敢唐突,直到瞥见兄长苏仁向他颔首,才放心告罪,急向内室走去。
书室内只剩下莲生奴和苏仁二人。苏仁向莲生奴转述了远征的情况。苏仪这次千里追击,多历艰险,漠北天气恶劣,马吃雪,人饮冰,一起驱赶的牛羊也冻死不少。远征时间又超出了他们的预计,有一阵几乎断粮。最后苏仪下令杀死部份战马,食马肉,喝马血,才得以继续。
莫何、叶护原以为逃回漠北,中原便无可奈何,他们可以借机休养,将来重整河山,不想汉军这次却一路紧随,不让他们有半点喘息之机。他们且战且退,最后被逼入大漠深处。其帐下残兵见战胜无望,趁夜反叛,杀死莫何及叶护,献上二人首级向汉军投降。
莲生奴默然,莫何、叶护和中原相抗近三十年,也算一代雄主,却落得如此结局,不能不让他唏嘘。
苏仁大约也有些感慨。他慢慢啜饮盏中暖酒,过了好一会儿才抬头向莲生奴缓声道:“此战成功,北疆应该会太平很多年了。”
他说得很平静,莲生奴却听出其中复杂的情绪。这次取胜,他们已尽了保国之责,接下来总该为自己的后路盘算了。苏仁和他都很明白,与狄人相比,边军的整合才是最危险之事,稍有不慎,半世英名皆会毁于一旦。
此前苏仁向他表达了忠诚,莲生奴知道现在是自己回报的时候了,便收敛了笑容,肃然道:“从之前的消息看,父亲原拟从京中选人接掌边军。不过我已向父亲上奏,非边军出身的将领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威信,而边军之事不宜再有所拖延。父亲尚未给我正式的答复,但从其他迹象来看,我有七分把握此议不会驳回。”
苏仁点头,这的确是好消息。
“不过……”莲生奴说到这里略显迟疑,“兵权之事……”
“某明白,我兄弟二人典兵已久,陛下难免会有些想法。兵权某可以交回,只是某需要一个保证,以免他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我懂舅舅的意思,”莲生奴点头,“何况将兵权全部交回,不但于舅舅无益,于我也非幸事。最好的结果是二位舅舅能保留部份职权。”
苏仁转向莲生奴:“大王既已上奏,想必已有对策?”
莲生奴一笑:“我的确有些想法。”
“愿闻其详。”
“兵权为舅舅立身之本,因此不能全部交与他人,可又不能让父亲生出猜忌之心,因此我以为最好的办法便是分权。”
“分权?”
莲生奴肯定的点头:“舅舅保留军中职位,但分出权柄,与他人共掌。且我已提议从边军中选人。当然,为免京中物议,接掌之人不能是舅舅的人。不过新提拔上的人,在军中威信必不及舅舅,即便有所制肘,舅舅要左右边军局势也非难事。我以为这是目前能达到的最好结果。”当然,他没说出口的是,这样一来不同的势力可以互相牵制,有利于他对边军的掌控。
苏仁仔细思考了一会,赞同莲生奴的提议:“这不失为可行之法。”
“只是……”莲生奴微微皱眉,“人选上……”
“怎么?”
莲生奴摇头:“要是北疆边军出身,既有才能,又能取信于京中的人恐怕不易找到。我也曾在军中留意,至今毫无收获。”
苏仁沉思,良久才捻着胡子道:“某倒是想到一个人选。”
“谁?”
“丘守谦。”
“丘都尉?”
苏仁点头:“丘守谦是郑公之子。当年陛下为晋王时,郑公曾为之美言,算是有恩于陛下。虽然如此,郑公却从不居功,且持身甚正,一向不涉及朝中纠纷。有这一层关系,陛下对丘都尉不会反感。他禀性忠直肖似乃父,用兵虽不及其父多出奇谋,却也稳健扎实,某想陛下不会对他起疑。”
莲生奴心里暗喜,却不动声色道:“不错,他是个合适的人选。”
丘守谦也是他属意之人,他本想趁机说服苏仁,不想苏仁与他不谋而合。这样也好,省却他许多麻烦。莲生奴对这个结果感到满意,也就不再提起了。
苏仪沐浴更衣,又有侍女替他修了面,总算有了几分体面,这才又出来待客。苏府整治了酒宴,兄弟俩与莲生奴宾主尽欢。尔后天色已晚,莲生奴才回自己府邸。
送走莲生奴,苏仪才问兄长:“阿兄与楚王谈得如何?”
苏仁道:“大概会提拔一些年轻人来分去我们的权柄。不过此事既由楚王主导,我们的处境不至太糟。毕竟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
苏仪挠头:“这些事我也不懂,全听阿兄的。”
苏仁看了兄弟一眼,轻叹一口气:“我知道你想什么。我何尝不想做个单纯的武将。可惜现在由不得我们,尽早谋划才是。当年阿爹一个不慎,罢相遭贬,你总该记得。”
苏仪听了也是叹息,末了又问:“这楚王靠得住么?”
“我看他心性坚忍,头脑清醒,颇有人君之相。若陛下有意于他,对我们是绝好的消息。”
“阿兄是说……”苏仪急切道。
苏仁却摆摆手,没让他说下去:“这就不是你我能左右的了,且看京里的意思罢。”

作者有话要说:
这阵子有点私人的事要处理,所以不大有空写文。
这一节算是过渡内容,有点草,日后修改。这之后就要解决老宋和康王了,哦耶!

112 决裂
京里也很快接到了消息,朝野上下大为振奋。
自开国时,北狄频频犯边便让国朝头疼不已。最初的几代君王虽有心平乱,奈何当政期间诸多变故,以致平定狄患之事一再拖延,而北狄也趁中原内乱未止迅速壮大,几乎一统大漠南北。而今北狄首领尽数伏诛、各部离散,漠南漠北皆奉中原为宗主。困扰国朝多年和夷狄之患至此终于告一段落。
朝中公卿皆向皇帝称贺,以为今上即位后屡行德政,府库充盈,国中日渐繁华,如今又一举扫平狄患,可谓不世之功。皇帝听了却一笑置之:“自武宗皇帝始,三代励精图治方有今日局面,岂朕一人之功?此次铲除狄患,功劳最大的应是边关将士,其次是在座诸位。上下齐心,国朝方有如今之盛。”
皇帝如此不吝夸赞,众大臣都满怀欣喜。不料皇帝又慢悠悠的加了一句:“就算是楚王,此次出征,他也为之多方奔走出力。”
楚王年纪尚幼,且到北府未足一年,诸大臣都不大相信他能对战局起到影响。不过楚王毕竟在名义上总领北疆事务,此次获胜,按惯例自然要记上一功。不过皇帝特意提起,意义却又不一样。虽然他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却已足够说明他扶持楚王的意向。
众臣虽在楚王出京时隐隐察觉皇帝对楚王的重视,可直到今日他们才知晓皇帝的隐秘心思。不过现下亲王里最有权势的乃是领着雍州的康王,他又有宋遥在背后支持,不可小觑。是以大臣们虽然猜到皇帝的心思,却还不敢轻易表态。
皇帝见大臣们都不出声,不易察觉和皱起眉头。他转向程谨,正想向他示意,却见宋遥出列道:“赏罚分明方是为政之道。楚王有功,自然当予以褒奖。”
众大臣面面相觑,一向是程谨与楚王关系密切,这宋遥又是何时搭上的?若宋遥转而支持楚王,局面可就大不一样了。
皇帝将众臣的心思看得一清二楚,却并不揭破,只向宋遥微微颔首。
大臣中心思敏捷的人已明白过来,纷纷附议宋遥,故而很快便有使者携皇帝赏赐出京前往北府传诏。
苏仁和苏仪自然加官进爵。苏仁加封赵国公兼御史大夫,入朝任官。他的职权则由楚王以及刚升任兵马使的丘守谦分掌。苏仪进卫国公,依旧留任北府。二人的长子分别加封五品官爵。
莲生奴听完诏旨的内容,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看来父亲并不打算彻底架空苏家。苏仁心思细密,目光深远,因此在诏令中召他回京,表面尊崇,实际加以控制。苏仪心思单纯,翻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