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恐怖科幻电子书 > 见鬼实录我和我身边人 >

第633部分

见鬼实录我和我身边人-第633部分

小说: 见鬼实录我和我身边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交辞令,看来有点外交家的天赋!

那中年女性接着是简单的自我介绍,她叫雷格芙娅(化名),是雷米尔小组的负责人,这次我们的邀请方就是雷米尔小组。在她的带领下,我们先是跟他们来到了一个多功能的会议室,大家根据自己的职务和归属后,分主次坐落了下来。坐落完毕后,有穆塞斯打开幻灯片,跟我们介绍起了雷米尔小组的历史。

这个雷米尔小组隶属于一个从事全球心理健康普及的非营利性组织——赛飞考斯特(化名),该组织的所有活动经费都是有所处各国的各捐款机构、心理医生的部分捐助已经因为心理受到伤害。接受过该组织的服务,死后财产的赠予三大部分组成,雷米尔小组是一个应急救援小组,其特点有点类似于心理咨询中心心理援助部门的特点,哪里需要哪里去,“雷米尔”是心理紧急援助的简称,看来这个机构并不是惠国政府所设的机构。“雷米尔”小组共有7人,其中负责人就是雷格芙娅(以色列人),还设行政人员一人,法律专员一人。当地导游一人,中方翻译兼司机一人(就是穆塞斯),后勤一人,办事员一人,这七个人中。仅有雷格芙娅、后勤不是本国人,其他人均是惠国人。

“雷组长”我话还没说完。就被雷格芙娅很礼貌的打断了。“蒋先生,我不姓雷,可以不用这么称呼我,如果可以的话,我更愿意听到你对我的直呼其名!”

“ok!”我摆出一个“ok”的手势说道:“没问题!我只是想搞明白,这最应该是本国人的‘后勤’为何是国外人士?难不成这惠国没有做家务的好手?”

雷格芙娅笑了笑。随后淡淡的说道:“我和蒋先生一样,可不喜欢吃人肉。”这话一说完,与会人员哄堂大笑!

等穆塞斯介绍完了,雷格芙娅站了起来。对着我和洪霁雯说道:“那接下来的事情我就想跟两位单独谈一下了!如果现在方便的话,可以来我办公室!”我和洪霁雯均点头表示没有问题,随后这个简短的欢迎仪式就算是结束了。

跟着雷格芙娅来到了她的办公室。雷格芙娅作为某国际组织的分支负责人,想象当中的办公室应该是比较奢华的,更何况,他们选择写字楼是内比加尔最好的写字楼。但实际到了雷格芙娅的办公室后,才觉得有些微微的失望,整个办公室比较拘谨,没有格调尚且不说,而且还有点杂乱。面对杂乱的办公室,雷格芙娅不好意思的朝我们尴尬的笑了笑说道:“你们找个空地儿先坐吧!要喝什么?这里都是自己来的!”说完她打开了位于办公室门背后的一个小冰箱,,只见里面有咖啡、可乐和诸如果汁的东西。洪霁雯要了一杯果汁,而我要了可乐,雷格芙娅同时也给自己倒了一杯果汁后,开门见山的说道:“洪我能够把你请来真是我的荣幸,原本真不想打扰你,但这事情实在是太棘手了,必须通过催眠来得知事情的真相!”

我一听雷格芙娅这么说,先是主动避嫌道:“不好意思,那我先回避一下!”说完我就从沙发上站了起来,准备往办公室门外走,“不不不蒋凯先生,你也是心理专家,这件事情我们同样希望你能参与进来。”

“可我对催眠的这块业务不是很熟呀!”我有点自卑的说道:

“不,这可能是我们在邀请上出了一点问题,是我们的这责任,一开始我们不清楚贵国有关心理机构的一些编排和设置,所以就单单邀请了洪可后来洪给出了附加条件,要带上你,起初我们以为是洪的助手,所以并不是很重视,但后来通过身份核实,发现你是艾的高徒,对于灵异心理是有研究的吧?这件事情,恰恰需要这样面的人才,所以我们第二次邀请你们的时候,毫不犹豫的就把你的名字给加上去了!”雷格芙娅说道:

“哦?”我一听是这样的解释,心中倒是有些沾沾自喜的感觉,因为一开始的时候,我误以为我跟洪霁雯前来就是“陪太子读书”的角色,说白了,就是仗着洪霁雯的名头,前来混吃混喝混玩的。有了这样的心态,看到这里的工作人员,自己都有一种发虚的感觉,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现如今倒不错,不管雷格芙娅对我说的这番话是客套还是真心的,至少让我有一种踏实的感觉了,很自信!于是我随口问道:“雷格芙娅,你也认识艾教授?”雷格芙娅笑着点了点头,用一种非常佩服的口吻说道:“艾仕帧艾教授开创了心理学界的一个先河,是灵异心理的翘楚,他的名望可以和洪的师傅相提并论吧!”我一看雷格芙娅这么说,我心中暗自高兴(那时候,我只是跟艾教授走的比较近而已!他的名望应该跟我没有任何关系,但被雷格芙娅这么一说,我当然还是有点骑驴上坡的意思。),表面带着谦虚说道:“哪里哪里?雷格芙娅你还是太恭维我的师傅了!”

我的几斤几两,洪霁雯对我最清楚,见我说话有点不着边了,就主动把话带过去问道:“雷格芙娅女士,你可以跟我们说说这次前来的工作了!”雷格芙娅一听,连忙轻拍额头自责道:“对对对,话题说远了!我们赶紧步入正题,这次邀请你们前来蒋凯先生,赶紧坐回你的沙发呀!这里需要你的参与!”雷格芙娅见我还是站在办公室的门口,连忙请坐道:

我坐回原来的位置后,雷格芙娅接着说道:“惠国这段时间出现了一种可怕的心理感染。”

“心理感染?”我和洪霁雯都用一种不可思议的语气说道:

“对”雷格芙娅点着头说道:“这个专有名词是我们‘雷米尔小组’集体想出来的,因为先前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心理案例!”

“心理感染?是不是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征’不是‘症’,这个一定要注意!)差不多的意思?”我在旁核实道:

ps:  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百度一下“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意思!

第892章 异国幻杀录(11)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一个在心理学史上值得去深挖的一种“效应”(为何不是‘症’,就是这个原因,它不是一种心理疾病,而是一种心理效应,不管你是否心理健康,都有可能碰到这个效应。),它为何会用一个瑞典的城市来命名,那是它首先被发现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发生的时间应该是1973年,有两个歹徒抢劫了斯德哥尔摩的一家银行,结果抢劫失败,在警察赶来之前,这两位歹徒还没有撤离,于是就发生的对峙。歹徒最有效的武器就是有人质:你们警察得放我走,要不然,人质可不安全。警察虽然将银行包围的水泄不通,但有最大的顾忌呀:人质得确保安全。结果呢?对峙了足足有一百三四十个小时,差不多六天左右的时间。最终歹徒坚持不了了,放弃了抵抗,人质们安全获救。这事情原本到这里就差不多可以结束了,接下来就是司法机关对这两名歹徒的取证环节。欧美的司法跟我国的司法有很多不同,它大都采用判例定罪,什么意思?就是你这两歹徒抢劫银行,我公诉人就去找以前与之差不多的案例,查到后发现,以前法官是判罚十年的,那公诉人就会去跟两歹徒的律师去协商:你看,以前有一案子跟您们的代理人所犯的错误差不多,被判了十年,我们为了尽量节省公共资源,这样吧,我认定你们有自首的环节,你们承认“抢劫罪”有自首,最终判5年怎样?律师就会跟自己的代理人商量,认罪吗?认罪就是五年,不认罪,那就公开审判。到时有可能会十年,但也可能会无罪,敢不敢赌?说到底,就是欧美的法系中,在正式开庭之前,存在着公诉人和代理律师讨价还价的余地,当事人可以说,我这自首比较主动,也没伤害人质,你帮我去跟公诉人说说。判三年我就认了!然后代理律师会再去找公诉人一起协商,这个过程非常的和谐,直到最后双方在不违背司法精神的前提下,商定成功。那最后,就会出现我们在电视和电影中经常看到的一幕:一开庭。法官会问犯罪嫌疑人,公诉机关对于你抢劫罪名的公诉。你认罪吗?如果犯罪嫌疑人说“我认罪”。那法官就会按照公诉机关给出的量刑尺度进行判决,如果犯罪嫌疑人说“我不认罪!”,那得法官就要组成合议庭(就是找陪审员),一般而言,那就要最起码押后几天甚至几个月审讯。这就是欧美法律的一些主要特点,我为何会这么说?那是因为。等审判这抢劫银行的两个歹徒的时候,已经是几个月过后的事情了,为何会要过几个月过后审,就是因为这两个歹徒不认罪。然后法官要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

很多人或许很难明白,这被逮了一个现行,怎么还不认罪呢?这要是换做其他人,赶紧的,让自己的律师和公诉人讨价还价,能还多少就还多少。我只要少做几年牢就成。可这事情的关键点就在这里:这么多人质,仅有一小部分愿意指证这两个歹徒是抢劫银行的,这就给警方和公诉机关的取证加大了难度。那为何大部分人在受到歹徒劫持后还不愿意指证对方呢?怕威胁还是被贿赂?统统都不是,最关键的就是这些不愿意指证的人都应和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效应。为何会有这样的效应,在于长时间和劫持的人在一起,就会感觉到这些歹徒并没有一开始恐惧的时候所幻想成的那样可怕,甚至还有小恩小惠,会在你渴了的时候,递给水喝,在你饿了的时候,给你饭吃,在你想方便的时候,会提供你方便的机会这一切,都会让你对其产生莫名其妙的好感,这也进一步导致了同情心的泛滥,在这种情况下,人人争相模仿,成为一种群体式的效应。(题外话:瑞典的这起抢劫案,最后两歹徒还是被绳之于法,但让人觉得出乎意料的是,银行女职员克里斯蒂娜竟然跟其中的一名劫匪结了婚,这也算是一种灰色的幸福吧!)

言归正传,用一点篇幅介绍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由来,这也让大家理解了我为何会一上来就对雷格芙娅的描述做出这样的判断,但很显然,我这样的判断雷格芙娅显然是不能认同的,她轻微的摇着头说道:“不,蒋先生,我们当初也是这么分析的,但后来却发现,整个事件并没有这么简单,还是死人死过后,临死之前的话得到了应验,这显然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没有任何的关系。”洪霁雯在旁也点了点头,认可雷格芙娅的观点。

“蒋凯,要不你试着用一下你的灵异心理来解释一下呢?”洪霁雯突然不阴不阳的说道:很显然,她在对我刚刚吹嘘跟艾教授之间的关系有所不满,所以抽着这个机会来存心的贬低我,这也就是洪霁雯最不可爱的地方,都说女孩子的心眼比较小,但如果你的心眼可以放大一点的话,那整个人的品味和魅力就上去了n多个档次,难道女孩子就不愿意为这n多个档次而心眼放大一回呢?看来洪霁雯也免不了俗套。

当时的我和艾教授没有师徒的关系,顶多算是比较要好的朋友,他觉得我有点天赋,我对他研究的灵异心理也比较感兴趣,说到底,就是趣味相投,有共同语言,虽然我在艾教授那边接触到了一点灵异心理,但都仅限于皮毛,这让我深层次的去用灵异心理理论阐述这实际状况,那还真有点为难我了!但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呀。我这时要是哑口无言,那惠国之行注定是我的“伤心之旅”,于是我硬着头皮,假装很深沉的故弄玄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