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光绪中华 >

第409部分

光绪中华-第409部分

小说: 光绪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北方对阿富汗王室中的亲华势力的培养也到了收获的季节,按照总参谋部亚洲司的计划,中亚地区将配合中东的战争进程,尽量统一时间来相继发动阿富汗王室宫廷政变及随后的战争,推动波斯国内战,以及中东对英军的实际打击,三管齐下,形成对随后视情况而定的对印度战争的实际支持。英国在海军退出印度洋海域之后,印度几乎就已经从他们的版图上抹去了,现在国内也正在研究到底如何处理印度这样规模的一个大国家,如果派兵占领的话,那需要动员的兵力实在太多,而且效果还不一定好,所以国内有很多人倾向于效仿对日本和俄罗斯的政策,分而治之,只是现在寻找代理人也是一个大问题,国内熟悉印度事务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根据载沣的建议,总参谋部也出现了支持有宗教界人士先行回访印度,积攒实际经验提供给国内的方法来处理印度事务,英国如果默许最好,如果有侵害事件发生的话,正好又是动员武装进攻的借口。总之,对印度的全面进攻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只是第二十一集团军自己有一个在印度南部尖角附近登陆的预案罢了。

溥夏等三人也到了广州,有关第二方面军的军政检查事务的工作已经展开,在约见宋教仁和胡汉民的谈话中,他们也发现了些许端倪,老辣的王士珍很快发现了宋似乎是扩张政策的极端分子,据初步了解的情况看来,宋教仁希望我南巡的请求,大半是为了朝廷能够对他们形成实际的支持,在溥夏抵达后,宋在欢迎宴会上的确显得很高兴,私下里也旁敲侧击地问了王士珍及赵秉钧北京的政策是否出现了反复,据赵秉钧的密折来看,宋似乎是对前一阶段在美国人的主持下释放大量印度战俘的行为有所不满,而他的这种不满,也代表了第二方面军高层许多军官的意见,包括曹锟,从王士珍的判断来看,曹锟尚未得晋元帅军衔对他是个刺激,他十分在意国家是否还有继续在南方用兵的意图。当溥夏宣布他们的来意并小范围通报了对印度的军事计划后,他们普遍的流露出了对战争规模的不理解。曹锟也有一份折子对此就军事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目前的战争计划过于保守了,按照第二方面军的实力,不应该仅仅将目标锁定在锡兰岛,应当谋求在印度发动登陆战。

我当然是照例回复他,就国家形象,及日前政治格局的需要问题向他做了一个简短的说明,也顺便提了一下全国各部队在总督衔制并入军区体制后,要转入现代服役制度的革新上去,所以第二方面军的战略任务虽然没有什么偏差,但是目前首先应当配合好钦差大臣处理好这方面的事务。为了安他的心,我也对他许诺日后他仍然将负责印度方面的军事指挥任务,他的元帅衔跑不了。

南方的事务,我仍然是寄希望于溥夏的,他第一天的信件来看,我似乎还不能太满意,他仅仅是略提了一下方面军的欢迎宴会上各主要军政官员的表现,并做了一番自己的阐述,但更多的却是他又在宋教仁的教化队伍中发现了一个法学人才,叫王宠惠的,是广东人,自费在德国留过学,还翻译了一本《德国民法典》,第一天见到这个人,溥夏很喜欢,说了一大堆好话,末了建议我将他调到北京去,再将梁启超一直带着的那一拨人单独成立一个法务部,将来他要亲自带一带云云,让我有些欣慰之余又有些不知说什么好的感觉。

这方面梁启超跟他真是对上了,前些日子梁启超也上了一个表来,说想延聘美国的古德诺教授,和日本的一个最近声名鹊起的叫有贺长雄的,据说在日本法律界颇有声望,梁启超想聘这两个人来对照处理一下他这边很有时间压力的《钦定中华帝国宪律》的正式稿,我建议他还是免了吧,来中国的外国人特别是政治经济军师层面的事务,最好还是多一个心眼为好,外国人有时候来中国帮助人,并不是真的那么善心的,这里面甄别是个大学问,中华宪律如此重要的事情,目前的人手加上已有的成绩,要完善好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今儿个联想到这个事情,我便回信给溥夏时略略提了一下,他既然有那个意思,就让他找梁启超吧。

十天的时间也让这个世界产生了许多或明或暗的变化,变化也在孕育这新的变化,无论是政治外交层面,还是军事战争层面,这十天的孕育期就要给他们诞下新的果实了。

第337章 夏季反攻

十天短暂的和平瞬间逝去,枪炮声几乎是随着日期变更线的挤进逐渐将整个世界燃烧。

首先是德国在红海一带盘亘的太平洋舰队第一战列舰支队的四艘战列舰在五月即将来临的时刻突然从英军的监视视野中消失,英军留下来的老式军舰无法追上这些天来一直陪着他们在红海沿岸南来北往的德国的新型战列舰,只好在蹑后追踪到快到阿拉伯海附近时,终于失去了他们的踪影,无奈返航。

第二天也就是1941年5月1日凌晨零时许,刚刚赶回母港的英国舰队随后从仍然停留在科威特的代办处的电报,电报声称他们遇到了不明势力的猛烈攻击,从敌方的火力来看,目前港口的防御力量基本无可抵挡,代办处商务和外交代办阿姆斯特朗在电报中声明他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已经打出信号向对方要求投降,他本人将率领全体英方人员经波斯国向印度方向撤离,并约定了移动电台的频率以建立临时联系,埃及和印度方面的英国官员都收到了这一份电报,以及末尾处对他们这些军政官员的不满或者说是抱怨。

这些因为商业利益还停留在科威特的英国商人在当地的英方委派官员在大战开始不久后撤离后就代办了外交事务,所以他们有一半官方的身份,曾经他们因为这种身份获得了商业上巨大好处,而在现在,他们也因为这种身份感觉到了自己身上莫大的危机。此去印度要穿越如今已经不友好的阿拉伯王国,一直要走到向来与英国较为友善的波斯国南部王室军队控制着的地方才算安全,等到赶往印度地区,难道就真的安全了么?

答案在几天后正式揭晓,缅甸境内的中华帝国第二方面军随即展开了向西方的推进攻势,从他们的战争目标来看,他们是希望收获到孟加拉以东的土地以确保他们新设立的缅甸行省的安全,尽管谁都知道如今在亚洲已经没有什么势力敢于去威胁中华帝国的安全。但他们已经说了出来了。谁又能拿他们怎么样呢?事实上在英军调整了亚洲战略部署之后,那片地方事实已经属于被放弃的范围。谁都知道随着中华帝国印度洋舰队在实况港正式组建以后,整个印度的东海岸包括孟加拉地区都不安全,更何况在陆地上就与缅甸有实际接壤的那里呢。

德国海军并没有废太大的力气就正式进占了科威特港,在这里他们正式将太平洋舰队更名为亚洲舰队,这里将成为继东北亚名古屋,东南亚赤道线上的坤甸之后,德国海军在欧洲以外的第三个重要军港。虽然德国这一支亚洲舰队仅有六艘战列舰,但是在他们与中国交好的现实地缘政治的支持下,他们要控制他们现有的亚太地区的利益,并不是太难的目标。

一系列的变化在整个南亚次大陆酝酿着,这个地球上从出现强国的那一天起。就在一刻不停地酝酿着这种变化,每当一个世界的强国出现衰弱,原先笼罩在它的光环下的地区都会在它地衰弱进程中出现很多变端,后世那一个曾经雄踞世界两超之一的大帝国在分裂之后,整个世界都随着它的倒下而重新生出许许多多的战争来就是证明。如今的英国正扮演着这样一个角色,他的势力早已经不能够统治亚洲,在亚洲出现了新的明确的统治者之后,很多国家都必须重新洗牌。

波斯国北方的资产阶级革命武装也在五月里发动了解放全境的战争。阿富汗的纳第尔王子发动了宫廷政变,印度西北部一些信奉伊斯兰教而不是像印度大部分地区那样信奉印度教的部族也开始酝酿着独立建国的梦想,这并不是十分稀奇的事情,有些事情根本无需中国主动出手,自然会有一些有着梦想的人会来到北京寻找支持。

从1913年上半年就开始陆陆续续在北京出现的来自亚洲范围内甚至包括少量亚洲以外的各个民族的人怀着不同的目的找着不同的门路,在北京的西南方也应运而生出许多不同势力的驻京办事处。像五月内这一系列变化里,凭着我的了解,当然有一些是本国的主动运作的结果,而更多的则是他们在得到了帝国某些强力部门的默许之后的行动,因为明眼人看的很清楚,在英国告别全球统治者地位之后,在亚洲要搞什么动作没有中国的许可是不可能的。

像澳大利亚独立运动的驻京办事处,也在谋求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另一个重要的澳大利亚独立运动支持者,事实上符合中国的利益,在中美德三方均点头同意他们独立建国之后。我认为澳大利亚人不会蠢的放着独立国家不做,非要去做什么从属于大英帝国的自治领或者自治邦,虽然他们的祖先大都是英国来的,但是正像美国人不会因为这一点明确的去在战况局势明朗的情况下去帮助英国一样,每个对政治有敏感度的人都不会在这个时候还会顾念那些虚无飘渺的血缘。

再说血缘又当得了怎么一回事,英国人长期占据着世界领袖的地位使得他们早已习惯了其他地方为不列颠本土服务而不是反过来,正在欧洲打仗的还没有被俘的澳大利亚人,新西兰人,包括印度人,非洲什么地方的人都知道,他们只是为着钱,或者是迫不得已才在战场上打生打死罢了。

德国人新的一轮反攻几乎与科威特港开始飘扬起德意志的鹰头旗帜时发动了,首先出动的是他们的飞艇部队,趁着夜色的掩护,十来架而不是像谣言据说的百架飞艇以最高的现有飞机所不能达到的巡航高度抵达伦敦上空,投下数十枚炸弹,在一些爆炸发生之后,被爆炸将他们从梦乡中叫起的伦敦市民发现了上帝保佑他们的痕迹,有部分德国人的炸弹在爆炸后并没有放射出能够夺去生命的东西,而是一些带着热气的特殊处理过的纸张。

伦敦的空军在夜间紧急启航,尽管几个机场中也有一个遭遇到了一枚炸弹的爆炸袭击,但是空军部队仍然在凌晨一时左右展开了他们的反击。只是正如谣言所说的,德国人的飞艇飞得很高。他们的飞机只能依靠上飞快到极限时发射出的仰视炮弹来攻击空中那些庞然大物,幸运的是有几架飞机幸运的击中了他们的目标,炮弹在飞艇的表面爆炸,但是他们很快发现飞艇并没有像他们想像那样成为一支燃烧着的陀螺飞速下坠,而是只是抖了抖身子便继续向着东方逃离了。恼火归恼火,但飞行员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就是他们发射的曾经被空军和伦敦防卫司令部高层寄予厚望的燃烧弹即使击中了对方的飞艇,也无法取得预想之中的效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研究迅速的展开。初步的判断是德国人在飞艇外部使用了一种惰性气体可能是氮气之类的,因为他们从没有彻底研究过齐柏林改进飞艇的构造的缘故,实战中当然也没有俘获潜艇的机会,他们并不能很快的得到答案。即便在几天后从欧洲传来消息说有一架受伤的飞艇因为大风的关系被吹到了法国境内的森林地区,英国人仍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