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无限流同人)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 >

第94部分

(无限流同人)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第94部分

小说: (无限流同人)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归是长了点脑子,知道什么掐尖儿都不如有个孩子能够在贺兰府立住脚。武颜嗤笑。
    先头守孝的日子里,武顺可没少往武府跑。
    俗话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武顺不是蠢笨如猪的人,但是太过掐尖要强,最喜欢指指点点插手家里的事情。又有早先被二妹妹驳回了面子,后来几次看到武颜都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武颜就纳闷了,女人小小的嫉妒心真的有这么可怕?
    反正武顺都是嫁出去的,武颜不耐烦和她打机锋,真的变成了现在一般维持了面子情。倒是杨氏觉得有些难做人。
    杨氏最宠爱的自然是长女,可是守孝三年,事事为自己拿主意的是二女儿,现在老大和老二有了龃龉,难道做母亲的真的要两不相帮?
    不过好在,随着武顺生下了儿子,心气儿也平顺了好多,再不计较些针头线脑的了,等到上个月贺兰府来报信说武顺怀了第二胎,杨氏阿弥陀佛念个不停。对着武颜和武颖的十句话里,倒是有五句在说再次怀胎的武顺,三句是在说大胖外孙,剩下两句,一句是“出了孝期可得替你们两个相看起人家来了。”另一句是“你们那两个哥哥是靠不住的,日后还需得你们大姐帮衬着,都是我肚子里钻出来的,有什么好置气的。”
    最后这一句倒是说给武颜听的。
    听得多了,武颜也觉得和一个小姑娘计较太幼稚了,遂也缓和了和武顺的关系。
    出孝也算是大事了,因为武家早早摘下了国公府的牌匾,李二陛下觉得武士彟的长子还算识趣儿,让他顺利承爵,减去一等,变为正二品开国郡公。
    开过郡公虽有开国二字,但并不代表“开国”,而是一种封号而已。
    是以,武元庆被赐了个诚字,为诚郡公。
    摇身一变的武元庆最近还腾不出手对付杨氏母女,也可以说因为这三年的相安无事,武元庆心里那股子邪火早就散了,如今的他日日围着权贵显贵的圈子转悠,想要早日融入进去。
    而新出炉的郡公夫人小相氏也忙着去参加各式的赏花会、游园会,带着她两个女儿,一个十一二,一个才*岁。
    一时间,武颜和武颖这两个年纪更大一些的小姑子倒是被小相氏抛在脑后。
    杨氏看得有些眼热,从前这种场合都是自己带着儿媳妇和几个女儿出去的,现在真真是!
    杨氏搅烂了一块绸帕子,觉得不能坐以待毙,趁着出孝后憋了好几年没出门走动的劲儿,带着两个女儿,去贺兰府探望大女儿。
    贺兰府和武家也算是一个地方发家的,贺兰夫人和杨氏的关系也算不错,知道她此来必定是为了探视儿媳妇的,很是周道地陪着扯了一会子话,就说去置办席面。
    等到贺兰夫人走远,杨氏捧着武顺的肚子细细问了这一胎的怀相,又对着武顺好一通问了大外孙身边伺候的人精心不精心,最后叫两个女儿带着大外孙贺兰敏之去外头院子里溜溜。
    贺兰敏之小名文哥儿,才一周岁多,跌跌撞撞会走路了,正是喜欢手脚并用满地爬的状态,哪里需要带到园子里去玩儿了?
    武颜又不是搞不灵清的,知道这是杨氏有话不方便让自己和武颖听到,而这件事,肯定就是两人的婚事了。
    武颖三年过去还是一样的实在,娘说带着文哥儿去园子里,她就真的准备往园子里去。
    武颜劝住了:“都快六月里了,日头毒起来了,文哥一身细皮嫩肉的,哪里能这时间出去溜达,咱们就在凉亭里面坐一坐便是了。”
    文哥身边的奶娘和伺候的人这才松口气。
    武颖不是没有见过比自己小的孩子,家里武元庆武元爽都是子女双全的,可是那一屋子的与杨氏这边并不亲近,早年请安都是露一露面就被抱走的,说是孩子小不好受了风去,天长日久的,对着那些应该唤自己姑姑的侄女儿、侄子们真是感觉好似陌生人一般。
    武家两姐妹逗弄着文哥儿玩耍。
    屋内的杨氏果然说起了二女儿和小女儿的婚事:“元英,你知道家里那两个哥哥是靠不住的,你妹妹的婚事我也只能指望你了。你托女婿帮娘打听打听,有什么合适的人家,总比让武元庆胡乱寻摸了人家,或者给他做了垫脚石去。”
    杨氏的担心也并非是多余,活了大半辈子还有甚么是没见过的,男人在功名利禄面前,莫说是不同母的妹妹,便是一母所出的妹妹也会拿去博了前程。
    可是杨氏的脑子就是这样子,你说她糊涂,她也懂这弯弯绕;你说她精明,她又不会想到自己女婿会不会寻摸了什么不好的人家给两个女儿。
    杨氏这毛病就叫做偏听偏信,觉着一个人是好的时候,就什么都听什么都信。从前这“一个人”特指武顺,现在也包括了武颜,算是武颜的一个大进步了吧。
    武顺闻言倒是一口应下了。

  ☆、第二十三章

杨氏得到大女儿的答应,放下了一半的心,准备回去静等大女儿的消息。
    回去的路上,武颖倒是在喁喁地与武颜说个不停:“文哥儿真可爱,都会喊姨了……吃多了东西吐奶……还不稀罕叫人抱,非得自己走……”诸如此类。
    要说这三年里变化最大的,就是武颖了,虽然她一如既往地老实,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不用直接接触两个哥哥,她性子活泼了不少。杨氏现在统共就两个女儿养在膝下,分出一半心神照顾她,倒是让武颖受宠若惊,人也变得不那么胆小起来了。
    杨氏看武颖那么喜欢文哥儿,自然也是开心的:“以后你们得空了,多去陪陪你们大姐。元芳不是喜欢文哥儿吗,那就总能看到她了。”
    武颖听得开心,思量了一下又有些犹豫:“总是去大姐夫家,怕是不太好吧?”
    “有什么瞎讲究的,贺兰家同咱们武家也算是世交了,妹妹去探望姐姐有什么不行的。”杨氏拢了拢头发,毫不在意地说。
    还没等武家姐妹第二次上贺兰家的门,高家的帖子就送来了。
    高妙言喜欢武颜的利落劲儿,从前做伴读她俩就是住在一个院子的,自从出宫之后和武颖也算玩得来,更不用提武府守孝期间三人往来不绝地通书信了。如今高妙言等到武家两姐妹出了孝,就忙不迭地下帖子邀请她们来自己家里做客。
    作为出孝后的首次露面,武颜知道妙言定会给自己引见一些同个圈子里的小娘子们,所以穿戴不可过于简陋了。
    …………………………
    “雉奴哥哥,今儿东阳姐姐请我去她府上赏荷花,你去不去?”又是休沐日,晋阳公主李明达九岁了,身量高了许多,却仍是不改跳脱的性子。
    魏王李泰带着媳妇儿来给母后请安——他不久前大婚了,不过如今还是住在武德殿,为了这事儿,御史们已经开始跃跃欲试参一参不合礼法的陛下与魏王殿下了。
    小胖子李泰过了三年变成了中胖子,手持折扇装文雅潇洒,听闻兕子的话取笑道:“雉奴,你别总是和小娘子们混在一处,好叫哥哥带你去‘醉人间’长长见识,今儿那里有诗会。”
    李治现在可是一个俊俏小郎君了,听闻哥哥取笑也不恼,只是好声好气地说:“若是四哥不嫌弃,待我把兕子送到东阳姐姐的府里去,再去寻了四哥。”
    李泰本就是随口一提,被雉奴这么一本正经地回答了,倒不知该怎么应对了好,转念想想雉奴虽然没什么大才但是一向乖巧,他和兕子年岁小,最得父皇宠爱,若是能拉拢到自己这边,岂不是……
    思及此,李泰哈哈笑着应下:“好啊,就是长安城东的‘醉人间’,你那车马夫是必定知道的。”
    兕子嘟嘟嘴:“四哥真是的,好不容易九哥答应陪我去赏荷花,你偏生要去喊他到甚么诗会!”
    李泰继续摇动扇子:“这有什么,你要是看厌了荷花,和雉奴一起来了便是。”
    兕子这才又有了笑脸:“那四嫂嫂和我一同去,好不?”
    那魏王妃阎氏与魏王李泰新婚燕尔,正是蜜里调油的时候,李泰哪里会不依,点头答应:“行,让你四嫂先和你一块去看看东阳罢。”
    阎氏倒是因为有这么个能出去松快的意外之喜,眼睛都亮了。
    在一旁并未做声的太子李承乾眼神阴郁,太子妃苏氏沉默不语。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起身出来就看到兕子一脸兴奋:“怎么,我们小兕子心情很好?”
    “恩,父皇,今儿我可以去东阳姐姐的公主府上看荷花,还可以和雉奴哥哥一起去诗会。”李世民很宠爱兕子,可是她并不恃宠而骄,每月都能出宫玩耍的兕子之前好一阵子因为母后身体不佳而放弃玩耍的机会。
    李世民在和上辈子的情人腻歪,长孙皇后却看到一众儿女之中,唯有大儿子李承乾面色不虞。
    长孙皇后在心底默默叹了一口气。
    几个小的请安完毕,都退下去换便服准备出宫了。
    李世民开口让太子留下,太子妃苏氏先退下了。
    而闻言的李泰紧了紧握着扇子骨的胖手。
    李承乾被留下心里有些忐忑,不知道父皇要对自己说什么,这几年自己的足疾越发严重了,太子之位越来越不稳。
    李二陛下看着李承乾面色不定,有些生气,阴沉着脸说:“沈钧昨日遇刺,你可知道?”
    沈钧是太子太傅,年岁较大,为人古板,刚正不阿,对着李承乾的骄奢行事很有不满,平日里总是劝诫太子要谦逊行事。
    李承乾也看不惯糟老头子的臭脸。昨天那场行刺还真是他找人去安排的,如果能成是最好,若是不能成,吓唬一下糟老头子,也能吓得他大病一场。
    现在李世民明晃晃地把昨日刚发生的事情摆出来说,李承乾怎么能不心惊:今日是休沐,父皇却对宫外昨日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真真是帝王和太子的区别啊,太子再显赫,也不过是皇帝众多儿子中的一个罢了,随时可以被取代!
    李承乾心绪不宁,还是强撑着否认:“沈太傅遇刺了?什么时候的事?歹人可抓到了?”
    他自认为安排人手去做这件事是天衣无缝的,父皇不可能这么快就查到了自己身上,于是装出一副毫不知情的样子。
    可是李世民登基十二载,再加上从前和李建成、李元吉斗智斗勇的那些年头,吃过的盐比李承乾吃过的米都要多,怎么看不出大儿子是在狡辩?
    想要发怒的李二陛下看到李承乾吃力地躬身,配着那不灵便的腿脚,李世民忽然就生出了几分怜悯的心思:高明毕竟是自己和观音婢的第一个儿子,自他被封为太子之后,一直被自己潜心教诲,剩下的孩子里即便是雉奴从小体弱自己多分出了几分心神关照,但是高明无疑仍旧是自己最看重的儿子。昨晚上接到暗报沈钧遇刺,抽丝剥茧之后显示,这件事的指使人很有可能就是高明。
    李二陛下进退两难,最终还是决定轻轻敲打一下皇太子——毕竟那沈钧也没什么大事,此事就暂且掩下吧。观音婢自从太上皇去世之后,身子一直不利爽,何苦在这时候发作高明让她伤心?
    于是皇太子李承乾被轻轻放下,他还以为是父皇没有什么证据,只是诈一诈自己的。便放心地退下了。
    李世民看着大儿子一瘸一拐地出了立政殿,目光晦涩。
    想到难得的休沐日,阳光也很好,倒是可以陪着观音婢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