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无限流同人)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 >

第108部分

(无限流同人)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第108部分

小说: (无限流同人)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颜提出来的要求,李治自然是无一不答应的。
    这也不是什么难办的事儿,过了一旬,李治告诉武颜:“那郭诚确实是个不错的。”
    得到李治一句评价,武颜就放心了,又细细问了郭家的情况。
    李治也毫不厌烦地说:“郭家人口简单,郭诚母亲去世之后,他父亲一直没有续弦,目前家里的家业是郭诚的祖母在打理。”
    “郭大人有小妾通房吗?”武颜问得仔细。
    李治还有些不好意思回答:“有两个通房,一个是最早跟着他的丫鬟,另一个是郭夫人的陪嫁丫鬟。年纪都挺大了,并无子嗣。”
    武颜听得也足够满意了。
    因为妙言转达了沈赫的意思,就是说郭家老祖母是平民出身,也没什么机遇给孙子找合意的媳妇儿,如今郭诚婚事被托付给了沈赫娘亲也就是妙言姨妈。
    武颜一听,两家还有这样的关系,更是觉得挺不错的。
    因为妙言知道武颜在武家基本上就是能做杨氏主的人,听闻武颜满意,很是兴奋地说要去告诉表哥——一直瞒着元芳行事,觉得好激动哦!
    沈赫做事老练,一番行动之后,郭家老祖母果然对武家满意得不得了,在她老人家看来,国公爷的嫡出女儿配自家孙子,孙子是走大运了!
    武家等到郭家的媒人上门了,杨氏才知晓此事。
    杨氏觉得郭父才是区区五品官儿,郭诚又没有官身,有些不满意。
    耐不住武颜嘴皮子得得得:“娘,撇开郭家小子没有官身这一点,你看看别的:郭家没主母,小妹嫁过去不用对着婆婆行规矩,又可以直接掌家。有咱们武家的名头在,想必在郭家是一点气也不会受。元芳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真去了高门大户里,可别被吃的骨头都不剩!”
    杨氏一听:确实啊!
    武颜又说:“听说那郭诚已经是秀才身份了,可见人也是上进的,日后晋王殿下去就藩,随手划拉一下,我的妹婿怎么可能没有前程?”
    杨氏一想:没错啊!
    这话其实说给外人听,外人必定会嗤笑:你武元华不过是国公女儿,武家起于微末,真是好大口气才能说得这么笃定。好似嫁给晋王殿下之后,就马上能做稳晋王妃的位子似的。
    可是杨氏做人,一向是没啥大主见的,守孝几年都听武颜的话成了习惯。如今武颜这么说,她也是深信不疑,丝毫不觉得自己二女儿高攀晋王之后会有“不得宠”这个可能。
    最后小相氏有心无力,只能在武元庆归家之后把这事儿说给夫君听。
    武元庆大怒:什么郭家,哪个旮旯头里面冒出来的,坏了自己的计划!
    当下也不顾是夜里,就直奔杨氏的院子而去。
    小相氏见夫君鲁莽,连忙跟着去。
    武颜在自己院子里,足不出户就得知大哥奔向正院的消息,她整整衣裙,挑眉一笑:“青桐、翠柏,咱们也去。”
    青桐、翠柏被武颜这么一笑给晃了神:小姐笑得真好看!
    穿着繁复的六幅裙,武颜用炭笔轻轻扫了扫自己的眉峰和眉弓,整个人就显得凌厉起来。
    等她到的时候,杨氏的院子里已经是剑拔弩张的气氛了。小相氏劝不住,看到武颜来了,更是着急去拉扯武元庆的袖子。
    武颜轻笑一声:“哟,今儿吹的什么风,大哥也来了。”
    武元庆皱眉:“我在个母亲商议事情,你且退下。”
    “大哥不辞辛劳,大晚上也要来商议的,必定是要紧的事情,怎么偏生不让我听一听?”武颜端详着自己莹润的指甲,勾了勾嘴角,“莫不是在说元华的婚事?”
    武元庆眉头皱得更紧:“你一个未出阁的姑娘,懂什么?”
    武颜毫不在意对方的语气不佳,反而是很轻描淡写地说:“我觉得郭家就很不错。”
    “你!”武元庆气急。
    “大哥,你的眼界太小了,今日我就不妨把话说开。你打的主意,我知道。可是与其想出这样一个法子以便以后来挟制我,不如大家相安无事。毕竟我是姓武的,在外人眼里咱们就是一家人,以后的日子且长着,只看眼前,却是大哥的不足了。”
    武颜的一番话毫不客气,可是说是完全不像妹妹对着哥哥说的话。
    武元庆看着对方丝毫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的样子,很是出火,被小相氏拉扯之后回神,知道如今若是撕破了脸,才是划不来。又有武颜气势十足,真的是震住了武元庆。
    武元庆夫妇灰溜溜地离去,让武颜大感失落:这么容易就被打发了?连珠串都只是微微灼热而已,看来武元庆真是个连使坏都没天分的人。
    武颖的婚事在几个月后也定下了,就是郭家,两家约定等到武颜出嫁后在办婚事,毕竟长幼有序。
    ……………………
    匆匆一年过去,贞观十四年又来了。
    李治除服之后,言官们又开始蹦跶要他就藩。
    李世民恨恨得甩了一回折子!

  ☆、第三十七章

贞观十四年,晋王李治十二周岁。
    李世民早先就发过话,说是要等到晋王大婚之后再让他就藩。没想到朝中的大臣们如此等不及,在晋王的孝期结束之后再次提出这件事。
    烦恼之下的李世民去寻来大舅子长孙无忌。
    此时的长孙无忌也算是标准的□□,自然觉得妹妹的小儿子早早出长安也不是什么坏事,免得在京城里呆的久了,生出什么不该有的心思,就如同青雀一般。毕竟都是自己妹妹的亲生子,妹妹病重的时候也表露过唯希望几个孩子一世无忧的意思,早早离开,避免兄弟相残。
    长孙无忌盘算一二,居然劝慰李世民,让雉奴去并州也确实是一件好事。
    这长孙无忌白面美须,仪态翩翩,不疾不徐地给李世民分析来,说雉奴去了属地之后能得到如何的锻炼等等。
    这一番话可比魏征以及众言官说得是顺耳多了,李世民听得也觉得很有道理:“可是雉奴毕竟年幼,青雀去相州的时候也已经是十五了呢!”
    “这有何难?陛下尽可以派一些忠心能干的属官,晋王殿下身边伺候的人也是从前妹妹精心挑选的,必定是服侍得滴水不漏。”长孙无忌拈了拈胡须,“前年陛下不是给雉奴物色好了晋王妃?听闻武家小娘子年岁长雉奴一些,以微臣看,不如便让她一同去照顾雉奴就是。”
    李世民想想,对啊,周围奴婢的伺候怎么也比不得身边人精心,从前观音婢就很喜欢武家的武元华,三番五次夸奖她是一个有成算的,自己见过之后也觉得她很不错,如今她的年岁比雉奴大一些,正好可以看顾好雉奴。
    不知不觉间,李世民的思维已经从“要不要让雉奴就藩”变成了“派什么人跟着雉奴就藩”了,可见长孙无忌能够位极人臣不是没有道理的,他能够精准地猜中李世民的所思所想,还能够迂回地让李世民赞同自己的意见。
    于是在武颜和李治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他们的婚事就这么被提前了——因为晋王殿下需要一个“保姆”。
    皇家办事情,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非常有效率,当然在需要的时候也可以非常没有效率。端看是一个什么情境。
    而李治和武颜的婚事,则属于非常有效率的那一类。
    从六月钦天监算好日子之后,到八月大婚,历时两个月。不可谓不迅速。
    幸好早在前年武颜被赐婚李治之后,武家就置办起了武颜的嫁妆——就算再怎么不乐意,武元庆还是不能在嫁妆上太过于苛待这个自己一点也不喜欢的妹妹。
    小相氏一贯是个头脑清醒的,也不会做出什么能让人拿捏把柄的事儿。
    因此武颜的嫁妆也算是勉强能看得过去——自然,想要多么厚重、多么出彩那也是不可能的。
    幸好武颜本来就不太在乎这些个,反正小正太给自己的金银钱财是丰厚的紧,在杨氏无数次叨叨说小相氏刻薄自己女儿之后,武颜终于忍不住叫青桐拎着一个小匣子去了杨氏的正院子。
    匣子虽然小,可是也有一二十斤,青桐是使足了吃奶的力气才能摆出一副轻松的样子。不然一路上人多眼杂的,看到自己吃力地提着小匣子,还不知道会传成什么样子。
    果然跟着武颜时间久了,青桐也是思虑周全的。
    到了杨氏的屋里,杨氏身边的白兰玉兰都已经是二十多的老姑娘了,可仍旧是杨氏使唤得最习惯的丫鬟。
    武颜一个眼神,白兰玉兰就乖巧地出了门去。
    杨氏不解:“元华这是怎么啦,还有什么事要和娘悄悄说的?”
    武颜微微一笑,示意青桐把匣子放到杨氏的面前。
    疑惑不解的杨氏在武颜的眼神示意下打开匣子,然后倒吸一口气:“这许多金子是哪里来的?”
    倒不是杨氏眼皮子浅,都说盛世的古董、乱世的黄金,唐初的黄金性价比很高,武家不是没有家底的,但是一个女儿家能够拿出这么上百两的金子,确实是骇人听闻了。
    杨氏家里原本就有些没落,嫁入武家之后开始管家,也不过是扣扣缩缩弄了点私房钱。
    总之,武颜早就知道原先看的古装电视剧是个不靠谱的,随口几千几万两白银仿佛是遍地可见。可是,实际上并非如此。
    因此,这么一匣子的黄金在如今的购买力实在是不可小觑。
    面对杨氏惊骇的神色,武颜轻描淡写地说:“这是晋王殿下命人送来给女儿的。”
    杨氏不疑有他,也完全不去怀疑为何晋王殿下会送这些黄白之物。
    这便是应付脑子简单的人的好处了。武颜略微一解释,杨氏就相信了晋王殿下早先就个元华是有交情的,如今更是悄悄命人送来黄金给二女儿压箱底。
    杨氏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我就说我儿是有大造化的。哼,小相氏算盘打得精,生怕多给你嫁妆了,便会掏空这武家的家底,如今咱们手里有银钱,什么也别怕,明日就叫珍宝斋把长安城里最时兴的头面送过来。将来你可是晋王正妃,怎么能失了贵气!”
    武眼今日拿出金子不过就是为了让杨氏安心,别再老去小相氏那里寻晦气,毕竟平心而论,小相氏这个大嫂做得还算是尽责的,而她的大女儿武宜安也是有脑子的机灵人,知道经常来自己的院子里卖个乖。
    武颜无可无不可地答应了次日来陪杨氏选头面,又说就把这一匣子的金子都留在杨氏屋里了。
    杨氏一开始还拒绝:“这是晋王殿下给你的,你就好生收好便是。”
    武颜笑称:“这也太沉了,我叫青桐今日拎了过来,便没打算在拎回去,总归明日里还是在娘的院子里选头面的,何必多此一举?”
    杨氏想想也是,就自己收好了金子。
    次日,武颜和武颖去杨氏院子请安,不一会儿就有管事婆子来通报,说珍宝斋的掌柜娘子带着首饰头面来了——这便是古代版的上门服务了。
    武颖还不知道为啥娘忽然要买头面,但是也晓得这肯定是为了二姐姐选的,毕竟圣人一道圣旨下来,全家都在为二姐姐出嫁做准备。
    珍宝斋掌柜的妻子是一个颇为丰腴的妇人,长相也不是十分精明、能说会道的那种,正是适合去深宅大院里上门服务。
    只见她从随身带着的小箱子里掏出一大叠的折页画册,上面有各式各样的首饰。武颜细细看去,每一款都标注了用料、重量、宝石级别、珍珠尺寸等等,清晰明了。
    那掌柜的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