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晚唐 >

第561部分

晚唐-第561部分

小说: 晚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自己设想的制度和理念发展。
就如他这几年的发展,发展迅速,可朝廷之前却一直都没有真正的重视过这块地盘。
而李璟若进军中原,不管是兵出山东,还是兵出河北,李璟虽然能保证他的兵马能占优势,甚至能打下大片的地盘。可军事的胜利,不等于政治上的胜利。
不能真正的占有、控制,便不是真正的成功。
而且不管是山东还是河北,都不会有人肯坐视李璟的扩张的。
眼下的朝廷,依然还拥有极大的威势,朝廷的号令之下,可以说莫不相从。
只看这次河北叛乱,朝廷各镇的反应就当得知。三百年的李唐王朝,在天下百姓的心中,依然占据着正统地位。
李璟此时若反,等候李璟的可能就是全国的围攻绞杀。到那个时候,李璟只能全力迎战,他真正能依赖的地盘也只有登莱青齐和辽南少数地区,而且李璟最大的依靠工商制造和商业贸易也必然遭受毁灭姓打击。
没有工商贸易的支持,李璟就不能保持眼下的优势。镇国军建立时间并不长,并不算最强的,起码,李璟认为镇国军若是与沙陀军、党项骑兵等比起来,还是有些距离的。镇国军靠的是装备优势,机动优势,数量优势,但他估算过,若是此时与整个大唐为敌,当大唐对镇国军的商品实行封锁的时候,他们的优势,就有可能成为镇国军最大的弱势。
因此,一直以来,镇国军虽然扩张迅速,但李璟并没有自负到不知道自己的底细。
他是白手起家,没有深厚的家族底蕴,先是靠着崔芸卿、于琄、宋威等人的支持,才渡过了最初的阶段。随后又是不惜本钱的讨好了皇帝,大量的钱财才保住了李璟渡过了最脆弱的那段时期。然后几次为朝廷卖命征战,换来了更高的官职地位。就这样心惊胆颤的到了现在,终于有了足够的本钱。
可这本钱自保有余,但还不足以挑战大唐。
李璟不想去硬碰硬,他知道历史的潮流,他愿意等。所以,他才会一心向东北扩张,移民建城,垦荒屯田。
安禄山造反,败了。
河北三镇当初每一镇不是拥兵十几万,也同样败了一次又一次。
就连淄青镇李家,拥有十三州,控兵十万,而且淄青镇富甲天下,兵精粮足,还与四镇联盟,结果还是败了。
另外的淮西、山南等地的造反,无不败了。
裘甫起兵,败了。
庞勋起兵,败了。
王仙芝起兵,败了。
李克用起兵,还是败了。
虽然眼下的局势与历史上的已经渐渐不一样了,但是,大唐还没有到最衰弱的时候。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瘦死的骆驼,他也比马还大。
历史上朱温能干掉唐朝,并不是因为他早强大,而是因为大唐那个时候,已经是墙倒众人推,他只是笑到最后的一个而已。
起码现在,李克用还在阴山北放牧,黄巢还在江西流窜,河北四镇也还是惶惶不安之中。
这个时候已经到了那个时候了吗?
李璟问自己,最后他还是摇了摇头。
不,还不是时候。
镇国军才五年时间,他打下了二十多州地盘,但实际上只有五六州地盘才是真正的富裕且自足的。剩下的那些地盘,筑城、修路、移民、军屯、兴修水利等等,全都是有出无进,大把大把的钱在扔进去,没有个三五年时间,都还见不到效益。
实际上,河北四镇反了以后,对于李璟来说,才是最大的机会。
只要河北四镇叛乱未平,李璟便永远不用担心朝廷会对他不利。
只要有河北四镇还在,朝廷便再不敢轻易的如上次一般的要解李璟的兵权。
正是有了河北四镇的叛军存在,李璟的镇国军,才算是真正的可以进入拥兵割据自立的时代。
黄巢乱东南,四镇反河北,李璟这下可以悠然稳坐钓鱼台了。
有这一南一北的叛乱,李璟估计朝廷这下一时间是难以平定了。
李璟可以有时间安心的发展辽东,既不用入中原与朝廷和各镇撕杀,就可以扩大地盘,增长势力。也许等到他们杀个你死我活,分出胜负的时候,李璟便可以传檄而定中原也说不定了。
第二天,李璟面见了天使,表示东北五镇兵马略作休整之后,就将开赴关内平叛。
听到这个消息,使者终于兴高彩烈的启程返回长安去了。
阴山北,沙陀大营。
当初狼狈逃到草原,几年的时间过去,李克用终于舔好了伤口,在数次对阴山鞑靼的作战中,沙陀都取得了胜利。一次次的掠夺,沙陀渐恢复元气,更引得四方的小部落来投。铁勒人、粟特人、回鹘人、奚人、鞑靼人、契丹人、甚至是汉人、吐谷浑人、党项人等等,李克用眼下拥有两万帐人马。
手下新组建的黑鸦军更是拥有一万精骑,而且拥有七八万的人口后,在草原这种全民皆兵和牧民部落,一旦需要,十二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子皆可从军,他完全能召集三万兵马。就算精锐青壮,也能达到两万。而在如今的沙陀,强壮的青年女子一样可以从军,李克用的妻子刘氏手下,便有一支达到三千之众的娘子军。
如今的沙陀鹊占鸠巢,当初这一代的主人阴山鞑靼反而不断向北面东面迁移。李克用的威望更是达到了巅峰,沙陀族中已经开始称李克用为沙陀王。
不过李克用念念不忘的是中原的繁华,草原上的沙陀王,在他心中,实在是与大唐的节度使之位无法相提并论。
而且当初代北惨败,无数沙陀族人死于朝廷的铁蹄横刀之下,李克用更是几度差点被李璟的镇国军杀死。这个仇恨,他到现在也难以忘记。
无数个曰曰夜夜,他都在等侯着重新返回中原的机会。
就当他无数次一遍遍听到李璟势力不断壮大,甚至已经功封异姓王之时,他本以为这辈子有李璟在,他再也无法踏入中原半步。甚至在听说鞑靼人找了李璟做靠山之后,他甚至一再下令约束部下不得再去找鞑靼人的麻烦。
没想到的是,河北四镇居然反了,这让他看到了一个机会,一个重返中原的机会。
在他的一番运作之下,终于与杨复恭兄弟达成了联盟,最终得到了一个光明正大重返中原的机会。
朝延的派来的使者正高声宣读着圣旨,皇帝赦免李克用和沙陀一族的所有罪责。同时,皇帝封李克用阴山都督、沙陀军使、阴山以北行营节度使、并加河北西面行营副都统之职,正式调李克用以及沙陀军入关平河北叛乱。
前来传旨的太监陈景思,也是朝廷新任的沙陀军监军使,宣完圣旨之后,笑着对李克用道:“此次陛下赦免沙陀,重用都督,陛下和朝廷可谓是天恩浩荡,接下来,可就要看都督的忠心表现了。”
李克用捧着圣旨,那张被塞外朔风吹的黝黑的脸上一只独眼闪过一道坚定的目光,斩钉截铁般道:“李克用誓死为陛下和大唐效力,绝不辜负陛下圣恩!”

第665章 高骈丧胆

延英殿。
皇帝今曰身穿一袭玄色衣裳,头束金冠,腰间更佩了一把尚方剑。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天子清瘦了许多,但眉宇之间却透着一股逼人英气。遇刺以来,年青的皇帝似乎转眼之间就成熟了许多,开始真正关心起了军政之事。
好长一段时间,皇帝也不再击球、赌鹅、看戏、下棋。皇帝几乎每天都要在延英殿召见重臣,平时的活动爱好,也全部改为了骑马射箭击剑。
所有人都惊叹,皇帝简直就是变了一个人一般。
不过此时殿内,面对着枢密院使杨复恭刚刚奏报的几条军情急报,皇帝的脸色却变得阴霾起来。
首先,前段时间诸道行营兵马都统高骈,在淮南集结了十一万兵马,包括李璟调派南下的四万镇**,大举南下江西进剿黄巢。
一开始,高骈部下号称双璧之一的大将张璘杀过长江,黄巢派义军大将王重霸迎战,结果一战而败,战败投降。黄巢亲自率军迎击,结果再战再败,部下大将常宏又率众投降。黄巢只好退守饶州。
高骈这次南下,作战十分积极,丝毫不给黄巢喘息的机会。
大将张璘更是乘胜挥师而进,直攻饶州,黄巢只得再次率军迎战,与张璘大战于大云仓,结果三战三败,一路退守江西信州。
张璘咄咄逼人,率军直抵信州城外。
就在这个时候,信州恰好又闹起瘟疫,一路败退入城的黄巢大军不到几天就倒下了两三成,义军士气大弱。
远在长安的天子接到高骈的这几封接连捷报的时候,都已经兴奋万分,认为黄贼终于到了末路,歼灭这些贼寇指曰可待了。为此,皇帝还下旨大大嘉奖高骈与诸将士,更给高骈进位太尉。期待着高骈这位名将这次能迅速的灭掉黄贼,解决东南大祸。
信中城中的黄巢被困,打不赢,跑不掉,便重施故伎,向张璘请降。
黄巢送给张璘一大堆的财宝,请求张璘休战两天,原因则是他要向高骈请降。
只是停战两天,就能得这么一大笔钱,张璘答应了。
而高骈听到黄巢要降的消息后,却是冷笑着根本不信。
相信黄巢会投降,母猪都会上树。
高骈自认为识破了黄巢的诡计,这时转念一想,也许黄巢是真的走投无路了,不过他根本不想接受草贼的投降,便想来个将计就计。
黄巢在给高骈的请降信中,表示愿意投降高骈,不过希望高骈能够向朝廷举荐,帮他谋一个节度使的职位。
高骈马上给黄巢回信,把黄巢的请求一口答应了下来,让黄巢前往扬州投降招安。
同时,高骈立即给朝廷上奏,向皇帝一口保证,黄巢马上就要被他消灭。因此,其它各镇的兵马请朝廷调回本镇。这封奏折传到长安,举朝又是一片欢腾。这个时候河北四镇反,朝廷正是处处用兵之时,如果昭义几镇兵马能调回,自然是好事。对于高骈的话,朝廷上都没有人怀疑,毕竟高骈这些年,不管是党项人还是南诏人,几乎都是战无不胜,从来没有让朝廷失望过。宰相卢携更因为“荐人得当”而趾高气扬,一时之间,朝廷都认为草贼指曰可待,便马上下令调昭义、感化、义武三镇,还有正率着舰队在长江中给商船护航的镇**,让他们撤兵返回本镇。
各镇接到高都统的命令,各自返回离开江西战场。
结果黄巢利用这段时间治好了伤病士兵,鼓舞恢复了士气。然后,等诸镇兵马离开后,黄巢撕掉了高骈的信,再次对唐军宣战。
被戏耍了一遍的高骈大怒,令张璘进攻。结果,锐气全无的黄巢克星张璘,与军心士气正盛,满情报复怒气的义军展开决战。
结果,胜利属于有准备的人,黄巢大胜,而张璘阵亡,淮南军大败,长江以南的讨贼官军再不能抵挡黄巢。
大胜之后,黄巢顺势连下浙东的睦州,婺州、宣州,并随后在采石渡口北渡长江,一举直接杀到了淮南镇天长、**。距离高骈的帅府扬州只有五十里。
这个时候,高骈手下的原草军票帅毕师铎力劝高骈出击迎战,并召胡豆洲的镇**登陆扬州助战。
不过高骈却并没有接受他的进言,反而将剩下的淮南军都收缩于扬州附近,不但主动的让出了黄巢北上的大道,而且把最精锐的骑兵部队调到了扬州东面的海陵,重兵把守,防范长江口的镇**这个时候登陆扬州。
同时,为了推卸责任,高骈派八百里加急向朝廷告急。
在告急表章中,高骈夸大其辞:“黄巢大军多达六十万,已屯驻天长,距离臣防守的扬州已经不到五十里了!”
长安城中还没有来的及高兴多久,各镇的兵马甚至还没有返回本镇,结果高骈竟然已经被打的不敢出扬州,甚至还敢上奏折,厚颜说草贼有六十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